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魯、楚、魏三國的女性故事

戰國時秦、趙、齊三國的女性故事,在前邊已經為大家說的差不多了,為了給這個時代打個結,從現在開始,我要把戰國時代其他各國的女性故事做一下梳理。

戰國時的女性故事和春秋比起來,大大的減少了,除了戰國三大主角秦、趙、齊外,隻有魯國、楚國和魏國有一些女性故事。

後來,我仔細想了想,覺得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為秦、趙、齊是曆史的主流,而魯、楚、魏卻是戰國時代各種勢力的代表。

魯國是落後的禮教國家,楚國是老牌強國,而魏國是經過改革的新興小國,這三個國家正好證明了戰國時代的各國經濟文化,犬牙交錯十分複雜。

而這三個國家的女性故事,也正好代表了這三個國家的基本特點。

魯國雖然弱小,但一直遵循禮教,楚國雖然強大,但是文化和計謀一直跟不上發展,而魏國雖然變法圖強,但是自身條件所限,難成大事。

下麵,請大家隨我一起來看一看,這三個國家的女性在落日餘暉下到底是怎麽樣的?

我在前邊闡述過一個問題,一提戰國就說戰國七雄,弄得很多人都以為戰國隻有七個國家,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春秋時有的國家,戰國幾乎都有,隻不過有很多在春秋時非常活躍的國家,在戰國卻偃旗息鼓,沒有什麽作為,比如說魯國。

當秦、趙正醞釀著長平大戰之際,公元前261年,楚乘虛攻取魯的徐州。直到公元前256年,楚國才將魯國滅亡,而在這之前魯國除了土地一直再被外國侵吞外,毫無作為。

而在這戰國的這二百多年裏,魯國幾乎沒有什麽作為,唯一能夠給我們留下一些印象的,是魯國的幾個女人。

而魯國的女人和他們的男人一樣,他們顯示出的是他們的道義。

在戰國時,魯國唯一比較有作為的君王是魯穆公。

魯穆公叫姬顯,是魯國第二十九任君主。他是魯元公兒子,在位33年。他禮賢下士,曾隆重禮拜孔伋(子思),谘以國事,容許墨翟(墨子)在魯授徒傳道,組織學派,魯國一度出現安定局麵。

在魯穆公期間,魯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魯國有個人家,一個寡婦帶著九個兒子,寡婦門前是非多啊。

可是這位寡母含辛茹苦,把家裏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教導諸子心向大義,就這樣一個女人把九個兒子都拉扯大了,並都給他們娶了媳婦。

但是這位寡婦的娘家也不容易,父母年紀大了,而家裏的孩子又多,照顧不過來。

寡婦就對兒子們說:“婦人之義,不是有大變故,是不能出夫家的門的。但是我的娘家孩子多,大人少,照顧不過來,雖然於理不合,但是我還是要回去的,請你們跟我一起去來監督我。”

諸子皆頓首許諾,這位魯母又召了九個兒媳過來說:“婦人有三從之義,而無專製之行。少係於父母,長係於夫,老係於子。現在我的兒子們允許我回娘家,但是我為了守婦人的規矩,我要和他們一起去。你們給我看好家,我晚上就回來!”

這樣的婆婆誰敢不聽從,於是這位魯母帶著兒子們回姥姥家去了。來的太早,這位魯母就在娘家門口站著,不肯進去,而到了黃昏的時候,她就準時離開。

魯國的大夫在高台上非常奇怪,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女人,所以他就特別注意了這個女人,沒想到這個女人每天的規律都是一樣,絲毫沒有越禮之事,而且她娘家的事她也料理的非常好。

魯大夫就派人把這位魯母召到跟前,說道:“你每天從北方來,不到天亮不進門,到了黃昏你就離開。我不知原因是什麽,非常奇怪,所以才找您來問問。”

魯母說道:“妾不幸,丈夫早死,和九個兒子一起住。家裏祭祀的事情都料理完了,跟諸子一起回娘家來看看。而我那些兒媳婦也多有懷孕的了,我也要照顧他們,所以黃昏我還要回去。這樣是既滿足了人情,又不違反禮儀。我來的太早,又不能回去,所以隻能呆在門外,到時候才能進去。”

魯國大夫非常感動,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魯穆公,魯穆公給這位母親母師的稱號。然後魯穆公去朝拜這位母親,魯宮中的女人都去拜見這位母親,並以她作為老師。

這就是魯之母師的故事。

除了母師之外,魯穆公還遇上了一個女人,當然這已經是魯穆公晚年的事情了。年輕時的魯穆公可以招賢納士掌控國家的一切,而年邁的魯穆公也犯了很多君王犯過的錯誤,太子太小。

一位魯國的女子,因為生活在漆室邑,而被稱為漆室女,她很大歲數都沒有出嫁,有一天,她突然抱著柱子然後大嘯起來,注意不是哭,也不是鬧,而是像武俠小說中那些內功很深的大俠那樣長嘯。

旁邊的人經過,聽這姑娘嘯的這個慘啊,都不敢靠近她。

漆室女的鄰居大媽來勸她:“為什麽嘯的這麽悲啊?你是不是想嫁人了,哪天大媽給你找個好小夥。”

漆室女搖了搖頭,說道:“天啊!我還以為您知道我為啥悲傷呢,原來你根本不知道。我怎麽會為了嫁不出去這種小事悲傷呢?我憂魯君老,太子幼。”

這話,差點沒把鄰居大媽氣的背過氣去,笑道:“這是魯國大夫要擔憂的,跟你個婦道人家有何相幹?”

漆室女說:“不然,您不知道。當年有個晉國的客商到我家來做客,把馬拴在我家園中。那馬掙脫跑了,踐踏了我種的向日葵,結果到現在我都沒吃到葵子。我鄰居家的老婆跟人家跑了,他的男人找我哥哥一起去追。卻碰上了洪水,我哥哥溺水而死。所以我才沒有兄長疼愛。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防範和預料的風險,卻沒有人提出來,致使慘劇發生。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魯國的大難就要到了,君臣父子皆被殺,一定會禍及其他人,我們到那時還能說沒我們什麽事嗎!吾擔憂這件事。您說這怎麽不是我該管的事呢?”

鄰家大媽,沒話了,從牙縫裏最後擠出來一句話,“子之所慮,非妾所及。”這句話不知道是相信了漆室女的判斷,還是在嘲笑她杞人憂天。

但是不管是什麽,三年後,這位鄰家大罵徹底明白了,原來漆室女說的是有道理的。

三年後,魯國果然大亂,齊國和楚國聯合攻魯,而魯國國內也是盜賊橫行。

魯國的男人全都被派上了戰場,而女人也為了供給男人去打仗,而時刻不得休息的生產。魯國人這才感歎,這和離漆室女的擔憂多麽接近啊。

美國電影《蜘蛛俠》裏有這樣一個情節,蜘蛛俠曾經對一個搶劫犯的逃脫視而不見,而最終這個壞人殺害了他的伯父。世界上的事啊,並不是你想躲就跟你沒關係的。私事是這樣,國家大事也是這樣!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那麽女人的責任呢?

我個人認為女人其實也有責任去心懷天下,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聯係在一起的,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如果女人都錯誤的以為,這個世界的變化和爭鬥隻是男人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

有句話說,地球離了誰都轉,實際上,世界離了誰都無法正常運轉,因為一個人的離開勢必會打破某種平衡,而這種平衡的打破自然會引起其他的變化。

而漆室女心懷天下的舉動應該讓那些整天把目光集中在帥氣的男生,把金錢浪費在昂貴的服裝和化妝品,把時間耽誤在開心網偷菜的女生們有所感觸吧!

這兩個魯國女人的故事並不新鮮,而且多少讓人感到有些反感和老套。但是很多事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聰明的人自然能從這兩個老套的故事中得出許多現代的啟示來。

春秋後期,楚國的勢力伸向西南巴蜀和東南吳越,足足占領了半個中國。但是楚國的文化的發展遠遠趕不上它擴張的速度。

楚宣王時,楚國的大將子發去討伐秦國,但是打了一半發現糧食沒了,他馬上派人去向楚王討要糧草,這位使者順道到了子發的母親那裏報了個平安。

這位母親便問使者:“士兵們沒事巴?”

使者說:“士兵們分些糠能湊活著吃?”

子發母又問:“將軍們沒事吧?”

使者說:“將軍過的好著呢,天天有糧食吃!”

楚國的糧食很快運到了前線,而楚國也順利的打敗了秦國,而當子發回家的時候,他的母親卻緊鎖大門不肯讓他進家門。

子發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苦苦哀求,卻還是讓母親拒之門外。

子發母叫人帶出話來數落子發:“你難道沒聽說過越王勾踐討伐吳國的故事嗎,有人獻上一壇美酒,越王讓人把酒倒在了江流之中,讓士兵在下遊暢飲,雖然味道淡了很多,然而士兵們打仗受到了鼓舞。又一日,又有人獻上了一囊糗糒,越王又讓人把這些賜給了軍士們分食,雖然每個人沒分到多少,但是戰士們都特別的感動。今天,兒子你當了將軍,你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卻讓士兵們吃糠咽菜,為什麽要這麽做呢?《詩經》上說:好樂無荒,良士休休。你現在這樣做,就是和士兵離心離德啊!士兵們舍生忘死,衝鋒在前,而你卻獨自享樂,高高在上,這次雖然僥幸得勝,那也是偶然的。你不是我的兒子,別進我家的門。”

子發聽完之後馬上跪著向母親承認了錯誤。

一個經典的故事,故事借子發母親之口,說出了帶兵之道,也說出了楚國的軍事之道,雖然楚國軍力很強,但是他們打仗靠的是野蠻和勇氣,並非有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帶兵理論。

這也是楚國未能在最終的統一戰爭中獲勝的最重要的原因。

楚悼王時楚國也曾任用吳起進行變法,時間和秦、魏、趙等國的變法差不了多少年,但是吳起變法的主要目標是限製貴族的勢力,精簡官僚機構,節省封賞的開支等等,但是從根本上並沒有解決楚國文化上的問題。而且楚悼王也並未認真實行吳起變法。

楚悼王一死,吳起在舊貴族的武裝暴亂中被殘忍的殺害了。

而當楚懷王即位後,楚國便開始衰弱,漸漸地走進了一個深淵之中。

楚懷王的故事,我在第一卷《洛神篇》中給大家講過,他是個好色誤國的君王,他寵信的女人叫鄭袖,任用的奸臣叫靳尚。而像屈原這樣的忠臣,反而流放在外。

其實在楚懷王前期,秦國還是比較害怕楚國的,前邊講過秦宣太後以聯姻的方式籠絡楚國,而且還把漢中的一半分給楚國。

但是,楚懷王還不滿足,因為他真正想得到的是秦國的張儀,因為正是這個張儀破壞了楚國和齊國良好的合作關係,使得六國合縱的計劃破產,使得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變得孤立無援損失巨大,所以楚懷王最恨張儀。

而張儀聽說楚國有此意,便向秦昭襄王請求到楚國去。

秦惠王很吃驚,張儀你不是瘋了巴?這時候去楚國?

秦惠王非常清楚張儀對於秦國的重要性,正是他的存在才使蘇秦的六國合縱戰略徹底破產。秦惠王弱弱地問道:“如果楚國真要把你留下,該怎麽辦?”

張儀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微笑,說道:“我和楚懷王的寵臣靳尚搞好關係,我聽說靳尚和楚懷王的寵妃鄭袖關係非常密切,而楚懷王對這個鄭袖言聽計從。先前我曾負過楚國,現在秦國和楚國一場大戰,兩國之間是有裂痕的,我這次去也是為了化解這種矛盾。而且有大王您在,楚國也不敢留下我。如果臣在楚國被殺,那也是死得其所了!”

這幾句話聽得秦惠王一陣的感動,隻好放張儀去了楚國。

當張儀大搖大擺的來到楚國後,楚懷王不肯接見他,而是把他軟禁了起來,並想找個理由殺了他,但是張儀在來之前就派人私通了靳尚。

靳尚在楚懷王麵前說道:“囚禁張儀,秦王必怒。到那時要是發生了戰爭,其他諸國就會來撿便宜的。”

很顯然,楚懷王並沒有被打動,並沒有釋放張儀,所以靳尚又找到了鄭袖。

女人最害怕什麽,最害怕的就是有其他女人和自己搶老公,想當年楚王寵愛魏美人,鄭袖設計讓懷王割了魏姬的鼻子,說白了就是怕魏美人和自己搶老公。

而此時,靳尚把這種可能性說給了鄭袖:“秦王可是很喜歡張儀,而我們大王卻要殺了張儀,秦國為了張儀,已經答應把上庸六縣割讓給楚國,還要送給大王很多美女,這些美女大多能歌善舞。你想想啊,來了秦國的女人,他們地位肯定會超過您。您不如向大王進言,趕快趕走張儀。”

鄭袖聽完之後點點頭表示同意,便要求楚懷王趕走張儀。

張儀被靳尚和鄭袖的一陣忽悠,被搞走了,當屈原回到楚國的時候,質問楚懷王,為什麽不殺了張儀,而此時楚懷王後悔,再追已經晚了。

楚懷王最後不聽屈原等人的建議,把屈原流放,自己去武關與秦惠王約會,而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秦國俘虜了楚懷王,懷王最終死於秦國的鹹陽。

屈原被流放之後,非常鬱悶,他的姐姐知道兄弟受了罪,便來到了屈原流放的地方,責備他不要違背世風人情,還勸慰他放寬心地,因此屈原被流放的地方也叫姊歸縣。

這個故事來源於屈原的《離騷》,就是“女嬃(xu,一聲)之嬋媛兮,申申其詈(li,四聲)餘。”(注釋1)一句。

意思就是說,姐姐常常牽掛著我,急切地再三對我勸告。

而楚國為了穩定,把楚懷王的太子橫至,在楚國即位,是為頃襄王。

可是當楚頃襄王時,屈原又一次遭到了楚王的流放,這一次屈原的姐姐沒有出現,而屈原也“自投汨羅以死”(《史記》)。

這就是當時楚國的現狀,貌似強大,但實則虛弱不堪。

楚頃襄王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要勵精圖治,重振楚國的威儀。

相反,楚頃襄王即位後,非常喜好亭台樓閣,不時要進去觀賞,而年過四十了,卻不立太子。而此時,楚國已經沒有像屈原一樣的敢於直諫的忠臣了。

而秦國又要開始進攻楚國了,而此時秦國又派出了輕車熟路的張儀。張儀見到了楚頃襄王說道:“往南走向唐地去,五百裏之內,那地方好玩極了。”

楚頃襄王也被打動了,準備即日出發,而他不知道秦國即將發動一場由內而外的對楚國的戰爭。

而楚頃襄王的夫人叫莊侄,當時隻有十二歲,她和母親一起住在楚國的一個小縣城裏。當時還是小女孩的莊侄對她的母親說:“王好**樂,出入不時。壯年卻不立太子。現在秦國又使人重賂楚國的奸臣們,來迷惑大王,還騙他遊五百裏之外。大王前腳一走,奸臣們必然會投敵賣國,到那時大王必然回不了國了,這種大事,我覺得我應該去進諫大王。”

她的母親說:“你自己還是個小孩,怎麽能去進諫呢?”

而莊侄並沒有聽母親的勸告,而是獨自跑了出來,把緹竿做成旗幟,並天天拿著這麵旗子在南郊的道旁等著,因為楚頃襄王要出遊五百裏,南郊是他的必經之地,所以她等到楚頃襄王並不難。

而當楚頃襄王的車子經過這裏的時候,莊侄舉起了她特製的小旗子,而楚頃襄王看到這個旗子的時候,非常的奇怪,便停了下來,讓人到前邊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去的人很快就回來回話:“有個女童想要見大王,故舉著旗子揮舞。”

楚頃襄王把莊侄召到了身邊,問道:“你是哪的人啊?”

莊侄答道:“我是縣邑之女,想要把一些悄悄話告訴大王,但是又怕大王言路淤塞,聽不到我的話,所以我聽說大王要出遊,便在這裏搖晃旗子等您。”

楚頃襄王說道:“有什麽話你就說吧。”

莊侄說道:“大魚失水,有龍無尾。牆就要從裏邊崩塌了,而大王卻看不見。”

楚頃襄王很奇怪,牆要塌了?我咋不知道呢?

莊侄又答道:“大魚失水者,王離國五百裏也,樂之於前,不思禍之起於後也。有龍無尾者,年既四十,無太子也。國無強輔,必且殆也。牆欲內崩而王不視者,禍亂且成而王不改也。”

這幾句話聽得楚頃襄王非常納悶,咋聽不懂呢?

莊侄給他一句一句的解釋:“大王您好享樂,愛建亭台樓閣,不體恤百姓,出入也沒有規律,而且預見性也不好。都快四十歲了,卻不立太子,國家也沒有強勢的人輔佐您,這不就是國家的城牆要崩塌的跡象嗎?秦國老派人來離間您的左右,讓諫言不能到達您這,大王聽不到諫言就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一日複一日,大禍就這樣造成了。大王現在還要出遊到五百裏之外去,如果您去了,再回來,楚國恐怕就不是大王的楚國了。”

楚頃襄王聽得目瞪口呆,怎麽我出去玩了一圈,國家就不是我的了呢?

莊侄說:“大王這次出巡有五大隱患。”

楚頃襄王聽得更納悶了,“哪五患?”

莊侄答道:“宮中無主,而大王又在遠方,這是第一個禍患。宮中衣服豔麗,而百姓卻無衣服遮體,這是第二個禍患。奢侈無度,國庫空虛,這是第三個禍患。百姓饑餓,您宮中的馬匹卻能吃到上好的糧食,這是第四個禍患。奸臣當道,賢能的人卻不能把忠言送到您的耳朵裏,這是第五個禍患。大王有五個禍患,還不是要大難臨頭嗎?”

楚頃襄王恍然大悟,決定不再出遊,並帶著這位小莊侄返回了楚國的國都,但是國都的城門已經被關閉,楚國的國都已經被反叛者所占領,當然這些所謂的反叛者是秦國的奸細。

楚頃襄王立即召集國都周圍的王師攻打城門,由於楚頃襄王回來的太快了,反叛者都沒有做好準備,所以,這次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

楚頃襄王把這個小莊侄冊立成了夫人,這個小女孩的位置僅次於楚懷王的那個愛妃鄭袖。自此之後,楚頃襄王轉了性,節儉愛民,楚國出現了短暫的中興的局麵。而楚頃襄王也獲得了戰國晚期列國對秦國戰爭的唯一一次勝利。

但是,楚頃襄王屬於那種資質過於平庸的人,他和他的父親和兒子比當然能算的上及格,但是很顯然是補考及格的。

而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資質平庸的老男人的組合,無論再怎麽樣,也無法逆轉一個大國的衰弱。

在楚頃襄王去世後,太子熊元即位,他就是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的王後是一個趙人李園的妹妹。一開始楚考烈王沒有子嗣,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非常著急,春申君並不是楚國的正牌公子,而是楚考烈王非常信任的一個大臣,官拜左徒,被封在吳地,號稱春申君。

春申君認為,國家沒有太子,就意味著將會不穩定。

而當時這個李園是春申君的門客,而此時的李園為了巴結春申君把自己美麗的妹妹獻給了春申君。

兩個人一來二去,這位李園的妹妹就懷孕了。

之後的情節和呂不韋和趙姬的故事有點相像,李園的妹妹知道自己懷孕了,便向春申君進言:“大王非常信任您,即便是他的兄弟也不如啊,現在您在楚國做國相三十餘年了,而大王無子,他死後,肯定會立他的兄弟,而到那時候,新任的楚王肯定會親近他們的親信,您還能得到跟現在一樣的寵信嗎?而且您侍奉君王已久,對於大王的那些兄弟多有失禮之處。如果那些大王的兄弟立為君王了,那您可是禍及其身啊!到那時您還能保住江東的封地嗎?現在,妾已經有了身孕,而其他人都不知道,我跟您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把我進獻給楚王,我仗著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如果是個男孩,那就是未來的楚王啊,楚國到那時還不都是您的嗎?而你的身後的大禍也就都可以避免了。”

春申君被徹底的忽悠了,因為他過的考慮了個人的得失,而忘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李園的這個妹妹到底是何居心?

李園的妹妹實際是受到了李園的指使,因為李園並不想一輩子隻做一個門客,他想要獲得和春申君一樣的待遇,而他知道,如果想得到那一切,隻有利用他的妹妹,而他的妹妹必須利用春申君。

經過仔細分析之後,這對兄妹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編造了一套謊話,春申君是一個久居高位的人,高處不勝寒,他把持楚國太久了,心裏自然非常害怕楚國的公族來找他的麻煩,所以他上當了。

李園的妹妹進宮了,很快他為楚考烈王生下了太子,也就是子悼,憑借這個孩子,李園的妹妹被立為王後,而李園也被委以重任。

而此時知道這件事情的隻有春申君、李園和他的妹妹。

李園此時已經對春申君起了殺心,他想殺人滅口,永絕後患,所以他秘密養了一批殺手。

楚考烈王去世後,李後的妹妹子悼即位,也就是楚幽王,而春申君本想永享富貴,卻沒有想到很快就被李園幹掉了,而且還被滅了族。

而這位楚考烈王在臨死前,終於中了個安慰獎,李後又懷孕了,留下了一個遺腹子,而這個孩子千真萬確是楚考烈王的兒子。

楚幽王在位十年去世,而他也沒有兒子,他的弟弟即位,也就是楚哀王,而楚考烈王的弟弟公子負芻聽說幽王不是哥哥的親生兒子,便懷疑起現在在位的侄子也不是哥哥的兒子。

所以,他很快襲殺了哀王和李後,然後盡滅了李園一族。

負芻做了楚王,這個楚王是末代楚王了。

公元前224年,楚將項燕兵敗自殺。次年,秦攻入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亡。

這就是楚國的女性故事,沒有誌向,更沒有**,完全沉浸在那種滅亡前的黑暗之中,和春秋時那個欣欣向榮的楚國相比,戰國時的楚國簡直和春秋時判若兩國。

而在楚國的這些女性故事中,我們也絲毫看不出任何的新鮮感來,這就是楚國,雖然強大,雖然可以打敗強秦,卻缺少了新意和創新,總是沉浸在故我之中,重複著以往的故事。

這樣的國家不僅是國家的悲劇,更是生活在其中女性的最大悲劇。

魏國是戰國時新興的國家,實力不能和那些老牌強國相比,所以他們試圖通過改變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到了魏文侯時期,這位君王很想有一番作為,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而魏國從頭至尾,都受到了魏文侯這句偈語的影響,魏國不乏好的君王,但是賢臣卻非常少。

魏文侯任用法家李悝,發動變法,據史籍記載,李悝變法其實就是發展農業經濟,使土地發揮最高限度的效率。這不但是要改進農業的生產技術,而且要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比如說西門豹治水治人,拯救少女的故事,其實都是這種變法理念的延伸。

但是魏國的問題就在於無法堅持,想法很好,做法很爛。而這一切,其實都是魏國的變法不徹底,沒有得到下級官吏最起碼的執行造成的。

所謂變革,其實是一種藝術,變好了,那是豁然開朗,一個嶄新的時代就將被打開。但如果變不好呢,留下的隻能是一個更大的爛攤子。

就像一支足球隊一樣,再好的教練,如果他的戰術意圖不能夠被很好的貫徹,球員們總是你說你的,我打我的,甚至是有餘則成那樣的往自己門裏吊的,那是很難贏球的。

放在國家的政策和執行上其實是一個道理,有方針卻沒有執行,那就會造成一個惡果。

瞎折騰,越折騰越窮!

魏國其實就是這樣的,雖然變法很早,但所有人執行起來,卻沒有章法,沒有套路,不講道義,總而言之一句話,執行難!

所以到後來魏國也隻能落得個被秦國所滅的下場。

魏國盛產兩樣東西,好君王和好女人,但是好臣子在這裏是稀缺品。

魏哀王時期,秦國立魏公子政為太子,而魏哀王派使者去為太子選美納妃,這件事情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魏哀王非常好色,竟然看重了未來的太子妃,想要把這位美人占為己有。

而此時,魏國大夫如耳的母親叫曲沃負,對兒子說:“像這樣好色無道的昏君,我兒你保他幹什麽?當今亂世,強者為王,而強者實際就是講道義的國家。魏國不可能強大起來,而魏王又這樣不講道義,沒有好人來主持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怎麽能發展呢?你是大王的臣子,難道不知道有大禍要臨頭了嗎?你不進言則魏國必有大禍當前,而這場大禍,我家也難以幸免。你必須趕快向大王上書,用你的忠心來掃除魏國的禍患,晚了就來不及了。”

但是,如耳被派去出使齊國,沒有去進諫,而此時如耳的母親急了,親自向魏哀王上書,“曲沃之老婦也,心有所懷,願以聞於王。”

魏哀王沒等來美人,先等來了一個老太太,沒辦法,召見看一看吧。

曲沃負見到魏哀王說道:“我聽說男女之別,國之大節。婦人沒什麽誌向,心也不夠堅強,所以****的事情才會屢屢發生。所以,禮法才規定,女人十五歲就可以嫁人,二十歲就應該成婚,就是因為怕他們做出什麽****的事情來。我聽說一般娶老婆要明媒正娶的,禮節完備,然後才許嫁人,男方要親自去親迎,女人才能跟著男方回家,這才是貞潔烈女的行為做派。現在大王為太子求妃,而自納之於後宮,這是毀了貞女之行而亂男女之別的行為啊。自古聖德的君王一定會嚴格管理後宮,因為後宮亂了,國家就會亂。夏朝之興是因為塗山女嬌,亡是因為妺喜。商興也以有仍氏,亡是因為妲己。周興是因為太姒,亡是因為褒姒。周康王夫人,晏出朝關雎預見,思得淑女以配君子。男女之事,要合乎禮法,隻有這樣才能父子和睦,君臣和睦。君臣、父子、夫婦三者,是天下的大綱紀。三者治則治,亂則亂。現在,大王開始亂人道,棄綱紀。外邊還有六個強國虎視眈眈,南有楚國,西有強秦,而魏國居其間,夾縫生存啊。大王您不憂慮這些事情,而淨想著**後宮這些事情,父子娶同一個女人,我怕魏國真的危險了。”

魏哀王一聽,忙向眼前這個老太太承認錯誤,把太子妃還給了太子,然後賜給曲沃負粟三十鍾,而如耳從魏國回來後,也加官進爵。魏文王從此勤行自修,為國家勞碌,而齊、楚、秦等強國在這段時間都不敢和魏國開戰。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細節,就是當魏哀王犯錯誤的時候,如耳卻突然出使齊國,這難道是巧合嗎?

我想不是,他是故意躲開了這件事情,而他的母親卻為他完成了進諫,回來後,如耳也被稀裏糊塗的加官進爵了。

這就是魏國的大臣,寧做庸臣,不做諫臣。

魏國另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是魏安厘王,這個君王很會用人,魏國最優秀的一批人才,都出自這位君王。

魏安厘王這位君王並不好色,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位君王是位同性戀,他非常寵愛龍陽君(男性),而這位龍陽君雖然是個男寵,卻並非像曆史上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惡心男人一樣,其實他也是個一等一的人才,他集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武術家等為一身,即便是在魏安厘王去世後,也仍然在魏國擔任重要職務。

《戰國策》上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

魏安厘王與龍陽君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突然哭了,魏安厘王就問他:“為什麽要哭泣?”

龍陽君說:“是因為臣釣上來一條魚,有感而發。”

魏安厘王說:“這有什麽可哭的?”

龍陽君說:“臣得到了魚,開始挺高興。但是後來又碰上了大魚,就想把先前的能些條魚丟棄。現在我能受到大王的寵幸。但是四海之內,美人多了。他們聽說臣之得幸於王也,必然是想方設法的勾引您,而把我擠掉。我就像這魚一樣,也早晚會被丟棄的。臣怎麽能不哭泣呢?”

魏安厘王是個十足的同性戀者,他愛龍陽君甚於那些美人,所以他頒布條令:“敢在我麵前提起美人的,族誅!”

所以,在魏安厘王一朝,我們能知道的他的女人隻有他的王後如姬,而這位王後其實也是個象征性的符號而已。

而沒有了美女的男人,是更容易投入工作的,因為他少了很多的欲望,這是實話。

本人也深有感觸,心裏裝著一個女人的時候,自己幹什麽事情都覺得有一份惦記,而真正把女人拋在腦後的時候,才能更集中精力去幹一件事情。

魏安厘王是個有作為的君王,他雖然身邊的女人很少,但是遇到的女性故事卻很多。

魏芒慈母的故事,也發生在這一朝。

這位母親是魏國貴族孟陽氏的女兒,他的丈夫叫芒卯,是魏安厘王時期著名的賢臣,這位賢士是連秦昭襄王都交口稱讚,說他是和孟嚐君一個級別的,而這位芒卯的原配妻子早死,留下了五個兒子,而這些兒子對這位後母非常的不喜歡。

這幾個兒子和芒母見麵時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而且還總是對這位後母白眼相向。而芒母命令自己的三個兒子,凡事要讓著幾個哥哥,不可以與他們相爭,但是盡管是這樣,那五個兒子依然對這位後母沒有好感。

而日久見人心,這五個兒子中的一個犯了國法,魏王馬上就要處死他了,而芒母卻到處奔走,為了救這個孩子。

很多知情人都非常的不理解,對芒母說道:“人家都不拿你當媽看,你為啥還為他這樣奔走呢?”

芒母回答道:“他們雖不是我親生的,但是也是我的孩子啊,如果我不去救援,那我還是個做母親的嗎?他們的父親喪偶,才娶我做了夫人,我那時起就是這五個孩子的母親,繼母也是母親,作為母親卻不能愛他們的孩子,能說的上是慈祥嗎?而如果我不去救援,能說的上是道義嗎?不慈祥也沒有道義,何以立於世!他們雖然不喜歡我,但是我又怎麽能忘記道義呢?”

所以,這位芒母一直把官司打到了魏安厘王那裏,魏安厘王對這位母親的行為非常感動,長歎道:“有這樣的母親,我難道還不放過他的孩子嗎?”於是便赦免了她的繼子。從此之後,她的八個兒子都非常孝順她,都做了魏國的大夫卿士。

因為魏安厘王不好色,這方麵的欲望少,而像龍陽君之類的男寵,也都是賢能之人,所以在他統治的時期,得到了眾多的賢臣相助,魏國在戰國中迸發出了最燦爛的一抹光芒,但是魏國的強盛隻是曇花一現。

魏安厘王去世後,除了信陵君竊兵符救趙國這一個故事外,後代六世魏王全都沒有什麽作為,直到秦始皇最終把魏國滅掉。

而當魏國國破之時,也發生了一件非常感人的女性故事。

公元前225年,秦派王賁攻魏,包圍了魏都大梁,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後魏國的城牆被泡酥了,城崩,魏國滅亡。

魏王瑕被殺,魏國的諸公子被誅,後來秦軍一查名單,還有一個魏國公子沒有抓到。

所以秦軍在魏國貼出告示:“有抓住魏國公子的,賜金千鎰,如果有敢藏匿的,就株連九族。”

而這個小公子是他的乳母帶著他跑的,當這位乳母把公子安頓好後,才敢出來。

可是這位乳母卻碰上了魏國的一些故臣,這些故臣一見乳母,知道她和小公子關係很好,很可能知道小公子的下落,便問乳母:“乳母您沒事啊?”

乳母為了保住小公子,便成心問這些故臣:“也不知道小公子咋樣了?”

故臣們心中暗罵,少來這套,雖然他們不是治國的賢才,但是要和一個乳母比心眼,這幫政治老油條還是富餘的。

故臣們問乳母:“現在公子還在嗎?我聽說秦國下了命令,有能把公子獻出來的,賜金千鎰。藏匿的人,株連九族。乳母如果說出小公子的下落,則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您的兄弟將會遭受大難啊。”

乳母翻翻白眼:“切!我不知道公子在哪?”

故臣又說道:“我聽說公子是和乳母一起逃的。”

乳母正色道:“就算我知道,我也不能說。”

故臣又勸道:“今魏國已破,王族已滅。現在您把公子藏起來,又是為了誰呢?”

母籲而言曰:“見利而反上者,是逆臣。畏死而棄義者,是亂賊。現在國難當頭,我不能見利忘義。而且,但凡養孩子的人是為了讓孩子好好活下去,而不是為了讓別人殺了他。豈能為了貪圖賞賜畏懼誅殺,而廢了大義呢!妾不能貪生,而讓公子被擒。”

原來乳母把小公子藏在了一處深澤之中,但是還是被這些貪圖富貴的大臣們發現了。

乳母就抱著小公子跑,而秦軍在後邊追了上來,爭先恐後的射殺這對母子,乳母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射殺公子的箭,乳母身中十餘箭,最後和小公子一起被秦軍所殺。

秦始皇聞知魏乳母的高義,以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乳母的哥哥被授予大夫之職,賜金百鎰。

這就是魏國末代的女性故事,魏國的乳母用自己的忠誠,羞辱了魏國的那些大男人們。

後世的花蕊夫人用“三十萬人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來形容後蜀的男人是多麽的無能,連一個女人都保護不了。

其實魏乳母也可以嘲笑魏國的大臣們是多麽的無能,連一個孩子都保護不了。

這就是曆史,這就是魏國的末世,這就是戰國的末世,這其中有著女人的無奈,更有著世人的無奈,還有著那種落日餘暉下的壯麗。

這裏邊總有著惆悵與悲傷,光榮與恥辱。

而曆史就是由這些組成的,這其中更為哀婉動人的就是這些末世中的女性故事,他們也在曆史的微弱脈搏下,充當著他們的重要角色。

先秦結束了,先秦的女性故事也結束了。曆史在這裏打了個結,繞了個彎,隨之進入燦爛的秦漢時代。

而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女性的表現會變得越來越驚豔,一股芬芳的脂粉香氣,隨之而來。

注釋1:《說文》引賈逵“楚人謂姊為嬃。”,楊雄《方言》中嬋媛是歎息的意思。詈當勸告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