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責製缺席的可能後果

一些企業管理者不懂或不善於運用權責製這一個工具,因此常常出現以下問題:

1.組織沉溺於不求表現的文化。設定目標的行為,不過是虛應故事或紙上談兵而已,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員工知道用什麽借口來解釋自己為什麽達不到目標。

2.有過必罰,懲戒公開,被人牢牢記住,久久不獲原諒。這樣冒險被視為是自殺的行為,傻瓜才幹的事。員工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犯錯,萬一不小心出錯,則迅速掩蓋。因此失去了創新的精神,謹言慎行取代了工作成果。

3.有卓越表現的人和表現平庸者的績效獎金差不了多少。為了不讓泛泛之輩感覺吃虧,為了節省考核時間,為了節約成本,報酬與工作成果不成比例。

4.員工暨經理聯合專案小組嘔心瀝血完成一項建議,但建議案提交後卻石沉大海,毫無下文。辦公室裏謠言滿天飛,但資深管理階層卻三緘其口,不做任何溝通或解釋。過度控製葬送了工作成果。

5.經理人明知真相,可是卻明哲保身,充當老好人。為了維持表麵和諧,而對不良現象視若無睹,這無形中助長了不正之風的蔓延。這種避免批評力求“一團和氣”的作用,取代了工作成果。

6.資深經理人被檢舉行為粗暴,公司卻隻是把他調到其他部門,以此來息事寧人。這種不了了之的結果,令員工懷疑管理階層對尊重員工與公平待遇的承諾到底有多少誠意。否認事實,就等於葬送了員工的工作成果。

權責製管理亟待重建。人們成天講,公司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管理者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員工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除非我們明確界定該對誰負責,對什麽結果負責,事後又必須承擔什麽後果,否則權責製隻不過是一種幻覺、一句口號或一紙空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