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讓聖人染上緋聞的女人

近日,聽說電影和電視劇《孔子》都開拍了,這個事我挺關注,倒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想知道其中一個女人的扮演者是誰?

這個女人叫南子。

她的事跡可能沒有齊文薑、夏姬等女性有名,但她卻把一個人扯進了一樁緋聞事件中,而這個人就是被我們封為聖人之首的孔子。

孔子的父親是魯國的一位著名的武士,叫叔梁紇,立過戰功,當過大夫。傳說他曾經娶過三個老婆,第一個是施氏夫人。但是施夫人為叔梁紇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後來叔梁紇又娶了一個小妾,小妾倒是給叔梁紇生了個兒子叫孟皮,可是很遺憾,這個兒子是個瘸子,叔梁紇很不喜歡他。所以,叔梁紇又在梁國娶了個女子,這個女子叫顏征在。

這是《孔子家語》上的記載:“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

孔子從出生開始就飽受爭議,《史記》記載:“紇與梁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聖人一生尊崇“周禮”,可自己的出生偏偏是這麽不堪。

唐朝的司馬貞同誌,很想為孔子辯駁一下,解釋一下所謂“野合”之說,所以他在《史記索引》(注釋1)中這樣說道:“其文甚明。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值得我們來說一說的,首先說司馬遷非常尊敬孔子,從《史記.孔子世家》就能看出來。一向對史料頗為甄別的司馬遷為什麽要記錄這個對孔子不利的情節呢?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司馬貞(注釋1)的《史記索引》上說:“家語雲“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

意思是說,這個野合的意思不是指那種齷齪的事,而是指孔子的老爹娶孔子老娘時沒有按照當時的嫁娶之禮行事,所以稱“野合”。

這很明顯是一種越描越黑的解釋。

其實,這事遠沒有這些史家想得這麽複雜。

如果還記得我在《史前諸芳》中所記述的一些女性故事,這事兒就變的不那麽難以理解了。

比如說,伏羲就是其母華胥踩上了一個怪獸的腳印,受感而孕。殷商的始祖簡狄,是吃了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鳥蛋就懷孕了。這些故事都要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這些偉人打生下來開始就是與眾不同的。

司馬遷最初的含義是告訴大家孔子出生是多麽不平凡而已,隻不過太史公這個馬屁拍的少了些渲染,再加上和後世的價值觀有很多矛盾之處,所以,就變成了孔子生平中非常尷尬的一件事情。

孔子對待女性的態度一直是比較怪異的,他說的一句話估計大家都知道,“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對於女性的一些無奈,很有可能搞對象時被女生甩過,也有可能被妻子羞辱過。

《禮記》記載:“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先君子喪出母乎?””子思是孔子的孫子,這裏是門人問子思:“從前你的父親為被休的母親穿孝服守喪禮嗎?”宋代大儒朱熹對此有注解:“伯魚之母出而死。”伯魚是孔子的兒子,這段史料記載了一個事實,孔子離過婚,這個和孔子離婚的女人很有可能深深地傷害了孔子。所以才讓我們的聖人說出了這樣的話來。

而這個女人曆史上也有記載,據《孔子家語.本姓解》記載:“至十九娶於宋之丌官氏。”公元前533年,那一年孔子十九歲,娶宋國人丌(qi,二聲)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具體丌官氏和孔子有什麽樣的矛盾,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後來的人是很知趣的,為了給孔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他們硬把這對離心離德的夫妻,在後世又捏合在了一起。

宋朝時,皇帝追封丌官氏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仍有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

孔子很可能是和妻子有矛盾的原因,所以,他為自己的女兒選女婿的時候,是非常講究的,他選的女婿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而且他們和自己女兒的生活都很和睦。

公冶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公冶長,齊人,字子長。孔子曰:‘長可妻之,雖再累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做南宮括,字子容,這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孔子稱讚他“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然後“以其兄之子妻之”。

如果您認為孔子和這些女人的尷尬故事夠爆料的話,那您就錯了,這還隻是一個開始。孔子在五十五歲的時候,遇上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可把孔老夫子絆了個大跟頭,差點毀了聖人的一世英名,這個女人就是南子。

當孔聖人遇到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南子的時候,傳出了曆史上最離奇的一樁緋聞。

南子是宋國人。

春秋中後期的宋國一派蕭條的景象,特別是宋文公即位後,宋國被楚莊王圍困了長達八、九個月之後,宋國之內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國家經濟受到了極大地破壞。到了宋元公即位後,宋國的國勢更加衰落。

南子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出嫁的,她嫁給了衛靈公。

衛靈公在《莊子.則陽》中一共提到了他三位夫人,《烈女傳》中提到了衛靈公的一位夫人,這個女人非常聰明,且知人善任。

有天晚上,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宮外有車聲,馬車到了宮門前突然沒聲了,一會又有了,此時明顯馬車已經通過了宮門。衛靈公問她的夫人:“這誰啊?”夫人說:“肯定是蘧伯玉也。”衛靈公問:“何以見得?”夫人說:“我聽說蘧伯玉是衛國的賢臣,非常知禮尊上,此人過宮門時肯定會下馬,以示對您的尊敬。”

衛靈公聽得好奇,就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但是他回來騙夫人說不是,衛靈夫人斟酒拜衛靈公向其道賀:“說衛國又來了賢臣,可喜可賀。”

衛靈公聽後非常高興。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知人善任的女性,也許是由於她死的很早,也許是由於其年老色衰,衛靈公後來並不十分寵愛她。

在衛靈公的晚年,南子成為了衛靈公最受寵愛的一位夫人。

不過和春秋時很多女人一樣,南子在出嫁前就已經有了相好,這個人就是宋國的公子朝。

南子憑著衛靈公的寵愛,硬生生的把自己的老情人公子朝安插進了衛國的政治體係中。新勢力和舊勢力總會有衝突,衛國舊貴族公孫戍最先跳了出來,公開反對宋朝,當然矛頭直指宋朝後麵的南子。

公孫戍明顯低估了宋朝的能量,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其實朝中有人絕對不如宮中有人。

南子毫不猶豫,立刻采取了行動,向衛靈公誣陷公孫戍想要做亂。公孫戍作亂這個事有沒有呢?我不知道,反正衛靈公信了,趕走了公孫戍。

很多人認為這是南子讒言的結果。這個事情憑心而論絕不是南子區區幾句讒言就能做到的。

公孫戍作為大夫已經在衛國橫行多年了,而且黨羽眾多。衛靈公對他的問題早已忍無可忍,解決公孫戍其實隻缺少一個借口而已。

再者說,造反作亂這樣的罪,君王一旦認定了,不管是真的還是虛構的,作亂的人一定會被判處死刑的。而衛靈公隻是趕走了公孫戍和他們的同黨,這就足以證明,衛靈公並不是完全相信了南子的話,而是借這個機會除掉了一個眼中釘而已。

公元前496年,衛靈公為了南子又一次在洮(tao,二聲)地召見了宋公子朝,而與此同時衛靈公的太子蒯聵剛從齊國回來,經過宋國的邊境,聽到宋國人唱道:“已經滿足了你們的母豬,為什麽還不歸還我們的種豬。”(《左傳.定公十四年》:“既定爾婁豬,盍歸我艾瀦”)

很明顯這是宋國人故意唱給蒯聵聽的,母豬是說南子,而種豬就是宋公子朝了。拿這種事去損人是不厚道的,而被損的人是會生氣的。

奇恥大辱啊,蒯聵聽了這首歌頓時羞恥萬分,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回到宋國後,對速戲陽說:“你跟我去朝見夫人,夫人接見我時,我回頭一看你,你就上前殺了她。”戲速陽滿口答應,和太子蒯聵一起去朝見夫人。

可是,意外發生了,夫人接見了他們,而蒯聵也回頭了不隻一次,而是三次,可是戲速陽硬是沒搭理這個茬。

當時的情景可以想象真的是怪極了,我一直在想用什麽樣的場景來形容當時的場麵,後來想到了,這就好像一次考試,一個功課不好的學生在考前跟功課好的學生說,考試時我一給你使眼色,你就把答案傳給我,功課好的同學答應了,功課差的同學安心了。但是在考試時,功課差的同學怎麽使眼色也沒用,功課好的同學就是不把答案傳過來。

別忘了,考試時是有監考老師的,對於這種怪異的行為是一定會被察覺的。

南子也察覺了,而且反應很快,當然她不會像監考老師一樣走到蒯聵麵前警告他。

生命受到威脅的南子,哭著跑到了衛靈公麵前,一邊跑一邊喊:“太子要殺我。”(蒯聵將殺餘)

衛靈公聽見了南子的喊聲,拉著南子的手跑到了高台之上。

南子很能嚷嚷,嚷嚷得蒯聵心虛了,嚇跑了,他逃到了宋國(估計是罵還沒聽夠)。

殺人未遂這事本來是查無對證的,蒯聵明明啥都還沒做嗎,可是這麽一跑,那就等於都認了。衛靈公借此把太子黨的人也都清除掉了。

太子蒯聵對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逢人便說:“是戲速陽嫁禍給我的。”(戲速陽禍餘)既然太子你這話也說的出來,那我戲速陽也沒啥好隱瞞的了,為了不背這個黑鍋,戲速陽把當時的刺殺活動的來龍去脈及自己為啥沒動手的心路曆程仔細的敘述了一遍。

戲速陽說:“這事跟我沒關係,是太子指使的。太子無道,派我去殺他的母親,我要是不答應,當時就被太子殺了。如果我殺了夫人,太子就會把這些罪名都推到我身上來,我所以答應而不去做,是為了能免我一死。諺語上說,百姓用信用來保全自己,我不是言而無信,隻是用道義來代替信用讓自己活命而已。”

戲速陽並沒有錯,當時,太子蒯聵的位置比他靠前,自己卻不去殺人,反倒讓後麵的戲速陽去,這不是想嫁禍是什麽?

當然,這是男人們在耍心眼,但是這個事件的最大受益者還是南子。

不管怎麽說,南子讓公孫戍和蒯聵這兩個重要的人物都逃往了外國,南子現在實際成為衛國的二號人物。

公孫戍和蒯聵走了,一個人來了。

這個人就是孔子,公元前497年,孔子這一年五十五歲,他此時離開了魯國,來到了衛國。

此時的孔子是一個大人物,門徒眾多,但是有一點,對於孔子來說是非常遺憾的,他到過的地方,這個國家的君王就會問政於他,孔子每次都做出了解答,當然每次君王們會給他禮遇,但是隻限於禮遇而已,沒有一個君王真正的重用過孔子。

為啥呢?

這個問題曆代史家爭論了幾千年,也沒有個結果。

對國學來講,我是弱項,但如果說為啥孔子不能在這些國家得到重用,我倒是可以和大家聊一聊。

原因我想是這樣的,因為孔子的思想是維護周禮製度,維護舊的統治秩序,這種思想在當時各諸侯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各國的士大夫和各國的君王的矛盾重重,你想讓已經攫取了諸侯國實際權力的士大夫們,聽你孔子這套,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便君王會支持孔子,當時的各國士大夫也會反對。

很明顯孔子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仍舊奔走於各國之間,尋找能夠賞識他的人。

這一年,孔子終於來到了衛國,衛靈公像其他國君一樣,厚待孔子,與其的待遇和他在魯國時一般不二。

但是,衛國的大夫們都聽不慣孔子那套學說,在春秋忠君愛國的思想壓根就不是什麽主流思想。所以孔子遭到了衛國很多人的記恨,常有人到衛靈公麵前告他的狀,說孔子來衛國是有野心的。衛靈公從此對孔子上了“手段”,派公孫餘假監視他。孔子沒辦法,衛國看來是呆不下去了,他隻在衛國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孔子出走後,到陳國、匡國(今河南長垣縣)和晉國轉了一個圈,都很不得意,特別是在匡國,匡國人誤認為孔子他們是常常騷擾匡國的魯國陽虎一夥,差點讓人家解決了。

孔子在各國遊曆後深切感受到還是衛國最好,雖然有人監視,但是對我還是比較尊重的,而且沒有生命危險,於是在公元前496年,孔子又返回了衛國。

此時,衛靈公夫人南子,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她想見見孔子。

於是,南子派人向孔子送信,信中說:“隻要是不把和我們國君做兄弟當做恥辱的人,都會來見見我。”(《史記.孔子世家》:“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

這句話是《史記》上說的,我一直在疑惑這句話是啥意思,因為據史料記載,孔子本來不想見南子的,但是因為這句話,孔子去了。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首先從這句話我們不難讀出,願意和衛靈公做兄弟的人很多,而且這些人都是君子。

這就在告訴孔子一個信息,你和我們主公做兄弟是有你好處的,而且也不辱沒你的身份,很多君子都願意和我們主公做兄弟的,再大膽引申一下就是與衛靈公搞好關係,你可以得到高官厚祿。

但是你要想得到這些就必須來見我南子。

我認為孔子對高官厚祿並不感興趣,他要的是衛國君王對他言聽計從,實現他的政治主張,可這基本可以和高官厚祿劃上等號,因為你得到了高官厚祿就代表衛靈公真正認可了你的主張,接受了你的建議。

孔子就在理想的驅使下,來到了南子的門前。

有人會問,這是我們認識的孔子嗎?

我要告訴大家,這才是我們真實的聖人,他會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南子此時正等候在用細葛布製作的帷帳之後,孔子進門後便朝北叩頭行禮。南子在帷幕後回拜,南子腰間的佩玉叮咚作響,非常清脆。

後麵呢?

沒了,史料的記載就到這裏。

為什麽沒了?

這個事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從孔子與南子此次會見結束後說的一句話裏可以讀出,這次會見並不這麽簡單,孔子與南子見麵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一些事情。

孔子回來後說:“我本不想見她的,見了就應該以禮相待。”(《史記.孔子世家》:“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

《論語?雍也》也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兩段話記載頗有意思,大意是說,孔子與南子會麵後,孔子立即澄清自己與南子沒發生什麽,並發誓如果與南子發生過什麽,我就遭天譴!

這叫啥,這叫欲蓋彌彰。越這樣說,人們就越懷疑。

一個月後,衛靈公和南子同車而行,招搖(注釋2)過市,孔子甩下了一句話:“我沒聽說過,有德之士會這樣的好色。”(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又一次離開了衛國。

孔子真的是為了這件事離開衛國的嗎?衛靈公的車是開得快了點,但要說衛靈公和南子一輛車就是不好德,而好色,那就太牽強了。衛靈公和南子的所作所為,我不相信孔子是現在才知道的。

如果這個理由不成立,那孔子為什麽要離開衛國呢?

要解開這個謎團,還是要從孔子見南子時發生了什麽事情入手。

我個人感覺事情是這樣的,事先聲明,以下文字是我的想象。

那天,南子緩緩走出帷帳,把手搭在了孔子肩上,讓他平身。

孔子抬起了頭看了一眼衛國的第一夫人,真是太漂亮了,孔子雖然已經是五十六歲的高齡了,但是看到南子時,確是被南子的美貌所震撼,半天說不出話來。

“我美嗎?”

孔子不敢說話。

“都說先生是聖人,為何對此事卻不會回答。”

孔子隻好開口:“請夫人自重。”

南子此時哈哈大笑,說道:“難道孔先生怕一個弱女子?”

孔子不答。

南子冷笑一聲,說道:“都說先生是聖人,看來也不過如此啊。”

說完就讓孔子退下了。

這就是我推測的當時孔子見南子的情節。

我為啥這麽推測呢?因為從孔子後來說的話來看,他自己先強調了對南子以禮相待,從反麵告訴我們南子很有可能不禮。

孔子也很有可能,由此得罪了南子。在孔子的心裏跟明鏡一樣,得罪了南子也就有可能得罪了衛靈公。

所以,他等了一個月,見衛靈公絲毫沒有提拔他的意思,所以,幹脆拿出了一個自己比較體麵的理由,衛靈公好色失德,這樣的人不是我要保的明主,所以,我要離開他了。

其實,這隻是孔子的一種托詞,因為孔子明白,在衛國,隻要有南子,他就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那個位置,所以他走了。

孔子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做出犧牲的人,但是他的犧牲有底限,絕不可以超過禮的範圍。這就是我們的孔子,他一生未放棄自己的希望,卻也不願意為了這個希望打破自己的底限。

而南子呢?她為啥要召見孔子?孔子是一個五十六歲的老人,說南子用色相勾引這樣的人不太可能。

我感覺南子召見孔子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看孔子能不能為自己所用。但當她見到孔子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個迂腐的老頭而已,他不會成為自己的心腹,他在衛國隻能成為衛靈公的助手,而不是自己的。

所以,他沒有建議衛靈公重用孔子,而且還可能說了孔子的壞話。孔子也深切的明白這一點,聖人就這麽走了。

我說南子拉攏孔子是有其政治企圖的,這是有證據的。

南子在衛靈公晚年的時候,開始幹政。

衛靈公到郊外遊覽,公子子南為他駕車,靈公說:“我沒兒子,想立你為太子。(其實有的,但是跑到外國去了。)”(《左傳.哀公二年》:“餘無子,將立汝。”)公子子南沒有作聲。

過了兩天衛靈公又提起了此事,公子子南說:“我沒有治理國家的本領,您還是令立他人吧。君夫人高居堂上,卿大夫欲侍唐下,這樣恐怕您想立我也不成啊。”

這句話很實在,也很聰明。因為子南知道,立誰為國君,最有發言權的是南子和士大夫們,自己如果貿然即位,很有可能會對自己不利。

從公子子南這句話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南子對於衛國政治的幹涉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程度,嚴重到她可以影響到衛國繼承人。

衛靈公終於死了,當時最有可能繼承衛國王位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公子子南,另一個是太子蒯聵的兒子輒。

當時,朝中的意見比較傾向於立輒為國君,但是南子心中明白,輒的父親對自己恨之入骨,如果讓他即位,很可能會對自己不利。

所以南子力挺公子子南,而且傳話說這是衛靈公的命令。這件事後世的史家多有認為南子是假傳衛靈公的旨意,我倒認為衛靈公很有可能下達這樣的遺囑,因為前邊衛靈公已經表示想要把位置傳給子南,而且從衛靈公趕走蒯聵來看,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也十分有可能連帶不喜歡這個孫子。

公子子南心中很明白,如果自己接受這樣的命令,馬上就會變成南子的傀儡,受其控製。所以他拒絕,而且態度很強硬。

公子子南說:“我和其他人不一樣,在君王斷氣的時候,我一直陪伴在左右,我怎麽沒聽到這種命令啊。”

也許是衛靈公沒說,也許是公子子南聽見了卻故意說沒聽見。

總之,南子的計劃破產了,公子輒做了衛國的君王,也就是衛出公。

雖然公子輒當了衛國的君王,但是很明顯南子依然控製著衛國的政權。因為在此後十二年裏,衛出公和南子沒有發生任何的衝突。衛出公乖乖的做了南子的傀儡。

但是南子這種“垂簾聽政”的美夢在十二年後,被打破了。

太子蒯聵有個姐姐,叫衛伯姬,他嫁給了衛國大夫孔文子。

孔氏家族是衛國新興的力量,因為在衛襄公時,襄公有個賤妾懷孕時做了一個夢,夢中有個人對她說:“我是康叔,你生的兒子必然會擁有衛國,我給他起個名字叫元吧。”她醒來後,感到很奇怪,就問孔成子這是怎麽回事,孔成子對她說康叔是衛國的祖先啊,並把這件事告訴了衛襄公,後來這個賤妾果然生下了一個兒子,衛襄公因為沒有兒子,得此子非常高興,又回想起孔成子的話,所以立元為繼承人,元就是衛靈公。衛靈公即位後,孔氏家族開始崛起。

孔文子死後,衛伯姬和孔氏家族的一個庶子渾良夫私通,後來蒯聵暗中和姐姐取得了聯係,想要回國去,並許諾如果渾良夫可以幫助他回國,可以保他高官厚祿,並把姐姐堂堂正正的許配給他。

渾良夫當然高興了,便暗中策劃發動政變。

而此時,渾良夫還有一個優越條件,就是衛伯姬的兒子孔悝是衛出公的丞相,隻要取得他的支持,政變成功的把握就大大增加了。衛伯姬和渾良夫竟然把孔悝堵在了廁所裏,強迫他做他們的內應。孔悝估計是實在是受不住在這種地方受威脅,就答應了。

在渾良夫和孔悝的幫助下,蒯聵從晉國回到了衛國,他趕走了自己的兒子衛出公,自己做了君王,這就是曆史上的衛莊公。

關於南子的結局不出所有人的預料,《烈女傳》上給出了明確的記載,衛莊公即位後,第一個殺的就是南子。

對於這個女人,我並沒有把她描寫成一個**娃**,當然她也絕不是啥卓越的政治家。

她隻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想利用各種勢力鞏固自己的統治,但是,這正是她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為最牢靠的統治是為國家多做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整天想著如何坐穩自己的位置。

當然蒯聵也沒有放過那個奸夫渾良夫,他違背諾言殺了渾良夫。

衛國並沒有在衛莊公的統治下得到絲毫的安寧,四年後衛國發生戎州之亂,衛莊公為此又逃離了衛國。

衛莊公逃入衛國貴族己氏家中,哀求說:“救我一命吧,我把玉璧送給你。” 己氏的妻子曾經無辜地被衛莊公剪光一頭美發拿去給衛莊公夫人做了假發,這時便怒斥說:“我殺了你,那塊玉還是我的!”就殺死了衛莊公。

衛莊公死後,衛出公複入衛國,重新掌握了衛國的政權。衛出公回國前,衛國的大夫們殺了孔悝之母衛伯姬。

這就是發生在春秋末期衛國的女性故事。

好了,故事講到這裏,下麵討論一下開頭說過的問題,誰最適合扮演南子?

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所以這個問題還真是很難回答。

但有一點不會變的,南子比夏姬有抱負,比文薑更從容,比武則天缺少點政治家的氣質,說實話,這個角色是很難把握的,想演好不容易。希望導演能找到合適的女演員來扮演這個角色吧。

其實衛國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她的故事發生在南子之前,她又是誰呢?我將在下期為大家講解。

注釋1:司馬貞以《史記》舊注音義年遠散失,乃采摭南朝宋徐廣《史記音義》、裴駰《史記集解》、齊鄒誕生《史記集注》、唐劉伯莊《史記音義》、《史記地名》等諸家的注文,參閱韋昭、賈逵、杜預、譙周等人的論著、間己見,撰成對後世很有影響的史學名著《史記索隱》,該書音義並重,注文翔實,對疏誤缺略補正頗多,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與南朝時期的宋國裴駰的《史記集解》、唐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但該書價值在裴、張兩家之上。

注釋2:招搖在《史記集解》上當翱翔講,這是在說當時他們的車子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