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巨鹿?鹹陽?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在擊殺項梁後認為楚軍已經不成氣候,所以並沒有繼續東進消滅盤踞在彭城一帶的楚軍殘部,而是渡過黃河向北大破趙國反秦武裝,接著與北麵過來支援的長城軍團一起將趙王趙歇及趙軍的殘部重重圍困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平鄉縣西南)城中。章邯命令長城軍團的主將王離(名將王翦的孫子)率軍攻城,自己則率領二十萬秦軍負責轉運糧草,擺出一副要踏平巨鹿的架勢。

在此之前,齊、楚兩國的反秦武裝主力已經被殲滅,如果再任由章邯將巨鹿從地圖上抹去,反秦起義的浪潮必將跌入深穀。於是應趙國的請求,也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各地殘存的反秦武裝開始摒棄前嫌,紛紛向巨鹿靠攏,準備和秦軍展開決戰。

此時遠在彭城的楚懷王熊心也收到了趙國的雞毛信,可他另有想法。熊心認為,現在秦軍主力在圍攻巨鹿,楚軍自然應當施以援手,哪怕隻是表麵上去搭把手。但熊心真正想的,是如何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反複思考後,熊心終於想到了一個兩路出擊的方法:一邊援助趙國,一邊直撲鹹陽。北上救援之軍如若能擊敗秦軍主力於巨鹿城下,然後西進會師當然最好;如果不能,西進之軍也可趁秦軍的主力被牽製、關中空虛之時一舉攻克帝國的心髒。熊心對自己的想法很滿意,他馬上召開會議,宣布楚軍下一步將同時北上和西進,而行動的最終目標是鹹陽,並現場招募願意擔此重任的將領。

熊心沒想到平日裏被自己視為心腹、親信、得力幹將的手下們都是一群被秦軍嚇破膽的膿包、廢物。不管是北上還是西進,皆非所願,他們隻求能夠安居一隅暫且保身。盡管熊心許出了“先入定關中者為王”的承諾,會場中他信任的人依然沒有一個敢出來主動承擔攻秦的重任,隻有劉邦和賦閑在家的項羽願意率軍攻秦。其中,項羽表現得尤其激動,擼胳膊挽袖子,立刻就要帶人去活剝了胡亥。

熊心自然不能讓項羽脫離自己的掌控,所以任由項羽在下麵說得唾沫星子橫飛,他隻是默不作聲。楚軍的老將們也都是政治鬥爭中的老油條,很快便領悟了領導的意思,紛紛表示項羽這個人雖然打仗厲害,但手段太過殘忍,打下一座城之後還要屠城,不留活口。有的人還把先人從土裏刨出來說事,說陳勝、項梁這麽厲害的人之前都失敗了,即便允許項羽帶兵攻秦,他又能有什麽作為。最後大家的意見是,既然要西進關中,不如換個像劉邦這種寬厚的長者去試試,說不定還能取得一些成績。

熊心聽了老將們的話後很開心,馬上拍板表示同意,下令道:“命碭郡長劉邦率部西進進攻鹹陽;另命項羽為副將,跟隨上將軍宋義率軍向北救援巨鹿。諸將即日啟程,不得有誤。”末了,熊心再次強調了一句:“先入定關中者為王。”

有時候,曆史前進的方向往往取決於一兩件小事,比如,熊心說的這句話就為劉邦和項羽的決裂埋下了伏筆,也無意中影響了曆史的進程。

對於讓項羽以副將的身份去救援趙國這件事,熊心可謂不懷好意:你項羽不是很想與秦軍決一死戰,為項梁報仇嗎?就讓你做一個副將,跟我的親信上將軍宋義去救援趙國,去找你的殺叔仇人報仇。我隻要私下知會宋義一聲,到時候讓你帶少部分人做先鋒,去三十萬秦軍的陣中滾上幾個來回,任你有三頭六臂也必死無疑,那叫羊入虎口;如果你敢違抗軍令,上將軍宋義可以馬上將你軍法處置,那叫先斬後奏。總之,離開會場的項羽在熊心看來是再也回不來了。

既然命令已下,劉邦和項羽便起身回營,準備動身奔赴不同的戰場。劉邦和項羽兩人既同為項氏集團舊部,又有共同作戰的經曆,關係自然不同於常人,離別之際,兩人惺惺相惜(至少項羽應該是真誠的)。雖然從年紀上來講,劉邦做項羽他爹都有富餘,但兩人仍磕頭拜把子做了兄弟。

隨後,劉邦往西,項羽朝北,各自去開創屬於自己的豐功偉績。然而,兩人的朋友之義、兄弟情誼也就此開始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