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血色風暴,漢朝最陰損的女人王娡

今天要說的人物是漢景帝的皇後,漢武帝的老娘王娡。

《史記》、《漢書》中皆稱王娡為王夫人或王美人,這可能和司馬遷、班固對於漢皇室成員的避諱有關。而晉朝的皇甫謐在給《史記》做注解的時候,提及了王夫人的名字,她叫王娡。

這個名字是不是就是王夫人的真名,很難說。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名字起的很恰當。娡這個字拆開解釋就是女人很有誌向的意思。

可是,有個問題,女人很有誌向是件好事嗎?

在中國的曆史上,女人的誌向往往是和後宮爭寵、勾心鬥角、謀夫殺子、禍亂後宮這樣的詞眼相聯係的。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等等。

當然掩藏在這些強勢的女政治家背後,還有一些女人,他們的作為沒有給曆史的推進帶來多大的作用,但是他們的陰謀詭計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篇的主人公王娡。

有夫之婦

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裏的地方,有個地名叫槐裏,也就是今天的陝西扶風槐裏鎮。在漢文帝時,這裏住著一位美麗的少婦,她的丈夫姓金名王孫,兩個人生了個女兒叫金俗。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名門之後,她是漢初大將、燕王臧荼的孫女,但是漢初臧荼叛變,後被殺。臧兒逃出,隱居民間,為了避禍,她先嫁王仲,生一子王信,生二女為王娡與王息姁。王仲死後她改嫁長安郊外長陵地方的田家,又為後夫生下兩個兒子田蚡、田勝。

王仲和田氏都為普通農家,這讓從小生在富貴之家的臧兒非常鬱悶,所以他非常想要通過某些方式再次取得榮華富貴。

而當時,最有可能達到這個目的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女兒,獲得皇帝的寵愛,然後藏氏家族便可以再次飛黃騰達。

而很無奈的一件事就是,當時臧兒太窮了,她沒有辦法,隻能先把王娡嫁給了同樣是普通人家的金王孫。

而將王娡出嫁後不久,太子宮之中傳出了要向民間選美女的消息,這讓臧兒非常後悔,因為王娡已經出嫁,而自己的小女兒王息姁雖然是個美人胚子但卻年齡尚小。

無奈的臧兒,無奈的事。

隻要再挺兩年,把王娡留在家中,憑借她的美貌和智慧一定會得到皇帝的寵愛的,可是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當然,晚不晚永遠不是當事人說了算的,正在這時,臧兒給兩個女兒各算了一卦。卦象顯示,這兩個女兒都能成為貴人。

臧兒此時動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讓王娡和金王孫離婚,讓女兒去參加這難得的太子宮選美活動。

前方是金碧輝煌的太子宮的**,王娡看了看自己窮酸丈夫的模樣,頓時心生厭惡之情,在母親臧兒的支持下,王娡要金王孫給自己寫休書。

金王孫一聽便大怒,哪見過這麽不要臉的女人,再說兩個人已經有了女兒,一雙破鞋而已,還指望太子能看上你嗎?金王孫堅決不同意,而且將沒有廉恥的丈母娘和妻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可是王娡早已被榮華富貴和萬丈榮光的期望衝昏了頭腦,什麽親情、丈夫、女兒都已經被這個女人拋於腦後。

所以,王娡不辭而別,也沒和金王孫履行什麽離婚手續,就擅自拋夫棄子趕奔東宮應征去了。

當時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劉啟早已結婚,正室是他奶奶薄太後的侄孫女。薄太後是劉邦晚年的一個賤妾,說白了連劉邦可能都不記得和這個女人有過一次親密的接觸,可是事情就是這麽無奈,薄太後懷孕了,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除了這個兒子外,薄太後幾乎什麽都沒有,連呂後在懲罰劉邦寵妾的時候,都可憐她,把她送到了自己兒子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恒身邊去做了代王太後。很多人爭寵邀功,卻沒有生下皇子,而薄太後雖然不受待見,卻生下代王劉恒。更為要命的是代王在呂氏被滅之後,竟然機緣巧合的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從此薄太後算是翻了身。

眼看著,漢文帝年事已高,太子劉啟也長大成人,所以薄太後為了鞏固自己家族的地位,仍然給孫兒選了一門自家的親戚。

對於這位有著遠方血統的近親表妹,劉啟雖然嘴上沒說什麽,但是內心卻時常不是滋味,總有著說不出來的別扭。所以,在他大婚後不久,便公開向天下收羅美女,以充實自己的太子宮。

而小薄夫人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妻子,對於丈夫的對於其他女人的興趣,她本可以借助奶奶的勢力給予壓製,但是她選擇了不聞不問。

王娡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隨著千餘美女一同進入了太子宮,至於王娡並非處子之身,卻為何逃過了檢查,太子宮的人為何從未問及王娡的婚史,包括後來的漢景帝劉啟也對這件事情不作追究,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由於曆史記載缺失,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能看到的是一個為了榮華富貴的女人,拋棄了年幼的孩子和與自己生活多年的丈夫,她不惜一切手段得到了一個接近太子的機會。

可這一切,隻是這個自私陰損女人的開始,大漢王朝的無數曆史都將被這個女人改變。

爭寵太子宮

女人的戲,最熱鬧的就是幾個女人爭搶一個男人,觀眾們樂此不疲,總是看得津津有味。殊不知,這樣的爭鬥比戰場上的男人之間那種你死我活殺戮並無兩樣,都是充滿了血腥和陰謀的味道。

對於美貌的王娡而言,取得太子劉啟的臨幸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她要麵對的是成千的對手們,對於孤身一人毫無外界勢力依靠的王娡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她必須萬分小心,如果走錯一步,別說榮華富貴,就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

當務之急,形單影隻的王娡必須找到一個強大的聯盟來依靠才行。

而聰明的王娡一眼看出,在偌大的太子宮中,真正的敵人實際隻有兩個,一個是小薄後,雖然劉啟並不寵愛她,但是她的背景過硬,人家的奶奶是太皇太後,漢高祖劉邦的女人。而且薄氏家族多年經營,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外戚集團,這都讓劉啟不敢怠慢。

而第二個對手,也已經出現在了王娡麵前,這就是齊人(山東人)栗姬,栗姬較小薄後來講有兩個優勢,第一個就是她為劉啟生下了長子劉榮,第二就是她對於皇後這個位置是有野心的,這個和其他隻為富貴而來的嬪妃們大有不同。

王娡仔細思考了當前的形勢,做出了三點安排。

第一,和栗姬聯盟,搞掉薄皇後,當然,自己隻做背後人,讓囂張跋扈的栗姬去打頭陣好了。

第二,盡快為劉啟生下兒子,之前王娡已經為漢家生下了三位女兒即後來的平陽郡主、南宮郡主、隆慮郡主。但是女兒是比不上男丁的,隻要能為劉啟生下兒子,就有機會戰勝眼前的這兩個女人。

第三,一定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讓任何人看出來,特別是劉啟。因為她知道實際劉啟也是個戒備心很強的男人。

第四,暗中培植自己的外戚勢力,好在家中還有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

王娡在做了如下安排後,便開始沉默。她在等一出好戲的上演。

栗姬此時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可以這麽說,這是一個表麵上無比厲害的角色,我說的隻是表麵上。

栗姬非常跋扈,常常對於劉啟臨幸的女人大加迫害,所以得罪了很多人,當然栗姬也不傻,她也懂得自己在宮外沒有啥可以依靠的勢力,所以在後宮中她盡力拉攏一些生過孩子的嬪妃,成為自己的死黨。

王娡就是她的死黨之一,而且王娡什麽事都不攢頭,也從來不向劉啟邀寵,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也沒有什麽勢力,且還沒為劉啟生兒子。

王娡和栗姬就這樣成為了太子宮中最好的朋友,當然栗姬並不知道眼前這個朋友會是未來把自己和兒子送上絕路的最為陰險的女人。

但是現在,王娡還是比較好的,至少她的主意比較到位。

王娡交給栗姬用枕邊風的方式,傳達給劉啟一些重要信息。比如說薄皇後借助太皇太後和薄家的勢力欺負宮中的嬪妃們,說的有鼻子有眼,其實這其中很多事是栗姬自己做的而已。而王娡一心隻管服侍劉啟卻對薄後之事隻字未提,完全讓栗姬去打了頭陣。

劉啟本就不喜歡小薄後,再加上做了十多年太子妃的薄後,竟然連個孩子都沒生過,這讓劉啟對薄後越來越反感了。

公元前156年,漢文帝駕崩,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

因為此時,薄太後還活著,還不好對小薄後怎麽樣,但是景帝對於小薄後,卻是越來越冷淡了。

公元前154年,薄太後也薨了,這時薄後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依靠,但是,由於景帝的母親竇太後的保護,薄後仍舊是皇後的位子,可是她這個位子卻如同風中之燈,忽明忽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熄滅。

王娡此時又慫恿栗姬讓景帝幹一件事情,那就是立長子劉榮當太子。漢景帝欣然同意了,因為皇後很明顯沒有生育能力,這個皇後雖然暫時廢不了,可是立太子可是個正經八百的事情,誰都不會反對。

到了公元前155年,景帝劉啟終於理直氣壯地把栗姬所生的庶長子劉榮冊立為皇太子了。這個舉動已經很明了了,栗姬將會取代薄皇後成為新任的皇後。

而好像這一切好處都和王娡沒什麽關係,其實在王娡的心中,一切都已經安排停當,因為她已經很自然的做了兩件事情,而奪得了事件的主動權。

第一件就是她的妹妹已經長大成人,出落得花中仙子一般。王娡已經給母親捎了信,準備把妹妹謹獻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

臧兒想起了,當初那一卦的結果,看來兩個女兒大富大貴都將成為現實,就著手準備把王息姁送到太子宮。

當然,王娡想讓妹妹入宮,還需要一定得準備,最起碼要讓劉啟對妹妹有個了解。所以,每當王娡侍寢劉啟的時候,他總會說自己的妹妹如何美貌,自己尤不能及等等。說的劉啟色心大起,終於決定把這個小姨子也弄進自己的太子宮來。

劉啟一見王息姁,果然王娡所言不虛,頓時大加寵愛。王娡當然也被劉啟看成了“賢德不妒”的典範。因為舜帝擁有娥皇女嬰兩位親姐妹的美人,現在王娡把妹妹推薦劉啟,也有拿劉啟比喻舜帝之意,所以王娡迅速得到了劉啟的寵愛。

王息姁入太子宮後,果然不負姐姐的重托,一連為劉啟生下了四個兒子。這四個皇子後來都成為親王,分別是廣川王劉越、膠東王劉寄、清河王劉乘、常山王劉舜。但是好景不長,在生下劉舜後不久,王息姁便去世了。

王娡又要麵臨著獨自作戰的境地,但是,此時王娡又懷孕了。王娡一次又一次地在向上天祈禱,賞賜自己一個兒子。而王娡已經年過中年,不可能長久得到劉啟的寵愛,所以這次她決定冒一次險,賭一次,所以她編造了一個謊言。

她對劉啟說,她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一顆圓圓的太陽從她的口中滑入她的腹裏(《史記》:“王美人夢日入其懷。”)。劉啟大喜,說這是吉祥的征兆啊。

而這次,王娡不僅賭對了,而且還是頭彩,五百萬而且還是好幾注那種。

因為這個孩子不僅是個男孩,還是個帶來吉兆的男孩,他的出生還有個特殊的意義。他是劉啟的第七個兒子,卻是漢景帝成為皇帝之後的第一個兒子。(《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月日生於猗蘭殿。”)

劉啟高興極了,馬上封王娡為美人,美人在漢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後,有點像後來唐朝的皇貴妃。

此時,王娡已經在這場宮廷鬥爭中與栗姬不分伯仲了,隻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擊破,那就是栗姬的皇子劉榮現在是太子了,而自己的兒子什麽都還不是。

王娡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她知道保護好這個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連自己的兒子的名字都起的卑賤無比,叫做彘兒,彘就是豬的意思。

而此時的栗姬好像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切,她始終認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仍舊是坐在皇後寶座上的那位可憐的小薄後。

小薄後雖然老實,卻不會做人,後來就連一直保護她的竇太後都認為這個人沒有任何的價值了,幹脆默許了景帝廢掉了皇後。

終於,在老薄太後去世四年之際,即景帝六年秋九月,劉榮立為太子後兩年,徒有虛名的皇後小薄氏被漢景帝廢掉了。

在薄後被廢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栗姬一直在前台的那種拙劣的表演,而在後台不動聲色的王娡卻利用這段時間,和各方麵的勢力都取得了聯係,包括宮中地位最高的竇太後,還有竇太後的大女兒長公主,也包括地位比她低的各路嬪妃們。

可以說雖然薄皇後倒台了,但是在印象分上,栗姬已經輸掉了,而王娡這顆已經具備了一切實力的後宮新星已經站在了栗姬的眼前,而可悲的是栗姬的眼睛隻盯在了那閃閃發光的皇後寶座上,卻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危機四伏了。

複雜的內幕

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麵的,但有一點卻是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那就可以把攪在一起的複雜線條捋順的能力。

栗姬隻看到了薄皇後,而王娡卻看到了後宮中更為深邃力量和矛盾。而打開自己勝利之門的鑰匙就在其中。

竇太後,漢景帝劉啟的母親,這個老太太的經曆頗為傳奇,竇太後出身平民良家,由於家境貧寒,很早就被家人送進長安皇宮為宮女。由於竇太後品性溫良、她成為呂雉宮中的小侍女。不久,劉邦病逝。呂後送劉邦諸庶子每人五名宮女。

此時的竇太後並不想去太遠的地方,她想被分配到離自己家鄉較近的趙王身邊去,那樣她和自己的家人也好有個照應。可是命運往往不會給可憐的人機會,竇太後被遣送到了代國(山西晉陽)。當名單下發的時候,竇太後才知道自己居然被送給了代王。

竇太後是哭著去的,她很傷心,因為她知道此生可能再也見不到她的家人了。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強求他得不來,而不想得到往往能得到,代王後來當了皇帝,也就是漢文帝,而竇太後也得了寵,為漢文帝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和後來的梁王劉武,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女兒就是長公主劉嫖。

漢景帝的這位大姐,可以說是漢景帝對外溝通的一座橋梁,因為所有後宮的美女,大部分都是這位大姐給牽線搭橋,然後促成好事的。

所以這個女人在栗姬看來是個討厭鬼,所以劉榮被立為太子後,栗姬一直不把這位大姐放在眼裏。

竇太後呢,其實也有一件事情,讓她非常鬱悶,那就是竇太後是個喜歡老兒子的女人,她一直都想讓漢景帝把未來的皇位傳給她的老兒子劉武。

劉榮被冊立為太子後,竇太後對這件事情非常的不滿。

當然,這些都是栗姬不曾考慮過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王娡卻全都看在眼裏,他逐漸捋順了事情的脈絡,關鍵點就在竇太後和長公主這兩個人身上。

栗姬的兒子雖然當了皇太子,卻間接引發了竇太後的不滿和嫉妒,所以在竇太後的心目中,栗姬並不吃香。而很快一件事情,把栗姬徹底送上了絕路。

劉嫖下嫁堂邑侯陳午,生了個女兒叫陳阿嬌,長公主一直想把這個女兒搞成皇後,她實際也是有這個資本的,所以她就有意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劉榮。

如果栗姬同意了這門婚事,那麽整個大漢朝的曆史都將改寫,而王娡這個女人也就徹底歇菜了。

可是人心往往是難測的,沒想到栗姬連政治聯姻這種低級的把戲都看不懂,由於她很討厭長公主,便把這門親事硬生生的給推了回去,還告訴來自己宮中提親的人,說劉榮是將來的太子,何必找陳阿嬌來做老婆呢?想想薄後,景帝有多痛苦,栗姬打死也不願意把這麽個討厭的近親再嫁給自己的兒子。

長公主差點沒氣的吐血,恨得牙根癢癢。

此時始終在暗中注視著一切的王娡終於開始出招了,而且是致命的一招,她故意找到長公主聊家常,長公主剛剛熱臉貼在了栗姬的冷屁股上,大感不爽,見到王娡如此親切,頓生好感。於是不假思索,向王娡提親。

王娡開始並不敢答應,因為此時劉彘連個親王還不是呢。長公主見王娡有疑慮,便表示自己的女兒是要當皇後的,別說親王了,皇帝也能給你弄到手。然後長公主大罵栗姬不識抬舉,罵道:“栗氏以為己子立儲,將來定得為皇太後,做她的美夢去巴,有我在,管教她兒子立儲不成!”

此時劉彘恰巧跑了出來,長公主便拉住劉彘問道:“你可願意娶阿嬌當老婆?”這句話一出口,王娡非常緊張,深怕孩子說錯了話,可是沒想到,劉彘說了決定他未來皇帝命運的一句話:“若得阿嬌為婦,當以金屋貯之。”當然這句話並未見於正史中,而是出自晉朝無名氏所作的《漢武故事》。

不過我覺得這確實是孩子純真感情最真實的表露。

劉彘滿口答應“金屋藏嬌”,這讓王娡的心一下子放了下來,“事成矣”。

現在,一切的主動權都到了王娡的手中。

王娡暗笑,是自己出手的時候了,這麽多年的隱忍,終於化作了一套華麗的組合拳。此拳一出,栗姬和太子劉榮立即倒下,永無翻身之日。

步驟是這樣的。

王娡先暗示長公主搞掉栗姬,這個不用明說,長公主也知道該怎麽做。

長公主每天不再給漢景帝找美女了,而是常常跑到漢景帝的眼前去,叨叨栗姬如何不是東西,如何目中無人,當然她沒有說栗姬拒絕讓兒子娶阿嬌的事。

但是,漢景帝還是不願意相信這些“讒言”,因為漢景帝聽說了長公主和栗姬的一些恩怨。可是,沒有影子的事別人多說幾遍,也就變成真的了,況且長公主說的很多話,也沒冤枉栗姬。

漢景帝本來已經想立栗姬為皇後了,一下子這件事被無限期擱置了,這弄得栗姬也很鬱悶。

王娡見雖然漢景帝並沒有將栗姬封為皇後,但是好像漢景帝也並不討厭栗姬,所以這個時侯,王娡決定下一劑猛藥,她暗中透露一件事情給長公主,當然這話說的就像聊閑天一樣,長公主一聽頓時喜笑顏開。

轉天,長公主就向漢景帝說了這麽一句話:“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史記.外戚列傳》)

意思是說,栗姬對皇帝你如今寵幸的美人們都恨之入骨,不但沒有友愛之心,而且還不停地詛咒,偶爾相遇的時候,她更向諸美人吐唾沫。自己還常常修煉媚術搞得皇上神魂顛倒。

為什麽說這句話,嚴重的影響到了漢景帝對栗姬的印象呢?

邏輯是這樣的,漢景帝因為女色過度,確實身體已經不太好了,《史記》:“景帝嚐體不安,心不樂。”當然這不完全是栗姬的錯,不過漢景帝行幸栗姬的次數確實要比其他美人多。

而漢景帝如果身體真的不行了,不能正常的工作的話,就必須有一個可以團結後宮的人存在,因為漢景帝有很多兒子,必須有一個賢淑的人去照顧這些孩子,因為前邊還有呂後迫害戚夫人和眾皇子的事件在前,所以他不得不考察一下這個準皇後。

景帝特意來到栗姬的宮中,試探她:“聯已立劉榮為太子,愛姬不日也就要成為皇後。我百年之後,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們,無論他們是不是你親生的。”(《史記》:“百歲後,善視之。”)

其實,王娡非常幸運,他不知道漢景帝對栗姬會有這麽一次試探,如果當時栗姬答應了景帝,哪怕隻是嘴上說說,皇後都必然是她的了,後麵也就沒有王娡什麽事了,更不會有漢武大帝。

可是栗姬就是這麽個狠毒角色,狠毒的都有點傻了。她硬是不肯,而且怒氣衝衝不肯答應照顧諸姬和兒女,甚至還甩了些不三不四的話出來,雖然曆史上並沒有記錄下這些話,但是我們了可以合理想象一下,就是什麽這幫小雜種幹嘛要我去照顧之類的。

漢景帝聽後,強忍住怒氣,沒有發作,可是曆史在這一刻完全改變了。

王娡雖然嘴上不說話,但是一切她都心裏有數,栗姬要失寵了,但是太子卻還是太子,所以搞掉太子就變成了下一步要幹的事,很明顯這是個技術活。

此時王娡終於走到了前台來,開始展開了她陰謀的第二步。

雖然這次是王娡親自出馬,但她做的這件缺德事卻非常的漂亮,讓外人看不出她的任何惡意。

在這裏要說一件事情,王娡並不是傻瓜,她知道外戚的重要性,所以她在外麵已經開始培植自己娘家勢力,她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已經成為了她對外聯係的重要樞紐。

王娡讓哥哥們早就和朝中重臣們打得火熱,所以這次她暗中要哥哥們聯係了一些鐵杆大臣們,說道:“現在太子有了,可是皇後的位置卻一直空著,這多不好啊。大家一定盡快向皇上進言,立栗姬為皇後。”

這種借花獻佛的事,大臣們是不會放過的。當然最積極的是大行(這裏念heng,二聲),大行是漢朝負責祭司和禮儀的官吏(《史記.索引》:“大行,禮官。”)。他為了向未來的皇太後和皇上買好,向漢景帝進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後。”(《漢書》)

這句話變成了一道催命靈符,漢景帝聞聽大怒,他以為這是栗姬買通了大行做的事情。漢景帝一陣冷笑,說道:“你知道你說的話有多邪惡嗎?”(是乃所當言邪!)

大行根本沒聽明白漢景帝的話,也不用他明白了,其實除了漢景帝和少數人之外,誰都不知道,栗姬已經失寵了。結果大行被漢景帝誅殺,這位倒黴的老兄到死都不知道他為什麽被殺。

漢景帝也終於找到了廢掉太子和栗姬的理由,“內宮私結外臣”,這和造反差不多。

漢景帝終於狠下心來,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栗姬壓根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本來就愛生悶氣的她開始重病不起。丈夫、兒子都見不到麵,宮女和太監們看到主子失寵,再加上平日栗姬對下人非常惡毒,動不動就連打帶罵,所以她生病了,連個端茶送水的人都沒有。栗姬的打擊是突然的,她很快就支持不住、病入膏盲了,不久便死去了。

漢景帝、太子劉榮、栗姬甚至是長公主,這些人都被王娡玩弄於鼓掌之間。

漢朝最陰險的女人終於露出了她最陰森的一絲微笑。

扳倒最強大的對手

栗姬死了,太子廢了,不過這些隻不過是個複雜遊戲的第一關罷了。

因為栗姬被廢和這個女人太傻太笨有著直接關係,這就好像是擺在拳擊手麵前的沙袋,你隻打她就行了,它根本不會還擊。

可是王娡後邊的對手可就不簡單了。

比如說魏其侯竇嬰,這個人有兩個身份,第一他是太子劉榮的老師,第二他是竇太後的親侄子。這個人絕不是憑什麽裙帶關係上來的,他是漢景帝一朝的著名軍事家,幾乎所有的重大戰爭他都立過戰功,被封為魏其侯,後來官至大漢丞相。

竇嬰和太子劉榮的關係非常好,當漢景帝還沒有冊立劉榮為太子時,有一天,漢景帝和弟弟梁王劉武喝酒,喝多了,便口無遮攔說道:“我死後,把王位傳給你。”(千秋之後傳梁王)

這句話說的竇太後很高興,但是一個人突然站了起來,說道:“父子相傳,這是大漢從高祖傳下來的規矩,您怎麽能把皇位傳給梁王呢?”

漢景帝才知自己酒後失言,而竇太後看了一眼這個敢於直言的大臣,差點沒把她氣死,沒想到壞了自己好事的竟然是自己的親侄子竇嬰。

竇太後大怒,把火都撒在了這個侄子的身上,竟然把他趕出了竇家,並且不讓他在入朝為官,直到吳楚七王叛亂的時候,竇嬰才重新以其軍才被啟用。

而此時,唯一看透王娡陰險的就是竇嬰。

竇嬰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鬥爭,在他的心中其實還是向著廢太子劉榮的。但是事情再向不利於他的方向發展著,在漢景帝和袁盎等十幾位親信大臣的共同策劃下,王娡終於得償所願,七歲的劉徹(已經改名)被確定為太子。因為王娡的賢淑知禮,被冊立為皇後。

而非常幸運的是,給予王娡最大威脅的兩大勢力,也先後土崩瓦解。

先是梁王劉武因為一件事情倒了大黴。被竇太後寵壞了的梁王劉武,派人去殺掉以袁盎為首的十幾位參與議嗣大臣,因為就是他們從中作梗,梁王作為繼承人的事情再次被凍結了。

雖然沒有證據,但是漢景帝非常明白,能做這件事情的隻有劉武。很明顯劉武對皇位有著覬覦之心,這是漢景帝無法容忍的。

劉武知道漢景帝恨上了自己,也知道自己再無當上儲君的可能,所以索性安分守己起來,再無他念了。

而第二個威脅者是廢太子劉榮,雖然他已經非常可憐,但是可別指望“賢淑”的王娡會忘掉這個威脅。

劉榮充分繼承了他母親沒有大腦的傳統,從這點上看,他沒有繼承大位倒也是一件幸事,因為後來在漢武帝一朝發生的事情,遠遠不是他這樣智商的人能夠把握的。

劉榮黜居的臨江王宮比較狹小,起居不便,想要擴建。你不動人家還找你事呢,別說你還要大興土木。

王娡很快在劉榮的這個要求中,發現了一個足以致劉榮以死地的理由,因為劉榮的王宮旁邊就是他爺爺漢文帝的祭廟。隻要是劉榮開動了工程,就可以給他扣上一頂侵占廟地的忤逆大帽。

工程開動了,“賢淑皇後”王娡照樣是非常端莊,啥都不說,可是突然彈劾的奏折如雪片般向漢景帝飛來,當然這都是王娡暗中指使的。

漢景帝大怒,把劉榮捉來問罪,劉榮心中明白,自己已經落入了別人的圈套之中,再無生還的可能,所以在獄中自盡。

王娡聞知此事,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因為不久前薄皇後已經死於冷宮,現在劉榮也死了,劉武被漢景帝看嚴了,能夠威脅到兒子和自己的人已經全都死了,隻剩下個垂垂老矣的竇太後,已經不能在對自己構成任何威脅了。

可是,王娡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敵人已經出現在了眼前,他正用憤怒的雙眼目視著這一切,目送著自己徒兒的靈柩下葬。

竇嬰對自己發誓,榮兒啊,我要為你討回公道。

危機重重

太子劉榮自盡的消息,也同樣觸動了一個人,這就是竇太後,這個老太太晚年的時候眼睛已經瞎了,這並不是電視劇裏虛構的情節,這是史料中記載的。但是竇太後眼瞎心明,她通過認真的分析之後,根據命案發生後的最佳受益人就是凶手的理論,她明白這是王娡使得壞。

這招斬草除根玩的實在是漂亮,差點讓王娡蒙混過去,竇太後雖然偏愛劉武,但是長輩對於對隔輩人的那種疼愛是不變的,劉榮的死深深刺痛了她。

伴隨著竇太後和竇嬰對於王娡的警覺,一場外戚大戰即將展開。

而此時,王娡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她有漢景帝的寵愛,有牢靠的姻親長公主,她的兒子是皇位繼承人。

更為重要的是,王娡的外圍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也就是她的同母異父的弟弟田蚡,他也已經堅定地站在了姐姐的身後,成為了漢朝曆史上著名的外戚。

但是率先發起進攻的卻是竇太後,她一直對劉徹這個外孫不懷好意,當然這時竇嬰已經和太後恢複了關係,所以,竇太後發動的這次進攻也很有可能和竇嬰有著直接的關係。

竇太後也沒傻到直接朝王娡母子下手,而是把火撒在了當年抓捕廢太子劉榮的酷吏郅都身上,郅都被漢景帝貶到了邊關去打匈奴,仍舊沒有逃過竇太後的毒手,漢景帝萬般無奈斬了郅都。

當然這一切都是給王娡看的,別以為我什麽都不知道,下一個就是你了。

王娡看到郅都被殺,確實是打了一個寒戰,因為她知道留在外邊的證據實在是不少,很多事情就是弟弟田蚡做的,而竇太後在外邊也有竇嬰這樣的強人在,自己的形勢確實是不妙。

但是,後來想想,她突然變得踏實了,因為她有著太多的優勢,隻要能把握住這些優勢,即便不能打敗竇家,自保是沒問題的。

王娡率先找到了長公主,此時劉徹已經舉行了成人禮(當時十六歲)。所以,陳阿嬌如約嫁給了太子劉徹。

劉徹大婚後不久,漢景帝劉啟就病故了,可就在他病故前,竇太後悄悄找到了兒子,給兒子做了一番生動的曆史學教育,告訴他什麽叫子少母壯,容易造成外戚專權。劉啟實際非常明白母親的意思,但是此時他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再做任何的安排了。

但是竇太後卻不依不饒,傳來了早已等在宮門外的竇嬰,漢景帝沒有辦法寫下了“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的九字遺詔,寫完便交給了竇嬰,此時,竇嬰還想再說些什麽,因為這份遺詔也太過簡單了,意思表示也很含糊,這玩意怎麽用啊?

可是再看漢景帝已經閉上了雙眼,再想要求什麽已經不再可能了。

公元前140年,漢景帝劉啟病故,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

竇太後對劉徹母子的厭惡早已根深蒂固,她想要換掉這個孫皇帝不是一天兩天了。劉徹十七歲這年她就曾經想廢了他,雖然在女兒劉嫖的周旋下沒有成功,但是那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到劉徹十八歲這年,竇太後又再一次和劉竇二氏諸侯重臣們找到了一個新借口,劉徹無太子。為了國家的穩定,竇太後推選漢武帝的叔父淮南王劉安為皇太叔,作為儲君。

這種理由也能找出來,真的是沒有什麽話說了,王娡此時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她主動去找竇老太太去緩解緊張的氣氛,可是毫無效果。

此時,王娡隻好又找到了長公主,求她一件事情,那就是可以讓劉徹接觸其他女人。

原來劉徹無子,是有其他原因的,在漢武帝早期,其實朝政一直把持在竇太後手裏,而此時王娡必須依靠長公主的力量才能勉強自保,而保持與長公主的良好關係就必須告誡兒子,少進女色,多和陳皇後阿嬌在一起。

劉徹也基本上貫徹了這種思想,可是沒有想到陳阿嬌雖然千嬌百媚,且日夜和劉徹不離,卻生不出孩子來,陳阿嬌很有可能是所謂的不孕不育症。

不久,一個叫衛子夫的歌妓懷孕了,經漢武帝證實這是他的孩子。而此時,宮中各方勢力對於漢武帝的態度有了本質的改變。

首先,看到四輩的竇太後,對於漢武帝母子的態度大有改觀,而衛子夫的懷孕,從根本上推翻了“陳嬌不育,其症在劉徹”的假設。宮裏宮外的人,都把懷疑的眼光轉而投向了陳阿嬌。

這種懷疑,使長公主母子大怒,甚至他們要殺害衛子夫,沒有想到的是衛子夫逃到了漢武帝的寢宮中去了,而且竇太後對於陳阿嬌的作為也顯示出了非常大的不滿,因為還是那句話,老人對於隔輩人親啊。

但是王娡頭腦依舊是清醒的,他勸告兒子,此時還不是甩開長公主母女的時候,所以對待陳阿嬌一定要好,劉徹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不僅對衛子夫好,對於表姐阿嬌也更加寵愛了。

可是寵愛歸寵愛,不生育還是不生育。

公元前128年,也就是漢武帝登基十二年後,竇太後薨。這個傳奇一生的女人,在享盡了人間尊榮、也嚐盡了人世苦澀之後,離開了人世。

此時的形勢,變得一邊倒起來,此時的王娡終於可以伸一伸懶腰了。因為所有的障礙都被她掃除,包括那個她曾經懼怕無比的老太後,還有那個討厭的不生孩子的兒媳婦,和自己那個總跟自己唧唧歪歪要謀害衛子夫的親家長公主。

竇、田大戰

按王娡的心意,她應該更願意讓自己的親哥哥王信得到更多的權勢。可惜王信好酒貪杯,除了吃喝玩樂外,毫無長處。王娡隻好轉而支持田蚡、田勝兩兄弟。

田蚡比之田勝更聰明,也更陰毒。

竇嬰早已退出朝政了,而田蚡仍舊視竇嬰為眼中釘肉中刺。其實田蚡不知道,竇嬰手中還握有一樣,能要了自己命的東西。

那就是竇太後在漢景帝臨終時,給竇嬰的那份遺詔。而竇嬰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雖然早已隱居田園,但是他沒有忘記當年劉榮是怎麽被王娡害死的,他一直在找機會報複。當然,竇嬰的這次反擊已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惡毒的女人和他的幫凶們一網打盡。

一次外戚舊勢力與新勢力的大火拚馬上就要上演了,而這一切隻需要一個導火索。

田蚡曾經就是給竇嬰提鞋的這麽個小人,當竇嬰是丞相時,田蚡不過就是個小小的郎官。可是今日,田蚡已經是丞相了,而竇嬰已經毫無勢力可言。所以田蚡很想整一下竇嬰,可是竇嬰卻沒有什麽把柄。

竇嬰原來的朋友,幾乎都投到了田蚡的門下。除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灌夫,灌夫是景帝朝著名的武將,曾經跟隨竇嬰平滅過七國之亂。名聲顯赫。但是他卻非常耿直,《史記》說他“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麵諛”。所有人都和竇嬰疏遠了,唯有他沒有。

田蚡看中了竇嬰在長安城南的田宅,便派門客籍福去向竇嬰索取。竇嬰很憤怒,說:“我雖然今非昔比,他雖然得了顯貴,但是凡事也得講個道理,怎麽可以硬搶我的財產呢?”(老仆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灌夫在旁邊聽見了更是生氣,將籍褔大罵了一頓。

籍福與竇嬰有交情,不忍心他吃虧,便忍下了灌夫那一頓臭罵,另編了一套謊話為竇嬰打圓場,哄田蚡說:“竇嬰老得快死了,請你再等一段時間,死後再將田地送給您。”(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

田蚡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籍福要做老好人,要竇嬰的地本來就是個幌子,惹怒竇嬰,玩死他才是田蚡真正的目的。

所以很快田蚡就下手了。

公元前131年春天,田蚡告灌夫在潁川老家橫行鄉裏,弄得民生沸騰。而灌夫也不吃虧,說田蚡“陰事,為奸利,受淮南王金與語言”(《史記》)。

雙方舉報的事情都是事實,誰也別說誰,這兩個人鬧得非常厲害,最後,門客們居間調解此事才算作罷。

不久丞相田蚡娶妻了,夫人是燕王劉澤孫女,地地道道的公主。這當然是王娡暗中安排的。

灌夫自知酒品不好,醉後控製不住情緒,隻怕會惹出禍來,所以本來是不想去的。可是竇嬰卻非要把他拉去不可。

此時竇嬰已經下定決心,要和田蚡同歸於盡,為朝廷除了田氏這個禍害。而最好的導火索就是灌夫。

果然灌夫在席間失態,借著酒把田蚡大罵一番。田蚡正愁找不到岔子處置灌夫,見他借酒裝瘋,正中下懷,命人將他囚禁起來,並且向漢武帝告狀,說灌夫攪亂酒宴,侮辱皇親,罪該滅族。

竇嬰聞聽消息,主動到皇帝麵前為灌夫辯解,將酒宴上的情形詳細說了一遍。武帝也覺得灌夫不過是酒後失言罪不該死,不該滅族。可是田蚡卻反口,隻字不提灌夫酗酒失禮的事件,而說起灌夫其它的過失,而且事事都可著勁兒地往造反做亂上頭牽扯。

武帝便問禦史大夫韓安國,韓安國圓滑的很,說了些不痛不癢的話。

漢武帝一直不好決策。

此時,王娡終於出手了,漢武帝一回來,王娡便立即發怒絕食,說:“我還活著呢,別人就敢欺負我的弟弟,等到我死了,豈不是要把他當魚當肉割來吃了?虧你是個皇帝,凡事都不敢自作主張,還要讓這幫大臣來辯論?這些家夥現在隻會隨聲附和,要是你哪天死了,還有一個可靠的人嗎?”(《史記》:“太後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且帝寧能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錄錄,設百歲後,是屬寧有可信者乎?”)

竇嬰等的就是王娡出手,當漢武帝剛要處置灌夫的時候,竇嬰突然拋出了殺手鐧。說自己有漢景帝的遺詔,竇嬰稱先帝曾經給我遺詔,等的就是今天,讓我可以剪滅禍國殃民的外戚田氏和要做大漢朝第二個呂後的王太後。

此言一出,王娡早已嚇得癱軟,因為她知道,即便漢武帝也絕不敢違背先帝的遺詔。當年周勃辦了呂氏就是靠的劉邦的遺詔。

可是,久經大敵的王娡迅速的冷靜了下來思考著對策,讓人感歎的是這個狠毒的女人依舊找到了解決這個難題的對策,而且是上上策,此招一出,不僅可以解自己的圍,還可以馬上致竇嬰於死地。

王娡迅速派人將尚書大行(檔案處)中的此項遺詔原件銷毀。這件事辦成後,王娡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這是她第一次麵對敵人時出汗,平心而論她沒有想到竇嬰手中會有這樣的絕招,差點害死了她和整個田氏。可是此時,事態又回到了她的掌握之中。

王娡再無顧忌,要求漢武帝馬上調查這件事情,可是原件根本就沒有查到。

那麽問題就嚴重了,竇嬰手中的那份遺詔就變成了假的,偽造詔書,這是死罪,懲罰是殺頭棄市。

竇嬰在死前仰天長嘯,歎自己棋差一招,至此竇氏外戚土崩瓦解,再無翻身之日。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竇氏的滅亡實際是田氏政權衰敗的開始。

因為漢武帝已經從這個事件中,感覺到了田氏給自己帶來的那種威脅,再加上田蚡向來專橫跋扈不把自己這個外甥放在眼裏,漢武帝是越來越討厭這個舅舅了。

由於漢武帝的臉色大變,田蚡也感到頗為不爽,結果在竇嬰死後第二年,就突然病了,常常說自己看見竇嬰和灌夫的鬼魂。

不久,田蚡就在胡言亂語中死掉了,後來田蚡的兒子田恬犯罪廢爵。再後來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追查同黨的時候,田蚡從前歸附劉安的事發。淮南王給過田蚡很多賄賂,還許諾做了皇帝之後,對田蚡有什麽封賞等等。

漢武帝聞聽此事,大怒,說道:“要是武安侯還在世,我非誅他九族不可。”(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這話很顯然是講給王娡聽的,因為九族絕對包括王娡,甚至連漢武帝自己都算。

當然,王娡還活著,這件事情就不可能發生。但是,從此之後,田氏和王氏外戚再無人受到封賞加爵,王娡在後宮的權利實際已經被架空。這個對於權利有著無比欲望的女人,最終倒在了她的欲望麵前。

但是,這個陰損的女人,仍舊不肯謝幕,因為壞人一般要有報應才能算完。

王娡的報應也快到了。

尷尬的事兒

韓嫣是韓信的曾孫子,也是劉徹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信好友。

這是個比較愛管閑事的家夥,他知道王娡在沒來皇宮之前就結過婚,而且還有個女兒在民間。所以這位韓少爺為了哄王太後高興,想把她在民間的女兒金俗找來,讓他們母子團圓。

武帝一聽這個事,非常高興,還埋怨韓嫣為什麽不早說。

皇家要找個人還是比較簡單的,金俗這時早已嫁人並生兒育女,但是她從來也不知道生母竟然會是當朝太後、異父弟弟是堂堂天子。麵對這從天而降的幸福她驚慌失措了,還以為是無妄之災找上了自己,嚇得到處躲藏。(家人驚恐,女逃匿。)

接來金俗後,漢武帝親自接見大姐,真情流露,說道:“姐姐為何要藏匿啊?”然後才把金俗帶到太後身邊。

王娡表麵雖然是非常的高興,跟女兒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但是內心裏卻無比的忿恨,恨韓嫣把這天下第一醜聞公之於眾。

雖然忿恨,卻看見金俗的兒女們,那種長輩對隔輩人的感情,是不會改變的,王娡為這些外孫們安排了最好的婚姻,賞賜了最高的財物。

可是對於自己的兒孫再怎麽好,王娡也不會原諒韓嫣,這個讓自己難堪的人。

韓嫣是個風流倜儻的帥哥,還很有錢的那種。而且他和漢武帝是鐵哥們,所以常常出入皇宮,也沒有諸多的忌諱。侍女們自然被他勾引得芳心亂動。韓嫣本不是什麽坐懷不亂的君子,對姑娘們的好意自然也就笑納了。漢武帝對這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私自**內宮,這是死罪啊,王娡聞聽後勃然大怒,派人前日去韓府問罪,並以穢亂宮廷的罪名逼韓嫣自殺。

韓嫣的馬屁拍在了馬腿上,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這不能不說是自己不會分析問題,當然王娡陰險狠毒的個性在這件事情上也表現的無疑。

而這時的王娡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了,公元前126年,歲月終於無法再容忍這位陰險女人的表演,王娡崩於長樂宮,享年大約七十餘歲。

我們不能用一些非常惡毒的話來攻擊這個女性,因為她所作的一切,都很成功,她幫助兒子取得了皇位,她除掉了一切她想要除掉的對手。而且動作是那麽的嫻熟、迅速,不被人察覺。

但是我們又不能用任何的褒義詞來形容她,因為她的成功是建立在無數的陰謀之上,她殺的未必都是好人,但是她使得招數確實太過下三濫。

隻能說這是個陰損且成功的女強人,讓曆史去給她最公正的評價吧。

尹劍翔獨家心理分析:首先說王娡是一個無比自私的女人,這點是毋庸質疑的,她小時候的窮困生活造就了她對於榮華富貴的變態向往。

而後宮中的種種爭風吃醋的鬥爭,也讓他在眾多的壓力下,心理變得異常脆弱,絲毫的風吹草動,就會讓她警覺起來。任何潛在的對手,都讓她感到不安,她會記住每一個讓她感到危險的人的名字,並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這個人致命的一擊。

這種陰損的性格,是一種社會現實的反應。

現在,很多女人也會為了金錢、地位、權利或是孩子,自己變得異常狠毒起來,見到不利自己的人和事都會奮起反擊,得理不饒人。這些女人的外表看似強悍,實際內心卻無比脆弱,他們遇到對於自己不利的言語,馬上會變得暴躁、不安且易於發動攻擊。

告誡各位女性,對於金錢地位權利的追求沒有必要這麽執著,而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必要非給望子成龍。

拋棄了這些欲望,女人才會輕鬆,眼角的皺紋才會稀少,年輕一點總要比陰險一點來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