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嬰兒的飲食療法

嬰兒夜間驚哭,稱為“夜啼”。中醫認為以心、肝兩經蘊熱為多,一般多因喂養不當,食積有熱,或受驚嚇而引起。此症輕時失去治療機會,往往易成頑症,稱“夜哭郎“。如因各種疾病(如疳積、蟲症、營養不良等)引起的夜啼症,則要治療原發病。一般夜啼飲食調理宜以清涼泄心、治肝積熱、安神鎮驚為主。

嬰兒夜啼可采用的食譜如下:

1.桂圓粥

【用料】桂圓肉10克,紅棗3枚,粳米50克。

【製法】

(1)將紅棗洗淨,去核。粳米淘洗幹淨。

(2)鍋上火,倒入水燒熱,下入粳米,再燒開,加入紅棗、桂圓肉熬成粥,出鍋即成。

【特點】粥稀稠,味甜香。

【功效】桂圓肉主五腋邪氣,安誌。大棗、粳米均有安神定驚、和中理脾的作用。此粥適合夜啼不睡和受驚導致夜睡不寧小兒食用。

2.百合蓮子粥

【用料】百合50克,蓮子(帶芯)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百合、蓮子洗淨,放入鍋中,再加水適量,燒開,放入糯米,共煮成粥,粥熟出鍋時,加入紅糖即成。

【特點】清香,甜潤。

【功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與糯米同煮成粥,則有潤肺清心、安神和中的功效。

警惕孩子睡眠中的五個異常情況

1.入睡後愛翻滾

小兒入睡後愛翻滾,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現,但起碼說明小兒睡不深,對此,應找找原因。常見的原因有:第一,睡床有不舒服的地方。如被子墊得不平整或太厚或穿的衣服過硬、過緊等,都會使小兒感到不適,於是翻來滾去。第二,白天過度興奮。小兒的神經係統較為脆弱,如果白天玩得高興過度或受到意外驚嚇,晚上睡覺後大腦可能不會完全平靜,從而表現出睡眠不深,有時還會伴有啼哭。第三,臨睡前吃得過飽。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東西,使之睡後肚子是脹滿的,因而難受,所以睡後會翻來覆去。第四,腸道寄生蟲作怪。如腸道蛔蟲、蟯蟲,經常在晚上搗亂,使得小兒睡眠不安。第五,缺鈣。小兒缺鈣會睡不安穩甚至驚寢。第六,發熱、患病。有的小兒平時睡覺很好,突然出現不安,對此家長應提高警惕,仔細觀察小兒是否發熱或有其他異常,要把握就醫的時機。

2.入睡後多汗

有的小兒入睡後會出汗,甚至大汗弄濕內衣,家長往往非常擔心,認為是孩子缺鈣。那麽,小兒入睡後多汗是怎麽回事呢?其實,小兒入睡後出汗大多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小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大,體內含水多,皮膚薄,皮膚內血管豐富,出汗有助於熱量的散發,以維持體溫的恒定。同時出汗可以排出體內尿素、脂肪酸等代謝廢物,汗液還可滋潤皮膚,保持皮膚濕潤。最主要的是小兒的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當入睡後,交感神經向迷走神經轉換時會出現一時的興奮,導致出汗。所以,小兒僅僅出汗較多,而一般情況較好,缺鈣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除出汗多外,還伴有睡眠不安、驚跳、枕部脫發等症狀,就有缺鈣的可能,應及時就醫。

3.睡眠紊亂

作為生長發育高峰期的孩子,對睡眠的需求很高。這是因為,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關。人類的生長發育依賴於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隻有在睡眠時分泌的量最多;人體各種營養素的合成也隻有在睡眠和休息時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睡眠充足,孩子的生長發育就快。年齡越小,睡眠應越多。因此,家長們應對孩子的睡眠加倍重視,以免出現睡眠紊亂。睡眠紊亂,在嬰幼兒中極為常見,據統計,30%的兒童在4歲前均出現過此問題,而8個月至2歲則是好發年齡。兒童睡眠障礙有如下表現:夜間頻頻醒來,睡不安穩、恐懼黑暗、磨牙、遺尿、囈語、夢遊、搖動身體、抓撓皮膚、入睡困難等等。

兒童睡眠紊亂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兩種情況:首先是精神刺激,比如受驚嚇,或有苦惱的遭遇又不願讓家長知道,或家庭關係緊張,總在壓抑中過日子等。其次是疾病,最常見的是特異性皮膚病,其中90 070的兒童年齡在5歲以下,因夜間起來抓撓皮膚而影響睡眠。對待有病兒童要積極治療,到專科醫院做正規治療,從根子上解決兒童睡眠紊亂的問題。

4.磨牙

夜晚,孩子發出磨牙聲,這對於換牙期的孩子,可能是建立正常咬合所需要的一種活動。由於這個期間上下牙剛剛萌出,咬合尚不合適,通過磨牙,使得上下牙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觸。對這類夜磨牙,父母不必擔心,它常會自行消退而無需治療。另有一類長期的夜磨牙,通常是由精神因素或錯合引起的。這類夜磨牙是由於神經反射的作用,口內既無食物,唾液的分泌也少,牙齒得不到必要的潤滑而形成“幹磨”,所以牙齒組織的磨損相當厲害,造成的後果也較嚴重。睡眠過程中的無意識磨牙習慣稱為磨牙症。夜間磨牙的人,第二天早晨常感咀嚼肌疲乏,口張不開,牙齒有不舒服的感覺,有的病人年紀不大,但牙齒合麵已磨成平板狀。由於牙齒表麵的牙釉質過分磨損,使釉質下麵的牙本質暴露出來,輕者對冷、熱、酸、甜等化學的或物理的刺激過敏,嚴重的可造成牙髓炎,咬合創傷,牙周組織的損壞或下頜關節功能紊亂。咀嚼肌的疲勞和疼痛可引起麵痛,頭痛,並向耳部,頸部放散,疼痛為壓迫性鈍痛,早晨起床時尤為顯著。

治療夜磨牙一般多采用除去病因和對症治療相結合的方法。調節不合適的咬合,除去精神因素,特別是焦慮、壓抑等情緒,保持心理健康。有腸道寄生蟲病的可做驅蟲治療;有牙齒酸痛的可做脫敏治療。在必要時,可裝一個夜磨牙矯正器,晚間睡眠時戴在上頜的牙弓上,可以控製下頜的運動,製止磨牙齒的動作發生。

5.打鼾

兒科睡眠專家警告,如果孩子經常在夜裏打鼾,就應該盡早帶他接受治療,以確定是否患上了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新加坡國大醫院兒童醫療中心麗年前開始針對10279名年齡介於4到7歲的新加坡小孩展開調查,初步結果發現,有28%的小孩睡覺時會打鼾。其中6%幾乎每個晚上都打鼾,這當中約1%~2%的小孩可能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這項調查還顯示,如果孩子肥胖,睡覺時經常打鼾的幾率是一般小孩的3. 75倍;如果小孩同時患有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皮膚過敏等過敏症,經常打鼾的可能性則是一般小孩的7. 45倍。

新加坡國大醫院兒科睡眠專科醫生吳炎添副教授說:“經常打鼾的情況不僅是診斷睡眠窒息症的重要指標,它也可能導致一些兒童並發症,例如發育、成長和行為方麵,出現不正常的發展。”

因此,他認為,家庭醫生如果碰到患有過敏症的兒童,應主動確定他們是否有經常打鼾的情況,並在必要時推薦這些小孩進行睡眠測試,盡早診斷出睡眠窒息症,以便及早治療。

那麽,怎樣才算是經常打鼾呢?吳副教授表示,醫學上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不過他指出,孩子幾乎每個晚上打鼾,而且鼾聲並不因為疲累或生病所造成,家長就應多加留意。

有關調查的初步結果還發現,在受訪的7558名家長中,隻有約16%知道什麽是睡眠窒息症,因此吳副教授認為,家長在這方麵的知識和意識應該有所提高。

他說:“很多家長會以為打鼾和睡眠問題是成長的必然過程,但是醫學證據已經證明,如果不盡早就醫,睡眠問題是會長遠地給孩子造成困擾。我們發現,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孩童患者常常麵對學習困難、白天愛睡覺、早上出現頭痛、頭暈等問題。”

小孩患上阻塞性睡眠窒息症,主要是因為腺樣增殖體和扁桃體肥大,阻塞了呼吸道所造成。醫生一般會為小病人動割除手術,打開更多讓空氣流通的空間。少部分為鼻息肉、鼻中隔彎曲等引起,均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一些專家也建議家長為年幼的孩子按摩,讓孩子睡得更安穩。由強生健康用品公司撥款資助的一項美國研究就顯示,為孩子進行按摩可以減少孩子睡眠中斷的問題,減幅高達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