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原則維護

經營原則,即經營準繩,我們必須維護它,不能夠違背它,否則便會偏離正常的軌道。

《猶太箴言》說,如果你沒有身體力行的原則,那麽你就會失去平衡。

經營原則需要員工們一起來掌握,偏離了大家製定的原則就會阻礙經營的運作。所以,我們首先要掌握好、利用好經營原則,才能夠步調一致地走向成功。以下就是要維護的經營原則。

雙贏原則 同吃蛋糕

“一筆生意,兩頭贏利”,這是猶太人雙贏策略思想。大多數猶太商人進行商務往來,能夠通過巧妙調整而實現雙贏。

萊曼兄弟的故事對雙贏這一技巧有很好的說明。

萊曼兄弟公司,是一家曆經150年的美國猶太老字號銀行。20世紀70年代末期,該公司一年利潤數額可觀,高達350萬美元,數額可觀,而它的創業更是具有傳奇色彩。

1844年,一個名叫亨利·萊曼的人移居美國,他在南方居住一段時間後,就和自己的兩個弟弟——伊曼紐爾和邁耶一起定居在亞拉巴馬,並開始做起雜貨生意。

亞拉巴馬是美國一個產棉區,農民手裏隻有棉花,所以,萊曼兄弟積極鼓勵農民以棉花代貨幣來交換日用雜貨。這樣做是不是與猶太商人一貫的“現金第一”的經營原則不符合呢?但萊曼兄弟的賬卻算得很清楚,他們認為:以商品和棉花相交換的買賣方式,不但能吸引那些一時沒有現錢的顧客,而且能擴大銷售量;同時在以物換物處於亞拉巴馬經營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能操縱棉花的交易價格;經營日用雜貨本來需要進貨運輸,現在趁空車進貨之際,順路把棉花捎去,還能節省一筆較大的運輸費。這種經營方式可稱做“一筆生意,兩頭贏利”,買賣雙方都有得賺,何樂而不為?

在買賣中把握雙贏的技巧,這不僅是萊曼兄弟的經商手段,也是大多數猶太商人采用的手段,從而使得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猶太人這種“一筆生意,兩頭贏利”的贏錢之道是符合現代經商原則的。根據這一原則猶太人認為:

(1)過去,公司為了賺錢,總想獨霸市場,一心想著擠垮同行。他們在處理與同行的關係上,多是互相詆毀,互相攻擊,互相欺騙。不僅信奉“同行是冤家”,而且堅持“三十六行,行行相妒”。如今,現代社會的企業,提倡競爭,鼓勵競爭,但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一起發展。

(2)兩軍相爭,你死我活,非勝即敗。在市場競爭中,誰都想勝不想敗。說市場競爭的各公司是“敵手”,因為他們在彼此競爭中帶有以下性質:一是保密性。競爭者在一定階段一定情況下,都有一定的保密性。二是偵探性。競爭者幾乎都在彼此刺探情報,以製定戰勝對方的策略。三是獲勝性。競爭各方無一不想勝利,都想獲取一定利潤,讓自己的產品占領市場。四是克“敵”性。假若市場不能容納下全部競爭者時,任何企業都想保存自己而“滅掉”對方。即使市場能容納下全部競爭者時,他們也還是都想以強“敵”弱。

(3)雖然競爭公司間有點像戰場上的“敵手”,但就其本質來說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公司經營的根本目標是為社會做貢獻,公司的產品是滿足社會需要的,公司賺的錢也被國家、公司和員工三者所用,公司間的競爭手段必須是正當合法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公司之間完全可以相互幫助、支持和諒解,應該是朋友。

(4)市場競爭是激烈的,同行業的公司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競爭對手在市場上是相通的,不應有冤家路窄之感,而應友善相處,豁然大度。這好比兩位武德很高的拳師比武,一方麵要分出高低勝負,另一方麵又要互相學習和關心,勝不驕,敗不餒,相互間切磋技藝,共同提高。

(5)在市場競爭中,對手之間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竭盡全力與對手競爭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在競爭中一定要運用正當手段,也就是說,隻能通過質量、價格、促銷等方式進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一決雄雌,切不可用魚目混珠、造謠中傷、暗箭傷人等不正當手段損傷對手。

(6)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市場的廣闊與多元性,使得一個有靈敏頭腦的老板,不必為自己受擠而妒火中燒,而應果斷地避開眾人,不畏踏上冷僻的羊腸小道,一樣能夠到達光輝的頂點。

(7)現代社會條件下,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市場形勢此時可能對甲企業有利,眨眼間就可能變得對乙企業有利。所以,老板應“風物長宜放眼量”,不應當以一時勝負來論英雄,更不可以一時失利而遷怒競爭對手。同吃一塊蛋糕的贏錢術是猶太人睿智的表現,操作性非常強。

對待顧客 信譽第一

猶太商人有一句口頭禪:“把真心獻給你的顧客”。其用意是說,把你的真心交給顧客,告訴他們真相,他們就會信任你、支持你,把你推上成功的巔峰。實踐證明,在商戰中,以誠致成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當你把真心獻給你的顧客,把他們作為你的上帝來對待時,那麽你就會得到他們的信任,獲得成功的也就是你。

從這一點出發,很久以前以色列一家手機公司的創始人普爾馬·森吉就曾以他令人尊敬的推銷方法,告訴人們真相,從而獲得成功。他曾說:“告訴他們真相,第一是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第二是不管怎樣弄虛作假,他們都會發現的。如果他們一時沒有從我們這裏發現,可最終我們還是要吃苦頭的。”

普爾馬的手機公司最初以經營汽車收音機而起家,雖然幾經失敗,但最終還是取得了成功。但是當汽車收音機開始被大眾所接受,流行風靡之時,一些零售商卻千方百計,挖空心思獨創銷售方法,想以此來圓他們的發財夢。他們在汽車收音機的銷售上,玩弄各種欺騙手法。一個芝加哥商人向買主提供一台免費收音機,條件是:買主必須推薦10個其他的買主。而且必須按照這位商人的標價購買。由於這位商人對最早的買主的汽車采取動產抵押的辦法,因而這一辦法使買主處於必須立即全部償付債務的壓力下。

普爾馬對這些騙局深惡痛絕,並積極地以各種方式進行堅決的反對。他自己開創出一套令人尊敬的銷售方法,以誠待人,從而贏得了顧客們的信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最有成果的是發展同另一家公司的關係,通過它的數百個分支機構和商店,為誠實可靠的手機顧客提供可靠的服務計劃。

普爾馬的手機公司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發展了與這家合作公司的經理們的關係,而這些經理人員是普爾馬在他的經營活動中所遇到的、他認為最有才能的一些人。他的這一令人尊敬的銷售方法不僅發展了同這一家公司的友好關係,也使自己的公司在公眾中的形象得到確立,為以後手機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普爾馬的這一以誠推銷無疑是成功的,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補充的銷售方式——由手機通過它的批發商提供服務——是手機產品之所以風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喬治是手機的廣告工作者,他曾說過:“我們在該手機公司所做的是沒有先例的事。它是艱難的工作,但效益不錯。我們做過的一切看來和聽起來都很合適。我們也犯過錯誤,但在我們發現時,我們就糾正它,並力圖不重複同樣的錯誤。我們對顧客更是尊敬,當我發現犯的錯誤使顧客遭受損失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地給予全額甚至加倍補償。因為我們需要他們的信任。”

普爾馬是成功的。從一次經銷人會議上,一位老練的經銷商的談話我們可以使我們看出他們是怎樣獲得成功的,這位商人走到喬治跟前,對他說:“我看到大吹大擂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但在這裏我第一次看到沒有人試圖愚弄我。我不知道這是否是因為你們這些人太笨了,以致不知道怎樣說謊,要不就是你們的頭腦太簡單了。可是無論如何,我回去後還讓我的人賣你們生產的這些鬼東西。”

顯然,並不是他們愚笨。在摸索前進的競爭年代裏,如果沒有真正的精明,他們是不可能幸存下來的,而普爾馬堅決維護規範,要求他們公證對待經銷人,將公司的狀況及產品老老實實告訴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與支持。這是普爾馬的高招與妙招,在眾人都紛紛爾虞我詐的時候,普爾馬卻反其道而行之。開誠布公,把自己的底交給經銷人和顧客,以誠進行銷售,從而取得顧客和經銷人的信任與支持,使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著名的猶太商人羅森沃爾德·泰格爾曾經說過:“要永遠誠信經商。”在世界上所有的商人中,猶太商人絕不是以“一錘子買賣”出名的,“隻要每個人上我一次當,我就可以發大財了”,這種發財秘訣絕對不是猶太商人的生意經。相反,他們認為,不可能讓人永遠上你的當,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上你的當。

他們信譽卓著,所經營的也都屬質量上乘的商品。究其原因,除猶太商人的文化背景,如素以“上帝的選民”自居,不屑於做“一次性”買賣,有重信守約的習慣等等之外,更有可能是在結合民族流動不定的生存狀態與商業活動的規律之後,他們悟出了什麽是真正的經商之道。

在英國,“馬克斯和斯賓塞百貨公司”是最有名的百貨公司。這家百貨公司是由一對猶太姻親兄弟,西蒙·馬克斯和以色列·西夫創立的。

1882年,西蒙的父親米歇爾移居英國。最初是個小販,後來在利茲市場上開了個鋪子,以後發展為連鎖廉價商店。米歇爾於1964年去世後,西蒙和西夫將這些連鎖商店進一步發展成連鎖廉價購物商場,使其資金更加雄厚,貨物更加齊全,具有類似超級市場的功能。

馬克斯和斯賓塞百貨公司雖以廉價為特色,但對質量也是非常注重,真正做到“價廉物美”用一些報紙上的話來說,這家百貨公司等於引起了一場社會革命,因為原先從人們的衣服穿著上可以區分不同社會階層,但由於馬克斯和斯賓塞百貨公司以低廉的價格提供製作考究的服裝,使得人們花錢不多就可以穿得像個紳士或淑女,以“貌”取人的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根本動搖。現在在英國,該公司的商標“聖米歇爾”成了一種優質品的標記,人們已達成共識,一件“聖米歇爾”牌襯衫是以盡可能低的價格所能買到的最優質的商品。

馬克斯和斯賓塞百貨公司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的同時,還提供最好的服務。在素以彬彬有禮聞名的英國,該公司的售貨員禮貌服務之周到也稱得上是一個典範。西蒙和西夫就像挑選所經營的商品一樣,挑選他們的職員,一絲不苟,真正使公司成了“購物者的天堂”。

在讓顧客滿意的同時,西蒙和西夫還做到了讓職工也滿意。他們對職工要求極高,為職工提供的工作條件也在全行業中屬於最好,職工的工資也最高,還專門為職工設立保健和牙病防治所。由於所有這些優越條件使馬克斯和斯賓塞百貨公司被人稱為“一個私立的福利國家”。隻是西蒙和西夫不允許職工將工作崗位傳給子女。西蒙和西夫為顧客和職工想得這麽周到,公司的經營情況又如何呢?馬克斯和斯賓塞百貨公司被公認為國內同行業中最有效率的企業,大量的投資者紛紛慕名而來。

在猶太商人眼裏,“一錘子的買賣”是不可能長久的,隻有靠誠信經商,才能取信於顧客和投資商。

猶太人把顧客視為上帝,上帝又是猶太人心中的神。顧客至上,就等於把心中的神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對待朋友們,也如同對待上帝似的,幫助了朋友們,朋友們也會回報於你,也就是說,幫助了別人就等於幫助了你自己,《聖經》中上帝如是說。上帝說:“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張開手。”這句話可以看做是猶太文化向猶太人灌輸的一種仁愛、慈悲的思想。在猶太人看來,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是不僅要做到顧客至上,而且也把朋友們視為你的兄弟,無論多麽困苦窮乏的人都是你的兄弟。

猶太人認為,幫助人有八個層次,而且一個比一個高。其中,最高的層次是其他層次都不能逾越的,即幫助窮苦猶太人的方式是為他提供一個禮物或貨款,或者接受他作為商業夥伴,或幫助他找到一份工作。一句話,使他今後能夠無需別人幫助就能維持生活。

比這低一個層次的幫助,是贈送救濟品,但方式是給予者不知道給的是誰,接受者不知道是誰給的。古代猶太人就在神廟中的保密大廳,把他們的禮物秘密地放在那裏,窮人們隻要來到這秘密地方就會得到禮物。

再下一個層次是往施舍箱裏放錢。但是猶太人認為要確信管理保險箱的人是可信任的、聰明的,並且有能力適當地處理人們捐助的資金,否則就不要往施舍箱裏放錢。

再下一個層次是窮人知道自己是從誰那裏得到了施舍,而給予者卻不知道自己的施舍給了誰。例如,在古代一位有錢人把硬幣係在絲巾上,讓硬幣從他們的肩膀上滑落到地上,使窮人能撿到而又不感到羞恥。

再下一層次是親手將一個禮物當麵給乞求窮人。再下一個層次是雖然給的並不恰當,但有親切的風度。最低層次的施舍是愁眉苦臉地給予施舍。

《猶太法典》上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在某個地方有一家很大的農戶,這位農夫被稱為當地最慈善的人。每年拉比都會到他家訪問,而每次他都毫不吝嗇地捐財獻物。這個農戶有一塊很大的農田。可是有一年,這個農夫遭到風暴和瘟疫的襲擊,所有的農田和果園都遭破壞,全部牲畜都死光了。債主蜂擁而至,把他所有的財產扣押了起來,最後隻剩下一小塊土地。他卻說:“既然是神賦予的東西,神又奪回去了,還有什麽說的呢?”他泰然處之,絲毫沒有怨天尤人之意。那一年,拉比像往年一樣,又到農夫的家,拉比們都對他表示了同情,無意再請他捐獻。這位農夫的太太說:“我們為教師建造學校、維持會堂,時常為窮人和老人捐款,今年拿不出錢來,實在遺憾。”後來,夫婦倆覺得讓拉比們空跑一趟於心不安,便決定把最後剩下的那塊地賣掉一半,捐獻給拉比。拉比非常驚訝,並且感激不盡。

有一天,農夫在剩下的半塊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他手忙腳亂地扶起耕牛時,卻在牛蹄下發現了寶物。他把寶物賣掉後,又過上先前的富裕生活了。

次年,拉比們又來到農夫的家,以為農夫還和原來一樣貧窮。可附近的人告訴他們:“農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麵那所高大房子,才是他的家。”

拉比們走進大房子,農夫高興地向他們說明了近一年發生的事,並總結道:“隻要樂於行善,它必定會使人富裕起來,這就是捐獻的利潤。”

必須指出,猶太人是非常重視幫助的。田主們在收割時常常留下一定量的莊稼讓窮人來拿。在收獲季節掉在地上的幾捆小麥,或幾堆玉米屬於窮人,而長在地邊上的莊稼也屬於窮人。這樣,農民們並沒有把落穗親手遞給窮人;那些窮人隻是拿了被認為屬於他們的東西。而在幫助時,猶太人更注重和允許窮困的人在接受幫助時保持尊嚴。這是因為猶太人一直把幫助別人作為一種公共義務,又使接受施舍的人不失自尊,這有利人們之間的互濟互助,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這是猶太民族在特殊環境下的救助形式,也是他們傑出智慧的體現。

克勤克儉 斤斤計較

《塔木德》指出:用沒底的水桶去汲水,水並不會完全漏掉,至少還可以剩下一些;用那些積存滴水一樣的方法來存錢,同樣有望變成富翁。在我們的身邊,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低收入而抱怨沒希望變成富翁。一旦存在這種想法,假使一個人的收入很多,也永遠不可能成為富翁。因為他們根本沒把小錢放在眼裏,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往往越有錢的人越小氣,而窮人有時卻比較大方,可是在猶太人眼中,如果人沒有吝嗇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為富翁了。抱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裏來對付自己的財富,是個人理財過程中最普遍的障礙,也是導致有的人麵臨退休時,經濟仍無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許多人對於理財抱著這種得過且過的態度,總認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財富也會逐漸增長,但是終於警覺到理財的重要性時,才開始想理財,卻為時已晚了。

很多年輕人總認為理財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錢人的事,到了老年再理財也不遲。而事實上,理財致富與金錢的多寡關聯性很小,而理財與時間長短之關聯性卻相當大。人到了中年麵臨退休,手中有點閑錢,才想到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經濟來源做準備,此時卻為時已晚。原因是,時間不夠長,無法讓小錢變大錢,因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十年的時間仍無法使小錢變大錢,可見理財隻經過十年的時間是不夠的,非得有更長的時間,才有顯著的效果。

《聖經》上有一則勸人善加理財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大地主有一天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第一位仆人5份金錢,第二位仆人2份金錢,第三個仆人1份金錢。地主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一年後再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的。第一位仆人拿到這筆錢後做了各種投資;第二位仆人則買下原料,製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為了安全起見,將他的錢埋在樹下。一年後,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檢視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財富皆增加了一倍,地主感到非常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釋說:“惟恐運用失當而遭到損失,所以將錢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地主聽了大怒,並罵道:“你是個愚蠢的仆人,竟不會好好利用你的財富。”

《聖經》中的例子,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於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把錢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沒有好好利用金錢。錢存在銀行是人們投資理財最普遍的途徑,同時也是人們理財所犯的最大錯誤。

多數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這樣就算是對金錢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到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理財,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理財。

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難以事先預測,惟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如登天,試問:“你是否聽說有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嗎?”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無法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例子時有所聞。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理財方式的人,其著眼點不外乎是為了安全,但是人們必須認識到,“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的,但長期來看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貧窮人家認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為富人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而正確的看法當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於富人比窮人更努力或者比窮人更克勤克儉。但這些人怎麽也想不到,他們真正造成的財富,是他們的理財習慣。窮人與富人的理財方式肯定不同,富人的財產以房地產、股票的方式存放,窮人的財產以儲蓄的方式存放,這就是貧窮產生的根源。

所謂節儉有兩種:一種是該花1元的地方隻花8角;另一種則是該花1元,就要100%地用好它。猶太人有句話這樣說:花1美元,就要發揮1美元100%的功效,物盡其用,才能把支出降到最低點。不可否認,在猶太人的經商投資法則中,本金用在有安全保障的投資上才是第一流的投資原則。在他們看來,為求高利潤而失去本金的投資事業,是愚蠢的冒險。作為投資者,不要被急於發財的心情所蒙蔽,必須要仔細調查研究,當你有了充足證據,而且冒險成分近於零的時候,才可以拿出部分錢來投資,這樣一種觀點正是猶太商經所推崇的投資安全法則。

舉例來說,一隻一次性打火機不過塊兒八角錢,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一心想發大財的買賣人誰會去注意它的經營開發價值呢?可是日本猶太人新田富夫卻從微細處看出了大道道,緊緊抓住一次性打火機這個小商品,做成了舉世矚目的大生意:在國內,他的“東海精器公司”的產品,占領了全日本一次性打火機市場的90%;在世界,他是全球一次性打火機市場的第二大供應商。

新田富夫畢業於電器專科學校,他愛動腦筋,對一些陌生的新東西總要琢磨琢磨,研究研究。在他進入打火機製造廠工作後,他從一本雜誌上讀到法國一家公司1970年出售過一次性打火機,就對這個新事物產生了濃厚興趣。那是70年代初,日本市場上還沒有一次性打火機。為了弄清有關問題,新田富夫跑了無數圖書館和資料室,弄到一份介紹這種新式打火機的資料;又多方托人,從國外買來幾隻樣品,就開始專心研究起來。他終於弄懂了這種一次性打火機是先在機身裏灌好材料,再安裝上瓦斯控製杆、火焰調整輪和打火齒輪等部件,然後將機身密封而成,其優點是不漏氣、耐用、使用方便、便於攜帶,而且價格便宜。新田富夫是個有心人,他算起細賬來,一隻一次性打火機能夠連續使用1000次,價格在100日元左右;而1000支火柴,卻要花400日元。兩者價格相比是1:4,一次性打火機隱藏著多麽巨大的潛在利潤呀!而且它既省錢又方便。於是,他決定要生產一次性打火機,走日本人常走的模仿外國技術再結合自己創新的路子。然而好事多磨,兩次與人合作辦廠,均因產品質量不過關、打火機漏氣而失敗。

新田富夫不服輸,他將各種品牌的一次性打火機全部搜集回來,分析研究,並專程去法國尋取一次性打火機的最先進技術和資料。又一番埋頭苦幹後,新田富夫終於研究成了解決一次性打火機漏氣問題的技術:用超聲波熔接接頭,使裝液化器的機身達到高度密封。接著,他又把歐洲產品的金屬機身改成透明塑膠,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讓顧客清楚地看見機身內的液化氣存量,消除對漏氣的不安心理。1972年,新田富夫自籌500萬日元,成立了“東海精器公司”,以“蒂爾蒂·米蒂爾”牌子,推出自己的新型一次性打火機,立刻引起各方關注,銷路非常之好。

技術開發成功隻是為企業發展打下了物質基礎,真正能不能賺大錢,還必須輔之以出色的營銷管理。

新田富夫首先明智地給自己的產品找到一個市場定位:麵向中下層人士。這樣,就避免了與高層人士使用的高檔次打火機爭奪市場。接著,在價格定位上,他提出一個“百元打火機”的宗旨,即確定此種一次性打火機售價為100日元,比相同使用價值的1000根火柴的價格便宜75%,比世界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機製造公司的“比克”牌售價低50%。“百元打火機”符合薄利多銷原則,人人都買得起,市場非常寬廣;它比同類產品價格低得多,能以極大的競爭優勢紮下根來,回避了市場風險;它恰巧又迎合了當時日本的社會環境——70年代的日本生活費用昂貴,便大力提倡“家庭計劃開支”,喝杯咖啡還要200日元呢,買隻能用1000次的打火機才花100日元,還不節約嗎?新田富夫沒有把自己的一次性打火機放到百貨公司櫃台裏去銷售,而是將它放到平民大眾常去的香煙攤、雜貨鋪和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小賣部。在產品受到大眾歡迎後,他就與東京煙草公司洽談合作,對該公司在全日本的25萬個銷售點建立長期供貨關係,這樣一來,“蒂爾蒂·米蒂爾”一次性打火機很快就銷到了全國各個角落。新田富夫也深知廣告宣傳的重要性。那時恰逢世界拳王阿裏到日本比賽,電視台要進行實況轉播。新田富夫抓住這個良機,以3500萬日元巨資,買來阿裏拳擊比賽實況轉播時的廣告插播權,一舉使東海精器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蒂爾蒂·米蒂爾”深入人心,銷售量直線攀升。此後,公司每年都花3.5億至8億日元搞廣告宣傳,使“蒂爾蒂·米蒂爾”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為了確保產品質優價廉,東海精品公司通過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成本,在1980年新建的東海公司富士工廠裏,建立自動化生產線來替代人工操作,運用電腦控製,不僅生產率大幅度提高,而且殘次品大為減少,從而使每隻打火機總成本降到30日元,出廠價是50日元,這樣,零售價100日元就有了充分保證。

新田富夫成功了,他現在已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二的一次性打火機製造商。這個事實啟示人們,小商品同樣可以做成大生意,賺取高額利潤。

珍惜時間 點石成金

(1)珍惜時間才能成功

現代的商業是供應往來,應接不暇,所以商業談話中的每句話,都應該針對業務本身而發,要直接、爽快,時間才不致浪費。

猶太商人惜時如金,在他們成功投資的若幹緊急關頭,正是靠著這種對時間的珍惜,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搶占了時機,從而一舉戰勝對手,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猶太商人指出:善於經營的商人總是把時間看得比金錢更寶貴,所以能夠將時間做到最大限度的充分運用。按照猶太人的觀點,一個商人在接洽商務時,在椅子上不慌不忙地撇開正話不講,而隻談他隨時想到的不相幹的話,是絕對不能成功的,因為他偏離話題了,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就等於浪費了大家的精力,這樣,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而會被拒絕,從而失去了一次生意成功的機會。

猶太商人最厭惡的,就是那些說話不著邊際、節外生枝、講冗長的套話、無謂的廢話的人。有種人說話,簡直是抓不住本題,他們說話,像小狗兜圈子一樣,轉了六七次,依舊歸一到原地;種種冗長無謂的言語,可以使人聽得厭煩。正因為如此,猶太商人平時惜時如金,很少長篇大論,而必要的商業應酬也總是能短則短,能少則少。

惜時如金,是猶太商人的成功秘訣。現代人個個都在感歎每天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做這個,沒有時間做那個,那麽日理萬機的猶太商人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時間的呢?

一個猶太商人坦言:“每天清早不到6點鍾就應該起床了,運動一個半小時,例如打高爾夫球。白天精神會很好的,精神來自興趣,你對工作有興趣就會感到不累。最累的時候是開會,一個發言者講了1分鍾,你已經知道他要講的內容,可是那個人講了10分鍾,你就會感到很疲倦,因為這人講得內容無聊,自己很無奈,有時候確要靠花旗參提神。中午我是不睡覺的,太倦了就會喝點咖啡。晚上睡覺前是鐵定的看書時間。兩年前試過上網充浪,一上就得兩個小時,上網太花費時間了,提倡少上網,電腦主要是用來看公司的資料。”

他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有如此評價:“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幾十年前相比是降低了,年輕時候也曾經想過買點好的東西,但是不久就想通了,覺得沒有必要。我的穿著可能比一般人還要差一點,我隻求心靈滿足,很開心。我相信一個人的地位高低,要看行為而定,你自己想通了,腦海裏自會別有天地,能超越權勢和卑微。”

猶太商人指出:從事商業的人,需要有一刻值千金的惜時觀念。他們往往舍不得在細節上浪費時間,如果連這種的小動作都要幹涉的話,這樣的人絕對無法做個理想的公司老板。因此,他們總是將公司經營的許多事情都交給底下的重要助手去辦理,對於確定好的投資或經營計劃,他們總是充分信任下屬,而從不幹預,他們自己則總是將重大的經營決策進行反複斟酌,直到自己做出決定為止。正是靠了這樣的高效率工作才節省了自己的寶貴時間,使得規模龐大的公司的得以高效地運轉。

(2)珍惜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塔木德》說:“今天就是最後一天,永遠不要等待明天,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是什麽樣子。”一般人們說的一天,就是從早晨太陽初升直到傍晚太陽下山為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猶太人的時間觀念則恰恰相反,他們的一天是從日沒開始的。若以安息日為例,它是從星期五的日沒開始,直到星期六的日沒為止。你會發現,這種時間觀是猶太人所獨有的。為什麽會這樣呢?

猶太人的拉比們曾經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別具一格。為什麽一天要始自日沒呢?因為與其明亮地開始、黑暗地結束,倒不如黑暗地開始、明亮地結束。基於這樣的時間觀,猶太人希望人生也是這樣,從苦難和黑暗開始,最後達到幸福和光明的境地。

同樣,一個商人要賺錢,首先就要考慮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時間,有的人認為時間很多,有的人認為時間很少,其實時間都是一樣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一樣長的時間就看你怎麽用了。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善於擠,就總會找出來。不善於擠,當然就沒有了時間!商人的時間更是如此,要想賺錢,首先就得有賺錢的時間。有空閑才可以,隻有這樣,才能集中精力經商。會賺錢的商人,就應該是一個管理時間的高手。

人最不該浪費的東西就是時間,因為人都隻能經曆一次時間,而他人的時間,更不可以隨便地占用和浪費。對人而言,時間就是命運;對於商人而言,時間就是金錢;要經商,首先就要保證自己擁有充足的時間。在猶太人看來,時間和商品一樣,是賺錢的資本,可以生殖利潤,因此盜竊了時間,就等於盜竊了商品,也就是盜竊了金錢。

如果你走進猶太巨商摩根的辦公室,就會發現摩根的辦公室和其他人的辦公室是連接著的。摩根這樣做就是為了經理們有什麽需要請示的事情,他直接就在現場告訴他怎樣處理哪個問題,如果工廠出現了什麽問題,就可以直接來找他解決問題,他不讓問題隨便拖延哪怕1分鍾。

但是,那麽多的問題要處理,摩根是怎樣辦的呢?原來摩根和人會麵的時候,就會直接地問你有什麽事情要處理,他一般簡明扼要地交代三兩句,就把來人打發了。他的經理們都知道他的這種作風,於是匯報工作的時候,都必須幹淨利落地說明問題,任何的含糊和拖泥帶水都會遭到他嚴厲的批評。他也很少和人客套寒暄,除非是某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來了,他才說幾句客套的話,但是他有個原則就是與任何人的聊天時間不超過5分鍾,即使是總統來了,他也一樣地對待。摩根最絕的是他有一套極為卓越的洞察人的心理的能力,當人們來找他,他立即就能判斷出來此人找他的真實意圖是什麽,他能在一見麵就知道來人找他是什麽事情,於是他會很幹脆地告訴他處理的辦法以及處理的步驟,他的這套洞查別人內心的本領,在華爾街讓人敬服並且害怕不已。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把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全部節省下來,好讓他的時間全部高效率地使用起來。當然他近來珍惜時間的作風也讓他周圍的人們感到了不愉快,可是對摩根這樣的大巨商來說,有時間賺錢比任何問題都重要。

猶太人喜歡緊迫地工作,1分鍾都不可以放棄,因為要經商就要有時間,必須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讓你支配,否則是不會輕易地成功的,成功是經過大量艱苦的勞動得到的。他們善於利用和把握時間。這一點在猶太人獨特的時間觀念也可以反映出來。

在這獨特的時間觀念之中,也浸透了猶太人深藏心中的樂觀精神,他們認為希望是掌握將來的一條線索。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力量之中,最強而有力的,就是希望。有了這種希望,就比較容易能夠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和煩惱,采取一種豁達的態度。

把一天的開始定於日落,但是人的生活還是按照白晝黑夜的劃分而進行,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並沒有違背人的身體生理規律,然而給人的心注入了樂觀和希望的成分。

因此,把一天的開始定於日落,這反映了猶太人對生活和人生的積極態度,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3)為那一天而刻苦努力工作

《猶太法典》中有這樣一句話:“今天便是第一天,同時也是最後一天,因此,必須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盡管到今天仍然相信“地上天國”的猶太人很少了,但是,猶太人仍依照宗教傳統過日子,堅信救世主總有一天會出現。為了這一天,他們必須刻苦努力,無論救世主在哪一天出現,所有的猶太人都知道,應該時時刻刻充實自己,努力往上爬,以便救世主出現時,不致於沒有臉麵對他。

為了時刻充實自己,使每個人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拉比們告訴猶太人說:救世主是在世界末日來臨時才會到來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才是世界的末日,所以,拉比們又告誡說:你就應該將每一天都當做是最後的一天來生活。

因此,為了等待救世主的出現,所有的猶太教徒認為人類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同時他們又認為對人類而言,每天都應該是第一天,因為每個人都能在新的一天中有所創造、突破和發明。猶太人就是這樣,把理想與現實巧妙地結合起來,追尋著理想的快樂世界,又不放棄現在的努力。

石璞是個猶太人,在我國開封定居經商。清康熙年間,他在開封北土街創辦“石子玉汴綢莊”,是一間自產自銷的線綢手工工場和零整批銷店。石璞是位機敏而勤勞的猶太後代,他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覺絲綢行業有發展前途,從而下決心在這方麵開創自己的事業。善於心計和有遠謀的他,在開創絲綢事業中不急於求成,而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打下基礎後,才直接介入。當他真正獨立經營之時,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使自己的經營一往無前,擊敗各方麵的競爭者。

經過幾年的學徒生活和幾年技工生涯,石璞成為一位絲織行業的能工巧匠了。此時,時機成熟了,他找了個恰當的理由離開了絲織工場,以自己前段經曆的一點積蓄和學到的本領,創辦“石子玉汴綢莊”。開始之初,他的綢莊是間狹窄的小工場,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後大半截是工場,其內是機房、剪裁、紡織、繡花、平燙等加工場地;前小半截則是零售、批發專賣店。就是這麽一個前店後廠的小綢莊,石璞自任老板,又是技師,並且是推銷員。

由於石璞織造絲綢技藝超群,做出的產品備受顧客歡迎。他織造的各色綾、綢、紗很快馳名中州,遠銷全國及海外。傳說石璞曾經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隨著生意的興旺,石璞的加工場和綢莊逐步擴大,成為開封乃至全國數一數二的大綢莊。該莊生產的黃綾,色光絢麗,質地細密,輕柔飄灑,成為馳名國內外的名產。當時河南地方乃至全國的大吏和富豪常用這種黃綾上貢皇室,號稱“貢綾”。

石璞開創的汴綢莊由於經營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後裔的努力下,蓬勃發展,經曆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代,直至民國年間,前後達二百多年,成為了中國手工業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