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理<利 1.軟刀子的刀鋒

從1631年8月10日至9月12日,皇太極的滿蒙聯軍,包圍大淩河城已經一個月有餘。

在這一個月中,祖大壽有兩個選擇:一是突圍,二是待援。在援兵遲遲不到、城裏糧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祖大壽組織了四次突圍,均未成功。

皇太極給各旗下的是死令,誰防地,誰負責;誰放走一人,殺誰十人。在這種情況下,後金軍憑借修好的工事,拚死阻擊突圍的明軍。明軍很難突圍。

錦州方麵很快得到大淩河城被後金重兵包圍的消息。大學士、遼東督師孫承宗並未坐視祖大壽被困不管,先後派出四支援軍營救。這次,皇太極運用的戰術就是“圍城打援,集中優勢兵力逐次消滅錦、寧的精銳部隊,為將來圖謀中原奠定基礎”。皇太極在錦州、大淩河城中間的交通要道上,埋伏大批人馬,準備隨時消滅支援大淩河的明軍。

最激烈的是第四次,發生在9月24日。

這一次,由明太仆寺監軍道張春、山海關總兵鍾緯、團練總兵吳襄帶隊,率領副將張洪謨、楊華征、薛大湖、張吉甫、滿庫、祖大樂、王之敬、趙國誌、劉應國、金國臣、張邦才、於永壽,參將薑新、祖邦林、於應選、穆祿、桑阿爾寨、海三代、王宏化等馬步兵3萬人,支援大淩河城。

明軍出了錦州,在小淩河安營紮寨。為防止後金軍偷襲,張春、吳襄等人,命令士兵挖溝排炮,布置車盾,把軍營布置得非常嚴整。

皇太極早就派人密切注意錦州駐軍的動向。明軍一出錦州城,皇太極就得到了消息,便親自帶人偵察。他圍著明軍營盤轉了一圈,也找不到理想的攻擊點。如果後金軍強攻,損失一定不小。

皇太極決定,在明軍奔赴大淩河城的路上,打他個措手不及,一舉將這股明軍徹底殲滅。

皇太極回營之後,連夜安排代善、莽古爾泰、德格類、阿濟格、多鐸、碩托等人,率領2萬精兵,在離大淩河城15裏的地方設伏。

明軍見後金軍半路設伏,行進中的馬步兵立即合營,周圍架好大小型火炮,鳥槍口一致對外,以靜製動。

後金軍以戰車作掩護,慢慢逼近明軍。

皇太極命令八旗護軍與蒙古軍分開列隊,引誘明軍出擊,以避免遭到火炮襲擊。可是,明軍依仗的就是這些火炮,根本不敢和後金軍拚刀馬功夫,依然選擇以靜製動。

皇太極見明軍龜縮不戰,便令弓箭手先是一陣亂射,隨後帶領兩翼騎兵衝過去。

明軍的大炮就此開火。一時間,炮聲、廝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天。在廣渠門外,八旗左翼軍領教過明軍大炮的威力,不敢上前,跟在右翼軍的後麵,因而降低了後金軍的衝擊力。

此刻,佟養性率領的後金炮團,在明軍的東麵,對準明軍開始開炮、射火箭。也湊巧,又刮起東風,火借風勢,席卷了明軍陣地。

明軍龜縮一團,先是後金騎兵衝擊,後遭大火席卷,明軍各營亂作一團,已經無心戀戰,於是扔下武器,紛紛向錦州方向逃竄。

皇太極早已派人在去錦州的路上埋伏。那些如驚弓之鳥的明軍,遇到後金的伏兵,毫無抵抗之力,全部被殲。

此役,後金軍俘虜張春、張洪謨、楊華征、薛大湖等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備禦、千總共33名,陣斬張吉甫、滿庫、王之敬。全獲明軍駝、馬、車、炮、牛、盔甲、器械。

被俘虜的明將,被押到皇太極麵前。這些沒有信仰的明將,當兵就是為了吃飯,當官就是為了發財,現在被俘,隻求保命。於是,他們紛紛向皇太極跪拜,乞降。

隻有張春不跪、不降。

皇太極非常生氣,吩咐左右,把張春拉出去,用亂箭射死。

代善、嶽托等人上前勸導,說:“現在大明政府已經腐敗至極,大明的能人誌士,因為看不到自己在明朝圈子裏的前途,忠君報國之心漸漸冰冷。這時候,明朝將領如果為我所用,此消彼長,遠比殺掉要好。以前,我們隻屠殺,不招撫,導致我們給明人的印象是殘暴、凶狠、不講道理,所以他們認為,在我們後金做人,還不如在戰場上做鬼。我們應該以拉為主,以殺為輔,讓他們覺得在後金比在明國更有前途。這樣,日後會有更多的人不戰而降的。”

皇太極認為代善父子說得有道理,就命人把張春關起來。然後,他命令啟心郎索尼,把第4次打援大捷的消息,向沈陽守軍匯報。

皇太極大擺酒宴,招待投降的明將。在酒桌上,皇太極和這些明將稱兄道弟,不停地噓寒問暖,夾菜敬酒,給足了明將麵子。這些明將,以前在領導麵前,哪受過如此尊重?兩方領導一對比,人鬼自分。

10月2日,負責監視錦州動向的吳拜、蘇達喇,在錦州城附近抓住9名明軍散兵。經審訊得知,上次伏擊戰中,團練總兵吳襄、副將金國臣、參將桑阿爾寨率百十人逃走,其餘全被滿蒙聯軍殺死。孫承宗和兩個監軍,已經跑回關內。

據此消息,皇太極分析,明政府已無支援大淩河城的力量。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困死大淩河城內的祖大壽。隻要城裏人餓著肚子,就會放棄很多原有的堅持。

皇太極一麵命人補修工事,加強警戒,不惜一切代價阻擊城內明軍突圍;一麵派人展開宣傳攻勢,瓦解城內明軍的鬥誌。

投降的明將,為了立功,提出給城裏軍中的朋友、親屬寫信,勸他們投降。皇太極欣然應允。他也給祖大壽、何可剛、張存仁寫了三封信,言辭誠懇地勸他們投降。

皇太極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把明政府在遼東的精銳部隊消滅了一大半,心情不錯。明朝裏最讓他恐懼的兩個人——袁崇煥已經被明政府剮了3600刀,他保護的人爭食其肉,千古悲劇;祖大壽被困在大淩河城內,4次突圍均告失敗,4次救援軍隊均被消滅,現在是裏無糧草,外無救兵。祖大壽麵前,隻有兩個選擇:一是餓死,二是投降。

現在,皇太極像一隻貓,祖大壽像貓爪下的老鼠。這隻老鼠已經是貓的腹中之物,至於什麽時候吃,以什麽方式吃,要看貓的心情。

皇太極有心情、有時間、有條件陪祖大壽玩下去。

皇太極讓明軍降將薑桂,帶著這些信去見祖大壽。薑桂來到城下,對守城的士兵說,他想進城見祖大壽,有重要情況匯報。

薑桂隻身出現在城下,遠處有後金兵護送,不用問,這位明將已經投降後金。祖大壽不讓薑桂進城,隻允許他進入郭內。

薑桂進入郭內後,城門關閉。祖大壽這時才率領將官出現在薑桂麵前。

薑桂跪在祖大壽麵前,哭訴道:“祖大帥,我們4次救援大淩河城,均被後金軍打敗。第4次,我們帶領3萬人馬,在離城15裏的地方遭到後金軍襲擊,隻有團練總兵吳襄、副將金國臣、參將桑阿爾寨等百餘人逃脫,其餘人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我們被俘後,皇太極非常尊重我們,真誠地邀請我們與他一起開創大業。大帥,明政府現在是閹黨當道,崇禎不辨忠奸。袁督師忠心耿耿,一心報國,卻被淩遲,而閹黨人則升官發財,過著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生活。我們投金,與道德、品質、素質無關,隻因為這個大明,我們愛不起,忠不起!這些書信,都是弟兄們寫給您的!”

薑桂把書信呈上,祖大壽連看都不看,便放到一邊。

祖大壽留薑桂吃飯。席間,祖大壽對薑桂說:“你不必再來了,我寧可餓死在城裏,也不會投降。你投靠後金,我也不埋怨。人各有誌,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