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泄密的代價

現在皇太極是後金圈子裏說一不二的一把手,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力。他想幹什麽,幾乎是一呼百應,沒有人敢反對。

皇太極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要把三大貝勒趕下台,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皇太極提出要征討林丹汗,群臣一致支持。現在後金圈子裏的人,包括代善、莽古爾泰那樣的老資格,阿巴泰、阿濟格那樣的心智不成熟者,都已經意識到,要想在後金圈子裏混個好前途,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無愛無恨無我緊跟一把手,不管是非對錯支持一把手,才能保住現在的位置,將來獲得更好的位置。

1632年3月,皇太極向蒙古各個部落發函,提出滿蒙聯合,圍剿林丹汗。這些蒙古部落飽受林丹汗的欺負,忍氣吞聲好多年。現在皇太極主動當帶頭大哥,向林丹汗宣戰,他們自然是強烈支持。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於4月1日,後金軍從沈陽起程,西渡遼河。不巧,遼河水暴漲。皇太極命人征集舟船,人馬涉水過河。由於人多船少,後金軍用了兩晝夜,才全部過河。

過河之後,後金軍走都爾鼻,過西拉木輪河,一路上有蒙古貝勒率隊不斷加入,到昭烏達時,滿蒙聯軍集結完畢,總兵力達10萬人。

在昭烏達,皇太極舉行隆重的宴會,宴請蒙古各部貝勒。在宴會上,皇太極作了重要講話,闡述了這次征討林丹汗的重要意義。同時,他對集結快、帶兵多的貝勒給予褒獎;對那些行動慢、帶兵少的貝勒,提出嚴厲批評。

蒙古各部落的貝勒,早已領教過皇太極的手段,對皇太極怕得要命。最關鍵的是他們實力不濟,要想在這片叢林裏生存,就得仰仗這位大哥關照。所以他們對皇太極的褒獎或懲罰,皆叩首受命。

皇太極這次率滿蒙聯軍圍剿林丹汗,目的就是摧毀林丹汗的巢穴,一舉拿下察哈爾,統一蒙古,讓後金圈子的後院幹淨、無虞。

為了給林丹汗以毀滅性的打擊,皇太極下令千裏急行軍。不到20天,滿蒙聯軍已經行軍將近1200裏,越過大興安嶺,在大兒湖附近的公古裏河紮營。

讓皇太極感到失望的是,在1200裏的追擊中,他們連察哈爾人的人影都沒看見。

不可一世的林丹汗跑到哪裏去了呢?原來,在滿蒙聯軍中,有兩個林丹汗的臥底,在聯軍向漠南挺進時,他們事先向林丹汗提供了聯軍的行軍路線及作戰意圖。

在1628年,皇太極即位後,就對林丹汗進行過一次圍剿,打得林丹汗屁滾尿流。

林丹汗自知不是滿蒙聯軍的對手,他更清楚,他一旦落入那些平時飽受他壓榨、盤剝的蒙古貝勒手裏,極有可能被碎屍萬段。於是他通知本部人馬,丟棄老巢向西轉移。同時,他又派人對歸化城裏的富裕人家,以武力相逼,命他們帶著財產、牲口過黃河。

也有人不願意受林丹汗的奴役,從察哈爾部跑出來,向滿蒙聯軍通報說,林丹汗攜帶部眾,已經到了庫黑得勒酥,距離聯軍駐地有一個月的行程。

滿蒙聯軍長途奔襲,快速行軍,供給無法保證。特別是聯軍在荒無人煙的大草原上無頭蒼蠅般四處狂奔,除了疲勞,一無所獲,將士們心中對盲目行軍漸漸滋生抵觸情緒。

為了避免將士的不良情緒惡化,解決糧餉問題,緩解人馬的身心疲憊,皇太極下令大軍掉轉馬頭,奔向歸化城。

從公古裏河到歸化的途中,多是無人區,10萬人的吃喝成了大問題。從沈陽或其他蒙古部落調撥糧草,根本不可行。無奈之下,滿蒙聯軍隻能靠捕食獵物充饑。

大軍來到一個叫朱兒格的地方,發現這裏黃羊遍地,數不勝數。皇太極喜出望外,命令大軍包圍黃羊群,自己帶頭捕殺黃羊。

黃羊多,大軍人數更多。幾個時辰下來,滿蒙聯軍就捕獲數萬隻黃羊,暫時解決了吃的問題。

時值夏季,驕陽似火,天氣炎熱無比,飲水又成為聯軍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是無人區,滿蒙聯軍找不到河流、水井,士兵們幹渴難耐,部隊非戰鬥減員嚴重。

皇太極迫於無奈,隻得讓大軍白天休息,夜晚行軍,又導致很多人掉隊。

5月23日,滿蒙聯軍達到木魯哈喇克沁。皇太極見大軍這樣盲目奔波,一無所獲,將士勞苦,非戰鬥減員嚴重,再這樣下去,他這次出兵,將會遭到圈裏很多人的質疑。

於是,皇太極把大軍分成3路,分頭行動。

左翼:由阿濟格任總指揮,帶領科爾沁、巴林、紮魯特、喀喇沁、土默特、阿魯等部的1萬人馬,進攻大同、宣府外圍的察哈爾屬地。

右翼:由濟爾哈朗、嶽托、德格類、薩哈粼、多爾袞、多鐸、豪格率2萬人馬,向歸化、黃河一帶進軍。

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老哥仨帶領剩餘的人馬,按原計劃行進。

3路大軍,按照每日70裏的行進速度,撲向各自的目的地。5月27日,皆準時到達各自目的地。

林丹汗不敢與滿蒙聯軍正麵交鋒,在得知三路大軍對他進行合圍之後,驚慌失措,連夜向青海方向逃竄。

皇太極發動這次圍剿林丹汗的戰役,曆時40天,戰果是:斬1人,獲6人、1匹馬、1峰駱駝。

滿蒙聯軍找不到林丹汗的主力部隊,又受炎熱天氣困擾,無奈之下,皇太極隻好命大軍返回。

征討林丹汗,是皇太極的決定。這次勞軍傷財,一無所獲,讓皇太極很沒麵子。如果就這樣灰頭土臉地回去,在後金圈子裏,他的權威肯定要大打折扣。

皇太極太了解這些貪欲橫流的滿人了。這些人出門不搶掠點兒財物,就像自己的財物被別人搶掠一樣難受。更何況,經曆40天千裏奔襲,空手回家,不等於要了他們的命一樣嗎?

於是,皇太極決定,滿蒙聯軍途經明朝的宣府、張家口等地時,讓八旗軍把對他的怨恨之氣,全部發泄在明朝百姓身上,對其大肆搶掠一番,以轉移貝勒們的注意力。

發動戰爭,總需要一個借口。沒借口,也得製造一個借口。

皇太極派人要求明朝邊境的守將,無條件地將他們收留的察哈爾零散部眾,交給後金軍。否則,後金軍就要向明政府開戰。

皇太極以為,明軍守將不會答應他這個無理條件,誰承想,明軍竟然把那些到明境避難的察哈爾人,如數交出。這讓皇太極無法再以追討察哈爾遊民為由,製造矛盾,挑起戰爭。

沒辦法,皇太極隻好把他的高參——寧完我、範文程、馬國柱叫來,讓他們想辦法。

3個人為此合計了一個晚上。第二天3人聯名給皇太極上了一道奏疏。

“大汗想率軍進入明朝腹地,又擔心因此給後金軍帶來不良影響。明軍對大汗言聽計從,使大汗陷入兩難境地。我們3人經過分析研究,認為現有2計可行。第一條是明顯之計。辦法如下:派人沿途張貼布告,告訴當地政府和百姓,林丹汗拋下他的子民,遠走青海,我們要讓流離失所的察哈爾人返回故土。假如讓這些人走回去,恐怕路途遙遠難以到達。因此向明政府和百姓暫借馬、騾和驢,讓察哈爾人乘坐。等我們與你們的皇帝議和成功,我們會將所借牲畜,如數奉還。如果明政府中了這條計,後金軍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大量騾馬。

“第二條,名為乘釁之計。此計辦法如下:命人給近邊官員寫信,要求他們在一定期限內,替後金政府向上級講和。在北京方麵,有很多朝臣是拒絕講和的,邊關守將自然不敢承擔講和的事情。在規定期限內,他們肯定完不成這項任務。到那時,是進是退,全由我們決定了。”

事實果真如3人所料。

八旗軍利用這些借口,不但搶明朝百姓,還威逼宣府、張家口等地的明政府官員,送錢送物。這些對百姓如虎、對侵略者如鼠的官員們,為了保命保財產,便把納稅人的錢糧,恭送到滿人手上。

滿蒙聯軍,興師動眾地征討林丹汗,結果白忙活一場。但是,後金圈子裏人回到沈陽之後,都認為豪格在這次行動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奏請皇太極晉升豪格。

皇太極一直想提拔自己的兒子,可惜沒有合適的機會和理由。這次,大家這麽識趣,他就順水推舟,把豪格從普通貝勒晉升為和碩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