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首行動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依照楚懷王熊心的指示,項羽跟隨上將軍宋義率五萬楚軍北上救趙,開始了他人生最輝煌的征程。

上將軍宋義的號也很有意思,叫“卿子冠軍”。“卿子”是上流人士相互拍馬屁時對對方的褒稱,其實就是“公子哥兒”的意思。“冠軍”就是軍中之冠的意思。“卿子”和“冠軍”加在一起怎麽聽怎麽像一個公子哥兒統領三軍,甚不吉利。

實際上,宋義或者說熊心本人並不熱衷去巨鹿救援趙國,那裏秦軍兵多糧足,士氣正旺,這個時候去捋章邯的虎須在正常人看來簡直就是去送死。大概是出於熊心的授意,宋義率領的楚軍剛行進到安陽就駐紮下來,前後一連待了四十六天都沒有拔營起程的意思。

宋義不慌不忙,求戰心切的項羽卻顧不上這麽多,等不到宋義有進一步的動靜,他忍不住去麵見宋義,開門見山地問:“上將軍,我聽說現在秦軍圍攻巨鹿情勢甚急,為今之計我們應當趕快渡過黃河與趙軍內外夾擊,這樣才有可能打敗秦軍,如若像現在這般幹等下去,何時才能擊退秦軍?”

宋義怎麽可能理會項羽,他想給項羽一個下馬威,於是微笑著回答道:“項將軍所說不然,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消滅秦國,而不僅僅是和章邯打上一仗。現在秦趙雙方正在決戰,我們就應當在一旁坐山觀虎鬥。如果秦軍勝了,損失必然不小,那時候我們可以趁機攻擊秦軍,就很容易獲得勝利。如果趙軍勝了,那對付秦軍就更容易了,我們可以趁他病要他命(承其弊),一鼓作氣攻入鹹陽。”

宋義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繼續對項羽說:“要說在戰場上廝殺,我比不上項將軍你;可要說運籌帷幄,將軍你可比不上我啊!”

隨即宋義臉色一變,不再理會項羽,轉而厲聲對手下頒布了一條軍令:“軍隊中但凡有像老虎一樣凶猛、羊一樣倔強、狼一樣貪婪、厲害卻不聽指揮行動的人,一律按軍法處置。”

項羽是決心攻秦的,隊伍遲遲不進,他自然心急如焚,但宋義的一番話語頗有深意。想那宋義也曾在項梁的手下當差。定陶之戰前,宋義勸說項梁對章邯不要掉以輕心讓項梁很不爽,結果被打發出使齊國,湊巧躲過一劫。項梁兵敗後,楚懷王迅速清洗項梁舊部並培植自己的勢力,宋義馬上被破格提拔為上將軍,這證明此人是楚懷王的心腹無疑。所以,宋義的行動應該是得到了楚懷王的授意,他的這番想法是得到楚懷王默許的。在楚懷王熊心看來,救不救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在秦趙之爭中獲得最大的利益,當然最好能一並處理了像項羽這種並不服從自己的項梁舊部。所以宋義才會在安陽安營紮寨,遲遲沒有動作,並且頒布了這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針對項羽的軍令。此令一出,想必宋義就準備等著項羽自己往槍口上撞了。

不得不說,宋義就是趙括那種紙上談兵的角色,在軍隊中當當參謀還可以,是不能夠當統帥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毛病:說起理論來頭頭是道,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宋義和項羽對話過後,兩人實際上已經撕破了臉皮。然而,宋義在之後的行動中接連犯錯。首先,在十一月天寒地凍、糧草不足的情況下,宋義自己依然每天置酒高會不理軍事,這讓他脫離士兵,不得人心。如果說這隻是他為了擺脫像項羽這樣的主戰派的糾纏故意買醉而導致的失誤,那他下一個決定則是致命的錯誤:在軍中百無聊賴之際,宋義居然派遣自己的兒子宋襄去齊國做國相,他自己還離開軍營親自到無鹽(今山東東平縣)給兒子送行。

宋義並非將門出身,也不是從行伍中逐層升上來的將領,而是被楚懷王破格提拔的上將軍,在軍隊中缺乏支持和人脈基礎,因此,宋義對軍隊的掌控力並不強。而楚軍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項梁叔侄從江東帶過來的八千子弟兵的力量,項羽在軍隊中的影響力、號召力是宋義遠不能比的。宋義對軍隊的控製基於身在軍營之中,當他脫離大部隊之後,實際上對楚軍也就失去了監督、控製的能力。可以說,宋義給兒子送行的同時,也一並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項羽平時就與宋義不和,為了是否進軍的事情,兩人更是勢同水火。從宋義的大帳裏出來後,項羽就開始對手下的將軍們發牢騷:“我剛才跟宋義說了,大軍應該全力向秦軍發動攻擊,現在戰事連年,收成又不好,軍中都快斷糧了,將士們都在吃糠咽菜。宋義這小子不讓大軍馬上渡河去趙國境內獲得補給,居然每天躲在帳篷裏飲酒作樂。我說應該盡快和趙軍裏應外合夾擊秦軍,他卻說什麽要‘承其弊’。我呸!”

項羽一邊說一邊往地上狠狠地吐了口唾沫,再一腳踩住使勁地蹍了好幾下,仿佛腳下踩的是宋義,又繼續說道:“以秦軍的強大,要消滅趙軍簡直是易如反掌。一旦趙軍被消滅,秦軍挾大勝之勢士氣大振,到時候看他承什麽!”

雖然項羽憋了一肚子的火氣,但此時宋義還在軍中,項羽除了發牢騷也做不了什麽,但宋義離開軍營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宋義前腳剛走,項羽就開始在軍隊中做策反工作。他讓手下在軍隊中宣傳宋義的三大罪狀:一是不恤士卒;二是決策失誤;三是徇私情。後兩條也就罷了,第一條罪狀想必在當時缺衣少糧的軍營中是會引起士兵們的廣泛共鳴的,隨後宋義本人被項羽定性為“非社稷之臣”。

既然宋義不是社稷之臣,那就應當讓位於社稷之臣。在宋義從無鹽回到軍營之後的第二天,項羽借著早晨去拜見上司的機會,準備實施自己的計劃。

兒子就要做齊國的國相了,宋義自我感覺良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已至。項羽見到宋義後,什麽鋪墊都沒做,上前拔出腰間的佩劍,一劍便將宋義的頭顱砍下,隨後出了大帳大聲宣布:“宋義和齊國勾結要謀反,楚懷王密令我殺了他。”

這當然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而且不是十分高明。宋義是楚懷王的左膀右臂,就算有類似的密令,也是要宋義殺掉項羽。但由於宋義平時的作為及項羽私下的宣傳,楚軍將士上下早已對宋義產生了很大的不滿。加之懾於項羽的威名,現在即便有個別人對項羽的說法心存疑慮也不敢吱聲,於是楚軍將士紛紛表態:“楚國是將軍一家恢複的,現在將軍您為國誅殺叛賊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隨後眾人擁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重新獲得了軍隊的指揮權。

這是項羽在會稽起兵之後的又一次斬首行動,顯現出了項羽處理軍事問題的特點:行動迅速、果斷,無視其他情況,隻認準對手的領袖和關鍵點,並予以堅決的打擊。這是他一貫以來不斷取得戰鬥勝利所采取的策略,也是他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很重要)。

代理了上將軍,項羽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采取進一步的行動鞏固自己的勝利。他一邊秉著斬草要除根的原則,派人在齊國境內追上了毫不知情的宋義之子宋襄,不由分說便將宋襄殺死;另一邊命人將發生的事情回報楚懷王。

接到報告後,熊心一下子蒙了,事態的發展遠超出他的預料。他沒想到項羽會完全不按照自己的規則玩遊戲。宋義被殺完全打亂了熊心原先所有的部署,又打聽到宋義的兒子宋襄已經身首異處,熊心意識到項羽派人回來報告其實也就是知會他一聲,不管他如何回複,現在軍隊的指揮權在項羽的手裏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對項羽來說,如果楚懷王的回複讓他滿意,他殺宋義就是名正言順的;如果楚懷王的回複讓他不滿意,那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宋義被殺標誌著項羽或者說項氏集團與楚懷王熊心之間的政治博弈基本上分出了勝負。熊心無奈之下隻得認栽服軟,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就相當於默認宋義之死出自他的授意。

熊心雖然在宋義被殺的事情上失算了,但依然不死心。他還有最後一次不算機會的機會,就是寄希望於章邯這個曾經幹掉項梁、間接幫助他奪得楚國政權的對手能再次幫他幹掉項羽。於是熊心決定暫時繼續認慫,反正他本來就對此駕輕就熟。在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的同時,他命令楚軍繼續按“原計劃”迅速救援巨鹿。

對項羽來說,與章邯作戰根本不需要命令,為人為己他都要和章邯一決雌雄。當時的安陽與巨鹿之間橫亙著兩條大河,與安陽臨近的是黃河,與巨鹿臨近的是漳水。殺了宋義又正式當上上將軍的項羽命令隊伍馬上開拔,迅速渡過黃河向巨鹿挺進。

雖然項羽是天生的戰士,但如果說這個時候的項羽是充滿必勝的信念和無畏的決心帶領楚軍主動向秦軍進攻的,我認為純屬胡扯。當時項羽手上隻有五萬人,而巨鹿的秦軍包括王離的長城軍團十萬人、章邯的帝國中部集團軍二十萬人。之前秦軍接連大勝,正是糧草充足、兵強馬壯、士氣如虹的時候,論實力,雙方差了好幾個檔次。這時候的項羽和章邯就好比一個小財主和富豪進行一場賭博,富豪家大業大輸一點兒沒什麽,小財主如果輸了就要傾家**產,一無所有。無論是誰,碰到章邯這麽強勁的對手都會感到恐懼。但恐懼並不能成為項羽退縮的理由,哪怕不是為了報仇,隻是為了生存,項羽也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即使再艱難,隻要敢於嚐試,就有成功的可能。在以往的戰鬥中,項羽總是衝鋒在前,絕不喊“兄弟們上,我掩護”一類的話。然而,這一次項羽謹慎起來,他知道自己決不能就這麽孤注一擲地把手上的本錢一次性地投進去。經過反複思考,項羽覺得自己需要尋找一個信得過的,又具備軍事才能且足夠勇敢的人做先鋒,去試探秦軍的虛實。從這三個標準看來,這個人要是如項羽一樣的存在。嗯——好吧,要求好像太高了一點兒……要是僅次於項羽的存在呢?

楚軍裏有這樣的人嗎?還真有……楚軍裏一個叫英布的人可以擔當這個重任。

英布出身於貧民家庭,因為犯法曾被處以在臉上刻字的黥刑,故又稱“黥布”。早年間,曾有看相的給英布算過命,說他以後會因為犯罪而被處以黥刑,之後又可以做諸侯。當相士預言的前半部分成真以後,英布並不感到沮喪,反而很得意,時常有做一番大事的念頭。之後英布曾做過驪山工地的役徒,從工地逃脫後又做過一段時間的江洋大盜,隨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大亂,英布也拉起了自己的隊伍,輾轉投奔了項梁。英布武藝高強,勇冠三軍,在項梁的麾下常充當急先鋒的角色,隨項梁征戰立過不少戰功,被封為當陽君。這次宋義帶軍出征,英布也在軍中擔任將軍,現在項羽需要選一個先鋒,英布自然是不二人選。

有了合適的人選,項羽立即開始行動。他命令英布做先鋒,帶兩萬人渡過漳水與秦軍交戰。英布的軍隊渡過漳水之後沒有做過多休整,馬上就投入與秦軍的戰鬥。人數明顯處於劣勢的楚軍在英布的指揮下勇不可當,幾次擊敗數量眾多的秦軍,很快在前線建立起穩固的灘頭陣地。隨後,英布派人渡河向項羽匯報戰況。

項羽接到英布的報告,意識到決戰的時刻到了,勝負在此一舉!他帶上自己剩下的所有本錢——三萬將士,收拾行裝渡過漳水,與英布的兩萬人會合。

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