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農民的愛心

1997年1月25日,距牛年春節隻有12天了,也是大專院校開始放寒假的日子,南京農業大學和東南大學的校長和教師,把60名大學生送到揚中市新壩鎮一家大酒店的歌舞廳,廳內立刻響起春雷般的掌聲。歡迎大學生的是農民和村鎮幹部,也是60人,代表著60戶農民家庭。他們是要舉行春節聯歡嗎?還是大學生們下鄉送溫暖、慰問農民?都不是。這次聞所未聞的活動,是召開“新壩鎮——高校‘一連一’聯誼會”。

我是個年逾花甲的文學工作者,國內國外跑過不少地方,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新鮮事兒。鎮黨委書記李衛平告訴我,這是農民自發的創舉:一戶農民聯係一名在校的“特困生”,每年資助兩千元,決心供他大學畢業,隻為國家培養人才,不圖任何回報。如果一定要說回報的話,那就是農民與大學生建立聯係和友情,讓這些家境清寒、學習刻苦努力的大學生,在新壩鎮再有一個溫暖的家,經常給農民家庭帶來知識、信息和文化熏陶。幾位農民提出這個倡議之後,立刻得到鄉親們的熱烈響應,鎮黨委與兩所高校聯係,第一批60名大學生便由師長送到農村來會見親人了。李衛平書記興奮地說,要求參加“一連一”活動的農戶還很多,新壩鎮有18個村,計劃可以發展到資助兩千名“特困生”,做到家家都聯係著一名朝氣蓬勃的知識分子,對於提高我們農民的文化素質,開闊視野,尊重知識,尊重科學,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大學生們走進這間漂亮的歌舞廳,立刻被大叔大嬸熱情地拉到身邊,圍桌而坐,歡聲笑語,談起了家常。我就近聆聽,一位淮安的大學生,也是農民的女兒,因為父親有病,家庭經濟拮據,供她上高中就很困難了,然而又考上了大學,全家人節衣縮食,再加上校方給予一定的助學金,才勉強入學。另一位廣東的男生,父親去世了,大哥雖有工薪,供兩個弟弟同時上大學,生活也很艱難。還有一位女大學生,上身穿一件很少見的舊中山服,3個紐扣是3種顏色的,其生活之儉樸可想而知。她說,“出生的家庭不能選擇。但我有決心克服困難,一定要完成大學的學業。”校長說,“這些清寒學生,都是經過評議,挑選出來的品學兼優的有誌青年。”而農民的愛心,就是要扶助這樣的好青年學習成材。

聯誼會上大家爭相發言。校長說,農民兄弟的這種壯舉,在學校引起強烈反響,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資助啊,還可以讓大學生了解新農村,深入理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個溫暖的大家庭。農民企業家說,市場經濟競爭激烈,明比產品,實比人才,就是比科技,比知識,因此,關心教育事業是我們的本分。鎮黨委書記說,我們正在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村,現代化的鄉鎮企業,高等院校不僅給我們輸送了大量科技人員,還幫助我們培訓了許多農民企業家和農家子女,幫助我們脫貧致富,成為“鄉鎮之星”,但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還是教育為本!

這家村辦的酒店為大家提供了豐盛的午餐。飯後,大叔大嬸們把自己的大學生領回家,看看漂亮的農舍小洋樓,花園式的農田和名牌電器遠銷歐美的鄉鎮工廠,把嶄新的服裝鞋帽,糖果,“壓歲錢”和一片愛心送給年輕人,有的還駕駛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家過年。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使臘月的江風變暖。

對啦,您可能並不熟知揚中市。它在江蘇省,是揚子江中的一片衝積沙洲,這十幾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他們興辦鄉鎮企業,經濟起飛,先一步富裕起來。這裏新事兒多。富裕起來的農民在想什麽?關心教育,扶助青年,也關心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正是:世上也有中國夢,今日神州多舜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