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圈子拋棄的背後

祖大壽寧死不降。皇太極不急、不惱、不生氣。他非常自信,不超過一個月,祖大壽不降即死,別無選擇。

在城內,吃苦挨餓;出城後,就能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大淩河城裏的明軍,實在熬不下去了。

10月10日,明將王世龍忍受不了饑餓,出城投降後金。皇太極向王世龍了解城內情況。王世龍說:“城內已無糧食,馬匹幾乎全被殺死吃光,剩下的30餘匹,也已瘦骨嶙峋。大部分夫役商賈餓死。活著的人,為了填飽肚子,隻能吃死人身上的肉。”

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更不著急了。他每天派人寫勸降書,用箭射入城中。

在與祖大壽打消耗戰的過程中,後金軍也沒閑著,把大淩河城附近的聯防炮台,一一攻下。明子章炮台、翟家堡炮台、陳興堡炮台的參將,也悉數投降。

皇太極為了讓祖大壽徹底絕望,又派出陳興堡炮台參將薑新,前去招降祖大壽,叮囑他把大淩河城外最近發生的一切告訴祖大壽。

祖大壽聽說薑新前來招降,便意識到他死守的,已經是一座孤城。他和他的兄弟,已經被明政府拋棄了。

這時,大淩河城內徹底斷糧,民兵相食,以骨當柴。北京城裏各個圈子為了各自的利益,鬥得頭破血流。沒有一個人想著遼東,惦記著大淩河城。

祖大壽的報國之心,徹底泯滅,便率領眾將官出城與薑新相見。薑新向祖大壽描述了各個炮台被攻擊、拆毀的過程,然後告訴祖大壽,明政府當局都已經放棄了大淩河城,他們這樣守下去毫無意義。

祖大壽沒有說什麽,把遊擊韓棟叫到一邊,說:“你以議和的名義,跟薑新去一趟後金軍大營,順便察看一下軍情,看看從什麽地方有可能突圍。”

晚上,韓棟回到城裏,告訴祖大壽,後金軍工事堅固,布陣嚴謹,幾乎無懈可擊,突圍根本不可能。

聽到這個消息,祖大壽徹底絕望,終於下了向皇太極投降的決心。

祖大壽除了投降別無選擇,明政府再也組織不起解救孤城的有效力量,大淩河城唾手可得。大獲全勝,對皇太極來說近在咫尺。

勝利在握,使皇太極有時間、有心情處理內部的事啦。

自從皇太極即位那一刻起,三大貝勒一直是他實現大權獨攬的最大障礙。上一次,經過半年的精心籌備,聯合蒙古各部,準備繞道進關時,代善、莽古爾泰兩個人,在半路上逼他班師的事,曆曆在目。每當他想起這件事,就覺得在後金圈子裏,他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把手,三大貝勒不能不除,不得不除。否則,他這個大汗,就是一個擺設。

皇太極早就設定好除掉三大貝勒的次序:阿敏、莽古爾泰、代善。

先除阿敏,不是因為他的威脅最大,而是他的圈子最小,勢力最弱。皇太極利用永平事件,把阿敏永久囚禁,變為廢人。

把莽古爾泰列為第二個打擊,是因為他曾經是皇太極打壓代善的盟友,知道一些內幕。最讓皇太極不放心的是,莽古爾泰脾氣粗魯,頭腦簡單,貪婪成性,翻臉不認人,說話辦事不計後果。他就是後金圈子裏的一顆炸彈,不知道什麽時候爆炸,也不知道爆炸後的殺傷力有多大。

皇太極認為,他要除掉莽古爾泰,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在他掌控圈子裏半數以上勢力之後。

二、有一個充分、合理的借口。

現在,皇太極已經掌控了後金圈子裏的大部分實權,勢力遠在莽古爾泰之上。莽古爾泰又犯下“禦前拔刀”的死罪,即便直接處死他,圈子裏任何人,都無話可說。

代善之所以排在第三位,因為代善的兩個兒子嶽托和薩哈粼,是皇太極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超級打手、幫手。而代善本人,處事低調,做人老實,暫時對皇太極沒有威脅。

現在,就是皇太極打倒莽古爾泰的最佳時機,他絕對不會錯過。

莽古爾泰禦前拔刀之後,多爾袞、濟爾哈朗就主張嚴懲莽古爾泰,被皇太極以戰事為重壓下不提。

現在,戰局明朗,後金軍大獲全勝在即,皇太極自然要把處理莽古爾泰之事提到日程上。在一次貝勒、大臣會議上,研究完工作部署之後,皇太極再次強調作戰紀律。

皇太極說:“從各方麵的情況來看,我軍這次出兵,將大獲全勝。我在這裏,一是要感謝上天的眷顧,二是感謝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謀劃。但是,勝利不能掩蓋一切。在我們當中還有一些人,仗著自己權力大、資格老,不從大局出發,處處計較自己小圈子的得失,影響之壞、破壞力之強,遠超出我八旗人的容忍底線。在這次出兵中,這些人這樣的行為,尤為嚴重。這樣的事情,我們再縱容下去,就是對我們後金國民的前途、命運不負責,就是典當先輩們用鮮血、生命為我們換來的基業。這次會議結束後,希望有關負責刑訟的貝勒,好好總結一下,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對此次出兵過程中有違法亂紀行為的人,進行嚴肅處理。不管涉及誰,都要嚴懲不貸!”

皇太極發出了整治莽古爾泰的信號。精明、縝密、善於揣摩一把手心理和需要的多爾袞、濟爾哈朗,自然知道他們要幹什麽了。

濟爾哈朗負責刑部,多爾袞負責吏部,兩個人都是皇太極小圈子的骨幹,對於打擊莽古爾泰,根本不需要皇太極動員的。

會後,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召集諸貝勒開會,研究如何給莽古爾泰定罪的問題。

兩個人決定:革去莽古爾泰的大貝勒爵位,貶為普通貝勒,罰沒5個牛錄、1萬兩白銀。

嶽托是一個正直、坦**、無私的人。不論做什麽事,他都堅持公平、合理、問心無愧的原則,從不考慮自己的得失。

會上,嶽托反對從重從嚴處罰莽古爾泰。他認為,在此戰中,大部分戰鬥都發生在南城,正藍旗減員確實嚴重。莽古爾泰為了確保陣地不失、不放走一個明軍的作戰要求,向皇太極索要本屬於正藍旗的10個牛錄護軍,也在情理之中。至於拔刀,也是下意識行為。嶽托提出對莽古爾泰給予警告、記大過、象征性罰點錢就算了,沒必要上綱上線。

很多貝勒的想法和嶽托一樣,也認為嶽托說得在理。但是,他們卻反對嶽托的提法。

他們一致同意多爾袞、濟爾哈朗的決定,莽古爾泰禦前拔刀是毫無爭議的事實,沒什麽好議的,應該從嚴從重處理。

大部分貝勒都意識到,打壓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需要。在這個問題上,事實不重要,法律不重要,自己的態度才重要。在這個非常時刻,如果自己為莽古爾泰說情,或者反對從重從嚴處理,都會被皇太極視為異己,以後在後金圈子裏,肯定是前途渺茫,晉升無望!

前途大於一切,管他什麽公平、公證和良心!在後金圈子裏,一把手永遠是對的,緊跟一把手,也永遠是對的。

對於濟爾哈朗、多爾袞提出的判罰,除嶽托保留意見外,其他貝勒一致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