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題梅

獨身風雪裏,肅殺見精神。

醉眼能迎客,綃衣不受春。

疏鍾霜夜月,瘦骨汨羅魂。

豈為輕狂輩,騷然贈愛情。

注:1980年元月,《長江文藝》發表了我的《製止》一詩,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主管文教的省委副書記黎韋曾接見我,詢問我創作此詩的動機。而另外一些人則紛紛責難。當時撥亂反正初始,極左勢力還非常強大。《製止》一詩是我投向極左路線的一柄利劍。因之,許多相識與不相識的朋友都為詩叫好,又都為我擔心。我非常感謝眾多的有著強烈的正義感的朋友給予我的友誼和支持,同推行極左路線的佞臣而鬥,我也抱定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此詩連同下一首《答友人》,便是在這種背境下寫出的,以明誌。

1980.2.17於洪山賓館

答友人

誰把閑花陌上尋,險峰我輩獨登臨。

堪憐買寵妝媚骨,豈為虛名易鬥心。

寒氣縱難紅豆發,酸巾不作白頭吟。

詩情願共三春雨,澆出中華錦繡林。

1980.2.21

桃花衝組詩(八首)

桃花衝尋勝

皖山楚水回旋地,尺尺清溪處處斜。

素竹千竿釣石影,饑風一過飽山花。

穀底牧童吹野苗,岩頭農女浣流霞。

尋源疑盡桃花路,又見飛泉出碧華。

臥仙石納涼

當年此地臥仙翁,爽氣飄飄石吐虹。

碧浪染成雙鬢雪,黃花搖斷一絲風。

天娥舞袖雲迷樹,山客乘涼耳戀鍾。

拂去夢痕溪上望,紅霞點點是村童。

碧雨門

碧色如屏雨似簾,青山斷處兩崖懸。

水因奪路風推雪,鬆欲淩雲石柱天。

瀑底鱗光爭燦爛,潭中龍影尚依然。

蒼苔未蓋騷人印,隻為門高鎖太嚴。

小岐嶺遠望

雲愛青山繅石繭,樹吐銀絲織火龍。

不知仙境當年事,想與樵人此地逢。

急雨風來疑鷂落,浣花蝶去趁泥融。

許身肯與鷹同翅,犁破煙濤一萬重。

注:小岐嶺,湖北最東邊的一座高山,隘口一過即是皖地,與小岐嶺比肩而望的是安徽境內的另一座高山鷂落坪。

瓦泄排所見

輕身熟路采風難,到此羊腸別有天。

棧木支離連古道,水車老態飲流泉。

溪中石渚高梁瘦,山上萁田晚稻酣。

村裏太婆仍紡線,一輪明月手搖圓。

小樓觀雲

憑欄雨後最相宜,羨煞雲山第一奇。

穀底雲騰山欲舞,峰頭雲湧樹成梯。

東嶺雲飛西嶺躲,南山雲漫北山移。

風神捉就雲山戀,雲有情郎山有衣。

樓畔

題記:連日大雨,天色不開,忽得一晚晴,即約二三同誌沿山間小路散步,至溪頭電站方歸。

樓畔飄雷歇,相邀踏晚晴。

林深新翠淺,日落暮煙輕。

水與人爭路,山因竹戀雲。

渡頭思小駐,雪浪上衣襟。

1980.7.29於桃花衝

小樓午眠

睛光半日生秋色,碾玉泉聲隔薄煙。

紫蝶翩然來入夢,綃裙舞破五千年。

注:以上八首,寫於1980年7月份。其時《長江》叢刊在英山桃花衝林場舉辦筆會。我和鄢國培、祖慰、李建鋼、王維州諸君在此住了一個月,對桃花衝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桃花衝,在英山縣城東北65公裏處,鄂皖交界。其地群峰肆意勾連,綠濤怒湧;晴嵐濕霧,自然成態。且氣溫適宜,盛夏如春,俗有“小黃山”之稱。更可喜者,桃花衝是未被外界發現的風景區。諸般景色,沒有一處人工雕鑿之跡。身臨此地,令我想起李賀“野色浩無主”的詩句。

1980.7.30於桃花衝

目睹長江截流而作

暫放羈魂作楚遊,夷陵不見古江鷗。

十年一鎖芙蓉水,夾岸三分翡翠洲。

女媧煉石金蛇舞,精衛填波老鱉愁。

斯民塊壘盡飛出,塞住狂潮任放收。

注:1980年歲暮,我參加由駱文、徐遲率隊的湖北文藝代表團前往宜昌葛州壩參觀正在興建的葛州壩水利樞杻工程並目睹長江截流的壯舉。同行者有作家、書畫家、戲劇家五十餘人。

1980.12.27

三遊洞

詩人謫路水茫茫,野洞相逢暗舉觴。

遊客幾知新樂府?獨悼梅花一樹香。

長藤懸得霧千年,擊節清音尚燦然。

願借下牢清冽水,浣我新詩正氣篇。

注:三遊洞,位於宜昌市西北10公裏處西陵山的峭壁上。洞下是下牢溪。相傳唐元和十四年,著名文學家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調遷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與其弟白行簡同行。遇詩人元稹由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遷虢州(今河南靈寶縣)長史。三人會於夷陵(今宜昌)。同遊洞中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三遊洞序》。三遊洞由此得名。人們稱為“前三遊”。到了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從故鄉赴京師應試,途經夷陵來遊洞中,稱為“後三遊”。

我遊洞中,不見“前三遊”之痕跡。隻見東坡一樹梅花刻石。故有“獨悼梅花一樹香”之句。

1980.12.28於宜昌

遊西陵峽(兩首)

古風何處拾,未聽一聲猿。

霧隱黃陵廟,天開白石灘。

川心隨鳥翼,楚浪上魚帆。

波暖三分後,南津孰是關?

酣遊江峽裏,風光憾未全。

野童誰弄艇,村婦獨耕田。

寒柚明年色,香橙入歲甜。

昭君沙浣處,尚隔幾重煙。

1980.12.29於西陵峽江輪中

當陽玉泉寺(四首)

唐杏

寶鼎香爐佛殿前,一株唐杏正擎天。

添得兩圍寒歲柏,互吐青雲剪楚煙。

大雄寶殿

簷串珍珠瓦泄霞,六朝香火竟繁華。

佛身大難乘風去,剩得泉邊惻惻蛙。

注:玉泉寺有兩大奇觀,一是大雄寶殿前放生池內的青蛙從來不叫;二是有兩株桂樹,每月開花一次。

月月桂

山牆滲出暗香來,謂是當年佛手栽。

獨愛碧心嘲冷月,敢違風雪向人開。

珍珠泉

靈龜不見放生還,空有珍珠滑玉盤。

試水哪來香染指,綠荇深處是紅蓮。

1980.12.30於當陽

謁關陵

原上關陵何處覓,廢園一座背村家。

蒼碑剝落羞人眼,青塚蕭然聚古鴉。

瘦草有心留晚照,枯藤無力挽流霞。

繁城多少胭脂雨,分與英雄幾瓣花。

1981.元旦於當陽關羽墓畔

圓明園廢墟散步有感

圓明棘樹幾回青,一堵宮門一墓門。

故國銅駝惟血淚,倭仇鉛彈破龍庭。

神龜雖壽終夭壽,王璽招魂卻斷魂。

民氣日高王氣盡,孤家況是石榴裙。

注:我所寫政治抒情詩《請舉起森林一般的手,製止!》獲全國首屆新詩獎。1981年初夏,赴京參加領獎活動,期間曾前往圓明園廢墟憑吊。

1981.6.2於北京

新婚贈妻

紅豆應知南國恨,一枝千載尚傳情。

沈園離夢聲聲怨,川女愁懷夜夜琴。

書劍匡山寒石骨,詩囊馬背老梅心。

豪情如絹千繅白,裁作春衣獨贈君。

1982.4.5

夜宿洪湖瞿家灣憶賀龍將軍

半壁河山係一身,青篙撐破壓湖雲。

小荷不解南冠夢,猶著紅妝望故人。

注:瞿家灣為1930年至1932年中共湘鄂西省委所在地。賀龍在此戰鬥3年。

1982.5.14

端午節過秭歸訪屈原故裏,作招魂曲

萬古長江幾劫流,灘聲洗盡舊王侯。

而今君若乘舟去,過罷孤山有莫愁。

1982.6.26

船過巫峽

遊子他鄉雲雨夢,輕舟難載恨重重。

血鵑有限情何限,一掠巫山十二峰。

1982.6.27於雨中遊輪上

過神女峰口占

瑤姬應是良家女,不愛君王愛庶民。

雲雨巫山舟子誓,沙淘浪打總難泯。

荒唐一紙高唐賦,文諑蛾眉墨諑情。

千古含冤魂不散,巫山頂上作奇雲。

1982.6.27

大寧河賞月

題記:夜宿巫溪,與洪淵、維州、徐剛諸詩友賞月於大寧河畔茶棚外,從巴山蜀水談及李白謫放,多有為詩人嗚不平者。月閑歸寢,輾轉於床,遂有此作。

人煙生處即家鄉,何必詩人說夜郎。

明日大寧河上去,青山與我共回腸。

注:1982年夏,參加湖北省文聯組織的詩人訪問團前往秭歸縣屈原故裏舉行“端午詩會”。參加者有嚴辰、方冰、徐遲、蔡其矯、曾卓、公劉、李元洛、王家新等老中青詩人六十多人。期間曾遊大小三峽,得詩數首。

1982.6.28

瀟湘道上

堯妃何事太纏綿,一夜瀟湘雨萬山。

雀舌茶分秋色苦,竹斑珠墜晚荷甜。

瓦簷遮斷茅簷草,牛背馱回嶺背煙。

汲水小姑浣木葉,半溪風燕趁紅顏。

1982.9.9清晨於京昆62次特快列車上

蝴蝶泉

清泉一曲為誰幽,紅雨香浸幾樹柔。

歲歲蒼山蝴蝶會,合歡花下醉風流。

1982.10.8清晨於京昆62次特快列車上

謁聶耳墓

不是滇池眠瘦鵠,安能拱手葬英才。

恥同金佛分三席,暫借梵鍾撞一回。

應有悲歌醒淨界,更無浩月屬陰霾。

炎黃後代風流甚,義勇軍中竟壯懷。

注:聶耳墓在昆明西山風景區,山上倘有華嚴、太華兩大古寺。

1982.10.14

示內子

莫向楚天抬望眼,深情惟有兩心知。

遙思蕭瑟江城日,最是淒涼夜靜時。

幾度秋風吹夢到,經旬浪跡得魚遲。

歸家愧聽嬰啼曲,又怕扶床隻問詩。

後記:受解放軍總政治部邀請,赴滇南中越邊境,以及滇南中緬、中泰邊境采訪40天,回到昆明,驚聞妻因病弱而早產。電報已來5天,皆因我在旅途而無法聯絡。當即撥長途電話回武漢詢問,得知母子已脫離危險,心下稍安。然心中仍不免生愧疚之情,若此番我不來滇,則妻不至早產受苦。旋即買票登車,回返武漢。

1982.10.17

夜過嶽陽

嶽陽一過太匆匆,況值秋深夜雨濃。

樓下夢縈憂樂賦,靜中驚聽洞庭風。

1982.10.18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