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紅的表演秀,顛覆薛仁貴的白麵武生形象

薛仁貴,一個在單田芳小說中耳熟能詳的人物,一個勇冠三軍的名將,一個在中國人口中世代相傳的英雄。他的故事非常多,如“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都記錄了他為大唐王朝立下的赫赫功勳。

可是,大家知道嗎?薛仁貴同時也是一個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兩朝創下驚人殺戮數據的將軍。他的英勇可能是唐朝的大幸,卻是外族的災難。

一個光輝的形象背後,其實是一場場充滿了血色的演出。

從零開始

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在抱怨,工作不好找,事業不稱心,多有懷才不遇的感覺。

其實,薛仁貴也經曆過這個階段,薛仁貴原名薛禮,仁貴是他的字,他是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

薛仁貴父親早喪,自幼家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有誌氣,薛仁貴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堅持習文練武,刻苦努力,而且他天生臂力過人,是個天生的武將苗子。

隋末諸雄的紛爭早就結束了,唐朝武將的第一個黃金年代已經過去,薛仁貴生的晚了點,沒趕上,把舞台讓給了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這些名將。

可是,時勢造英雄,時勢沒了,英雄自然也就沒法造就了。薛仁貴在無數次的問自己,難道自己的文韜武略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嗎?

如果是在宋朝,恐怕薛仁貴一輩子都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了,還好在唐朝,幾乎每一代唐朝皇帝都會經曆幾場戰爭,有時候是去欺負人,有時候是受人欺負。

而這時,唐太宗發動了征遼東的戰爭,隨太宗皇帝平定天下的那些功臣們早就死的死,老的老,沒幾個中用的了。

所以,唐太宗以張士貴為將軍,招募勇士征遼。順腳說一下張士貴,他並不像評書裏說的是個奸臣,專門陷害薛仁貴,相反他是薛仁貴的伯樂。是他最早發現了薛仁貴,並讓他積極參加了每一場重大戰役,張士貴死後伴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墓),這說明張士貴在李世民心中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新唐書》記載,薛仁貴之所以能夠成事,他的妻子柳氏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得知唐軍征東這件事後,她比薛仁貴還要興奮,因為她知道丈夫一直期盼的機會到了。

“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

很多人都讚歎柳氏夫人多麽多麽的溫柔賢惠,善解人意啊,但就我看來,她也隻不過是個窮鄉僻壤的鄉姑,想要榮華富貴,把自己的丈夫拋向無情的戰場的女人而已。

薛仁貴純粹是在用青春賭明天,可是和大多數生活在基層的青年一樣,想要出人頭地,還能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呢?

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更沒有關係網。一個這樣的青年隻能抓住所有的機會,而且要比別人做的更好,才可能博得上層的認可。

薛仁貴做到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很會炒作,很會作秀,就連他殺人的方法都很特別。

公元645年,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征高句麗。

高句麗,就是今天的朝鮮,正是這個地方,讓隋煬帝三度折戟,最後由於國家負擔太重,逼反了各路諸侯,最終隋朝滅亡。

唐太宗想要走隋煬帝的老路嗎?

當然不是,唐太宗有著比隋煬帝更為嚴密的部署,而且集中了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高句麗的陣營。

公元645年3月,遼東安地唐軍和高句麗的大軍發生了一場混戰,而唐將劉君邛由於冒失突進,而被高句麗軍包圍,無法脫身,眼看著劉君邛就要被高句麗軍砍成肉醬。

而此時一個唐軍的小兵,奪過一匹戰馬,搶過一條鐵槍,左右衝殺,瞬時殺出了一條血胡同來。

但是高句麗的兵見有唐朝大將被圍,怎肯輕易放手,人是越聚越多。

而這名唐軍小兵就算再有本領也決抵不過這麽多人,隻好調轉馬頭,直奔一個高句麗的將領而去。

這將領見一唐軍兵士殺來,剛要迎戰,卻沒想到薛仁貴的槍如此之快,瞬間就把他紮了個透心涼。

鮮血一下子噴灑了出來,這個小兵就是薛仁貴,他也從此開始了他的戰爭殺人秀的表演。

薛仁貴拔出腰刀,在高句麗將軍的屍身上補了一刀,把首級割下,然後把高麗將軍的首級掛在自己的馬頭上,搖搖晃晃的向高麗士兵走了過去。

高麗兵見狀大喊了一聲,做鳥獸狀逃跑。誰不害怕啊,見過殺人,沒見過這麽殺人的。

此役過後,薛禮名揚軍中,薛仁貴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戰爭處子秀,成功,非常成功!

就像是通過了第一輪較量的超女一樣,薛仁貴也重新了包裝自己,從頭到尾的包裝。

而第二場演出,沒有讓薛仁貴等太久,公元645年四月,安市之戰爆發了,而這一戰的最大特點就是有重要觀眾來觀看,那就是唐太宗。

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

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而當時的張士貴已經把薛仁貴提拔為了前鋒將軍,隻不過還沒有正式的皇帝任命而已,不過行頭都置好了。

薛仁貴一上戰場就以一身白衣受到了所有人的重視,這就像是舞台上打得聚光燈一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身上。

白衣,白馬,銀甲,素戰袍,手中提了一條方天畫戟,腰挎兩張弓。這種打扮在戰場上誰都要多看兩眼,更別說是一直在尋找著武將接班人的唐太宗了。

而張士貴這位大導演,安排的薛仁貴出場的方式也太另類一點,別的將領衝鋒,後邊跟著一大幫弟兄,而薛仁貴衝鋒,誰都沒有,就他老哥一個,單騎衝陣。

朝鮮人那時比較實在,不會像曹操一樣十幾萬人楞說是八十多萬去忽悠人,要知道,在薛仁貴麵前的是絕對不“缺斤短兩”的二十五萬人的精銳高麗軍,。

可就是薛仁貴一個人,把這二十五人的大方陣攪了個地覆天翻,都說萬人敵的大將,但是那大多是在小說中。

但是正史中確有萬人敵的大將,薛仁貴就是。

《舊唐書》中明確記載了當時的情況,“(薛仁貴)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

什麽叫萬人敵,這就叫萬人敵。隨著薛仁貴的勇猛,唐軍順勢掩殺過來,頓時高麗軍亂作一團,被殺掉大半,剩下的也是連滾帶爬的退走。

李世民一陣的驚喜,“先鋒白衣者誰?”

左右說道:“他叫薛仁貴!”

戰後,李世民立即召見薛仁貴,賜馬二匹,絹四十匹,奴隸十人,並提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小兵一下子平步青雲。

後來,唐軍還是犯了隋朝的老毛病,輕敵大意,安市城久攻不下。

原因就是唐將李績放了一句狠話,打下了安市,我要屠城。

乖乖,那高麗的百姓還不玩命的守城。所以,安市打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被攻陷。後值冬天大雪,唐軍糧草不濟,沒有辦法,隻好撤退。

說實話,這本來就是一場侵略戰爭,不給外族以生存空間,讓外夷臣服,一直都是隋唐君主的外交政策。這也注定了他們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而無論是隋朝還是唐朝,最終的滅亡都和這些少數民族的反抗有著直接的關係。

雖然遼東之戰算不上成功,但是李世民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因為他見到了薛仁貴,他說了一句曆史上非常有名的話,“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這是一句非常關鍵的評價,說明薛仁貴的炒作和包裝成功了,和超女一樣,薛仁貴靠的是什麽。

運氣、才能、勇敢,都有點。

而更多的是狠毒,他必須狠下心來,去殺掉更多的人,才能夠把自己的地位提高。

薛仁貴回到首都後,被提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從此他開始了他光輝且血腥的人生之路。

薛仁貴的二年級

回到中原以後,薛仁貴把在家裏的妻子柳氏接來,柳氏看到丈夫,笑嘻嘻的說,我知道你能行。

而之後,薛仁貴並沒有被委以邊關將軍的重任,而是統領宮廷禁衛軍被派駐紮玄武門,宮廷禁衛軍雖不是職位特別高的官,但是想想像秦叔寶、尉遲恭這樣的名將,也曾經客串過這個角色(門神的由來),薛仁貴很滿足,少了邊關的風沙摧殘,其實也不錯。

但是令薛仁貴鬱悶的是,唐太宗去世了,時間是公元650年,這就意味著,薛仁貴在皇帝那裏的印象分,全部被抹殺,誰知道新任的高宗皇帝認不認識自己。

而這位唐高宗李治是個有名的窩囊廢,他是因為太子李承乾和皇四子李泰為了爭皇位,結果兩敗俱傷,李世民心灰意懶就把皇位傳給了最沒本事的李治,李治別說戰場了,連打架都沒看見過,要他認可自己的功績比什麽都難啊。

而薛仁貴的特長就是殺人,打仗,在這皇宮裏哪有那些表現的機會啊?

薛仁貴後悔啊,後悔當時沒有申請去邊關吹吹風沙。

但是命運對於薛仁貴格外的垂青,雖然沒有仗打,但是薛仁貴仍舊有機會表現了自己。

公元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發。水衝至玄武門,保護皇帝的人見大水來襲,全都棄門而逃。

薛仁貴很憤怒,說:“安有天子有急,輒敢懼死?”

然後薛仁貴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以救高宗。很成功,唐高宗被救了。

高宗感其恩,說:“多虧靠了你,我才沒有被水溺死,我才知道這世上有忠臣啊。”(《舊唐書》:“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

根據記載,這次山洪附近死了幾千人。雖然高宗的處境未必如此緊急,但是薛仁貴讓唐高宗看見了一個對大唐王朝忠心耿耿的薛仁貴,唐高宗最終把最危險且最關鍵的任務都交給了薛仁貴。

薛仁貴的仕途二年級學業,成績優秀,很快他的人生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東征西討為哪般?

看慣了粗淺的曆史教材的人,總會對唐朝和宋朝有這樣一種印象,唐朝老愛去欺負人,而宋朝總受別人欺負。

可是如果看過正史記載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其實是唐朝總被人欺負,宋朝總在欺負人。

但是,為什麽唐朝卻要比宋朝的戰績輝煌呢?

其實說白了,還是兩個朝代對於武將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唐朝每一代皇帝,都出現了超級名將,而宋朝的超級名將都在重文輕武的抑製中消沉了下去。

薛仁貴是幸運的,他生在了唐朝,薛仁貴每次戰爭的出色表演都讓他贏得了喝彩之聲,但是很明顯這是血腥暴力,外加些花邊零碎。

公元658年,已入不惑之年的薛仁貴,終於開始統軍,而這一次他還是把目標對準了高麗。

這一次沒有禦駕親征,沒有先前的聲勢浩大,在這樣的秀場上,想讓遠在長安的唐高宗知道自己做了什麽,必須用數字說明。

薛仁貴率眾一舉攻克赤烽鎮,斬首四百級,俘虜一百餘人。

同年6月,高麗派遣大將豆方婁率軍三萬人迎戰唐軍,被薛仁貴擊敗,斬首三千級。

大多數,史學研究者並沒有注意這些簡單的數字,仔細看看,會有什麽發現呢?

如果還沒看出蹊蹺,請對比下邊的史料。

《舊唐書.薛仁貴列傳》:“顯慶二年,詔仁貴副於遼東經略,破高麗於貴端城,斬首三千級。”

《舊唐書.薛仁貴列傳》:“仁貴橫擊之,賊眾大敗,斬首五萬餘級。……比至烏海,吐蕃二十餘萬悉眾來救。”

《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的薛仁貴在這兩次戰役中斬首的人都是整數,而在這兩本書中其他方麵記錄的人數的後麵都有個“餘”字,顯然是虛數,並非實數。

所以說被殺的數字是有問題的,哪這麽好殺人就殺了個整數出來,而且還接連兩次殺了個整數。

這隻能說明薛仁貴殺的人很可能是投降的士兵,或者他殺害了許多投降的人充數,為的就是給唐高宗報告一份漂亮的數據。很顯然,薛仁貴在現在完全可以做一位稱職的會計師,把賬做的漂亮。

這是一場十足的政治秀、軍事秀。

三箭定天山,真的是隻用了三箭嗎?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關來。

這句名句,簡直就是薛仁貴傳奇的一個頂峰。

公元662年 ,回紇鐵勒聯合九個部落聯盟對唐朝邊境發起了騷擾性進攻。

唐高宗隻有一個薛仁貴可用,但是薛仁貴已經年入中年,是否還有當年的朝氣,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唐高宗故意用激將法來刺激了一下這位將軍。

“古善射有穿七劄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隻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唐高宗大吃一驚,心說這家夥還真行,於是放下心來,取了一身上好的鎧甲賞賜給了薛仁貴。 薛仁貴出發了,回紇得知唐軍將至,便聚兵10餘萬人,憑借天山(今蒙古杭愛山)有利地形,阻擊唐軍。

公元662年三月,唐軍與鐵勒交戰於天山,鐵勒派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既然是戰爭秀的高手,薛仁貴又在戰場上給回紇兵演了一把絕技。

他抽出三支箭,連續發射,隻聽回紇陣營三聲慘叫,敵人三員大將,落馬而亡。

這門獨門絕技,薛仁貴以前沒用過,所以誰都不知道,回紇兵一見立即混亂,他們腦中都在想一個問題,薛仁貴下一個該射誰了?

很顯然回紇兵腦子不太好使,用弓箭一個個射太慢了,薛仁貴指揮大軍趁勢掩殺,回紇兵這時腦子才琢磨過味道來。

打不過,投降吧,大部分回紇兵放下了武器,我們投降。

以上就是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評書裏,正史中都記述的差不多。

但是我們隻注意了薛仁貴的神奇,而沒有注意薛仁貴後麵所作的事情。

薛仁貴隨即命令將投降的回紇兵全部就地活埋,以除後患。(《舊唐書》:“自餘一時下馬請降。仁貴恐為後患,並坑殺之。”)而這件事情不僅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在蒙古杭愛山還有坑殺遺跡的存世,不得抵賴。

而這次戰役也並沒有使回紇兵服氣,鐵勒的思結、多覽葛等部落本來要投降,但是唐軍主將鄭仁泰不接受,反而出兵捕獲了對方的家屬,賞賜給部下,這些部落隻好逃亡。

鄭仁泰派兵追趕,不但沒有找到敵軍,還因為缺乏糧草,損失了許多兵員,最後沒有辦法堅持,隻好撤兵,對於回紇一戰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勝利。

而此時薛仁貴也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在鄭仁泰搶來的鐵勒貴族中,他選了一位漂亮的小姐,當成了小老婆。

臨陣取妻,這在古代那是要殺頭的大罪,一回到朝廷,部隊的許多將領都遭到朝臣的彈劾,唐高宗以薛仁貴功過相抵,未加追究。

以上才是三箭定天山的真相,“戰士長歌入關來”怕是隻是唐軍截獲美女,可以任意消遣的一種心態罷了。

血洗高句麗

對於任何一個弱小的民族,都有權利生存下去,並且都有權利獲得自己生存的一方土地,高麗也有這樣的權利。

而隋唐兩朝對於高句麗的戰爭是明晃晃的侵略,絕無正義可言。

但是,隋煬帝也好,唐太宗也罷,都沒有在高麗軍身上占得任何便宜,隋煬帝三征遼東,鬧了亡國身敗,李世民對於高麗,也隻是一聲歎息,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間。

可是以懦弱形象出現在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卻辦到了他的父親,姨老爺(隋煬帝是李家的姻親),沒有辦到的事情。

因為唐高宗有薛仁貴,而薛仁貴有其他武將身上不具備的東西,那就是他夠狠,戰爭在他手中就是一場表演秀,每一次登台都應該有更為驚豔的表演才是。

公元666年九月,薛仁貴統兵出征高句麗。

同年十二月,唐高宗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司列少常伯郝處俊為副大總管,契苾何力、龐同善亦為副大總管並兼安撫大使,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亦受李績節度,諸路合擊高麗。征調河北諸州縣的全部租賦以供遼東軍用。

公元667年,李績兵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留契苾何力鎮守,並趁勢將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但是剛過幾天,高麗總頭領泉男建率大軍夜襲新城,眼看著新城就將再一次落到高麗軍的手中時,神兵天降了,薛仁貴殺到了。

大唐和高麗應該永遠記住這一刻,唐朝銘記是因為從這時起高麗變成了大唐的版圖,高麗卻是因為這是一場驚天殺戮。

薛仁貴率軍狂奔而到把處於劣勢的形式瞬間扭轉過來,倒過來斬殺敵人數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圍。

同年十月 ,龐同善繼續進攻,在金山路上遇到高麗大軍10多萬人,被打的落荒回逃,高麗軍追的興起,又是薛仁貴率本部兵馬從斜刺裏衝殺出來,將敵人大軍攔腰截斷,敵軍大亂,薛仁貴領兵奮力殺敵,此戰殺的昏天暗地,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決定兩國國運的大比拚。

敵人一層一層的圍上來,而薛仁貴就一層一層把他們砍倒,白袍早就被鮮血染成了紅色,最後薛仁貴以驚人的毅力,率軍斬殺了五萬多人,剩餘的敵軍全部逃跑。

而這五萬多人都是在戰場上一舉殲滅的,並沒有俘虜被殺的記錄。可見當時薛仁貴是真的殺出了狀態,殺出風格來了。

從此高麗人聞聽薛仁貴之名,那是真害怕啊,有點當年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味道,估計高麗人嚇唬小孩的時候就會說:“再不聽話,薛仁貴就來了。”

唐軍乘勝攻占南蘇(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木底(今遼寧新賓西木奇鎮)、蒼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贏得了金山之戰的勝利。

薛仁貴的表演就像變魔術一樣,每一次都和上一次不一樣,絕無重樣的,讓所有觀眾看著都新鮮無比。

當金山戰役結束後,征高麗的戰爭進入了最後的階段,而薛仁貴表演更是到了近乎瘋狂的投入。

同年的十一月下旬,薛仁貴僅帶兩千人馬向前進軍,其他將領大力反對,開玩笑吧,別以為自己能打仗就敢小瞧對手。

麵對戰友的質疑,薛仁貴隻說了一句話:“兵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怎麽用。”(兵不在多,顧用之何如。)

大話王,徹底的大話王,所有的唐軍將領都在看著薛仁貴要怎麽失敗,可是奇跡出現了。

高麗派出數萬大軍快速出兵新城,想奪回主動權,可這並不出薛仁貴所料。

時逢冬天,東北大地,白雪皚皚,薛仁貴的兩千騎兵,全部和自己一樣身穿白袍。

當他們發現高麗兵馬的時候,薛仁貴當機立斷,利用騎兵平原優勢,衝殺敵人。

而白衣和白雪混雜在一起,變成了最好的保護色,當薛仁貴衝殺到高麗軍軍前時,高麗軍才發現原來是唐軍,而這時已經晚了。

薛仁貴指揮殺敵,用了不到七個多時辰(15個小時)的時間斬殺俘虜敵人萬餘,而白色的雪地與紅色血液融合在了一起,又再次凍了起來,形成特殊的恐怖場麵。

接著薛仁貴率領2000將士繼續前進,用了很短的時間便攻占了堅固的扶餘城。之後高麗連續40多座城市,一聽是薛仁貴來了,直接投降。

怕了,真的怕了!

薛仁貴是高麗的克星。

就這樣薛仁貴大軍沿途破城抵達平壤城下,與從行軍大總管李績等諸路大軍會師平壤,大軍合圍,攻破平壤,薛仁貴親自接受高麗國王投降,根據史料記載,高麗國國王高藏在向薛仁貴投降簽字的時候,連抬頭看薛仁貴的勇氣都沒有,可見薛仁貴在高麗人信中的威懾力到了何種地步。

最後的傾訴

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是這樣的一種人生軌跡,年少成名,然後**不羈留下不少汙點,最後又在自己的運動生涯的末尾找回了自我,實現了自我的救贖。

薛仁貴的人生軌跡也如“小貝”一樣,他年少成名,中期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殺了無數的生靈,真正看過正史的人會有這樣的印象,就是他勇猛,殘忍,甚至殘暴,沒多少人會認同他善良。

可是薛仁貴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其實我本善良。

東征成功後,唐高宗命薛仁貴率兵二萬留守平壤,並授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安東都護。

薛仁貴受命後,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東都護期間,為高麗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新唐書》記載的薛仁貴在高麗“撫孤存老、檢製盜賊、隨才任職,褒崇節義,高麗士眾,莫不欣然”

而這絕不是史書上為了歌頌我泱泱中華而編造的,薛仁貴在朝鮮的影響甚至延伸到了朝鮮人民的服裝上,朝鮮老百姓,絕大部分穿的是白色衣服,而朝鮮人自己說他們穿白色衣服是為了紀念白袍薛禮,平壤東郊鳳凰山上至今還有薛禮廟。

這還是那個殺人翻出多種新花樣,殺人從來不眨眼的薛仁貴嗎?

我們的朝鮮誌願軍,死了這麽多人,才在朝鮮烈士陵園中留下了一小塊地方,而薛仁貴殺了這麽多高麗人,卻在高麗心中留下了英雄形象,都是因為,從始至終,薛仁貴都不隻是個純粹的殺人狂,他隻是想用戰爭證明自己,為自己卑微的身份多爭取一些榮光而已。

而當榮光都屬於他的時候,他就又變回了原來那個過過苦日子,了解百姓疾苦的薛仁貴。

後來,薛仁貴在青藏高原戰敗(責任不在他),被貶到象州當了個小官,在象州,薛仁貴仍舊愛民如子,博得了一片讚許之聲。 而曆史,最後一次將這位爭議中的戰神推上戰場,公元681年,已經68歲高齡的薛仁貴開始了他人生最後的一場戰爭。

而這次是唐朝的老對手,突厥人,69歲高齡的薛仁貴帶病冒雪率軍進擊,以安定北邊。領兵去雲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帶,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戰。

而此時的薛仁貴並不會再用殘忍的手段使對方畏懼了,因為隻要知道唐軍的敵人,就知道薛仁貴,而就憑這個名頭,就已經讓所有唐朝周圍的少數民族聞風喪膽了。

戰場上仍舊是兩軍對壘,突厥人問道:“唐朝的將軍是誰?”

唐兵說:“薛仁貴。”

突厥人不信,說:“我們聽說薛仁貴將軍發配到象州,已經死了,怎麽還能活過來?別騙人了!”

於是,薛仁貴脫下頭盔,讓突厥人看。因為薛仁貴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經打敗過九姓突厥,殺過許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現在看見了活的薛仁貴,立即下馬跪拜,把部隊撤回去。

薛仁貴的最後一場戰爭就這樣勝利了,沒有任何的特點,也沒有特別驚心動魄的殺戮,隻有一個久負盛名的將軍對待戰場的那種從容。

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貴因病於雁門關去世,享年七十歲。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的傳奇一生結束了。

也許對於薛仁貴的討論永遠沒有結束,但我始終認為,薛仁貴隻是一個從貧窮到富有的小人物而已,他的奮鬥也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但是有什麽辦法呢?

一個小人物難道能有普通的方法去贏得自己的仕途嗎?

肯定不能,所以薛仁貴的狠毒是千千萬萬有誌於成為大人物的小人物的縮影,他們不惜用各種殘忍的方式獲得他們不能獲得的一切。

隻不過薛仁貴做的比別人更漂亮、更狠毒而已。

而當久負盛名的薛仁貴走到自己的晚年時,他回首往事,自己得到了,卻又好像什麽也沒有得到,屬於自己的也許隻有那份虛榮的名聲而已。

薛仁貴選擇了歸真,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回饋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了,所以薛仁貴沒有留下和白起一樣的惡名。

對於一個小人物來說,其實這已經夠了,在自己的人生終點,能夠完成對自己的人生救贖,難道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嗎?

尹劍翔獨家心理分析:小人物的心是卑微的,想要成功的小人物的心是更加卑微的,在沒有任何背景、金錢、權利的情況下,即便你是個有才能的人,想要出人頭地依舊很難。除了努力,他們還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煎熬。

很多人總是說,成功要靠機遇,其實我並不讚同這句話,因為機遇很多時候是自己創造的,做的要比別人更好,更出色,才會有機遇。

而薛仁貴是名武將,他沒有選擇,他隻能在戰場上表現的更出色,而無情的殺戮就這樣開始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這麽來的。

而大多數小人物,一旦成功之後,就會兩極分化,一種人完全變成了成功人士,不顧百姓的死活,驕奢**逸起來,而另外一種人永遠記得自己的過去,自己曾經是貧窮的兒子,還有很多人和自己當初一樣,還生活在貧窮之中。

很幸運,薛仁貴是後者中的一員,他對百姓有著更為深厚的感情,我們也許要怨恨他的狠毒,但是他並沒錯,戰爭就是殺戮,想成功就要不擇手段,更何況他隻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而自己成功後,薛仁貴完成了對自己的心靈救贖,這是難能可貴的,也希望天下那些從烏雞變成彩鳳凰的人們,多想想自己的過去,還有自己在奮鬥中所犯下的那些罪行,用自己的後半生去償還之前的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