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價值

《猶太箴言》說,有書寫道:“人”的“價值”等於肥皂七塊、釘子一根、火柴兩千支。

任何有價值東西的內在都要比外表重要得多。人生的價值,不僅僅是為社會為他人著想、堅守責任、貢獻給予,而且應該也要為自己創造一下未來,也就是要重視自我,營造自我,成就一番大事。現在在這裏我們將讓您領悟到這種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最幸福的事情和成就大事的關鍵問題。

堅守責任 最有價值

“責任高於天”這是猶太人信奉的一個信條,猶太人認為,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需要有責任。為生活得更有價值,責任是最重要的義務,因為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是為自己而生存,更多的時候也是為別人而活著,責任心促使人們追求這種人生的價值。這是一種人類有生俱來的價值觀念。

最著名的猶太哲學家洛克勒·沃懷特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圓心,它被許多同心圓所環繞。從我們自己的圓心出發,第一層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組成的圈。第二層是由各種親朋好友組成的圈;然後是由自己所屬族群的同胞組成的圈;最後,是由與整個人類這個種族組成的圈。

我們每個人的這個圓心,就是需要付出責任心的對象。我們每個人都有為了這些需要付出責任心的對象履行職責的義務。不光是富人要有這個職責,就連窮人也是不能例外的。對某些人來說,生活是快樂的,因為他們意識到了付出責任心的意義所在;對另外一些人來說,生活是痛苦的,因為他們都是太過自私、個人主義了,沒有付出責任心的精神,從而感受不到付出責任心的愉快與幸福。但是,最有價值的生活卻絕不是那種隻追求自我享樂的生活,甚至也不是那種沽名釣譽的生活,而是那種在每一項美好的事業中都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地做一些給社會帶來希望和有益工作的生活。

洛克勒在他的書中說道,職責的範圍是沒有界限的,它是生命中賴以生存的崗位。人們沒有貴濺之分,也沒有高低不等,但他有各個的職權範圍,他們的責任就是要守好自己的崗位,否則,沒有責任心,對自己的崗位不負責任,你的崗位將會丟失,你將麵臨失業,公司瀕臨倒閉,社會臨近滅亡。可以說守好崗位這是責任,有了這個責任就會付出一切代價,和甘冒一切風險,為此而奉獻責任心,這體現了最崇高的文明生活的本質。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未來,偉大的事業都值得人們去為之神往,值得人們為之奮鬥、為之奉獻自己的生命。

史書中還記載過一位異教徒衛兵在龐培古城中因履行職責而死在工作崗位上。那是發生於1800年前的事情,有一天,龐培古城附近的火山突然爆發,龐培古城被火山灰徹底埋葬。當時,在火山爆發前,有一位異教徒衛兵被安排守衛那個地方,當火山爆發時,別人都在倉皇逃命,惟有他絕無退縮之意,仍然堅守自己的崗位。因為他知道那是他的職責,沒有上級命令是不能離開工作崗位,火山無情地繼續爆發著,這位異教徒衛兵還是沒有接到撤崗的命令屹然站立在那裏,沒多久,他因吸入過多火山灰中的硫化氣體從而窒息而死。他的身體雖然化作了灰塵,但他的精神卻永存於人類的記憶中。今天,我們仍能在博物館中看到時這位異教徒士兵曾經使用過的頭盔、長矛和胸鎧。

這位異教徒衛兵真可謂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出色地完成了職責所要求他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從他的故事中得到啟示:要恭順地服從職責的召喚,即要服從父母、服從師長、服從長官的召喚,堅守職責,永不退縮,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這也是每個希望自己品行正直的人不得不認真學習的課程。

也許拿1800年前龐培古城那位英勇的士兵作典範,時間久遠了點,那就讓我們看看較近的一個例子吧。1852年2月27日,航行在非洲海岸的“伯克哈德”號船隻的失事譜寫了一曲19世紀的英勇戰士們壯麗的人生死亡之歌。當時,靈頓士正在參加皇家學會的一個宴會。突然,人們感到船隻晃動,隨後緩慢地往下沉,靈頓士頓時知道船隻撞礁了,立即叫人向附近海岸發出求救信號。這時,宴會廳裏的人們都已亂成團,靈頓士帶領幾個船員,竭立指揮著人們向岸板上衝去。到了岸板上,由靈頓士命令船員放下救生船,先讓旅客們上救生艇,靈頓士和船員們有序地幫助人們一一上艇。可是船隻下沉的速度很快,不一會兒,半個船身已沉入了大海,眼看著剩下的人們來不及撤離,將與船隻一同沉入大海。這時,附近海岸的救生船隻及時趕到,靈頓士和船員們又一次指揮著剩下的人們一一上船,等到剩下的人們都已上船,船隻的大部份已入海中,靈頓士又命令船員們船在我在,要堅守崗位,與“伯克哈德”號共存亡。船隻整體下沉,結果沒有一個生存都與“伯克哈德”號船隻一同消失。當“伯克哈德”船隻失事的消息傳來時,麥雷說道:“我注意到在靈頓士的日記中,對他死去的士兵的頌詞中,根本沒有提及‘勇敢’一詞,而總是談到他們的紀律性和責任。他多次重複這個意思。我猜想,在他眼裏勇氣已被視作一個當然的東西了。”

在這個實例裏,職責就是自我犧牲,它不僅僅是毫不畏懼,而且在於服從職責的召喚,有了對職責負責的強烈責任心,就會擁有大無畏的精神,這也是上帝與神對猶太人訂下的天條,天條裏規定,一旦你歸屬上帝,還需要對上帝與神負責,那樣你才會有來世的輪回。

“你希望成為偉人嗎?”猶太傑出的心裏學家聖古拉·布魯特曾說道,“那麽,請從小事做起吧。你渴望建築一個高聳入雲的大樓嗎?那麽,首先好好地在底層打好堅實的基礎吧。你打的地基越深,你建的大樓越高。溫和的謙遜是美麗的王冠。”

有強烈的責任心是最有價值的人生觀念,觀念的不同,必會有不同的人生道路。如果有強烈的責任心就會為社會為人類負責,才會贏得人們的尊重,才會有好的歸宿。這是最有價值的人生道路。這種責任,它是在秘而不宣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完成的。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就會喪失一切人格價值,會導致他的人生的艱難困苦,富人也會變成窮人,窮人變成乞丐。上帝和神規定猶太人永不做乞丐,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能夠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所以,沒有強烈的責任心的人就等於違背了上帝和神的意願,就會受到懲罰,沒有好的結果。

猶太人以上帝和神的旨意履行職責,他們把事情辦得盡量完美而有價值,他們認為,對上帝和神的責任應該是最強烈。這就需要必須承擔這一責任,遵奉上帝的信念和神聖的準則,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使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從履行永遠對人類做出貢獻的義務出發。然而,現實中,我們的邪惡或不顧後果的行為每天都會引發許多罪過,長此以往,人性遲早會遠離我們而去。

那麽,人們怎樣才能學會履行自己的職責呢?這方麵是否存在某些困難呢?首先,存在著無處不在、永恒的對上帝的責任感。然後是其他的職責:對家庭的責任;對我們鄰居的責任;主人對仆人的責任和仆人對主人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也存在國家對公民的責任。

這些職責中的許多責任都是在私下裏履行的。大家對公共生活的內容也許一清二楚,但在私生活中卻存在人們無法看見的東西——靈魂和精神的內在生活。我們可以自主地選擇這種生活,可以決定它是否有價值。沒有人能毀滅我們的靈魂,它隻能被它自己的自殺而摧殘。如果我們使自己和別人變得更好一點、更聖潔一點和更高貴一些,那麽我們也許就做了我們所能做最好的事情。

下麵講述美國猶太人的恪盡職守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一天,在新蘭發生了一次日食現象。當時,天空變得非常黑暗,似乎末日馬上就要來臨了一樣。康加州的議會正在召開例行會議。當天空變得如黑雲壓城一般黑暗時,一位議員建議休會,大家夥正要起身休會。這時,一位年邁的議員達波特先生立即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並說道,即使末日真的來臨了,他仍然希望自己堅守崗位,履行自己的職責。為此,他提議在議會大廳點上蠟燭,以便議會能繼續履行它的正常職能,大家夥聽後重又坐下來繼續開會,在這位達波特先生的鼓勵下,大會進行得很順利,不久,日食現象消失,人家夥重新見到了光明,達波特先生也因此得到人們的尊敬,大家夥推舉他為下屆大會的主席。堅守自己的職責崗位是這位明智老人的忠實信條,他對自己的信條堅持遵守,永不動搖。

有一位身體很瘦弱的人,他花費時光用於慈善工作上。他去探望病人,來到病人貧窮的住所,坐在他們旁邊與他們談心,照料他們,以各種方式幫助他們。他的朋友勸告他別耽誤了自己的正經事情,並善意地恐嚇他會被那些肺病患者和快要死亡的人把病傳染給他。但他不為所動,並以堅定而又簡短的話回答他的朋友:“我為我的妻子兒女照管好自己的事情,但我也認為一個人對社會有責任去關懷那些不是他家人的貧窮和苦難中的人們。”

這就是一個心甘情願為社會為人類盡職責的忠於上帝的仆人的真誠話語。堅守責任,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會被人們永遠銘記在心,因為他在人間傳播的美好影響永遠不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消逝。這是最有價值的人生觀。

給予本身 就是幸福

人一旦有了錢,就不能不考慮自己需要的東西。某些人隻顧貪婪,自私自利,結果沒有很好的名聲,過得不會踏實,心情就會變得沉重,久之,很容易地有損健康。這個道理證實了人不僅要考慮自己需求的事,還要考慮到別人的利益,多做慈善事情,才能夠獲得幸福,得到心滿意足的結果。

有書記載,猶太億萬富翁布魯諾·吉維琪,他是以色列曆史上最有爭議的企業家,是一個古怪、狡詐、多有創見,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布魯諾從小就信奉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恪守爾虞我詐的商戰奸術;他從不當急先鋒,而是在成熟的時機,冷酷無情地從別人手中奪取勝利的果實,常常心狠手辣地將對手連骨帶血地活吞進肚,人稱“吝嗇的冷麵殺手”。他吝嗇得甚至向自己邀請來家做客的朋友收取住宿費。在他已成為億萬富翁時,仍向被邀請去他別墅住了一天的朋友要去10元的住宿費。他曾向秘書借5美分打公用電話,歸還時秘書不好意思要,可他勃然變色申斥道:“什麽?你不要?5美分可是1美元的年利呢!”

布魯諾早在23歲的時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標。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以外,沒有任何事情能令他展顏歡笑,當他做成一筆生意、賺到一大筆錢時,他就高興得把帽子熟練地擺在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來。但是如果失敗了,那他心事重重,不久便病倒了,經過好多日子才好起來。

他手上已有數百萬美元可以任意支配,但他仍然擔心失去一切財富。怪不得憂慮會拖垮他的身體。他沒有時間遊玩或娛樂,從未上過戲院,從沒玩過紙牌,從來不參加宴會。誠如他惟一的朋友馬克·漢納所說:“他在別的事務上很正常,獨獨為金錢而瘋狂。”

他對人類天性沒有絲毫信心。有一次當他和一位獨立製造商簽訂10年合約時,他要那位商人保證不告訴任何人,甚至他的妻子也不行。“閉緊你的嘴巴,努力工作”,這就是他的座右銘。

接著,就在他的事業達到頂峰之時——財富像火山的金黃色岩漿般源源不絕地流入他的保險庫中——他的私人世界卻崩潰了。有許多書籍和文章公開譴責像布魯諾似的不擇手段致富的財閥們的行為,和鐵路公司之間的秘密回扣以及無情地壓倒其他競爭者。

起先,布魯諾不以為然地頂著風浪向前行,但步步難行,布魯諾心裏承受力逐漸在減弱,他開始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個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布魯諾選擇了退休。一連幾天,他總感到身體的不舒適,他就到醫院去治療他的疾病,醫生們說他的疾病不及時治療會危及他的生命。於是,布魯諾請來最好的醫生挽救他的生命,醫生們為他立下三條規則——這也就是他以後終生徹底奉行的三條規則:一是避免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二是放鬆心情,多在戶外做適當運動。三是注意節食,隨時保持半饑餓狀態。

布魯諾遵守這三條規則,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在這段痛苦的日子及失眠的夜晚,布魯諾終於有時間自我反省,他開始為他人著想,他曾經一度停止去想他有多少錢,而開始思索那筆錢能換取多少人的幸福。

簡而言之,布魯諾現在開始考慮把數百萬的金錢捐出去。有時候,捐錢這件事做起來可真不容易,當他向一座教會學校捐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反對他的怒吼:“腐敗的金錢!”

但他繼續捐獻。在他獲知一家學校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它,將它建設成為目前很有名望的大學學校。

布魯諾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許多有識之士,進行著許多有意義的工作:研究工作默默進行,學校一所所建立,醫生致力於和某種疾病戰鬥。但是這些崇高的工作,卻經常因缺乏資金而宣告結束。他決定幫助這些開拓者——並不是“將他們接收過來”,而是他用他的金錢進行投資,讓這些開拓者有資金繼續進行研究發掘有益於人類的東西。

布魯諾在53歲時“死”過一次,那是他惡魔般的前半生的結束,在這期間,他雖然聚斂了億萬財富,但他是個失敗者。但在他的後半生,他盡其所能資助慈善事業,並從中找到了幸福,獲得心靈的安寧,這使他一直活到了101歲,他變成了一個勝利者。

布魯諾用畢生的經曆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給予本身就是幸福”。布魯諾事跡在以色列成為佳話,他的經曆也給人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猶太人把“給予本身就是幸福”做為自己的做人的信條,他們也感謝上帝賜予的這個道理。從此他們走向安逸幸福的生活。

營造自我 成就大事

猶太人認為,人生價值,除堅守責任、給予外,還要學會營造自我,因為價值的實現,不僅僅為社會為他人著想,而且也應該照顧點自己,為自己著想,塑造自己,因為成大事最大的特點就是重視自我的發展。

重視自我是營造自我的前提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就要有所作為,就要敢於重視自我,給自己高調定位,要敢於承擔責任,勇於獨當一麵,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決心,敢於排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敢於為人先,從而營造自我。成大事的人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能做到。換句話說,每個人的命運都在自己手中,每個人都可做出驚世駭俗的業績,關鍵就在於能否營造自我。誰要總將命運寄托於他人,祈求他人的重用,那結果必將是受人役使和擺布,或者“為他人作嫁衣裳”。

成大事者如是說:“永遠不要小看自我,重視自我,營造自我是成大事的關鍵。”

幸福不僅就在我們身邊,而且還貫穿在每一天裏。但事實上有一句始終銘記在心的話:“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這句話對我們尋找成功、追求幸福和體味成功很有用處。我們似乎沒有這樣全麵地感受過,甚至連一丁點幸福的要領都不曾閃現過。這樣的人,太應該對幸福對快樂重新品味一番了。

過去了的一年365天裏,你有幾天是過得心滿意足的?假若你像大多數人一樣,至少有過幾天這樣的好日子——足以使你念念不忘,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日子。

人們都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使難忘的日子日積月累,越積越多,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健康快樂又有能力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先營造自我。

曾有先人,在一本書《成大事必懂的潛規則》中提出了幾條建議供你參考:

(1)對簡單事物保持興趣

有些事物就在你身邊隨時供你欣賞。不要養成以新奇為樂的習慣。著名植物學家殷格·利殊,他已六十多歲了,對一切事物還是那麽興味盎然。他旅行不需要汽車,而是徒步行走。他走一公裏所看到的有趣事物,比許多人坐車走了一萬公裏所見的還要多。每種草,每種灌木,每種樹,他都認識;他知道何處長有粉紅色的杓蘭,知道何處可以看到毛邊的水楊梅,知道如何誘使一隻狡狐暴露它的窟。他還懂地質、化石岩穴。

他是一個博學的人,但他不是賣弄學問的人,他隻是對萬物都有興趣,懂得享受人生的快樂。他會整個下午觀賞一隻跳躍不停的蜘蛛。他常對人們說,他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他的信條就是:處處留心皆學問。所以他每到一處都要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把它弄明白為止。如此看來,他比菲特爾、涅槃那些富翁加起來還要富有。

(2)不要老擔心生病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老以為自己身體有大毛病的人。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機能失靈。每天早上醒來,就馬上自問:“我今天什麽地方不舒服?”

有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你要是突然問自己“我哪兒痛?”接著自己檢查,準能發現真有地方在痛。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痛,你隻要不斷注意它,準可以把它弄成真病,很快就可加重十倍。

為了避免對健康作無謂操心,你可請一位高明的醫生每年做一次徹底檢查——偶有疑慮,不妨檢查得更勤些。一經證實自己健康無病,就不必再多管它。

患情緒病最少的人常是那些九口或十口之家的農婦,她們除了家務操勞之外,還要下田工作,身心忙碌,沒有餘暇去煩惱,因忙於照顧別人,根本沒有空閑來想自己,她們的身體總是健健康康的,幾乎沒有看過醫生。有一次,一個醫生問其中的一位農婦可曾感到厭倦過(最普通的官能症之一),這位無病無愁的有福人對醫生說:“跟你說吧,25年前我就改毛病了,永遠不問自己這個問題。”

(3)盡量喜歡工作

凡是自以為不喜歡他的工作的人,在工作時就產生一種刻板、重複的不愉快情緒;情緒上發的疾病可能接踵而至。經常有人建議不喜歡工作的人去另謀他喜歡的工作做,可是後來發現,這人對第二個工作也不喜歡。問題的根源在於他根本不喜歡工作。一個人要是喜歡工作,領略到做一件工作那種自然的愉快,而對自己對社會有所貢獻引以為樂,那麽他工作的時候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同時工作較多的人,常因事忙而沒有時間“多想”。而“多想”就是多愁,工作則是良藥。

(4)養成愉快的習慣

幽默風趣或歡樂輕鬆,總是有益無害,而怨天尤人者卻常成為醫院常客。我認識一些公司企業的主管人物,他們工作繁重,卻總是和顏悅色,好像少女逛街一樣地輕鬆愉快,這才是責任心強和不會憂愁傷了身體而住進醫院的人。

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應該養成和悅談話的習慣。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孩子和你的消化功能,不要在全家用餐時表露苦惱、焦灼、害怕、警告、責難,否則,會破壞你們的團結,有害你們的健康。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讓家人養成一種錯覺,以為人人都生性隨便慣了,和悅態度與溫和言辭是多餘的,養成愉快的習慣,可以有助於家人的和睦,維護身心健康。

(5)珍惜眼前好時光

有許多人生活在期望中,總是著眼於將來,完全失去了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眼前的時光。高中學生盼望進大學;進了大學,盼望做工程師時的愉快;做了工程師,他以為要跟瑪麗結婚、成家才會幸福;如此這般……永遠在盼望。

終於有一天,盼望失去了光彩。這時候,一個人的思想、價值、動機都有一番巨大調整;他們開始呈現老態,意誌消沉;從盼望將來一變而為回首當年(過去卻已一去不返)。

其實,最可貴的是眼前時光。未來美景的最佳保證,莫過於善用眼前光陰,好好過眼前的日子,以有效的方式工作、思索和幫助人。隻要你不斷善用眼前光陰,將來必然會更美好。

人們都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先營造自我。成功人士在做事之前,會首先衡量自我,全身心營造自我。

做好事情 有好報應

一切為了他人而活,為了他人的幸福貢獻出自己的一切,而不計較後果,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觀。在古代就有這樣的風俗: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非常疼愛他的女兒,想讓她繼承他的王位,可是老天沒長眼,女兒得了重病,國王請來眾家醫生,群醫束手無策,公主眼看著不行了。醫生無可奈何地說:

“除非有奇跡出現,否則隻好坐以待斃了。”

國王看到自己心愛的女兒重病難醫,悲痛欲絕。

距國都很遠的一個地方,住著三位親兄弟。

老大用他的魔鏡看到了這個情景,把這件事告訴了老二、老三。三位兄弟都很同情公主,決定想辦法救治她。

老二有一張魔毯,可以乘它在空中飛行,老三有一個神奇的蘋果,隻要吃下它,任何病都會連根除去。於是三兄弟一同乘坐魔毯飛進宮室,獻上神奇的蘋果給公主吃。

公主吃過蘋果後果然大病痊愈,又變得美若天仙了。舉國上下為此歡慶,國王尤其欣喜若狂,下令要大擺宴席,為三兄弟洗塵,並要當席冊封駙馬。

大擺宴席的前一天,這位國王陷入沉思:“如果不是老大用魔鏡看到這條消息,他們根本不可能到這裏來。如果沒有老二的魔毯,他們也無法這麽快到達這裏。晚來一步,問題就嚴重了。”

如果沒有老三的蘋果,公主的病就不可能好。到底該把公主嫁給誰呢?

國王求助於大臣,大臣們說:老大雖然用魔鏡看到了這條消息,但魔鏡還在。老二用魔毯帶你們到這兒來,但老二依然擁有它。而老三呢?蘋果已經給公主吃了,他把最好的東西獻給公主了。所以公主該嫁給他。國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到了第二天,在宴席上,國王當眾把大臣們的意見告訴了人們。老大和老二雖然有些沮喪,但都為老三做了駙馬而感到高興。後來,老國王去逝了,由此老三很自然地繼承了王位。老大老二也獲益成了王室成員。

《猶太法典》上說:為了他人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且不計後果,這樣的人是最為可貴的。

三兄弟為他人付出了一切,而沒有顧及自己的得失,最終是成全了他人的幸福,自己也得到了榮譽。這就是所說的好心人會有好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