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和他的叔伯兄弟們

晁錯所主張的削藩無疑是景帝一朝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在說這件事之前,我們有必要再了解下那些在地方上掌握著實權的劉啟的叔伯兄弟。

劉邦當皇帝之初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他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幹掉了六個。到漢文帝駕崩那年,沒有子嗣的第五任長沙王吳著薨掉後,異姓諸侯才算死絕。這時,天底下的諸侯終於都是他們劉家的了。而劉啟即位的時候,全國的諸侯大概有二十二個之多,分別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衡山王劉勃、齊王劉將閭、城陽王劉喜、濟北王劉誌、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淮南王劉安、燕王劉嘉、趙王劉遂、河間王劉德、廣川王劉彭祖、廬江王劉賜、梁王劉武、臨江王劉閼於、汝南王劉非、淮陽王劉餘、代王劉恭、長沙王劉發。

在這些人裏麵,劉濞、劉嘉是劉啟的長輩。劉戊、劉勃、劉將閭、劉誌、劉辟光、劉賢、劉卬、劉雄渠、劉安、劉遂、劉賜、劉武是劉啟的同輩。劉喜、劉德、劉彭祖、劉閼於、劉非、劉餘、劉恭、劉發是劉啟的子侄輩。

但認真數起來,其中隻有梁王劉武是劉啟的親兄弟,劉德、劉彭祖、劉閼於、劉非、劉餘、劉發是劉啟的兒子。其他的諸侯雖然也姓劉,但隻能算是劉啟的旁親。而後來的事情就如賈誼當年所擔心的一樣,諸侯會不會造反,隻在於他的地盤夠不夠大、實力夠不夠強,跟他姓不姓劉沒有關係。

在這些諸侯裏麵,我們要重點提到的就是當時諸侯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吳王劉濞。劉濞是劉邦的二哥劉喜的兒子,他的吳王相當於是撿來的。當年英布叛亂殺死了荊王劉賈,劉賈沒有兒子,劉邦平叛後不能把偌大的地方放著不管,要知道這裏可是有三個郡、五十三座城、方圓千裏的地方。劉邦想來想去,決定把荊改稱吳,在自己子侄輩的人裏排排坐分果果,挑選一個年紀大的來管理吳國,這一排就排到了劉濞的頭上。

傳說劉邦以前並沒有關注過劉濞這個人,下了詔令以後才認真觀察他。這一看不要緊,劉邦發現劉濞有反相,然後心裏就後悔了。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詔令都下了,他也不好意思再撤回來,隻能撫摩著劉濞的背告誡他:“五十年後,東南方可能有人作亂,不會是你小子吧?你跟老子可是一家人,不要亂來喲。”劉濞趕緊跪伏在地,連稱不敢不敢。

這其實是個似是而非的故事。這個故事前半段是有可能發生的,參照當年韓信當上大將軍的過程可以看出,劉邦這人在封侯拜將這種別人眼裏的大事上一向比較隨意。這個故事的後半段則是不可能的,如果劉邦能預見劉濞會反,那他肯定會改換其他人選,甚至會暗中把劉濞殺了。前麵多次提到過為什麽劉邦一直致力於鏟除異姓諸侯,因為以劉邦決絕的性格,他不會在給子孫留下基業的同時順帶留下可以預見的隱患(雖然他給同姓封王的做法在後世看來也未必可取)。所以,這大概是後人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依照後世的事實嫁接上一段人為想象所造成的結果。這種事情史書上比比皆是,比如劉邦當年斬那條大白蛇。斬蛇的事情應該是有的,但之後那個一臉倒黴相的老太婆明顯是後來人為加上去的。如果劉邦後來沒有成功,沒有成為漢朝的開國君主,那老太婆就沒有出場的必要,可能就不會出現在後世的史書上了。

當了吳王之後,劉濞的日子過得應該還算可以。吳國那個地方山高皇帝遠,當年秦始皇的強權都沒法兒管理到那個地方,現在國家到了主張休養生息的劉家皇帝手裏,劉濞自己在吳國還不是想幹啥就幹啥。

當然,這個時候劉濞還是相當安分的,沒敢主動給政府添亂,可到了劉恒做皇帝的時候,中央政府和吳國之間的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劉濞派遣自己的太子入朝覲見新皇帝,沒想到自己的太子被新皇帝的太子劉啟在棋台上秒殺,事後劉恒派人把吳國太子的屍體送回吳國安葬。知道了事情原委的劉濞這時候表現得非常憤怒,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思維,中年喪子畢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至少要來個伏屍痛哭、仰天慘呼“我的兒呀”之類的,等心情稍微平複之後再討論善後和對肇事者的懲罰。可劉濞當時簡直出奇地憤怒,揚言“都是一家人,在長安死了就埋在長安算了,拉回來做什麽”,直接派人把自己兒子的屍體和皇帝派來的人趕回了長安。

大概在此之後,劉濞就開始大肆收羅各地的殺人犯、流竄犯和不法之徒,為將來做打算。劉濞還在吳國宣布:“不管你在別的地方犯的是什麽罪,隻要你到吳國來,我劉濞都可以既往不咎,給你改過自新的機會。”

估計可能從這個時候開始,劉濞便有了報仇的心理。該去朝見皇帝的時候,他就說自己病了,經不得路途顛簸,沒法兒去見皇帝。劉恒當時對劉濞並沒有警覺,加上自己的兒子殺了人家的兒子,劉恒心裏感到愧疚,也沒辦法麵對劉濞。既然他不願意來,劉恒幹脆以劉濞年紀大了為借口,讓他以後都不用到長安來了。這看起來是照顧他,其實是省得兩人見麵尷尬。

到了後來,經濟學上的半文盲劉恒廢除了盜鑄錢令,這讓劉濞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吳國一麵靠山,一麵臨海,開山得錢,煮海得鹽,鹽鐵在哪個朝代都是暴利行業,在劉濞這裏更是無本萬利的買賣,劉濞很快就富得流油。加上朝廷免除了稅收,手頭極為寬裕的劉濞又經常對吳國的百姓進行賞賜和慰問,讓劉濞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可以想象,一個既有錢又得人心的諸侯心裏對皇帝始終抱有怨恨,他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雙方的關係在劉恒做皇帝的時候還好,因為劉恒向來都以軟刀子殺人,極少直接和對方硬碰硬,後來也沒有再去刺激劉濞敏感的神經。可劉啟當了皇帝,情況就不一樣了。劉濞一聽到殺子仇人劉啟的名字就目露凶光、咬牙切齒,恨不得撲上去咬下劉啟的一塊肉來報當年的殺子之仇。但劉濞知道,他的對手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帝,這個人的實力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如果自己就這麽冒冒失失地衝上去,肯定會落得個謀反的罪名,本就不占天時地利的自己再丟了人和,那是不可能打得贏對手的。

所以,他要等一個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