第二十四章 網語遊戲

新華社發《網語進入生活》一文提出了語言問題:“網絡世界,完全病句成了正宗語言,規範漢語變成另類表達”,例如網站有這樣的文字:“7456,TMD!怎麽大蝦、菜鳥一塊兒到我的烘焙機上亂灌水?94醬紫,待會兒再打鐵。886!”翻譯過來則是:“氣死我了,他媽的!怎麽超級網蟲和網絡新手一塊兒到我的個人主頁上留言?就是這樣子,待會兒再來貼帖子。拜拜了!”據此文介紹,網友挖空心思創造出令人感到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而且有人將網語作品正式出版銷售。中、小學生的日記和作業裏也出現了這類語言。一些專家對此持積極態度,認為語言是活的,發展變化的,網語是網絡時代的反映。但許多人認為網語是文化垃圾,對語文教學有負麵影響,應該掃除。

這是個值得關心的問題。先說明一點,此種類似黑話的網語,僅在中文聊天室、論壇和一些網絡小說裏“流行”,就網絡世界而言,它不是主流,隻是個很小的圈子。否則,離開大家都懂得的正規語言,互聯網也就喪失了作用。

語言的本質是溝通。我們都是社會的人,不是孤獨的魯賓遜。通過語言文字交流思想,才能組織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分工協作,記載和傳播知識,繼承和發展人類文明。我國的方言有一千多種。從秦始皇統一漢字到新中國推廣普通話,都反映了語言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更便於溝通。專家所說,語言是活的、發展變化的,沒錯,但是這種發展變化,必然符合更便於溝通的要求,而不是相反。

最初的漢字甲骨文比較簡單,經過五千多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語言文字也不斷豐富發展,包括創造、引進、篩選,約定俗成,才達到當代規範漢語的水平。這個發展過程不會終止。在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人類進入“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每天都有新的語言文字闖進我們的生活。舶來語就多得來不及翻譯,而直接使用原文乃至縮寫,讓人眼花繚亂。然而還是要翻譯和規範化的好。國家有上百個機構,分門別類地進行翻譯和規範工作。譬如醫藥、科技新詞,若不規範,吃錯了藥,用錯了原料、工藝,後果可想而知。譯文也要篩選,台灣翻譯的飛彈、鐳射,我們譯成導彈、激光,就更準確。林語堂音譯了幽默一詞,魯迅並不讚同,可是又找不到更好的詞,若幹年後,在他的文章裏也用了,這就是約定俗成吧。有大量的舶來語,如幹部、書記、世紀,用慣了就不覺得生疏。克隆、艾滋病、因特網,是翻譯得很好的新詞。下放、下崗、待業、農轉非,從前沒有這些概念,是依據現實生活創造的新詞。

在規範漢語之外,也有排他性的語言文字。如密碼、暗語、行幫黑話,故意不讓外人懂得。有一種女書,據說是為了反抗封建壓迫,在華南婦女的小圈子裏用過。而互聯網是最開放的現代化信息渠道,如果網語囿於小圈子,作繭自縛,國內國際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都看不懂,那就隻能是可悲的文字遊戲了。這種封閉性的玩意兒,絕非“網絡時代的反映”,而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障。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曆史文化的載體和特征。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使漢語漢字成為人類最豐富最美好的文化寶藏之一。發展和創新,離不開這個基礎。“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仍然是建立在群眾語言(白話)的基礎上,並不能廢除文言文,至今我們也常常是“文白混用”的,書麵語言畢竟要比口語簡練。大量的古文史籍還要讀。大量的(文言)成語、典故和詞匯還在使用,這是前人智慧的結晶。破壞這個基礎,是想讓大家變文盲,還是他自己畫地為牢呢?

“886”並非新玩意兒。實話相告,半個世紀前的中學生就玩過這一套:

1452(伊似吾兒),54188(吾似伊爸爸)。隻是無法流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