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調查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願意或渴望戶外活動。而至少有60%的孩子仍說自己平時很少有機會去爬山玩水、種樹養花、認識動植物,甚至還有30%的孩子訴說“如果我去外麵玩,就要挨父母罵”。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大自然中“玩耍”更是一種認識世界、陶冶性情、鍛煉身體、增長知識的有益活動。毫無疑問,父母應該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

父母要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雖然孩子天生愛玩,但也有一些孩子性格內向、行事膽小,有一些孩子則沉湎於玩具,不願過多地進行戶外活動。遇上這種情況,父母就更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了,可用美麗的童話激發其對大自然的興趣,也可以從講述自然常識人手,掌握若幹知識後再帶其走進大自然,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對於獨生子女,一方麵讓其融人自己的朋友圈,另一方麵還應與他共同“玩耍”,一同欣賞大自然。極少數的孩子缺乏對大自然了解、認識的渴望,往往是與極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有關。父母以“平時工作較忙”、“孩子還是多讀點書”等為由,不主動給孩子走進大自然的自由和機會,顯然是錯誤的。

父母應培養孩子觀察大自然的能力。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僅靠這種自發的、無序的好奇心無法係統、準確地發現種種自然現象,掌握其本能和規律。因此,父母要隨時提醒孩子注意重要的、特別的、帶有規律性的自然現象,如暴雨、雷電、彩虹、台風、或如季節更替、花開花落等等。讓他們觀察不同季節中的蟲獸、草木、不同時空的日光月色、雲淡霧濃,引導他們仔細思索其間的變化。對於小學生,還可以讓其常寫觀察日記,培養觀察興趣和能力;對於尚未充分掌握文字表達方式的幼兒,則用請他們回答問題的方式,思考分析一些淺顯易懂的自然現象。有可能的話,還可以用諸如編故事、做遊戲的形式,把自然現象融入其中,幫助孩子理解,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事實證明,具有較強觀察事物的能力的孩子,日後在掌握形象表達和抽象思維方麵都要比別人高出一籌。

父母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的動手能力。相對於城市孩子來說,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對大自然無疑更親切、更熟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具有極強的融入自然、改造自然的主動性。他們熟知樹木的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過程,是因為他們親手種過樹;他們了解兔狗、雞鴨、牛羊的生活習性,是因為他們自己親手喂養過,隻有將自己徹底融人自然,才會真正體會到空氣、陽光、山水是那麽令人珍視,讓人熱愛,須臾不可分離!

當然,城裏的孩子不可能擁有太多的直接的動手機會,但必要的“自己動手”顯然不可缺少。因此,父母應盡可能地給孩子提供種一盆花、植一棵樹、養兩隻鳥的條件,提供去鄉下感受、去農村鍛煉、去田野勞動的機會……當孩子親身感受到在自己的勞動下,美麗的花草蓬勃生長,可愛的動物健康成長時,他們就不僅充分體驗了勞動的愉快,更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毋庸贅言,隻有熱愛自然的人才會熱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