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漠視與孩子的溝通

平時大家見麵,彼此間常常關切地問:“最近心情好嗎?”可是,卻很少有人這樣問孩子。

如今的生活水平明顯比以前好了許多,但孩子期望從父母那兒得到驚喜的心態並沒有多少改變。這個“驚喜”是什麽呢?當然不是金錢,不是漂亮的玩具,也不僅僅是帶孩子外出遊玩,而是讓孩子實實在在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心靈上的關懷及溝通。

根據一家兒童教育機構的問卷調查,孩子對父母的希望常常是:多和我聊一聊天;對我和顏悅色一些;我感到很寂寞,很孤獨,不要一有錯就認為是我的原因;別把我當出氣筒,能多陪我做做遊戲。

這個調查結果說明,由於有些父母不太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隻習慣於道貌岸然的訓導,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心情壓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及樂趣。

如果說當今的子女教育,是父母在物質生活上寵壞了孩子,那麽,在享受“基本人權”、學會尊重“人格自主意識”方麵,又是孩子把父母寵壞了。因為,孩子對父母的各種要求,往往會盡力去迎合,使得一些家長忘了孩子也是一個具有獨立自我意識的“人”。

目前仍有不少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情感隔閡,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應抽時間關注孩子的心情。

而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交往時時處處都有,難道與“貼心小夾襖”的溝通還會有問題?

為防止兒童出現情感沙漠,家長和老師應該養成聽孩子說話的習慣。當孩子張口訴說他的開心與煩惱時,千萬不要過於嘮叨地訓斥他們。家長每天無論多忙,都應該留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有什麽變化,詢問他們有關學校裏的事,也讓孩子參與到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務中來。有時一個微笑,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就能激發孩子的無限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