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能給嬰兒超強免疫力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報道:“不用母乳喂養的嬰兒在其出生後6個月內腹瀉的發病和死亡的幾率分別比那些用純母乳喂養而得到免疫保護的嬰兒高15 ~25倍。”早在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召開的嬰幼兒喂養會議就曾聲明:“不良的喂養方式及其後果是世界主要問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一個人為的問題。無疑它可被看作是我們科學技術和經濟結構的恥辱,也是我們發展成就中的汙點”。母親的乳汁是嬰兒最適宜的營養品。母乳不僅含有嬰兒出生後4~6個月內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還含有幫助嬰兒抵禦許多常見病的抗體,它清潔、無菌、新鮮、從不變質,溫度適宜,喂養方便,隨需隨喂。母乳喂養,母子間易加強情感聯係,一旦建立,容易保持,並有助於母親分娩後止血。母乳的營養成分可隨小兒不同年齡段所需的營養而發生改變,非常神奇,所以,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母乳喂養可不受小兒年齡的限製。

母乳是孩子最適宜的天然營養品,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兒童基金會都十分重視母乳的喂養,要求4個月以下孩子的母乳喂養率要達到85%以上,以保障兒童健康。據研究,母乳是孩子生後4~6個月內的最佳營養食品,年輕媽媽應堅持給孩子母乳喂養。

★為什麽吃母乳的嬰兒少發病

母親親自哺乳和護理嬰兒,能防治嬰幼兒疾病。母乳中含有各種防病物質,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它的產生是因為乳母體內存在著一種特殊的“腸道一乳腺循環”。這項循環是這樣進行的:當母親經常給自己孩子換尿布、喂奶、愛撫嬰兒時,嬰兒身上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等被母親雙手接觸沾染,母親經口吃下這些微生物,經母親腸道吸收,成為一種抗原。母親腸道黏膜下有淋巴結,淋巴結內有淋巴細胞,淋巴細胞能產生抗體,這種抗體是特異的,能專門對抗乳母吃下去的微生物。這種抗體就是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A。它在母親體內由腸道進入血液中,隨母親血液循環再運送到母親的**內,再由乳汁排出,嬰兒吃了母乳就有抵抗自身微生物的抗體,因而就可防治疾病。這個過程就是“腸道一乳腺循環”。

隨著嬰兒慢慢地長大,他們自己體內也會產生這種抗體,但須到3-4個月後才能產生一定量的抗體。因此,母乳喂養至少要堅持到4個月。4 -6個月後,可以給嬰兒逐漸添加輔助食品,補充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並逐漸向食物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母親要盡可能親自護理嬰兒,要親手給嬰兒換洗尿布,增加母嬰接觸,這樣乳母體內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乳汁才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乳汁中有很多抗病物質。如母乳中還具有能抗病且有活性的白細胞,可以吞噬細菌等病原體。母乳中還含有一種叫雙歧因子的物質,可以幫助嬰兒腸道內正常存在的乳酸杆菌生長。乳酸杆菌則能抑製其他致病菌的生長。乳汁中還有一種能與鐵結合的蛋白,叫乳鐵蛋白。有些致病菌的生長需要鐵的存在,如果鐵已結合成乳鐵蛋白便不利於致病菌的生長。

母乳哺育嬰兒1個月,就可使該嬰兒患兒童白血病的危險降低20%,而母乳喂養6個月,嬰兒患白血病的危險將降低30%。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發現,母乳有幫助孩子抵抗癌症侵襲的作用。研究人員對2200名母乳喂養兒童的資料做比較,發現母乳喂養的兒童患白血病的幾率比非母乳喂養兒童低21%。科學家們認為,盡管現在的嬰兒奶粉裏添加了許多種營養物質,但其配方結構和營養與母乳相比還差得很遠。因此,母乳喂養的獨特優越性是任何人工配製的奶粉所無法取代的。醫學專家建議,每名新生兒至少應在最初的6個月裏接受母乳喂養。有人做了殺人犯群體的調查,結論是:未得到母乳喂養的人犯罪率比母乳喂養的人犯罪率高得多。

總之,母親應自己動手護理嬰兒,讓嬰兒吃自己的奶,堅持純母乳喂養4~6個月。這樣,無論從營養或預防疾病角度看都大有益處。嬰兒慢慢長大有個逐步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因此,孩子4-6個月後,繼續喂母乳仍具有幫助孩子防病治病的作用。

★初乳能極大提升新生兒的免疫力

初乳是母親產後最初幾天分泌的乳汁,量少(10毫升~ 40毫升),黏稠,因含胡蘿卜素而色黃。初乳對新生兒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母親應保證把初乳喂給孩子。

初乳中含有新生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和大量的抗病物質,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較多的鋅(鋅是各種細胞、器官的組成成分之一)。與成熟乳(產後10天以上的乳汁)相比,其脂肪和糖的含量較低,適宜新生兒消化、吸收;而且蛋白質的含量較高,且以乳球蛋白為主;與抗體有關的免疫球蛋白IgA在初乳中的含量比成熟乳高20 ~ 40倍。因此,初乳不僅可以使新生兒從母乳中獲得大量營養物質,更重要的是獲得大量抗體,給予新生兒抗禦疾病的武器,這些武器幾乎能抵抗和殺死所有可能遇到的病菌,以保護新生兒免受感染。這就是母乳喂養的孩子在出生後6個月之內很少得病的原因。

為了使孩子健康地成長,做母親的一定要讓寶寶吃上媽媽的初乳。即使初乳再少,或者準備不喂奶的母親也應盡可能把初乳喂給孩子。此外,產後及早喂奶,不僅能得到價值很高的初乳,還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宮體修複,減少產後出血等,其益處絕非一般,年輕的媽媽們應倍加珍惜初乳,切莫將非常珍貴的初乳丟掉!

★“開奶”的時間

母親生下寶寶後,第一次讓孩子吸吮自己的**稱為“開奶”。許多媽媽不曉得什麽時間給孩子開奶最合適。有的開奶早,有的開奶晚,這兩種情況都不科學。據資料介紹,新生兒開奶的時間,以產後4-~6小時最為適宜,母乳喂養的成功率也最高。早於4小時開奶或晚於6小時開奶對母子都會有許多不利因素。

如果在新生兒生後4小時之前開始喂奶,為開奶過早。這樣會對嬰兒造成不利影響。因為新生兒胃內常有羊水,尤其是剖宮產下的嬰兒羊水更多,這時候喂奶容易引起嘔吐或窒息。

如果在新生兒出生6小時以後開始喂奶,為開奶過晚。同樣會造成許多不利影響。從母親角度分析,開奶時間過晚容易造成母乳喂養率下降,因為產後盡早讓孩子吸吮自己的**會產生某種強烈的刺激,這種刺激可使母親腦垂體分泌催乳素和縮宮素,這兩種激素可促使母親的乳腺分泌乳汁並引起縮宮素分泌,可使產後子宮收縮,加速複位,有助於產後出血盡早停止。母親早喂奶、勤喂奶,不僅能增加泌乳量,孩子多次吸吮使乳管內的奶水排空,母親能免受奶脹的痛苦,還能防止乳腺炎的發生。而且早開奶還有利於建立母子親密關係。從新生兒角度分析,開奶過晚容易造成初乳丟失。如果開奶過晚,孩子吃不到初乳那不十分可惜嗎!所以開奶時盡管乳汁隻有很少一點,也要堅持喂乳,哪怕讓嬰兒噙著**呆一會兒,同樣也有利於刺激乳汁分泌和母子的相互適應。

★如何提高母乳質量和產奶量

乳母的乳汁分泌得多少,質量的高低,與乳母自身的營養狀況、精神和生活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乳母從食物中攝取營養成分,要補充母體因懷孕、分娩消耗所造成的損失,還要保證增加乳汁的量和提高乳汁的質,所以乳母的營養要高於一般人。乳母必須攝取量足和品種齊全的營養,乳汁的質和量才能達到嬰兒需要的水平。乳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內髒等,吃富含礦物質的食物,如奶中的鈣、紅糖中的鐵質,要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得到各種維生素,乳母的膳食要平衡,因此也要吃足夠的糧食。乳汁中絕大部分是水,所以要喝足水,水分缺乏,是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多喝一些湯類如蹄膀湯、雞湯、排骨湯、鯽魚湯、肉湯、青菜豆腐湯等,以湯發奶是中國民間早就流傳的方法。乳母不宜隻挑自己喜愛的食物吃,而不考慮乳汁的質量,如果食物單一,嬰兒就不可能從乳汁中得到應有的營養,時間長了會出現營養不良。乳母要少吃油膩食物,避免吃蔥、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乳母負擔自身和嬰兒的雙份營養,從小兒出生15天起,母親每天需供給500克乳汁。隨著小兒月齡的增加,乳汁量也增加。乳母攝入的蛋白質應高質量,包括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即食用雞、瘦肉、魚、蛋、豆、核桃,吃含維生素多的水果及礦物質多的蔬菜。因奶中85%~90%是水分,故每天還應飲3升流汁食品。

精神緊張和憂慮都會刺激交感神經,增加腎上腺素分泌,抑製催乳素(泌乳素)分泌,從而導致乳汁的減少。乳母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可使乳汁分泌得多。乳母精神上受到刺激,如緊張、憂慮、驚恐,會使乳汁分泌減少甚至回奶(斷奶),因此要注意避免。

乳母的生活要有規律,工作、學習、休息、家務勞動要安排適當。睡眠充足,勞逸結合,身體健康,乳汁分泌就比較旺盛。過於疲勞乳汁分泌就少,所以,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的奶量就多,而午後分泌的乳汁就少。用吸奶器吸乳和讓嬰兒吸吮,均能刺激乳汁分泌。乳母忌用煙、酒、茶與刺激物,煙中的尼古丁能減少乳汁分泌;酒中的酒精、茶中的咖啡因和茶堿等成分,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造成興奮不安;吸煙噴出的氣體對嬰兒也不利。乳母不宜穿過緊的內衣,以免壓迫**,影響乳汁分泌。**表麵附著很多神經末梢,通過孩子口唇和**的接觸,形成神經反射到乳母的腦垂體,垂體就會分泌很多催乳素,使奶量增多。另外,每次哺乳時必須將奶吸空,才能產生更多的奶,如一側乳腺產50毫克,喂奶時全部吸光,下次可能產55毫升,反之則越產越少。

總之,要避免過度疲勞,保證足夠睡眠,室內空氣要流通,做活動量小的家務及散步。

★奶瓶還是玻璃的好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把市場上出售的用聚碳酸酯塑料製的6個不同牌子的奶瓶和玻璃製的1個奶瓶,放人500C的開水中,冷卻到- 26℃時檢測其中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結果表明,在全部塑料製成的奶瓶中,檢測到3.1~5.5ppb( lppb)是十億分之一的雙酚A。

美國的研究已知雙酚A是增殖乳癌細胞的物質,即使其量極微,也起到像雌性激素那樣的作用。據稱,引起野生動物的內分泌紊亂而造成生殖障礙,如美國佛羅裏達半島使雄性鱷魚的陰莖變小等的70種物質中就有雙酚A。

★斷奶的時機和方法

嬰兒斷奶的最佳時期為8~12月齡。世界衛生組織新的觀念是母乳喂養沒有時間、年齡限製,因母乳的營養成分是任何保健食品替代不了的。在此期間,單靠母乳喂養已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如不及時添加食物,不及時斷奶,就會使孩子對母乳產生依戀,不願吃別的東西,日久會營養不良、消瘦,甚至貧血等,從而降低了嬰兒的免疫力。要想能夠順利斷奶,又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忌在炎熱的夏季或孩子生病時斷奶,可推遲到涼爽的秋季或孩子健康恢複後再考慮斷奶。

(2)忌“閃電式”斷奶。斷奶是一個過程,不能說斷就斷。父母要在斷奶前就做好準備工作,如4個月後添加輔食,就是為斷奶做準備,在斷奶前逐漸減少喂奶次數,逐漸增加輔食量。到斷奶時就較易順利地渡過。

(3)忌“恐嚇式”斷奶。比如媽媽在**上塗上紫藥水、辣椒麵等,嚇得孩子不敢吃奶,這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是極不可取的。

(4)忌“回避式”斷奶。比如母親“回娘家”或把孩子暫時“送人”,讓嬰兒看不到母親,吃不到奶,突然失去了“物質”和“精神”雙方麵的享受,結果引起孩子精神不佳、哭鬧、食欲不好、腹瀉等不良反應,也是極不可取的。

(5)斷奶時忌“心太軟”。隻要季節及孩子健康狀況適宜,該斷奶時就斷奶,不要太溺愛、心太軟,使孩子的斷奶一推再推,有的推到好幾歲,養成“吊**”的習慣,於是孩子對吃奶越來越迷戀,以致不願吃飯,引起麵黃肌瘦、營養不良性貧血等後果。

★母乳喂養有禁忌

以母乳哺育子女,是每一位母親的神聖職責。但不是所有的母親都能給自己的小寶寶哺乳。這主要取決於母親的本身狀況j以下情況應暫停或禁止母乳喂養。

1.母親患急性乳腺炎

發病期間暫時不宜喂奶,以免對孩子健康不利。此時應選用代乳品來喂養,待乳腺炎痊愈後才可繼續喂奶。因此時母體發熱,乳腺管發炎化膿,乳汁可能被細菌汙染,母親服用的抗生素等藥物成分也會滲透到乳汁中,故暫不能喂奶。

2.母親患感冒

如果是一般的感冒,不必停止喂奶,但如果是重症感冒,應謹防呼吸道傳染,喂奶時可戴口罩。

3.母親患肝炎

肝炎有甲肝、乙肝、慢性肝炎之分。母親患急性肝炎時可暫緩母乳喂養;患乙型肝炎時,一般病程較長,若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胎兒可能在宮內已有感染,應在出生後1小時內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價免疫球蛋白,給孩子增加抗乙型肝炎抗體。一般認為,這些母親可以給嬰兒哺乳。

4.母親患心髒病

母親患有心髒病,是否可哺乳取決於心髒的功能狀態。心髒功能狀態尚好,可以考慮哺乳;若是心功能狀態很差,就不能哺乳。因為喂奶會使母親代謝增加,活動量增加,會更加加重心髒負擔。

5.母親服藥期間

母親因病而服用氯黴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以及阿托品、苯妥英鈉、地西泮(安定)、可待因、嗎啡、抗精神病藥物等,暫不能喂奶。因為母親所服用的藥物成分可滲透到乳汁中,通過喂奶進入孩子的機體,對孩子產生作用。比如,母親長期服用四環素,就會使孩子長出的牙齒變黃,形成永不褪色的斑痕沉著。

6.其他疾病

患有某些其他疾病的母親,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如開放性肺結核、傳染病、性病、精神病、糖尿病、腎髒病、高血壓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等,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哺乳。有的孩子對母乳過敏,表現為皮膚眼球發黃,在生理性黃疸期已過的情況下仍有黃疸持續,此種情況隻需停喂母乳2~3天後再喂就一切正常了。目前有些學者認為患有苯丙酮尿病、半乳糖血症的母親不能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