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兒的木質生活

那本題為《一塊玻璃的結局》的綠皮書,是欣兒的散文自選集。欣兒在長江邊上那個火爐般熾熱的城市,為她的這本書寫下後記的10月6日那一天,距我打開這本書,恰好已經過去了兩年整。時間是一種洗滌劑,會將書頁裏虛浮空泛的話語淘去,也會將被歲月搓揉和沉澱的鉛字,越發清晰地固化凸現。如今,那幽沉暗綠色的封麵,看上去更像是一片濃重的綠陰,墜在我的案頭,散發著新鮮的草葉氣息。

一塊玻璃的結局——一盞綠色的玻璃台燈被打碎時,地上那堆閃爍著迷幻色彩的小星星,會不會就是那片綠葉的筋脈呢?

我輕輕地翻動著它,用我的耳朵傾聽樹葉(書頁)的聲響——我聽見了那個錯打的電話如何變成一聲幸福的叩擊、聽見回音壁前那位老人低沉執著的呼喊、聽見黃昏的風聲穿過溫暖的草垛、聽見女人被愛情撫摸的怦怦心跳……玻璃破碎的那個瞬間,有金屬般的樂音傳來,在空中久久徘徊不去。玻璃的結局是將文字刻成了充滿聲音的光盤,未等按鍵,所有的聲音都已嘩啦飛了出來。

擅長心理谘詢的欣兒女士,必是善於傾聽的。她把遺落在空氣中的每一滴被人忽略的聲音小心地撿拾起來,在那盞綠色的台燈下,吸濾成她自己的聲音了。

我一次次重複地翻閱這本書,就像摩挲著一片厚實的綠葉。我的目光在那些誠摯而美麗的文字間跳躍,沒有順序沒有先後。每一篇都是開始,每一行都可以是結束。我在那些如歌的詠歎中,看見幻想與真實糾纏交融難分彼此,看見雨停後細細的電線杆上滾動的雨珠、看見消失在陌生的橘林深處的那兩隻小鳥、看見暮秋的斜陽下長長的腳印、看見海邊的陋室牆上,那幅出自兒子之手稚拙而斑斕的圖畫、看見了她夢裏的空中花園……

在許多年裏一直癡迷於詩的欣兒,必是有著詩人的感知。我所看見的已不是她眼睛所觀察到的事物,而是她以詩人悲憫的情懷所體驗的宇宙性靈。那樣細膩那麽豐富的情感,那樣銳敏那麽綿長的思緒,那麽多那麽多的愛,從她的筆下湧出來溢出來,將晶瑩而堅硬的玻璃碴子都軟化了融化了……

我的眼睛在“木質生活”那一頁停留下來。

欣兒這樣寫道:

“幸運的是我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我可以按個人的喜好去布置裝點我的生活空間。整個房間以木材為主基調,木質的本色及花紋是主色調。綠色植物自由生長,極大的一塊地方做成水池,那是噴泉和魚兒的天堂。純棉土布的窗簾、台布、**用品,一律都盛開著粉色的玫瑰。”

“生活在木質包圍的空間中,令我感到自己像樹葉一般,輕鬆自在地接受陽光雨露和樹的木紋肌理的嗬護。帶著身體中輕的幽靜及重的顫栗,來到我客廳的花梨木沙發上,麵對著樺樹木板牆,腳趾踩在柚木地板上,一陣溫情的觸動,隻有在這樣的時候,我才可以感到一種依賴,對文化、修養、人性中最撫慰肌膚的素雅生活的依賴……”

這便是本真的、自然的欣兒——那個崇尚簡單、渴望**,“以寫出幹幹淨淨、純真純美純善的文字為快樂”的欣兒。那個為雨滴和玫瑰歎息、為大馬哈魚和母鱔流淚、為一根頭發或是一件信物感傷、為一句話一個背影一個細節而苦思的欣兒。那是惟有穿越女人的心靈才能到達的角落,這個率真而可愛的女人,就這樣一日日成熟在她永不枯竭的熱情中;浩**的長江賦予她力量和流速,那些“因灼傷而疼痛”的詩語,因而少有小女子的嬌柔情趣,更多了些對人間世事的悲憫與關懷。對於欣兒來說,便有了足夠的力氣,再一次翻越歲月的門檻,繼續她精神的運行。

我又一次聽見了玻璃的那一聲脆響,看見了地上那一粒粒棱角分明的碎片,在欣兒筆下還原成木質的紙頁,每一個字上都帶著手指被紮傷的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