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常識

“我們常常缺乏對常識的尊重。”這聽起來好像是開玩笑,不過,你若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很多失誤恰恰是由於反常識造成的,違背常識使我們走向智慧的反麵,用功越大,危害越烈,走的越遠,陷得越深。何謂常識,《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普通知識。曾記得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有一次,一個佛學院學生問他的老師:“大師,什麽是智慧?”大師答道:“智慧就是:餓了,吃飯,困了,睡覺。”我覺得,這位大師所說的智慧實際上是常識。常識是一種簡單的智慧,卻是最寶貴的智慧,然而,人類發展至今,不能不說是仰仗於這種簡單智慧的力量。然而,當我們忽視這一簡單智慧而將貌似智慧的東西當作寶貝的時候,我們就走向愚蠢、走向災難、走向可憐。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少。民以食為天,這是最簡單的常識了。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完全可以抓住天下太平的大好時機,發展經濟,可我們卻熱衷於“以階級鬥爭為綱”,搞毫無意義的動亂內耗。練鋼鐵是需要條件的,可是我們搞的是“處處點火,村村冒煙”。知識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武器,可我們當時卻高喊知識越多越反動,把許多知識分子打翻在地又踏上一腳。如此我們付出了多麽慘重的代價呀。

而在當下,還存在不存在反常識的問題呢?恐怕這樣的問題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現在別的不說,有多少違反常識的“工程”,有多少違反常識的數字,有多少違背司法常識的判決,有多少違反常識的用人,有多少違反常識的指揮。沒有監督的權力會產生腐敗,這是常識,可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又有多少權力得不到監督,從而使腐敗愈演愈烈。經濟發展靠市場引導,可是多少人利用行政力量瞎指揮,使經濟發展陷於惡性循環。常識很簡單,但有時我們確實離它很遠。為此,有良知的誌士仁人不得不奮起而堅決捍衛它。其實,很多思想家、革命鬥士、文化名家傾其一生之力捍衛的真理其實也就是常識。現在,雜文界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寫雜文是重申常識的行當。事實上,就是魯迅、巴金、柏楊、李敖、龍應台等雜文大家,其大部分作品是重申一些常識而已,當你讀了他們的作品就會發現,他們所說的東西並非創新知識,而是重申常識。實際上,人犯錯誤往往不是因為缺乏高深理論,而是由於缺乏常識造成的。所以我說,當社會出現某些嚴重問題時,比如目前的下崗失業、腐敗等,追問一下是否缺乏常識,還是大有必要的。

現在,各地都十分重視人才,好像是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我覺得,對任何事業來說,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人才與製度相比,製度更為重要。因為,好製度可以造就出層出不窮的人才,而壞製度會使人才變成庸才。這是常識。如果把人才比喻為河,這條河的源頭是製度,源頭旺,則河水旺,源頭枯則河水斷。有這樣一個經典故事發人深思:18世紀英國運送犯人到澳洲,按上船時犯人的人頭給私營船主付費。私營船主為了牟取暴利,便不顧犯人的死活,每船運送人數過多,生存環境惡劣,加上船主克扣犯人的食物,使大部分犯人中途就死去,有的船主一出海就把犯人扔進海裏。英國政府極欲降低犯人的死亡率,如果加強醫療措施,多發食物改善營養、就會增加運輸成本,同時也無法抑製船主的謀利私欲,如果在船上增派管理人員監視船主,除了大大增加政府開銷外,也難以保證派去監管人員在暴利的**下不與船主合謀勾結。最後,英國政府製定了一個新的辦法,他們規定按到達澳洲活著下船的犯人的人頭付費。於是私營船主絞盡腦汁,千方百計讓更多的犯人活著。到達目的地後,運往澳洲的犯人的死亡率相當低,在1%左右,而原來最高時達94%。我想,製度的好壞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根本標誌,也是決定社會榮衰的根本因素。伯克在《關於法國革命的感想》中說:“良好的製度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縱觀世界發展,國與國的差距,民族與民族的差距,地區與地區的差距,實質是製度的差異。我國經曆的封建社會很長,封建社會推崇的是用人治天下,而不是用製度管天下。曆史的發展是有慣性的,封建社會消亡不足百年,毋庸說,在一些地方,封建社會的人治思想很濃。地方政府過渡幹預經濟、掌管經濟現象屢見不鮮,我們有些人不習慣於用製度、用機製管理經濟,而習慣於用特權管理經濟,大腦一熱就會用巨資建一處市場,不管是否有人來;頭腦一熱就會借來巨資辦一家企業,不管企業能否盈利;頭腦一熱就會建一處經濟區,不管其是否科學,而在最為關鍵的製度建設上卻毫無興趣,以至事倍功半。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一些人通過人治方式,撈取政績,為升遷鋪平道路,而不顧百姓的實際利益。所以依我看,當下,我們缺的不是有本事的能人,缺的是管用的製度。我不懷疑個人的努力可以促進事業的發展,我不懷疑人會創造奇跡,但我相信,好的製度才是最可靠的。

我們除了忽視製度之外,往往還缺乏公正的理念。西哲雲:“公正是社會正常發展的基石和動力。”失去公平的社會是一個畸形的社會、腐朽的社會,這是常識。要實現公平,首先要實現人人平等的理念。事實上,在我國,我們都知道人人平等的道理,但在一些人的頭腦中存在極強的等級觀念。中國是傳統官本位社會,很多人終身奮鬥的目標是當官,出人頭地,就是想實現同別人不平等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高人一等。一些人沉醉於高人一等的快感之中不能自拔,最終形成特權意識,特權意識造成了腐敗的橫行,腐敗的橫行從根本上動搖了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一個缺乏公平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社會,而一個理想的社會必然是公正的社會。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圖》中把人分為三種靈魂:最高級的靈魂是理性,其美德是智慧;中間等級的靈魂是意誌,其美德是勇敢;最低等級的靈魂是欲望,其道德是節製。這三個等級的靈魂在國家的管理者的治理下,各守其德、各司其職,使統治與服從相互協調、秩序井然,為所有人盡可能提供最大的快樂,實現社會和國家的公正。柏拉圖的理想國實質是公正之國。我覺得,當下我國對公正問題的關注是有欠缺的,我們往往關注的是正確。一位作家十分留心中外重要文獻,比如各國憲法、各國重要的國家決策、決定、決議,包括國家領導人講話中公正和正義的使用頻率,他對美國總統就職演說詞裏的關鍵詞進行了分析。美國自華盛頓至克林頓共有42位總統,58次就職演說,這58次就職演說,一以貫之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公正和正義。公正二字出現了一百一十八次,正義二字出現了七十一次。此外,公平、正當、公義、平等、公允等詞出現頻率也很高,約有五十六處,這幾個數字加在一起,平均每篇演說詞有五次左右提到有關社會公正問題。因而作家得出結論是:“在我們這裏,正確一詞的使用頻率極高,再早一些還常常與英明正確、偉大正確、永遠正確連用,而公正和正義這些字眼卻很少使用。”對這種說法,筆者深有同感。我想,有必要在社會上大力宣傳公正意識,便公正意識逐步滲透於社會遊戲規則之中。這也許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但這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