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西進!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盛極一時的秦帝國進入了最後一個年頭,而終結這個王朝的劉邦正帶著他不足萬人的隊伍經由碭郡向西進軍。

此時秦帝國內部可以調動的野戰部隊幾乎都集中在巨鹿,各地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守備兵,即便是這樣,劉邦出征也並非一帆風順。雖然一開始在友軍(指其他的反秦武裝,隻要反秦,皆視為友軍)的配合下擊敗了成武縣外屯駐的秦軍,但一遇到有城牆保護的重鎮他們就沒有辦法了。比如,劉邦聯合彭越等人一連數次進攻昌邑都沒有成功。但是,在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為王”的方針的指引下,劉邦西進的腳步沒有停下。他決定繞開昌邑,繼續向最終的目標鹹陽前進。

這在其他人看來是一種很冒險的做法:劉邦帶領數千人的隊伍遠離根據地,深入帝國腹地,既沒有援軍也沒有補給,一般情況下很容易就會被對手集中兵力圍剿。但劉邦之所以敢繼續前進,是因為他看準了當時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起義接連不斷,秦軍的情況是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在巨鹿那場大戰結束之前,朝廷並沒有多餘的兵力主動圍剿劉邦,因此盡管有諸多不利因素,他仍然堅定地西進。

不得不說,劉邦的軍事眼光確實高人一等,他明白自己雖然孤軍深入,但隻要不主動往對手槍口上撞,自己的生命安全暫時還是有保障的。盡管開始的進軍並不順利,可劉邦也沒有過分擔心。劉邦每到一處不僅要向人打聽當地的風土人情,尋訪能人異士,行軍打仗之餘還不時在軍營裏享受一些類似於足底按摩之類的保健活動,擺出一副在戰略上重視對手、在戰術上藐視對手的架勢。

以這種看起來像半遊山玩水的進軍方式行至陳留郡的高陽縣附近時,劉邦有了收獲。他手下一個籍貫在高陽的騎兵向他推薦了一個同鄉。騎兵說,他的這個同鄉很有意思,此人在陳留附近觀察來往的各路義軍已經很久了,對多如牛毛的義軍都是不屑一顧,唯獨這次主動要求見劉邦。

當時劉邦正在洗腳,窮極無聊之餘正好用此打發時間,於是就召見了這個騎兵的同鄉。來的這個人叫酈食其,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頭兒。雖然一副儒生的打扮,但他平日裏行為舉止狂放不羈且經常滿口酒氣,在當地是有名的“狂生”。老頭兒酈食其進得帳來看見劉邦愜意地斜靠在**,叉開腿,身邊蹲著兩個小妹,正在給他泡腳兼足底按摩。被熱騰騰的蒸汽一熏,劉邦黝黑的腿毛一根根地黏在小腿上。

見到進來一老頭兒,劉邦既沒有起身歡迎也沒有請長者坐下的意思。酈食其皺了下眉頭,也隻是深深作了個揖便大聲問道:“足下是來幫助各路諸侯消滅秦國的嗎?我看是來幫秦國消滅各路諸侯的吧。”

劉邦一聽這話立馬坐起身來大罵:“你個老小子一派胡言,老子是來消滅秦國的,怎麽是來幫助秦國的呢!”

酈食其不慌不忙地欠了欠身,挺直腰杆回答:“那你怎麽能用這種態度來見我老人家呢?”

這句話讓劉邦幡然醒悟,想來眼前這老頭兒不是普通人物。他立即喝退了洗腳的小妹,回到後室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接見了酈食其。

賓主坐定之後,酈食其先講了一番戰國七雄合縱連橫的古事,又為劉邦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指出劉邦以手下不滿萬人的烏合之眾就想擺平秦朝,簡直就是虎口拔牙的危險之舉。劉邦漫不經心地問:“你說得都對,那該怎麽辦呢?”酈食其隻回答了三個字,直聽得劉邦連連點頭。劉邦真正討厭的是那種一見麵就說前三皇後五帝、薄古非今,嘴上似有千言、胸中實無一計的迂腐儒生。他需要的是能真正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酈食其就是這麽一個人。他的辦法是,停止前進,拿下陳留(止陳留)!

陳留也是當時的兵家必爭之地。酈食其告訴劉邦,陳留城內囤積了非常多糧草,陳留的縣令是他的好朋友。他可以利用這層關係說降他或者在城裏給劉邦做內應。劉邦聽了自然很高興,馬上命令隊伍收拾行裝,偃旗息鼓,秘密前進,隱藏在陳留城外。

酈食其隻身進了陳留縣城,見到老朋友也不客套,當場就對縣令進行一番口吐蓮花般的遊說。盡管酈食其說得天花亂墜,但投降這種事情對縣令來講是抄家滅門的大罪,縣令自然不會答應。他婉言拒絕了酈食其,並把他禮送出門——在當時“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的苛政背景下,酈食其發表一通反動言論已經是大逆不道,按律應當抓起來砍頭,量刑的話死十次都有餘。而把他當朋友的陳留縣令仍然對他以禮相送,算得上仁至義盡了。不承想,求功心切的酈食其見遊說不成,直接趁縣令不備一劍將其殺死,然後馬上給早就埋伏在城外的劉邦發了信號。劉邦收到信號立即率兵攻城,還在城外嶺高林密處設了疑兵,又是搖旗又是擂鼓,故意把聲勢搞得很大,讓人覺得來了十萬大軍一般。

陳留城裏,因為縣令被殺,衙門裏已經亂作一團,城外劉邦的軍隊再一嚇唬,城裏的秦軍就放棄了抵抗,劉邦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順利拿下了陳留。事實證明,拿下陳留對劉邦來說意義重大,至此,劉邦不僅在兵力上獲得了補充,還獲得了秦朝囤積在陳留的大量糧草,實力得到很大的加強。手上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劉邦第一次感到底氣十足,行動前再也不用畏首畏尾。

為了感謝酈食其,劉邦封他為廣野君,讓酈食其做了自己手下的謀士兼說客,又任命酈食其的弟弟酈商做了將軍,統領在陳留入編的新兵。

順利拿下陳留後的一段時間裏,劉邦的軍事行動擺脫了西進後到處吃癟的局麵,開始接連獲得勝利,並且與謀士張良重新合兵一處,攻下了原來地處韓國的十餘座城池。

為什麽是“重新”呢?原來,複國主義者張良與劉邦共投項梁帳下之後,並沒有停止複國的決心。他主動遊說項梁,希望找到原韓國的公子橫陽君韓成,將韓成立為韓王,恢複韓國。項梁同意了張良的提議,很快派人找到了韓成,還派給張良一千多人的軍隊幫助韓成複國。

從“一千多人”這個數字可以看出,項梁對張良並不重視。在曆史上一個械鬥人數動輒就數以萬計的亂世,一般情況下,一千多人幹不出什麽事來。好在這不是一般的亂世,兵力幾乎處處捉襟見肘的秦軍根本顧不上這麽一小撮亂黨,於是韓軍趁亂渾水摸魚,很快便收複了幾座城池。

要說張良是當時世上一等一的謀士自然不假,但謀士所長在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而不是真刀真槍地在戰場上廝殺。所以,要張良規劃戰略部署可以,但具體的作戰指揮則並非其所長,而且韓成手下也沒有什麽像樣的將才。當他們的行動引起朝廷當局的重視,朝廷派出軍隊鎮壓之後,韓軍戰鬥力不足的缺點馬上就暴露無遺,剛到手的幾座城池很快又被秦軍奪了回去。

失去城池依托之後,張良等人的處境更為尷尬,書麵上隱晦的說法叫“往來為遊兵潁川”。說白了,就是整天被秦軍追著屁股到處跑,一幫人在潁川(主體部分在今河南禹州市)地區東躲西藏,到處鑽山溝、蹲草坑,提心吊膽,日子過得相當苦悶。

這段不愉快的經曆讓張良明白了自己的劣處。當劉邦在軍事上獲得節節勝利之時,張良帶著韓成和已經在山裏當了幾個月野人的殘兵敗將再次投到劉邦的帳下。這時已經財大氣粗的劉邦看在張良的麵子上出兵幫助韓成收複了韓國的十幾座城池,但劉邦幫助韓成也不是義務勞動,他在意的隻是張良而已,他根本看不上韓成這個窩囊廢。隨後劉邦便命韓成帶著自己的那幾個手下守著這十幾座城池,讓張良跟隨自己的大軍繼續西進。

之後,劉邦屢屢在軍事行動上獲得勝利,不僅粉碎了趙國的一支隊伍想渡過黃河入關的企圖,還開始在隊伍裏組建非正式的騎兵隊伍,然後依靠機動性能極高的騎兵連連擊敗秦軍,並包圍了軍事重鎮宛城。

宛城是經由南陽郡通往關內的必經之地,秦政府在此地囤有相當多的兵力。這時候宛城守將是南陽郡的郡守,這個人雖然沒什麽出眾的軍事才能,但好歹知道固守待援。一聽說劉邦的義軍殺過來了,南陽郡守早早命人堅壁清野,把宛城的大門一關,門後還用重物頂住,任由劉邦的人在城外如何叫罵都隻當聽不見。劉邦見罵陣無效,就命令士兵攻城,又遭到城頭秦軍滾石和箭矢的伺候。

秦軍死守宛城讓劉邦的多次攻城之舉都徒勞無功,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邦逐漸變得焦躁起來。他時刻惦記著楚懷王那句“先入定關中者為王”的口頭約定,生怕被項羽搶了先。應該說,這個時候的劉邦還是有點兒小家子氣的,農民出身的娃子沒見過大世麵,一天到晚就抱著“入關稱王”這個念頭,恨不得肋生雙翅飛進鹹陽,然後大聲宣布“我是王”。戰事順利時,劉邦心裏還能平靜,知道步步為營,一旦戰事膠著,他內心就會急躁不安。焦慮之下,他幹脆命令部隊開拔,繞開宛城繼續前進,反正他的目標隻有鹹陽。

這個時候,張良對劉邦繞道的行動表示強烈的反對。他一路上反複勸阻劉邦:“雖然你急著入關,但現在關中的秦軍力量依然強大,而且他們據險而守。如果現在你不先想辦法拿下宛城,而是直接攻擊關中,到時候一旦戰事不利,就很容易落到被前後夾擊的境地。”

劉邦是個會接受他人意見的領導,不管在何種情況下,他都能虛心納諫(這讓他有別於當時的其他義軍領袖)。急切的心情一旦得到緩解,他便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接納了張良的正確建議。之後,劉邦連夜帶兵抄近路折返,重新包圍了宛城。

宛城的南陽郡守頭天好不容易盼到了劉邦撤軍,第二天黎明一上城頭,又看到城外裏三層外三層密密麻麻的全是“劉”字大旗,頓時崩潰了,拔出劍來就要自行了斷。這時候郡守手下一個叫陳恢的舍人趕忙上前阻止,他勸郡守暫時不要尋死,不如讓他見劉邦一麵,看看能不能投降保命,如果不能保命再尋死不遲。

南陽郡守其實根本舍不得自己這百八十斤的皮囊,沒有猶豫就答應讓陳恢出城去遊說劉邦——為了防止劉邦的軍隊趁亂攻破城門,郡守沒敢讓陳恢從城門口大大方方地出城,而是讓人用籃子把他從城牆上放下來的。

從土製升降梯裏下來後,陳恢見到了劉邦,他先是陳說了一番利害:宛城是一座大城,兵多糧足,如果現在強攻宛城也許能拿下,但損失必然也很大,而且這樣會堅定其他城池將領死守的決心,增加劉邦進軍的困難;如果放任宛城不管,繼續西進,那就可能被前後夾擊。這和張良的見解是大體相同的,劉邦也表示讚同。但此時的劉邦對拿下宛城自信滿滿,他很得意地問陳恢:“你說了這麽多,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

陳恢不慌不忙地把葫蘆裏的藥倒出來給劉邦看。他告訴劉邦:“不如你放死守宛城的軍民一馬,再給郡守封個爵位穩定人心,那你不僅可以收編宛城的兵馬繼續西進,一路上其他沒有被攻克的城池的軍民也會被你的寬宏大量所感動,必然早早地大開城門,等著你的到來,不敢有絲毫抵抗。”

陳恢的主意倒是很合劉邦的胃口,劉邦聽了很高興,立即同意開出封侯的條件約降南陽郡守。宛城投降後,劉邦馬不停蹄地集結隊伍繼續西進,自宛城向武關逼近。之後的事情果然如陳恢所說,一路上秦軍望風披靡,劉邦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到了武關腳下。

這樣的結果當然與劉邦寬和的政策有關,但更為重要的是,當時除關中平原以外的廣袤地區,秦政府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軍事上的控製,再也無法組織力量進行有效的抵抗。因為北麵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已經有了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