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為什麽會哭鬧

我們已經討論了一些明顯事項,包括媽媽想要了解寶寶和寶寶想讓媽媽了解的一些內容。正如寶寶需要媽媽的乳汁和溫暖一樣,他們也需要媽媽的愛和理解。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寶寶,你就能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因為沒有人能像媽媽一樣那麽了解寶寶,隻有媽媽是那個可以幫助寶寶的人。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嬰兒特別想要幫助的時候——嬰兒哭鬧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寶寶都愛哭鬧,而媽媽則要不斷地決定是讓寶寶繼續哭鬧,還是安撫他、喂哺他,還是讓爸爸哄哄寶寶或者把寶寶完全交給樓上那個懂寶寶或者以為自己懂寶寶的女人。你可能希望我能直接告訴你該怎麽做,但如果我真的這麽做了,你又可能會說:“太愚蠢了!寶寶哭鬧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除非你找出寶寶哭鬧的原因,否則你不可能知道該怎麽做。”正是如此。因此,我在此嚐試梳理寶寶哭鬧的原因。

我覺得把寶寶哭鬧的原因分為四種,會較為準確。這四種原因是滿足、痛苦、憤怒和悲傷。我們可以先把對這四種原因想說的話擱置一邊。你會看到我講的都是十分平常又顯而易見的事情,這些事情媽媽天然就知道,盡管她一般不會嚐試把這些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

我想表達的觀點無非是:哭鬧要麽是寶寶在感受自己、鍛煉自己的肺部(滿足),要麽是痛苦的一種信號(痛苦),要麽是生氣的一種表達(憤怒),要麽是悲傷的表達(悲傷)。如果你接受這個觀點,我接著來解釋一下這個觀點的內涵。

你可能覺得很奇怪,我怎麽會先討論寶寶為了滿足甚至為了某種愉悅而哭鬧,因為任何人都會認為,無論何時,隻要寶寶哭鬧,那他一定是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了痛苦。然而我確實認為滿足才是首先應該討論的。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哭鬧也可能帶來愉悅,就像任何鍛煉身體機能的行為都能帶來愉悅一樣。因此,一定程度的哭鬧有時對嬰兒來說是會帶來滿足感的,而低於那個程度的哭鬧就不能帶來這樣的滿足。

有些媽媽可能會對我說:“我的孩子很少哭,除了在喂奶之前。當然他會在每天四點到五點之間哭一個小時,但我覺得他喜歡這樣。他並不是有什麽煩惱,我會讓他看到我在哪裏,但並不會特別嚐試去安撫他。”

有時你可能會聽到人們說,決不要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把他抱起來。我們晚點再來探討這個說法。但是也有其他人會說,決不能容許寶寶哭。我覺得這些人可能也會跟媽媽說,不要讓寶寶把拳頭放進嘴巴裏,或者不要讓寶寶吮吸自己的手指,或者不要給寶寶用安撫奶嘴,或者不要在喂奶結束後讓寶寶在**邊玩耍。他們不知道寶寶有(且一定要有)自己處理自己問題的方式。

無論如何,那些很少哭的寶寶並不一定就比哭得很凶的寶寶好。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一定要讓我在這兩個極端中做出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哭得很凶的寶寶,因為他已經開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製造出噪音,前提是寶寶的哭鬧沒有被置之不理以至於發展成絕望的狀態。

我要說的是,從嬰兒視角來看,任何鍛煉身體機能的行為都是好的。對新生兒來說,單單呼吸就是一個新的成就,而且可能還很有趣,直到他開始把呼吸當成理所當然的,那麽尖叫、大喊以及各種形式的哭鬧肯定是讓他興奮的。我們要能夠認識到哭鬧的價值,因為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了解,在真的遇到麻煩的時候,哭鬧是如何幫助我們消除疑慮的。哭鬧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必須認可哭鬧是有其好處的。接著,寶寶開始學說話,很快,蹣跚學步的寶寶就會吵鬧個不停。

你知道自己的寶寶是如何使用拳頭和手指的,你知道他是如何把拳頭和手指塞進嘴裏,然後他就可以忍受沮喪了。尖叫就像是身體內部的拳頭,而且沒有人可以幹涉。你可以握住寶寶的手讓它遠離嘴巴,但你不能把寶寶的哭鬧塞回寶寶的肚子裏。你不可能完全讓你的寶寶不哭鬧,我希望你也不要嚐試如此。如果你的鄰居不能忍受寶寶哭鬧的聲音,那事情就不太妙了,因為你必須要為了鄰居的感受而采取措施讓寶寶停止哭鬧,而不是研究寶寶為何哭鬧,然後隻去預防或停止無益的和可能有害的哭鬧。

醫生們認為新生兒哭聲洪亮是健康和力量的標誌。寶寶的哭鬧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仍然是健康和力量的標誌,也是生命體征的早期形式,還是對身體機能的鍛煉,因此能夠給寶寶帶來滿足甚至是愉悅。但哭鬧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怎麽看待哭鬧的其他意義呢?

大家都很容易識別出痛苦的哭聲,這是大自然的設計,它以這種方式讓你知道自己的寶寶遇到了麻煩,需要你的幫助。

當寶寶痛苦時,他會發出尖銳或刺耳的聲音,通常他還會同時給出一些其他線索,讓你知道他哪裏不舒服。比如,當寶寶脹氣時,他會蜷起雙腿;如果寶寶耳朵疼,他會把手放在不舒服的耳朵上;如果是燈太亮讓他不適,他會轉頭躲避燈光。但對於巨大的聲響,他不知道該怎麽做。

痛苦的哭聲本身對嬰兒來說並不愉悅,也沒有人會覺得這對寶寶來說是愉悅的,因為它會立刻喚起身邊的人想要對此做些什麽的衝動。

其中一種痛苦叫作饑餓。我認為饑餓對於嬰兒來說確實像一種痛苦。盡管成年人也曾在嬰兒期經曆過饑餓帶來的痛苦,但他們很容易遺忘這種痛苦,因為已經長大的他們現在已不會再因為饑餓而感到痛苦。我想在當今的英國,很少有人知道忍饑挨餓以至於痛苦的滋味。想一想我們為確保充足的食品供應而做的那些事情,哪怕在戰時也要確保食品的供應。我們會思考該吃些什麽,但是我們很少去思考是不是要吃東西。如果某種我們喜歡吃的食物短缺了,我們會不再喜歡它,不再想要吃它,而不是繼續想吃卻吃不到。但嬰兒太了解極度饑餓的痛苦了。媽媽喜歡自己的寶寶又可愛又貪婪,喜歡他在聽到、看到或聞到食物要來了的信號時表現出興奮。興奮的寶寶會感受到痛苦,並用哭鬧來表現出這種痛苦。如果這種痛苦能夠帶來滿足的喂哺過程,那它很快就會被遺忘。

從嬰兒出生起,我們隨時都能聽到他痛苦的哭聲。總有一天,我們會注意到一種新的痛苦的哭聲,那是憂懼的哭聲。我認為這意味著寶寶開始學到了一些東西。他開始知道在某些情形下,他會經曆痛苦。當你開始給他脫衣服時,他知道他會被帶出舒適溫暖的地方,他知道他的位置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他知道所有的安全感會消失,因此當你開始解開他的第一顆紐扣時,他就開始哭鬧。他已經有過一些經曆,能夠做出一些推斷,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會伴隨著另一件事情。很自然地,隨著時間流逝,寶寶的年紀越來越大,這些推斷也會越來越複雜。

大家都知道,寶寶有時會因為把自己弄髒了而哭鬧。這可能意味著寶寶不喜歡自己身上不幹淨(當然,如果他身上不幹淨的時間足夠長,他的皮膚會被摩擦得紅腫,讓他感到疼痛),但通常寶寶的哭聲並不意味著這些,而是意味著寶寶害怕身上髒了之後會到來的擾動。他已經從經驗中學到,在接下來的幾分鍾裏,所有的安撫措施都會失效,也就是說,他會被脫掉衣物、移動位置,他會失去溫暖。

害怕的哭聲的基礎是痛苦,這也是為什麽每種情形下的哭聲都是相同的,但寶寶記住而且預料到將要再次發生的,是痛苦。在寶寶經曆了任何極端痛苦的感受之後,當一切事情的發生可能讓他再次有那種感受時,他就會因為害怕而大哭。很快,他開始發展出一些觀念,有些觀念可能很可怕,那麽同樣地,如果寶寶大哭,問題就在於有些事情讓寶寶想到了痛苦,盡管這些事情隻存在於想象當中。

如果你剛開始思考這些問題,那你可能會覺得我把情況說得複雜又艱難,可我也沒有辦法,因為情況確實如此。幸好,接下來這一點就像眨眨眼那麽容易,因為我所列舉的寶寶哭鬧的第三個原因是憤怒。

我們都知道自己發脾氣的時候是怎樣的,也知道當憤怒的感受特別強烈時,我們好像被情緒支配,不能控製自己。你的寶寶了解毫不節製的生氣是怎樣的。不管你多麽努力,你都還是會在某些時候讓他失望,此時他就會憤怒地大哭。你可以從我的觀點中找到一些安

慰——憤怒的大哭可能意味著寶寶對你有一定的信念。他希望他可以改變你。一個失去了信念的寶寶是不會憤怒的,他隻會停止期待,或者以一種悲慘、絕望的方式哭著,或者開始用頭撞枕頭、牆或地板,或者壓榨自己的身體來做其他各種能做的事情。

如果一個寶寶可以全麵了解自己的憤怒,這是健康的。當他生氣的時候,他當然不會覺得這樣是無害的。你知道他看起來是怎樣的。他會大叫、亂踢,如果他足夠大,他還會站起來搖晃嬰兒床的欄杆。他會撕咬、抓撓,他還可能會吐口水,把周圍搞得亂七八糟。如果他真的很生氣,他還能屏住呼吸,讓自己氣得臉色發青,甚至失去理智。有那麽幾分鍾的時間,他真的想要毀滅或者至少破壞所有人、所有事,他甚至不介意在這個過程中毀滅自己。很自然地,你會盡你所能讓寶寶脫離那種狀態。但如果寶寶在憤怒狀態下大哭,感覺自己毀滅了一切,卻發現身邊的人沒有受到損傷,而且保持著平靜,這樣的經曆會極大地強化寶寶的能力,讓他看到他感覺真實的事情未必是真的,幻想和現實雖然都很重要,卻截然不同。你完全沒有必要試圖讓寶寶生氣,原因很簡單,在很多情況下,不管你想還是不想,你都會無法控製地讓寶寶生氣。

有人時刻擔心自己會控製不住發脾氣,他們害怕如果嬰兒時期的自己體驗了徹底的暴怒,會發生些什麽不好的事情。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試驗過到底會發生什麽。或許在他們是嬰兒的時候,他們的媽媽被他們的憤怒嚇到了。如果這些媽媽舉止平靜,那她們或許能給孩子信心,但是她們表現得好像這個憤怒的寶寶真的很危險一樣,這就擾亂了孩子的憤怒情緒。

憤怒的寶寶還是一個人類。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東西,他也知道自己怎樣做可能會得到這個東西,他拒絕放棄希望。一開始,他基本不知道自己有武器,他不知道他的吼叫會讓人痛苦,正如他不知道他製造的混亂會給人帶來麻煩。但幾個月之後,他開始感到危險,感到自己可以傷害他人,自己想要傷害他人。總有一天,因為自己的痛苦經曆,他開始知道別人也是會痛苦和疲倦的。

你如果觀察自己的寶寶,觀察到他最初意識到自己可以傷害你時和最初想要傷害你時的那些跡象,你會發現這個過程非常有趣。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我所列舉的寶寶哭鬧的第四個原因——悲傷。我知道我無須向你描述悲傷,正如我無須向一個視力正常的人描述色彩一樣。但出於各種原因,我不能隻是提到悲傷就了事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嬰兒的情感是非常直接且強烈的,而成年人盡管非常重視寶寶這些強烈的感受,也想要在特定的時間重溫自己嬰兒期的這些感受,卻早已學會了如何防禦這些幾乎難以忍受的嬰兒般的強烈感受,讓自己不被它們所支配。如果我們失去了深愛的人,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感到悲痛,那我們也隻是哀悼一段時間,朋友們也會給予理解和包容。我們最終還是會恢複過來,重新充滿希望。我們不會像嬰兒那樣,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隨時讓自己感受極度的悲傷。事實上,麵對悲痛,有人把自己防禦得太好,以至於他們不能認真麵對任何事物,因為他們害怕任何真實的事物。他們不能忍受愛著一個確切的人或物所帶來的風險,所以他們會把風險攤到不同的人和物上,盡管這樣能很好地防禦悲傷,但他們可能會失去很多。如果人們還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那說明他們至少還沒有失去悲傷的能力!談論寶寶因為悲傷而哭鬧時,我有必要提醒大家,你們一般不會記得自己嬰兒期時的悲傷,因此你們也不能直接共情寶寶的悲傷。

即使是嬰兒也能發展出對劇烈悲傷的強大防禦能力,但我在此要描述的是嬰兒悲傷的哭聲。這種大哭確實存在,而且你幾乎肯定聽到過。我希望可以幫助你看到嬰兒在何時會因悲傷而哭,以及這種哭的意義和價值。知道了這些,當你聽到嬰兒的這種哭聲,你可能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當你的寶寶表現出因悲傷而哭的能力時,他已經在自己的情感發展上走了很長一段路了。但和憤怒地大哭一樣,你不必人為地讓寶寶因悲傷而哭,因為這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收獲,正如你會無法控製地讓寶寶憤怒一樣,你也無法控製地讓寶寶悲傷。但憤怒和悲傷有一個不同之處——憤怒基本上是對挫折的直接反應,而悲傷卻意味著嬰兒頭腦中有非常複雜的思維活動,這一點我會在後麵詳述。

我們首先來聊一聊嬰兒悲傷時的哭聲。我想你們都會認同,這個哭聲中帶著一些樂感。有人認為,悲傷的哭聲是更有價值的音樂的主要來源之一。悲傷的哭某種程度上能夠讓嬰兒給自己解悶。他哭的時候可能輕而易舉地嚐試不同的音調,借此消磨時間,等待著睡眠到來,讓他不再憂愁。等他再大一點的時候,你會真的聽到他哼著悲傷的曲調讓自己睡著。而且大家知道,眼淚更多來自悲傷的哭而不是憤怒的哭,因此沒有悲傷的哭,寶寶就會眼幹鼻燥(眼淚不順著臉龐流下時,就會流到鼻子裏)。所以不管在生理層麵還是心理層麵,流淚都是健康的事情。

或許我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悲傷的價值。我會以一個18個月大的孩子來舉例說明,因為發生在這個年齡的寶寶身上的事情,你們會更容易相信,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更小的嬰兒身上就會太模糊了。這個小女孩在4個月大的時候被領養了,她在被收養之前有著不幸的經曆,因此特別依賴媽媽。我們可以說,她沒能像那些幸運的寶寶一樣,在頭腦中建構起好媽媽的觀念。因此,她會緊緊地抓住身邊這個把她照顧得很好、真實存在的媽媽——她的養母。這個孩子如此需要養母在身邊,以至於養母覺得自己一定不能離開她。在女孩7個月大時,養母曾將她交給一個非常可靠的照料者,離開了半天,但後果幾乎是災難性的。女孩18個月大的時候,養母決定度假兩周,她跟孩子做了充分的溝通,把孩子交給了一個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在這兩周裏,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嚐試打開養母的房門,她不能接受養母不在的事實,非常焦慮,根本無法玩耍。她太害怕了,因此無法感受到悲傷。對這個孩子來說,可以說世界在這兩周停止了運轉。當養母最終回來時,這個孩子等了一會兒,確定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之後,她抱住了養母的脖子,沉浸在深深的悲傷和哭泣之中,之後她恢複到了正常狀態。

從我們局外人的視角來看,在媽媽回來之前,這個孩子的悲傷是真實的。但從她自己的視角來看,她本來沒有悲傷,直到她知道媽媽在這裏了,她可以悲傷,可以讓眼淚滑落到媽媽的脖子上。為什麽會這樣呢?或許我們隻能說,這個小女孩必須要先處理自己極度的恐懼,也就是要處理她因為媽媽的離開而對媽媽的痛恨。我之所以選擇這個例子,是因為這個孩子非常依賴她的養母(而且很難從其他人身上找到母親般的感覺),這讓我們很容易看到如果孩子痛恨自己的媽媽,那孩子會覺得多麽危險。因此她一直等到媽媽回來。

但媽媽回來時,這個孩子又是怎麽做的呢?她可能會走過去咬媽媽。如果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曆,我一點也不會感到驚訝。但這個孩子抱著媽媽的脖子抽泣了起來。媽媽會怎樣理解這個行為呢?如果媽媽把她的理解匯成語言(我很高興她沒有這麽做),那她可能會說:“我是你唯一的好媽媽。當你發現你會因為我的離開而恨我的時候,你感到很害怕。你對恨我感到抱歉。不僅如此,你覺得我離開是因為你做了什麽壞事,或者是因為你對我的要求太高了,或者是因為你恨我。因此你覺得你是我離開的原因,你覺得我永遠地離開了。直到我回來,你抱著我的脖子的時候,你才敢承認,你有能力讓我離開,哪怕是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你也有這個能力。通過悲傷,你贏得了摟著我的脖子的權力,因為你表現出了自己覺得我的離開讓你受傷,但這是你的錯。事實上你覺得內疚,仿佛你是世界上一切壞事的起因,但其實你隻是造成我離開的一點點原因。寶寶會帶來麻煩,但是媽媽也預料到了這一點,而且喜歡寶寶帶來麻煩。你對我的格外依賴讓我尤其容易疲憊不堪。但我選擇了領養你,我也從未因為疲憊不堪而憎恨你……”

媽媽本可以說出這一番話,但謝天謝地,她沒有這麽做;實際上,這些念頭從沒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她正忙著擁抱她的小女孩呢。

隻是一個小女孩的啜泣,為什麽我說了這麽多?我相信,當一個孩子展露悲傷時,不同人對此的解讀都是不同的。我敢說我剛才說的那些話並不完全準確,但也並不是完全不對。我希望我剛才的那番話能夠讓你明白,悲傷的哭是非常複雜的,它意味著你的寶寶已經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他不再如浮萍般隨波漂流,他已經開始為周遭的環境負起責任,而不是僅僅對環境做出反應。但麻煩在於,他開始時會覺得自己要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以及他生活中的外部因素完全負責。慢慢地,他才能夠區分出他真正需要負責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來比較一下悲傷的哭和其他類型的哭。你會看到,從寶寶出生之後,隨時都能看到寶寶因為痛苦和饑餓而哭。當寶寶能夠做出一些推斷時,他才會出現憤怒的哭。害怕是因為寶寶預料到即將到來的痛苦,這意味著寶寶已經發展出了一些觀念。而悲傷則比這些情感要高級很多,如果媽媽能夠理解悲傷背後的那些東西,那她就不會錯過某些重要的東西。人們常常在寶寶說了“謝謝”或者“對不起”時覺得很高興,但其實在寶寶會說這些話之前,他們都是用悲傷的哭泣來表達這些話語。相較於教會寶寶用言語來表達感激和歉意,這種悲傷的哭泣要有價值得多。

從我對那個悲傷的小女孩的描述中,你可能會看到,她摟著媽媽的脖子哭泣是完全合乎邏輯的。當一個容易生氣的寶寶對自己與媽媽的關係感到滿意時,人們很少會看到他生氣。如果他一直待在媽媽的腿上,那應該是因為他不敢離開,而媽媽可能是希望他離開的。但是寶寶悲傷的時候,可以被抱起來,因為他對傷害自己的事情負責,他贏得了與人保持好的關係的權力。事實上,悲傷的孩子需要你更加外露地用肢體表達愛。但他不需要你搖動他或者胳肢他逗他笑,或者用其他方式讓他從悲傷中分神。他處在一種哀傷的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複。他隻需要知道你會持續地愛著他,有時甚至最好容忍他躺在那裏大哭。記住,在嬰兒期和兒童期,沒有什麽感覺比真正自然地從悲傷和內疚中恢複更棒。這是如此真切,以至於寶寶有時會故意淘氣,就為了能夠感受到內疚而哭泣,然後被原諒。他是如此渴望重現從悲傷中恢複的經曆。

我已經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哭鬧。其實能說的還有很多,但我想,對於不同種類的哭的區分或許已經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我還沒有描述絕望的哭——當寶寶意識到已經沒有了希望時,他會崩潰,所有其他種類的哭都會變成這種哭。或許你的寶寶從來沒有這麽哭過,如果有,那這個情形已經超出你的掌控了,你需要獲得幫助,盡管如我所說,在其他情況下你比任何人都更能照顧好自己的寶寶,但此時情況非同尋常。我們通常是在機構中聽到這種絕望崩潰的哭,因為機構不能為每個寶寶分配一個專屬的媽媽。我提及這種哭,隻是為了表述的完整性。你願意全身心投入地照顧寶寶,這意味著寶寶是幸運的。除非有什麽意外的情況幹擾了你照顧寶寶的正常節奏,否則寶寶會一直健康成長,你會知道他什麽時候對你生氣、什麽時候愛你、什麽時候想要擺脫你、什麽時候焦慮害怕以及什麽時候隻希望你能理解他正在經曆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