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

接下來,我要談論一下那些雖然出生在普通的家庭裏,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卻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就是獨生子女。問題在於一個孩子是不是獨生子女,會在哪些方麵產生影響呢?

當我環顧四周,看到那麽多的獨生子女時,我意識到這麽多人隻要一個孩子,那一定有很好的理由。當然,很多情況下父母也想多生幾個孩子,但他們因為一些突發事件不得不改變計劃。但是,也有很多父母本就計劃隻要一個孩子。如果有人問一對夫妻為什麽他們打算隻要一個孩子,答案通常都是經濟方麵的原因:“我們隻是因為養不起更多的孩子。”

養孩子當然要花很多錢。我認為,讓年輕人忽略經濟因素盲目地生孩子,是相當不明智的行為。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沒有責任感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沒有考慮周全就生下了婚內子女或婚外子女,這自然使得年輕人在組建一個大家庭時會猶豫再三。如果人們願意談錢,那就讓他們談,但我認為他們真正的擔憂是自己能否在不失去太多個人自由的前提下供養一個大家庭。如果生兩個孩子就意味著對父母有雙倍的要求,那養孩子的花費也一樣,要提前計算好。但也有人會懷疑,養幾個孩子是否就真的比養一個孩子的負擔大得多。

請原諒我說孩子是負擔。但孩子確實是負擔,如果他們能帶來快樂,那是因為有人想要他們,而且有兩個人決定了要承擔這樣的負擔;事實上,這兩個人已經一致認同不稱他為負擔,而稱他為寶寶。有一個非常幽默的說法:“願你所有的麻煩都是小麻煩!”如果我們過於感性,人們可能會完全放棄生孩子。媽媽或許享受為孩子洗衣縫補這些瑣事,但我們不要忘了,照顧孩子意味著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獨生子女無疑有一些優勢。父母將所有的心血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這意味著比起有多個孩子,父母可以做出更好的安排,讓寶寶在嬰兒期生活得更好一些。也就是說,寶寶可以從最簡單的母嬰關係開始,以自己能夠承受的速度慢慢接受這個複雜的世界。這樣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可以給孩子一種穩定感,而這種穩定感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當然,我也應該提一提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食物、衣服和教育,父母可以很輕易地就給獨生子女提供這些東西。

現在我們來談談一些劣勢。獨生子女明顯的劣勢是缺乏玩伴,也缺乏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及其帶來的豐富體驗。孩子們的遊戲中有很豐富的內容,而成年人則了解不到這些內容;即使他們了解,他們也不能如孩子所願,盡可能長時間地陪孩子玩耍。事實上,如果成年人與孩子玩遊戲,那他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在遊戲中自帶的瘋狂。因此,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孩子在遊戲方麵就會受限,因而錯失不顧後果、不負責任、衝動行事所帶來的愉悅感;所以獨生子女趨向早熟,他們會跟大人一起說話、幫媽媽做家務或者使用爸爸的工具,遊戲就成了可笑的事情。而一群一起遊戲的孩子則能夠無限發明創造,豐富遊戲的細節,他們也會不知疲倦地玩上很久。

但我認為除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經曆一個新的弟弟或妹妹進入家庭,這樣的體驗是很珍貴的。事實上,再怎麽強調這個體驗的價值都不為過。懷孕這件事蘊含很多根本性的東西。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經曆過媽媽的孕期——沒有看到媽媽在孕期的身體變化,發現自己很難舒服地坐在媽媽腿上,又逐漸明白這背後的原因是媽媽懷孕,最終因為看到新寶寶的出現而確定了自己一直隱隱知道的事情,看到媽媽也同時恢複了正常——那這個孩子就錯過了很多。盡管很多孩子難以接受這種事,沒辦法應對它帶來的強烈感受和衝擊,但我仍然認為,那些錯過這種體驗的孩子,他們沒有看到過媽媽用**給嬰兒喂奶、給嬰兒洗澡、關心一個嬰兒,他們的體驗沒有那些目睹過這些事情的孩子豐富。或許小孩子像大人一樣,也想要寶寶,但他們不能,而娃娃玩具隻能部分滿足他們。但如果他們的媽媽有了孩子,那他們就替代性地擁有了孩子。

獨生子女尤其缺乏的,是發現嫉恨開始出現時的體驗。當新出生的小寶寶威脅到原本這個孩子與爸爸媽媽穩定、安全的關係時,孩子就會出現嫉恨的情緒。孩子因另一個寶寶的出生而感到沮喪,這非常常見,因而被人們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很多孩子對小寶寶的第一句評論通常都不太禮貌:“他的臉像個番茄。”事實上,如果聽到孩子對一個新生命的出生直接表達出有意識的厭惡、甚至是強烈的憎恨,那父母應該感到安心。隨著小寶寶逐漸發展成一個人,一個可以與人一起遊戲、可以讓人引以為傲的人,孩子的這種憎恨也逐漸被愛所取代。但孩子最初的反應可能是害怕和憎恨,而內心可能有把這個剛出生的寶寶扔進垃圾桶裏的衝動。孩子會發現他愛上的這個小弟弟或小妹妹跟自己幾周前還憎恨著的、希望被送走的那個小寶寶是同一個人,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體驗。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合理地表達憎恨都是一個大難題,而獨生子女相對缺乏表達自己天性中攻擊性的一麵,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一起長大的孩子會一起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因此他們有機會和自己的攻擊性和解,他們也有寶貴的機會去自己發現,當傷害到自己所愛的人的時候,他們會很苦惱。

另外,新生命的降臨意味著爸爸和媽媽仍然對彼此有性吸引力,也仍然愛著彼此。我個人認為,寶寶可以通過新生命的到來而獲得對父母關係的確信,能夠感受到爸爸和媽媽是彼此有性吸引力的。維持家庭生活的結構,這對孩子來說一直都是無比重要的。

多孩家庭相對於獨生子女家庭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在一個大家庭中,孩子們有機會在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中承擔各種不同的角色,而這可以讓他們為在更大的群體中生活並且最終走向社會做好準備。而獨生子女隨著年紀的增長,則發現他們很難有泛泛之交,尤其是如果他們沒有堂表親的話。獨生子女總是在尋找穩定的關係,而這會嚇走那些泛泛之交,而大家庭的孩子則習慣了結識兄弟姐妹們的朋友,因此等到了可以約會的年紀,他們已經對人類關係有了很多實踐經驗。

父母當然可以為獨生子女做很多事情,很多父母也傾向於為獨生子女竭盡所能,但這些父母也要遭受磨難。在戰爭期間,他們尤其要鼓足勇氣,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要上陣殺敵這一事實,盡管孩子可能覺得這是唯一的好事。孩子們需要擁有冒險的自由,但作為獨生子女,如果他們自己受到傷害,就會極大地傷害到父母,因此他們不能去冒險,這讓他們非常受挫。還有一點是,一對夫妻所養育並送入社會的每一個孩子,都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充實。

此外,還有孩子長大後贍養父母的問題。如果家裏有幾個孩子,那他們就可以分擔贍養父母的責任。而獨生子女顯然會因為想要照顧父母而不堪重負。或許父母應該對此早做打算。他們有時會忘記,他們養育的孩子很快會長大,不再需要他們的照顧。但孩子或許要照顧父母(很多人想要這麽做)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常常是一個不確定的期限。如果家裏有幾個孩子,那照顧老去的父母就很容易到最後都是一件愉悅的事。事實上,有一些年輕的夫妻想要生幾個孩子,但卻不能生,因為他們作為獨生子女,要照顧年邁或疾病纏身的父母。而如果他們的父母多生了幾個孩子,那就可以有人分擔這個責任,贍養父母也就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你可能會注意到,我在談論獨生子女的優劣勢時,都是基於一個前提,即這個獨生子女是出生在普通的好家庭中的健康正常的個體。如果我們考慮到“異常”的話,那顯然就有更多要探討的了。比如說,如果一對父母有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那他們要付出更多的心力。許多孩子都很難養,因此父母自然會擔心其他孩子是不是會受到這一個孩子的影響或者受到父母因這個孩子而不得不采用的教養方式的影響。同樣,我們也需要重視父母患病(身體上的或心理上的疾病)的孩子。比如說,一些父母常常或多或少有些抑鬱,或者憂慮;還有一些父母非常害怕這個世界,因為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在其中構建的家庭是有敵意的。獨生子女要一個人發現和麵對這一切。正如一個朋友對我說的:“於我而言,總是有一種詭異的壓迫感;或許太多的愛、太多的關注、太多的占有,會讓人感覺自己跟父母關在了一起,在這些父母的想象中,他們還是孩子的全世界,盡管早已不是了。對我來說,這是作為獨生子女最可怕的地方。我的父母表麵上對此非常理解。他們在我還不能完全走路的時候就把我送到了學校,差不多讓我整天跟隔壁的孩子待在一起,但我在家的時候還是會感到這種詭異的壓迫感,好像家庭紐帶永遠都要比其他關係更重要。如果家裏沒有其他同輩的人,這一切就很容易讓一個孩子產生一種自大的感覺。”

你可能認為,我的觀點是生育多個孩子比隻生一個要好。但其實我認為,隻生一兩個孩子,然後竭盡所能地照顧他們,比起生很多孩子卻沒有足夠的體力和心力去照顧他們要好得多。如果一個家庭隻能要一個孩子,那要記得,你們還可以邀請別人的孩子來家裏,在孩子還小時就可以這麽做了。兩個小孩子爭吵打架並不意味著不應該讓他們再見麵。如果找不到別人家的孩子,還可以養狗或者其他寵物,而且還有托兒所和幼兒園。如果你們已經了解了養育獨生子女可能會存在的問題,且有意願去避免這些問題,那你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