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理財

現在的孩子,口袋裏的零花錢少則幾塊,多則幾十甚至幾百,大部分孩子的零花錢都用來吃喝和玩樂,能真正用來讀書學習的隻占極少數,更不用說理財的概念。“如何理財”就成了孩子們的頭疼事,作為年輕媽媽急需對孩子這方麵的事情進行正確的指導和監督。

有關專家指出,父母完全能夠教會孩子具有經濟頭腦,也能夠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進行不同的理財觀教育,而且這類教育宜早不宜遲。受到良好理財觀念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對金錢抱有正常的心態,處理好人與金錢的關係。

1.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家庭的經濟狀況

很多家長之所以避諱和孩子談家庭的經濟問題,是覺得孩子太小、太單純,正處在學知識的成長階段,怕孩子為此過早地染上世俗的銅臭味,或者背上不必要的思想負擔和壓力,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經濟問題是大人應該操心的事,再苦自己不能苦孩子,小孩子隻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成了不少家長的“口頭禪”。

其實這種“談錢色變”的避諱是多餘的,甚至會產生一定的負作用。要知道現在是經濟社會,金錢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想讓思想活躍的孩子們完全與金錢隔離是根本不可能也不現實的事情。相反,正是這種不應有的避諱導致了理財教育的真空,反倒容易使錯誤的、盲目攀比的金錢觀乘虛而入,占領了孩子們尚不成熟的頭腦,以為家長的錢來得毫不費力,花起來自然是大手大腳。

既然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那麽不管家境到底如何,家長都應該對孩子實話實說,這才是最明智的,也是對他們知情權的尊重。讓孩子對家庭的經濟狀況有個真實的了解,參與到家庭的經濟問題中來,真真正正地明白,家長的錢不是白來的,自己花起來必須珍惜和節儉。如果誰家中能擁有這樣懂事的“小大人”,無疑是一件幸事。

天下有窮爸爸和富爸爸之分,就應該有窮孩子和富孩子之分。.因此,當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以後,就應當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否則,就不可能培養起孩子應有的責任感。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不願意告訴孩子自己的家庭實際經濟狀況,於是就有了那些“窮漢養嬌娃”的現象。

報上曾報道過一對貧窮的農民父母,靠賣血供孩子念大學,而孩子卻在大學裏講排場,和同學比闊氣,最終也沒能完成學業,到後來連自己的父母也不願意見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寒門逆子”,可以說做父母的是有一定責任的。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自己能夠提供的一切物質條件,但不應該認為自己是為孩子而過日子,而應該知道是和孩子在一起過日子,要讓自己的孩子有一份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培養孩子應有的責任感。

2.教孩子理財並不難

也許你認為孩子還小,不適合學理財。其實教孩子理財並不難,不需要告訴他們生澀的投資理論或金融操作模式,隻要就孩子平常接觸到的部分,例如購買零食、文具及玩具等,樹立正確的理財觀,讓他們懂得如何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就可以了。在教孩子理財時,有幾點要加以注意:

(1)不回避金錢方麵的問題。當大人在處理財務時,如果孩子對相關問題好奇或有疑慮時,千萬不要覺得不耐煩或用回避的態度來回應,其實這是很好的教育機會,應該盡可能地用孩子懂的語意加以說明。例如:當孩子問到:“為什麽可以不用花錢,隻用一張小卡片就可以買到東西?”這時候可以告訴他們:“這張小卡片叫做信用卡,用它來買東西時,商店會通過電腦告訴銀行我花了多少錢,銀行會先幫我付錢給商店,再通知我還這筆錢,並不是不用花錢就可以買到東西。”要強調這筆錢是要還的,否則如果讓小朋友誤以為持卡可以不必付錢就得到想要的東西,將來很可能因此成為負債一族。

(2)視需求必要性給零用錢。孩子的零用錢多半是父母給的,目的是要讓他們有機會學習自己管理金錢。但有些小孩會認為父母給零用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最好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給零用錢,應該視需求的必要性而定。當他們有花費需求時,一定要了解這些需求的原因,衡量有必要性再給,否則孩子若發現要零用錢是件容易的事,便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個性。

(3)讓孩子學習珍惜金錢。不管是買東西給孩子或是給孩子零用錢,都要教育他們好好愛惜物品或保管好金錢,若物品是因為孩子的疏忽而損壞,不小心弄丟了錢或是恣意浪費時,要讓他們對這些失去或損壞的金錢物品負責,並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在提供這些金錢或物品之前,要很明確地告訴他們好好愛惜,並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再供應,這樣才會讓孩子更珍惜他所擁有的金錢或物品。

(4)試著讓孩子自己管理錢。既然要教孩子理財,就要相信他們可以自己處理金錢,父母隻是在一旁提供必要的協助及谘詢,給他一定的可支配金額,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管理就可以了,重點是要他們學習如何讓每一分錢可以發揮效用。例如:孩子可以用自己擁有的錢去買想要的東西,而不需向父母伸手要。一旦金額不足又非買不可時,可鼓勵他們想出取得差額的方法,但重點是這個方法必須是正當的。例如:以做家務事換取獎勵等,這是在教他們如何正確賺錢,有錢才能夠消費。

(5)告訴孩子消費要量力而行。無論家裏的經濟狀況如何,也無論父母是否把家庭的經濟狀況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理財習慣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的,所以,避諱談錢的問題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孩子太小的時候,這還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但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後,無論家裏的經濟狀況如何,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有所了解,並不是要讓孩子為錢操心,而是要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值得花的錢,什麽是不值得花的錢,這是一種量力而行的消費習慣。孩子如果養成“驕奢”的習慣,對他們以後的獨立生活並不是好事。

(6)你應以身作則。孩子的外在行為往往有很大的成分是受父母的影響,所以當要求孩子應該怎麽做或不能做什麽時,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孩子的價值判斷。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得先做到才有說服力。在孩子麵前以身作則,才可能導正孩子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