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謎團重重的女王和皇後 伊麗莎白一世的木頭牙齒

這位16世紀的童貞女王(Virgin Queen)因喜好甜食而出名。所以,女王伊麗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晚年時牙齒幾乎全部脫落。

與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同時代的德國律師保羅·亨茨納(Paul Hentzner)就曾說英國人易有蛀牙,因為“他們喜歡吃大量甜食”,艾莉森·普洛登(Alison Plowden)在其著作《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一書中也引用了這一說法。此外,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口腔護理尚未出現。伊麗莎白·詹金斯(Elizabeth Jenkins)在其書《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Elizabeth the Great)中寫道,“當時人們用一塊布擦拭牙齒表麵和裏麵”,她還寫道,“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新年禮物有來自荷蘭的銀黑雙色緄邊的牙齒清潔布”。

可以說,盡管中年時期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看起來君威凜凜,但卻開始飽受齲齒之苦。法國大使安德烈·於賀·德·邁斯(Andre Hurault de Maisse)在其1597年寫成的《日記》(Journal)中描述了1596年時,“與之前人們所說女王的牙齒狀況相比,此時女王的牙齒很黃,大小不一,左邊的牙齒顆數少於右邊的牙齒顆數,還掉了許多牙”。據邁斯所說,因為女王牙齒不全,所以“當她說話很快時,人們總是很難理解她的意思”。

口齒不清這個問題還不是最糟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還飽受要命的牙痛之苦。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人們認為蟲子是引發牙痛的原因,同時也是治療牙痛的藥方。托馬斯·西爾(Thomas Hill)在其1568年的作品《可賺錢的園藝藝術》(The Profitable Art of Gardening)一書中認為,“燃燒過的迷迭香木粉可以‘美白牙齒,驅逐蟲牙’”。莉莎·皮卡德(Liza Picard)在其作品《伊麗莎白的倫敦》(Elizabeth's London)中就引用了這一說法。皮卡德同時也參考了約翰·霍利布什(John Hollybush)在其1561年的作品《家用最佳藥劑》(A Most Excellent and Perfect Homish Apothecary)中提出的獨特建議,即治療牙痛“需用刺針將灰色蟲子……穿在一起”。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有一次牙疼了兩個月。曆史學家、傳記作家約翰·斯特萊普(John Strype)在其1701年的作品《約翰·艾爾默的一生及所為》(Life and Acts of the John Aylmer)中就寫道,“女王因為牙痛,整夜都無法休息”。女王因為“害怕拔牙的劇痛”而拒絕拔牙。艾爾默主教很有風度地主動請纓,在女王麵前讓別人拔出自己的一顆牙齒,在看到“拔牙並不痛,而且絲毫不用恐懼”後,女王才同意拔牙。

根據普洛登轉引的亨茨納的描述,女王快60歲的時候,剩餘的牙齒顏色“烏黑”。詹姆斯·溫布蘭特(James Wynbrandt)在其作品《牙科發展艱辛史》(The Excruciating History of Dentistry)中引用了一名目擊者的話,這位目擊者於1602年見到過女王,那時女王已近70歲,處於統治階段的末期。這位目擊者說女王“仍然……天真歡快,隻有牙齒有點兒不好”。從這番話中我們大概看出,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此時仍有著一口很明顯的齲齒,而且她絕對沒有要求戴上為皇室特製的木製假牙。

假牙直到18世紀假牙固定劑發明後才出現,不過大家戴假牙純粹是為了個人形象,吃東西的時候就把假牙摘掉了。16世紀時,人們一般把布卷成團,以掩蓋齒縫。溫布蘭特寫到的目擊者也說,當“女王出席公眾場合時……她會把許多精美的布料放入嘴裏,不讓自己的臉頰塌陷下去”。被卷成一團團的布料被用來堵住牙齒掉後的齒縫,看起來就像是裝了木頭假牙一般,因此就有了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裝了木頭牙齒這一謬傳。

考慮到一口牙齒的健康,定期前往牙醫處檢查看起來也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