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虛虛實實的吳越女性

《女史》已經進入了春秋的末期,也就是吳越爭霸的曆史時代。

我在上期說過,把吳王和越王列入春秋的霸主之列,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兩個小國對後世所造成的曆史影響實在是有限。之所以這兩個國家十分有名,隻是因為他們比較能折騰而已。

但是有個問題,像陳國、衛國、魯國這些小國也都折騰了好久,打打和和,可是為什麽卻隻有吳越爭霸的故事會這麽的有名呢?

我想有這麽幾點原因:

第一,吳、越兩國的祖先都是大有來頭的人物。

特別是吳國,它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兩位伯父,當年,因為周始祖古公亶父(他的事跡請參看《三母興周》一章)預見到他的孫子姬昌會振興周室,所以很想立姬昌的父親,自己的小兒子季曆為繼承人。

當時季曆還有兩個哥哥,太伯和仲雍,這兩個兒子為了不讓父親為難,所以就逃到了荊蠻之地(現在的江蘇太湖地區),主動讓出了王位,所以周文王即位後封這兩個伯父的後裔做了吳君。這個故事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連司馬遷也把《吳太伯世家》放在了《史記》中諸侯故事的第一篇,可見史家對吳太伯兄弟的高風亮節是非常推崇的。

而越國的君王也是我們一位老朋友的後裔,這就是夏代中興的少康(他的事跡請參看《中興之母》)。

這幾位先人都曾經是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一筆的人物,他們後代的故事自然會受到特別的關注。

第二,在吳楚戰爭和吳越爭霸這段時間內,春秋各國相對來說比較安靜,好像是特意騰出了個舞台給這兩個小國表演,《左傳》比《春秋》記錄的曆史多出了十幾年的時間,而這十幾年間,左丘明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吳越戰爭,這也加劇了人們對於吳越這段曆史的重視。

第三,吳國擊敗了楚國,還迫使楚國遷都,造成的影響不小,但是,吳國最終並沒有實力真正滅掉楚國,秦國的這把掃帚一到,吳國還是要照例自己跑掉。

雖然如此,像吳國這種剛出道的小混混,敢和混跡江湖已久的黑道老大哥楚國叫板的情節,還是很吸引眼球,人們都想看看到底是後生可畏還是薑還是老的辣。

第四,在這個時期,吳越兩國可謂是群星閃耀,吳國有伍子胥、孫武、白喜等名將,越國有範蠡,文種等名士,這大大增加了看點,就像我們今天的某些電視劇一樣,雖然劇情不咋地,但是有很多明星加盟,收視率照樣會很高。

第五,我覺得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吳越爭霸的故事被後世的史家,小說家們填料加工,變成了一個非常戲劇性的故事。這段曆史被蓋上了厚厚的煙霧,變得真假難辨。

在這些真假難辨的故事中,有很多和女人有關,正所謂是戲不夠,美女湊。

比如,最著名的故事是孫武給吳王闔閭訓練女兵的故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樁很傳奇、很精彩的故事,充分顯示了孫武的膽略,但是關鍵問題是,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嗎?我個人認為這是件很胡扯的事。

孫武的爺爺、父親都是齊國的名將,田氏家族的後裔(後改姓孫),齊國在春秋晚期爆發四大家族的暴亂(這個下期講)。孫武因此出走齊國,後經伍子胥的推薦來到了吳國。

闔閭早就看過了孫武所著的《孫子十三篇》,但是卻沒有見過孫武擺陣,就問孫武可以給自己看看嗎?

孫武於是要求挑選吳王宮中的宮女來訓練軍隊的隊列。孫武把他們分為兩隊,並讓吳王闔閭的兩名愛妃擔任隊長,孫武下的命令,宮女們隻知道大笑,卻不肯聽從。

孫武大怒,說道:“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於是便要殺吳王的兩名寵妃,闔閭這下可嚇壞了,忙說道:“我知道先生能用兵了。我離開這兩個妃子,我吃不下睡不著,希望您放過他們吧。”

孫武隻說了一句話,中國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句話話:“將在軍(外),君命有所不受。”

兩個美女就這樣被殺了,其他的宮女馬上都站齊了,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吳王闔閭從此重用孫武,並拜孫武為將軍征討楚國。

這個故事在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殘簡上被記載的很清楚,《史記》、《吳越春秋》也記載的很清楚,但是我依然不相信這是真的。

我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說《孫子兵法》,這是一本闡釋了戰爭基本原理的理論性著作,並不是一本教你怎麽去排兵布陣的教科書。如果說孫武用這些宮女就能把《孫子十三篇》中的戰爭道理演示出來,那我覺得未免太兒戲了。

還有人說,孫武殺吳王的寵妃是為了立軍威,好讓士兵聽從自己的差遣。我感覺孫武如果不是個楞忽忽的二杆子的話,是不會冒這個風險的。孫武剛到吳國,立足未穩,吳王闔閭是個什麽樣的人他並不清楚。為了自己的前途,孫武根本犯不著因為這件事情而得罪吳王,證明自己的機會多的是,而且一個真正的軍事家,真正證明自己的機會應該是在戰場上,而不是隨意殺兩個女人。

所以,我不太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

後世裏,被編造的吳越兩國的女性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馮夢龍的《情史》裏就寫了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的故事。

吳王夫差有個女兒叫玉,十八歲。有個小夥子叫韓童,十九歲。小玉很喜歡這個小夥,便常常私自通信,並想以身相許。韓童是個很有誌向的青年,求學於齊國和魯國之間,韓童也很珍惜這段感情,讓自己的父母向吳王夫差求婚,夫差聽說後特生氣,你一個窮小子,憑啥娶我的寶貝女兒,便不答應,夫差的這個舉動讓小玉非常傷心,傷心到啥程度呢?立即就氣絕身亡了。

夫差隻好傷心地把愛女葬在了閶門外。

三年後,韓童回來問父母是否給小玉下了聘禮,這才知道小玉已經死了,所以到小玉的墓前大哭。這時小玉竟然從墓中走了出來,對韓童表達了自己不能嫁給韓童的遺憾和無奈。

說完,小玉就要返回墓中,韓童不舍得小玉走,小玉便問道:“我現在是鬼,你怕不怕?”韓童當然不怕便和小玉一起返回了墓中,兩人飲宴三日,行夫妻之禮。韓童臨走時,小玉送給他一顆明珠。

結果韓童跑到了夫差麵前,把這事一五一十跟這位“準丈人”說了。夫差當然發怒了,以為韓童做了盜墓賊,沒收了明珠,韓童跑回了小玉的墓上哭訴,小玉的鬼魂在晚上找到夫差,把這件事澄清,而當夫差見到女兒要擁抱她時,小玉早化作一團白煙不見了。

以上文字,沒有誰懷疑它隻是個故事吧?

我把這個並不屬於曆史的故事,講給大家,是要告訴大家,吳越爭霸這段曆史籠罩著很多虛幻的情節,都是後人特意安排的,包括某些所謂的正史記載。

這就是曆史,常常真假難辨,是非不清。

那麽,吳越這段曆史中,到底有沒有,真實且優秀的女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覺得在這段曆史中隻有一位女性可以當此評價,對不起,這個女性並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西施,而是越王勾踐的夫人。

在整個吳越曆史中,這位女性的表現是十分突出的,而且她對越國的未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過要了解這位女性,我們必須要把整個的吳越爭霸過程簡單的說一下。

吳國其實是在我前邊說的吳王壽夢一朝才真正振興起來,而振興的原因是為了娶夏姬而背叛楚國的大夫巫臣的到來,巫臣給吳國帶來了先進的武器,科學的士兵訓練方法。最令人鬱悶的是他讓吳國人恨上了楚國人。

吳國從吳王壽夢開始,就像一隻瘋狗一樣,死咬著楚國不放,致使楚莊王之後的幾代君王寢食不安。

吳王壽夢最喜歡自己的小兒子季劄,他很想在自己去世前立季劄為太子,但是吳國好像向來都有謙讓王位的傳統,季劄並不同意這樣做。

壽夢隻好把王位傳給了大兒子諸樊,吳國的規矩和其他國家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吳國的始祖太伯就是兄弟讓位的典範,所以在吳國一直奉行的是兄終弟及,而不是嫡長子繼承製。

在諸樊去世後,他把王位傳給了二弟餘祭,餘祭沒過幾年也死了,死後把王位又傳給了三弟餘眛,餘眛本來想把自己的位置傳給季劄的,但是季劄再次推辭,這次竟然推脫的幹淨,一下子跑掉了。這位仁兄離開了吳國而到魯國去當了大夫,後來他又離開魯國開始遊曆各國,先去周觀禮樂,又和齊國的晏嬰,鄭國的子產等名士成為了好朋友,在晉國他還拜訪了趙文子、韓宣子和魏獻子三大家族(後來三家分晉的主角),並與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好生自在。

但是殊不知季劄的這個舉動給吳國帶來了一場血雨腥風,餘眛見再也沒有弟弟可以傳位,就把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僚。

這時候,有一個人是不服氣的,這個人就是吳國老大哥諸樊的兒子公子光,我叔父不肯受國,而這個國家曾經是我父親的,為啥吳王僚你這個臭小子,卻撿了這樣的大便宜,所以,在公元前514年,公子光派刺客專諸,用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並且自立為王,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的時代裏,伍子胥、孫武、伯嚭(pi,三聲)這些名臣相繼入吳,這三個人值得說一下,他們來到吳國的目的是不同,一個是為了報仇、一個是為了實現抱負,而另一個是為了高官厚祿。

不同的理想最終會造就不同的結果。

公元前537年,由於吳國的強勢,使兩個國家聯合在了一起,這就是楚國和越國。越國後來曾多次協助楚國對吳國發起了破襲戰。

公元前496年,春秋的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即位,而就在這一年,吳王闔閭對越國發動了戰爭。

越王勾踐派敢死之士一齊在吳軍陣前自殺,這個舉動嚇得吳軍目瞪口呆,見過玩命的,沒見過這麽玩命的。就在這一愣神的功夫,越軍猛攻,吳軍大敗,吳王闔閭受重傷,最後不治而死,臨死前他把自己的兒子夫差叫到跟前說道:“不能忘記這個仇恨,要為我報仇啊。”

這本身就是一個混蛋邏輯,你自己去侵略別人,受傷而死,卻還要兒子為自己報仇,可謂是不講理之極。但是,有一點要說明,混蛋邏輯並不一定是錯誤的。從後來的情況看,如果夫差真的照老爹的意思做了,殺死了勾踐,恐怕曆史就要轉變了。

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即位,他再次發動了對越國的戰爭,這次越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越王勾踐被夫差的軍隊包圍在了會嵇山(今紹興諸暨),這個時侯,絕望的勾踐打算自殺,被範蠡攔住,謀士文種建議勾踐“卑辭厚禮”向吳王夫差請降,勾踐同意了。

文種聽說伯嚭好色貪財且與伍子胥不和,所以帶著八個裝飾豔麗的美女和黃金玉器去賄賂伯嚭。

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怎麽想,反正我敢說,這場戰爭越國就沒有贏的可能,都被包圍了還能在營中找到八個美女,真不知道越王勾踐是出來玩命的,還是出來遊山玩水和美女享樂的,這樣的戰爭如果贏了才怪。

不過好在勾踐充分認識到了錯誤的嚴重性,後來他還把這個愛好成功的教給了吳王夫差。

伯嚭得了好處,當然非常高興了,所以建議夫差免勾踐一死,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寬恕了勾踐,這也使夫差和伍子胥的矛盾日趨緊張起來,最後伍子胥在伯嚭的讒言下被迫自殺,死之前伍子胥對夫差說:“請把我的眼睛掛在姑蘇城東門,讓我有一天看著越國從這裏打進吳國來吧。”

而越國的勾踐呢?他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勾踐和夫人,還有兩位大夫範蠡和文種到吳國當了一段時間的人質,

據《吳越春秋》記載,勾踐一行四人坐船快要到吳國的時候,勾踐夫人看著天上的烏鵲和河裏的魚蝦,往來自由,心中悲痛,把著船沿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唱道:

“仰飛鳥兮烏鳶,淩玄虛號翩翩。集洲渚兮優恣,啄蝦矯翮兮雲間,任厥兮往還。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譴天?颿颿獨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淚泫泫兮雙懸。彼飛鳥兮鳶烏,已回翔兮翕蘇。心在專兮素蝦,何居食兮江湖?徊複翔兮遊颺,去複返兮於乎!始事君兮去家,終我命兮君都。終來遇兮何幸,離我國兮去吳。妻衣褐兮為婢,夫去冕兮為奴。歲遙遙兮難極,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願我身兮如鳥,身翱翔兮矯翼。去我國兮心搖,情憤惋兮誰識?”

這是《吳越春秋》上的原文,大致的意思是說,飛鳥魚蝦都可以自由自在,我和夫君卻要到吳國去為奴為婢,我好想變成一隻小鳥,趕快逃出這個牢籠,可是我們的前途渺茫,我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返回我的故鄉。這一切應該怨誰呢?

我們從這首詩中聽出了一個女人對於自己丈夫的一種埋怨、對自由生活的一種憧憬和盡快逃出囹圄的一種願望,《吳越春秋》隻是一本野史,但是當我看到勾踐夫人的這首歌詞的時候,我主觀的認為,這是真的,因為它記錄了一個女人一種非常現實可信的情感,情感是不可能被編造的。

勾踐聽到夫人的怨歌,心中也十分悲痛,但是卻無可奈何,因為自己當下根本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四人入吳後,勾踐見夫差稽首稱臣,把所有的麵子上的事全部放在腦後,因為在勾踐心裏隻有一個想法,活下去。

吳王夫差為了羞辱勾踐讓他為自己養馬。

勾踐帶著夫人和兩位大夫,開始了自己的新職業——馬夫。

勾踐夫人此時穿上了破衣爛衫,為馬圈提水、除糞、灑掃。夫婦二人在吳國的三年裏就這樣,任勞任怨的幹活,他們的臉上從來沒有憤恨的表情。吳王夫差站在高台上看見勾踐和他的夫人相敬有禮,也感到十分感動。所以在征求了伯嚭的意見後,赦免了越王勾踐。

前些日子演了個電視劇叫《臥薪嚐膽》,演勾踐夫人的女演員太漂亮了,而且戲份也很多,所以我也忍不住看了幾集。電視劇的情節是勾踐夫人受到了吳王夫差的強暴,為了丈夫能夠盡快的得到自由,她忍了下去,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勾踐。

這個情節,我並不想討論它的真實性與否,我隻想說導演安插這個情節,實際是吃透了這段曆史的。因為勾踐夫人就是這麽一個人,她肯為自己的丈夫默默的付出,她在下船前,還在為自己的命運而痛苦,而在來到了敵國後,她對自己的悲慘遭遇隻字不提,從來沒有再埋怨過,在這個女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她的堅強、隱忍和對越國未來的那種責任感。

宋代的趙文做了一首《勾踐夫人歌》,基本上和我的觀點是一致的。

“君為王,我為後,結發相從期白首。君為奴,我為婢,人間反覆何容易。

為婢不離家,為奴去適吳。死生未可測,離別在斯須。君謂妾勿悲,忍恥乃良圖。

自憐兒女情,能不啼烏烏。仰盾庭前樹,一歲一榮枯。與君若有重榮日,匆匆未可棄褕翟。”

有這樣的女人在,勾踐才可能東山再起。

勾踐回國後,做了三件事,第一,臥薪嚐膽,這個稍懂曆史的人都會知道,不講了,第二,獎勵生育,訓練士兵(越十年生育,而十年教訓),第三,給吳王夫差送美女,你夫差不是英雄嗎?我看你怎麽過這個美人關。

這時,一位女性正式走進了我們的眼簾,這就是春秋第一美女西施。

關於這個女人,我一直考慮要不要把她單獨立傳,因為關於她的故事實在很多。

但是後來,我放棄了這個想法,我個人的觀點是,西施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但她隻是在曆史中的一個次要人物而已,因為她並沒有改變這段曆史的能力。

西施的故事,估計大家都聽說過,現在來做一點考證,我們一起來看看,西施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在最權威的關於春秋史的文獻中,比如《左傳》、《國語》、《史記》中都並沒有提到西施的名字,但是《國語.越語上》中提到了一個細節,“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

這充分說明,勾踐用美人迷惑吳國君臣的事是有的。

《孟子》、《墨子》、《淮南子》、《越絕書》、《吳越春秋》,都提到了西施的名字,這幾本書基本上都說她本是苧蘿山下浣紗女(或賣薪女)。勾踐把她選入宮後,教她學習舞蹈禮樂,並交給她一個任務,迷惑吳王夫差,西施接受了任務來到了吳國。

西施長的太美了,所以她才能將夫差迷得神魂顛倒,那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後世的詩人騷客們,把西施的美麗傳得神乎其神,唐代宋之問的《浣紗篇》說西施是:“鳥驚入鬆蘿,魚畏沈荷花。”所以後來人們傳說西施有“沉魚”之容,魚兒見了她的美貌都躲著不肯出來。

這個形容雖然說明了西施很美,但是我們的腦海中依舊沒有出現西施的形象,有人會說,當時也沒有個照片啥的,怎樣才能知道西施有多漂亮呢?

《莊子.天運》中給出了比較客觀的答案:“西施病心而矉其裏。”

西施美就美在她是一個病態的美人,和林黛玉有幾分相似,不一樣的是林黛玉是肺病,而西施很有可能有心髒病。

這種病態美,在當時很可能是一種時尚,《莊子.天運》中就記載了這麽個故事,鄉下有一個醜女叫東施,有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非常的美,惹得很多男人為她心疼,因此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裏走來走去。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子、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的女人,在村裏走來走去,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就是東施效顰的故事,顰當皺眉講,隱身的含義就是病態,所以林黛玉的小名就叫顰兒。

這個故事雖然是在諷刺東施不自量力,模仿差勁,但是也從側麵說明了一個問題,西施是一個楚楚可憐的美人,柔弱是她的特點,男人有時候很喜歡這樣的女人,因為隻有在這樣的女人的麵前,男人的強大才會顯現的淋漓盡致。

不管怎麽說,夫差對這個病美人非常喜愛,很多民間故事中都記載了西施如何在吳國迷惑吳王之類的事,但我認為,這些故事說多了也沒啥意思,所以請原諒我省略這些相關的情節。

下麵重點說說西施的結局。

她的結局曆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沉湖,另一種是和範蠡一同隱居了。

後世的很多學者專家都願意相信,西施和範蠡走到了一起,最後兩人隱居了起來。這個記載主要出自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西施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

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更是認為西施和範蠡原來就是老情人,範蠡自願把愛人奉獻給吳王,吳國覆亡後,範蠡帶著西施又隱居起來。

我們很熟悉的幾位大詩人更是對這種說法,推崇萬分。

李白的《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杜牧《杜娘詩》:“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蘇軾的《水龍吟》:“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我在前邊的《桃花夫人》一章中,明確過我的態度,我對中國的詩人,向來是不滿的,因為他們大多時候,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常常非理性的理解一些事情。

就曆史的真實性來講,我更願意相信,西施最後沉湖了,並不是我多麽想看悲劇,是因為這個結果被記錄在離西施時代較近的《墨子》一書中,《墨子.親士》說:“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約生於公元前468年,越滅吳在公元前473年。墨子出生的年代比吳越故事稍晚而已,而且他又是魯國人,離吳國和越國很近,耳聞吳越的故事可能比較多且比較真實,所以他的記載應該是最接近曆史真相的。

後來的《吳越春秋》也采用了這種說法:“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明代楊慎(不知道此人的,可以讀讀《三國演義》第一回前麵的那首《西江月》,那就是他寫的)《太史升庵全集》也引用了這個說法。

至於沉湖這個結果,史家們又有三種猜測,第一種是越王勾踐把西施投入湖中,第二種是西施自殺於湖中,第三種是吳國人為了報仇,拿西施撒氣把她捆綁起來投入湖中。

這三種說法都是後人的猜測,並無特別的實據,有一些所謂的證據,也多是根據後人寫的筆記小說或詩詞之類的,所以我也並不好下結論,西施到底是怎樣沉湖的。

反正大家知道西施死了,而且這個女人死的挺悲慘就行了。

曆史其實真的是很殘酷的,大部分曆史人物的命運和我們看到的電視劇不同,他們都是悲劇的結局。

請相信我,西施也是一樣。

西施其實隻是一個獻物,她並不是決定曆史走向的人物,《越絕書》記載獻給吳王不光是西施一個女人,還有一個女人叫鄭旦,為啥鄭旦沒有什麽故事,西施卻這麽的有名呢?其實,這就和我們今天去選超女一樣,就是個炒作。西施隻是一個被曆史選中的“幸運兒”而已。

她不僅滿足了當時的曆史需要,更滿足了後世曆代史學家,當然後世的文人騷客們也憑此過了詩癮,僅此而已。

既然,吳國的滅亡和西施沒有特別大的關係,那麽吳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吳王夫差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實力。

把楚國打得奄奄一息,並不是吳國有多麽的強大,隻是吳國一時名將匯集,吳國軍隊在這個時間段內戰鬥力較強而已。而真正比起家底來,吳國隻能算是個暴發戶。

可是此時夫差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在此期間一共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想用白公勝控製楚國,沒有成功

公元前481年,楚國內部又發生了一次宮廷政變。

楚昭王死後,他的兒子楚惠王即位,此時楚平王的孫子,太子建(就是受到魏無忌陷害的那位)的兒子白公勝就在吳國和伍子胥同朝為臣。

楚惠王即位後不久,白公勝回到了楚國,他積極的準備,並發動了叛亂,多虧楚惠王的隨從屈固把惠王背到了昭王夫人的宮殿中,楚惠王這才躲過一劫。

白公以為控製了局勢,自己便登位做起了楚王,但一個多月後,葉公和楚惠王裏應外合殺了白公勝。

這件事情,我懷疑是吳王夫差故意指使白公勝這麽做的,如果白公勝登位,自己與白公勝交情不淺,以後吳楚的關係就可以得到改善。

當然,如果白公勝失敗被殺那更好,因為夫差還有另一個罪惡的目的。

白公勝美麗的妻子並沒有跟白公勝一起回到楚國,而是留在了吳國。《烈女傳.楚白貞姬》一章明確記錄了這個故事,說吳王在白公勝死後,就想以重金為利誘並霸占白公勝的妻子貞姬,被貞姬言辭拒絕。

這充分說明,吳王夫差在這件事情上沒安好心,白公勝回國很可能是他有意安排的。

白公勝的叛亂失敗,預示著吳楚關係的進一步惡化,這是夫差的第一個錯誤。

第二,發動了與齊國的戰爭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得知齊景公去世,想要鑽個空子,便發動了對齊國的戰爭,可是有件事夫差並不明白,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王夫差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也極大地消耗了吳國自己的實力。

夫差到死都不會明白,自己發動的這場戰爭就是自己失敗的開始。

第三,黃池(今河南封丘南)之盟,稱霸失敗,越國偷襲得手

打敗了齊國、楚國的吳王夫差更加不可一世,他做了一個夢,白天做的,夢見自己成為了中原霸主。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不聽太子友的建議,北上黃池赴會,結果在這次會盟中,晉定公手下大將趙殃發了火,要給吳王點顏色看看,便命令晉國軍隊的軍隊向吳軍開來。

吳王夫差看到了強大的晉國軍隊,才知道其實自己還差的遠呢!所以,他把霸主之位主動讓給了晉定公。

而最糟糕的還不是這個麵子上的問題,因為於此同時,越國趁機偷襲了吳國,這次戰爭吳國大敗,太子友戰死。

此時,為了顧及顏麵,夫差竟然封鎖了這個消息,還殺了知道這件事情的七個官吏。

此後,吳國一蹶不振,等待他們最後命運的時刻快要來了。

但凡,一個國家滅亡,有一個條件我覺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災荒。

公元前478年,吳國出現了大範圍的災荒,越國趁機出動了部隊開始進行了對吳國的複仇戰,吳國軍隊在長期的征戰中早已把銳氣消耗殆盡,所以軍隊一觸即潰。

公元前473年冬,越軍再次發動強攻,吳國都城姑蘇城失陷,夫差跑到了姑蘇山上,看大勢已去的夫差向勾踐請降,勾踐開始也動了惻隱之心,不管怎麽說夫差當年確實放了自己,範蠡此時走了出來,說道:“上次老天把機會給了吳國,吳國沒有把握,現在老天把機會給了我們,我們怎麽能違背天意呢?” 意思是說,如果您動了惻隱之心,那麽您的下場將會和夫差一樣。

勾踐最終還是不忍心,告訴使者,說:“我要把吳王安置在甬東之地(舟山群島),供他衣食,讓他在那安享晚年吧。”

吳王夫差遠沒有越王勾踐那種可以臥薪嚐膽的氣魄和忍耐力,他留下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句話,“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說完拔劍自刎。

吳越戰爭就此劃上了句號,越國勝利,吳國滅亡。

越國之後沒啥大的作為,可以說在曆史上徹底消失了,它再出現的時候已經是公元前306年了,這一年它被楚國所滅。

我寫今天這些故事,不僅把這兩個國家的女性故事展現給了大家,還把吳越爭霸的主線也寫出來給大家參考。

我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曆史永遠是籠罩在迷霧之中的,虛虛實實,需要我們用心去分辨,善善惡惡,需要我們用心去辨別,男男女女,需要我們用心去琢磨。

春秋進入了尾聲,很多國家的內部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比如說齊國,齊國薑氏政權被田氏所代替,齊國換了董事長,國號卻沒有變,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在齊國薑氏政權的最後的日子裏,又有哪些女性故事值得我們關注呢?

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