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錢就是賺錢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力求勤儉持家。工業生產也如此,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是非常必要的。著名企業都非常注意降低成本,節省每一分不必要的開支。

洛克菲勒是美國的石油大王,他擁有的財富無人可比,但他深深懂得節約的重要性,他曾對他的下屬說:“省錢就是掙錢。”

洛克菲勒經常到公司的幾個單位悄悄察看,有時他會突然出現在年輕簿記員麵前,熟練地翻閱他們經營的分類賬,指出浪費的問題。又如他在視察美孚的一個包裝出口工廠後,確定用39滴焊料封5加侖火油罐(而不是原先的40滴)的標準規格,也是很著名的節約實例。

正是由於洛克菲勒的這種始終如一的注意節約行為,美孚公司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財富。他使生產成本降低,這樣既增加了利潤,也提高了企業競爭能力。

1.節儉是一種美德

社會上有些人與其說是在遭受著缺錢的痛苦,不如說是在遭受著大肆揮霍浪費錢的痛苦。賺錢比懂得如何花錢要輕鬆容易得多。並非是一個人所賺的錢構成了他的財富,而是他的花錢和存錢的方式造就了他的財富。當一個人通過勞動獲得了超出他個人和家庭所需開支的收入之後,那麽他就能慢慢地積攢下一小筆錢財了,毫無疑問,他從此就擁有了在社會上健康生活的基礎。這點積攢也許算不了什麽,但是它們足以使他獲得獨立。

節儉是一種美德,它能使我們免遭許多蔑視和侮辱,它要求我們克製自己,但也不要放棄正當的享受。它會帶來許多誠實的樂趣,而這些樂趣是奢侈浪費從我們身上奪走的。

節儉並不需要很高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的德行才能做到。它隻需要某些常識和抵製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實際上,節儉隻不過是日常工作行為中的普愛意識而已。它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隻需要一點點有耐心的自我克製,隻要馬上行動就立即能見成效!對節儉的習慣越是持之以恒,那麽節儉就越是容易,這種行為也就會更快地給自我克製帶來巨大的補償和報酬。

對那些收入豐厚的人來說,把所有收入全部花在自己一人身上,這種做法是多麽自私啊!即使他有個家,若他把自己每周的收入全部花在養家糊口上而不節省一點錢的話,也是十足的不顧未來的行為。當你聽說一個收入頗豐的人死後沒有留下任何財產的時候——他隻留下他的妻子和一個赤貧的家,讓他們聽從命運的擺布,是生是死聽天由命時——你不得不認為這是天底下最自私而毫不節儉的行為。最後,這種不幸的爛攤子家庭會陷入貧窮的境地。

事實上,對於那些最窮苦的人來說,正是平日裏的精打細算,無論這種行為多麽微不足道,為以後他和他的家庭遭受疾病或絕望無助時提供了應急手段,而這種不幸的情形往往是在他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光臨他們。

相對來講,能成為富翁的人畢竟隻是少數;但絕大多數人都擁有成為富翁的能力,即勤奮、節儉和充分滿足各人所需的能力。他們可以擁有充足的儲蓄以應付他們年老時麵臨的匱乏和貧困。然而,在從事節儉的過程中,缺少的不是機遇,而是意誌力,一個人也會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但他們仍然沒法避免大手大腳地花錢,過著高消費的生活。

絕大多數人寧願享受快樂而不願實行自我克製。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收入全部花掉,不剩一個子兒。不隻是普通勞動人民中有揮霍浪費的人。也有些把多年辛勤工作的收入在一年中就揮霍精光的故事。

金錢有時代表了許多毫無價值或者說毫無實際用途的目的;但金錢也代表了某些極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自立。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具有偉大的道德重要性。

“不要輕率地對待金錢,”巴威爾說,“因為金錢反映出入的品格。”人類的某些最好品質就取決於是否能正確地使用金錢——比如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誠實和高瞻遠矚。有的人的惡劣品質也起源於對金錢的濫用——比如貪婪、吝嗇、不義、揮霍浪費和隻顧眼前不顧將來的短視行為。

沒有任何一個賺多少就花掉多少的人幹成過什麽大事。那些賺多少就花掉多少的人永遠把自己懸掛在赤貧的邊緣線上。這樣的人必定是軟弱無力的——受時間和環境所奴役。他們使自己總是處於貧困狀態。既喪失了對別人的尊重,也喪失了自尊。這種人是不可能獲得自由和自立的。揮霍而不節儉足以奪走一個人所有的堅毅精神和美德。

當人們變得明智和善於思考以後,他們就會變得深謀遠慮和樸素節儉。一個毫無頭腦的人,就像一個野人一樣,把他的全部收入都花光,根本不為未來作打算,不會考慮到艱難時日的需要或考慮那些得依靠他的幫助的人們的呼籲。而一個明智的人則會為未來打算。

可能生活得太緊張了,你的生活也完全超出了你的財力。這種生活的代價是你花掉了你所有的收入,最後連生命本身也為此搭進去。

所以你需要節省每一項不必要的開銷,避免任何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一項購買交易如果是多餘的,無論其價格多麽低,它也是昂貴的。細微的開支匯聚起來可能是一筆巨大的花費!

貧窮,不僅剝奪一個人樂善好施的權利,而且在你麵對本可以通過各種德行來避免的肉體和精神的邪惡的**時,變得無力抵抗。不要輕易向任何人借債消費,下定決心擺脫貧困。無論你擁有什麽,消費的時候都不能傾其所有。貧困是人類幸福的大敵。它毫無疑問地破壞自由,並且,使一些美德難以實現,使另一些美德成為空談。

伴隨著每一項節儉的努力而來的是做人的尊嚴。它表現為自我克製,增強品格的力量。它會產生一種自我管理良好的心態。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沒法做到這點。”但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做某些事情。"沒法做”是一個人走向墮落的征兆。事實上,沒有任何謊言比“不能”更可笑的了。

一個人若想行事公正,他就不僅應當為自己好好打算,也應當顧及到對別人的責任。

你應該樂善好施。你可以生活得莊重而節儉。你能夠為不幸的日子事先做好準備。你可以閱讀好書,聆聽明智的教誨,接受最聖潔影響的熏陶。

即使一個最健康、最身強力壯的人也會被突如其來的偶發事件或疾病給擊倒。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主要是生產布匹、絲綢、棉花、五金器具、玩具和瓷器;在最便宜的商店收購它們,在最貴的商店賣掉它們;耕耘土地,種植穀物,喂養牲畜;隻為金錢的利息而活,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如果你的生活目標僅限於此,那你就該反省自己的做法。但是,難道這就是人生的目的嗎?難道除了肌肉組織外,你就沒有才能、情感和同情心嗎?難道除了嘴巴和脊梁的要求外,你就沒有心靈的要求嗎?難道除了腸胃之外就沒有靈魂嗎?

單單是金錢絕不是繁榮的標誌。一個人的本性和沒有繁榮的時候沒有什麽差別。讓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勞累過度的人的收入翻一倍,你猜結果會是什麽呢?除了大吃大喝,沒有別的結果。

你應該在衣豐食足的美好時期裏為將來有可能降臨到自己身上的,誰也無法避免的壞日子做些準備;你應該為免於將來的赤貧匱乏而積攢儲備一些東西,就像枯水期修好防洪堤一樣,並堅信哪怕是點滴的積累都有可能在自己年老時能派上大用場,既維持老年生活,維護自尊,又能增進他們的個人舒適和社會的健康。節儉絕不是與貪婪、高利貸、吝嗇和自私同流合汙的行為。

“不是為了要將它藏入金庫,也不是為了要有仆人服務——隻是為了獨立的人格尊嚴和不受別人的奴役之苦”。

2.不要入不敷出

如今有的人不再滿足於靠誠實和勤奮掙錢了,而是希望突然暴富起來——不管通過投機、賭博還是詐騙。

你可以在大街上、公園中、酒吧裏到處看到奢侈現象。衣著的奢華隻是奢侈的表現之一,揮霍浪費在社會生活中屢見不鮮。人們過著超過他們負擔能力的高消費生活,其後果可以在商業失敗中、破產清單上和審判罪犯的法庭上看到。在法庭上,生意人常常被指控犯有不誠實和欺詐的罪行。

外表一定要有派頭,人一定要看上去有錢。那些一心想取得別人信任的人很容易地裝出有實力的樣子。人們現在一定要生活得“有檔次”,住漂亮的房子,吃精美的食品,喝高檔的葡萄酒,並有華麗的車馬。

另有一類奢侈的人,雖然不靠欺詐生活,但也徘徊在欺詐的邊緣上。他們有自己掙錢的手段,但消費往往超過收入。他們希望自己成為“受人尊敬的人。”他們信奉的是一個有害的格言:“一定要和其他人一樣生活。”他們不考慮自己能不能負擔得起目前的生活,而是為了在別人麵前保持麵子必須要這樣生活。這麽做的結果是犧牲了自己的自尊。他們看重衣著、家庭設施、生活方式和追求時尚,把這些看成受人尊敬的標誌。他們精心策劃自己在世人麵前出現的形象,雖然這可能是徹底的偽善和虛假。

但是他們決不能顯得寒酸!他們必須用各種方法努力掩蓋他們的貧窮。他們在把錢掙到手之前就先花掉了——欠了雜貨店老板、麵包坊、服飾商、賣肉的屠夫一屁股債務。他們必須像有錢的店主一樣款待同樣追求時尚的"朋友"。可是,當不幸襲來,債務再也拖不下去的時候,誰還是他的“朋友”呢?他們躲得遠遠的,隻剩下這個無依無靠的人在債務中掙紮!

什麽是“通過交際聯絡感情”?它根本不能提高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甚至在生意場上也沒有得到幫助。成功主要依靠一個人的品格和他受到的尊敬。如果在尚未成功之前就想先品嚐成功的結果,那麽八字已有的一撇也會失去,有抱負的人也會掉入債務的貪婪大嘴而無人惋惜。

想成為與自己不同的人,或者擁有他們沒有的東西的不安分想法,是一切不道德的根源。

有人打腫臉充胖子,生活水平低下也要做出有派頭的樣子。他們努力把自己打扮得看起來比實際要更高級些。

為了這個目的,你一定要富,至少看起來像富人。因此,你為追求時尚而奮鬥,為外表的富裕而努力,為過中上等人的生活而急起猛進、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那些“令人尊敬的人”從一種奢侈走向另一種奢侈,肆無忌憚地揮霍著不屬於他們的財富,為的是維持他們遠揚的“名聲”,並在崇拜者麵前大出風頭;而這一切突然像泡沫一樣破滅了,最終是破產和毀滅。

為奢侈而背負債務是多麽不理智的舉動!你購買精美的物品——比你能負擔的價位的貨要更好,你因此要用6~12個月去償還貸款!這是店主的花,而你欣然中計。你太缺乏依靠自己生活的骨氣,而一定要依靠別人。

當**擺在麵前時,果斷地馬上說“不”。“不行,我負擔不起。”許多人沒有道德勇氣這樣做。他們考慮的隻是自己的滿意,不能實踐否定自我。他們屈服、讓步於“自我享受”。而結果往往是貪汙、詐騙和毀滅。社會對這種情況的判決是什麽呢?“這個人的享受超過了他的支付能力”。而以前受他款待的那些人沒有一個人會感謝他,沒有一個人會可憐他,也沒有一個人會幫助他。

這種人是除了他自己之外,是所有人的“朋友”。他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他很快把自己的錢花完,就找到朋友要求借錢或做貸款的擔保。當他把最後一分錢花光的時候就死了,留下了卻是十足愚蠢的名聲。

他的人生指導原則似乎是對每個人有求必應。究竟是他一定要和別人同呼吸共命運,還是害怕得罪別人,這不得而知。

隻要他打開錢包,朋友就無窮無盡。他到處做調節人——是每一個人的保證人。他是每個有需求的家夥都能來撈一把的口袋,是每一個口渴的人都能接水喝的水龍頭,是每個餓狗都能啃一口的醃肉,是每個無賴想騎就騎的驢子,是一個給除了自己之外所有人磨麵的磨房,簡而言之,是個一生也說不出個“不”字的“好心人”。

如果一個人想要平和、順利,那麽他應當在合適的時候說“不”。許多人就毀於不能說或者沒有說“不”。

一個人如果不量人為出,那麽就會直到一無所有,在負債累累中死去,“社會”將在他進入墳墓後還繼續控製著他。他必須像“祭祖”要求的那樣下葬,舉辦一個時興的葬禮。

在這個時代改變這種風俗是很困難的。你可能急於去改變,但通常會有這麽幾個問題:"別人會有什麽反應?"“社會會有什麽反應?”你會不情願地退回來,成為像你的鄰居一樣的膽小鬼。怎麽樣?該醒醒了吧!勇敢些,先承認自己是一個平民,等到有一天成為富翁,你會欣喜你的勇敢。從不要入不敷出做起。

3.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節約的機會

鋼鐵大王卡內基就曾說過:“密切注意成本,你就不用擔心利潤。”在他的一生中,從未為利潤擔心過,因為他最注重的就是節約成本,省卻每一筆不必要的開支。卡內基在商海中縱橫一生,他從來沒有忘記節約,一輩子堅持最低成本原則。

19世紀50年代,成本會計製開始在美國鐵路公司中最大的賓夕法尼亞公司實行。這種會計製度能保持準確的記錄以便在經營、投資及人事等方麵做出決策,核算成本耗費和收人情況,以便判明是否盈利。

卡內基是一個有心人,他認識到這一方法是做生意的一條最基本的要訣,於是,在賓夕法尼亞的7年中,他學習並熟練掌握了成本核算知識。

在他後來從事鋼鐵業中,成本會計知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運用,他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利潤。在生產中,他靈活地運用成本會計知識,處處以最低成本來衡量,使卡內基鋼鐵廠獲得了不菲的利潤,生產效益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他的工廠生產第一噸鋼的成本是56美元,到1990年時降為11.5美元(這年年利潤為4000萬美元)。這一切都歸功於他那“密切注意成本,就不用擔心利潤”的經營哲學。

為了降低成本,卡內基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節約的機會。卡內基的努力效果是明顯的,正是由於他掌握了這一原則,才使他在鋼鐵業中超過眾多同行,獲得“鋼鐵大王”的美稱。

前文所談及的奧運會功臣尤伯羅斯,雖然他在"開源"這一環節為奧運會增加5億美元收入,但對於“節流”他同樣毫不手軟:那屆奧運村的建設利用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南加州大學暑假期的學生宿舍,23個比賽地除遊泳、射擊和自行車賽場新建外,其餘全是舊地翻新的;遊泳場建成露天的,交通工具是借來的大轎車;所需器材大多是靠各國企業的讚助和捐贈,就連為奧運會服務的5萬工作人員有一半是不領薪水的自願參加者。尤伯羅斯就是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麵著眼,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跡。

(1)降低管理費

福特公司總經理李·艾柯卡在他的自傳中說:"多掙錢的方法隻有兩個:不是多賣,就是降低管理費。”

節約成本開支和降低產品售價,這是提高競爭力和改善經營效益的關鍵所在。艾柯卡在福特公司和克萊勒公司都非常重視降低成本。減少開支也是他經營成功的秘訣所在。

艾柯卡剛擔任福特公司總經理時,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召開高級經理會議,確定降低成本的計劃。他提出了“4個5000萬”和“不賠錢”計劃。

“4個5000萬”也就是在抓住時機、減少生產混亂、降低設計成本和改革舊式經營方法四個方麵,爭取各減5000萬美元管理費。

以前工廠每年準備轉產時,都要花兩個星期的時間,而這期間大多數工人和機器都閑著。這不僅構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費,而且長期如此,這也是一筆可觀的損失。

艾柯卡想,如果更好地利用電腦和更周密地計劃,過渡期可以從兩星期減為一星期。過3年後,福特公司就能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做好轉產準備,這一速度在汽車行業是曠古未有的,為公司每年減少了幾百萬的成本開支。

3年後,艾柯卡實現了“4個5000萬”的目標,公司利潤增加2億美元,也就是在不多賣一輛車的情況下,就增加了40%的利潤。

一般的大公司,都有幾十項業務是賠錢的,或者說賺錢很少,福特公司也如此。艾柯卡對汽車公司的每項業務都是用利潤率來衡量的。他認為每個分廠的經理都應該心中有數:他的廠是在給公司賺錢呢,還是他造的部件成本比外購還貴使公司虧損?所以,他宣布:給每個經理3年時間,要是他的部門還不能賺錢,那就隻好把它賣出去算了。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艾柯卡甩掉了將近20個賠錢部門,其中有一個是生產洗衣機設備的,辦廠幾年,沒有賺過一分錢。這就是艾柯卡的“不賠錢”計劃,他通過這種辦法盡量減少公司負擔,節約原材料、勞動力和機器設備,使公司的相對利潤急劇上升。艾柯卡也因此得到了眾多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不賠錢”計劃實行了兩年,該賣的工廠都賣掉了,為公司收回了不少資金,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在克萊斯勒公司,艾柯卡在其他管理人員的幫助下,裁人減薪,減少勞務成本,並以此為基礎,雙管齊下:改善庫存管理、改變采購辦法。

他大膽地引進日本“豐田無庫存生產”的庫存管理技術,取代原來的“以防萬一”大量庫存的製度;采用“基本部件一體化,車型品種多樣化”的產品策略,將產品零配件由7萬多種減少為不到1萬種,進一步減少了進貨與庫存,節約了大量管理費用;廢止將產品存放在公司的“銷售銀行”待機而售的製度,實行與銷售商訂貨生產的新製度,改變了產品庫存的局麵。經過上述改革,克萊斯勒公司的年庫存額由21億美元下降至12億美元,管理費用也大大下降,為公司節約了一大筆資金。

艾柯卡還從多方麵強化成本核算,盡量降低成本。自產零部件如果比外購貴,就依靠外購;進口零部件較貴的,就不依賴進口而自己生產;各工種的成本預算,必須與同行業中的低成本作比較,而不能“按需編製”。這一切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使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降低經營成本

霍華·休斯曾被喻為美國"飛機大王",曾是控製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的老板,他是美國環球航空公司的董事長。

有關這位大富豪的創業過程,是充滿曲折和神秘色彩的,並非三言兩語能說清的,這裏隻選一件小事:

有一次,霍華·休斯開車往飛機場去,車上還有另一位美國富豪福斯先生。他們邊開車邊談生意。福斯在滔滔不絕地談起一宗2300萬美元的大生意,他說要設法做成它。休斯聽了福斯的話,似有所悟,立即把車靠邊停下,趕著往路旁的一間藥店走去。

福斯不知怎麽一回事,隻好在車上坐著等候。一會兒,休斯回來了,福斯困惑不解地問休斯幹什麽去了。

“打電話,”他說,“我把我在環球航空公司(他自己擁有的公司)的那張票退掉。因為我要陪您乘另一班機。”他答完後又說起福斯所說的那宗2300萬美元生意的事。

福斯笑著說:“我們正在談著2300萬美元的大生意,而您卻為了節省150美元的機票把我放下去打電話了,這麽急停下來差點要把我們撞死了。”

休斯卻認真地回答:“這2300萬美元的大生意能否成功還是個問題呢,但節省150美元卻是實實在在的現款。”

“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這正是休斯的經營思想,這是他的穩當實在製勝之道。他認為,既然2300萬美元也是由若幹個150美元組成的,那麽,就沒有理由因2300萬美元可能到手而放棄和浪費150美元。他認為那種崇尚“小錢不出大錢不入”的說法不全對。其實,注重效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正是在競爭中積小勝為大勝的道理。也是穩紮穩打,降低經營成本增加收入的道理。

4.拒絕揮霍浪費

有的不幸是自私造成的——或者是出於對增值財富的貪婪,或者是揮霍浪費。增值財富已經成了這個時代巨大的動機和熱情。絕對貧困的人是不會存在的,隻要人們能夠適度節儉或稍有遠見,他們就無需為度過失業、生病等臨時的困難而把自己置於尷尬之境。一個碼頭工人,在他年輕力壯和沒有成家的時候,完全可以把他一周工資的一半攢下來,而且這種人幾乎可以肯定不會失業。

節約幾乎是每個男人都能做到的事,即使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能做到。如果節約成為一種普遍時尚的話,那麽,這個城市的貧困和疾病就會保持在一個可以控製的範圍之內了。

因此,一個能幹的工人,除非他在節儉方麵養成了好的習慣,否則,他們生活要求不會高於肉體的需要。他收入的增長僅僅能夠滿足他的畸形消費願望的膨脹。

在經濟景氣時,有的人日日笙歌,狂歡作樂,一旦情況逆轉,他們就“傻眼”了。他們的工資,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小管子進,大管子出”。當經濟繁榮結束,他們被解雇時,就隻能靠運氣和上帝的保佑來生活了。

男人們容易被引導到痛苦的路上去,他們中的不少人是心甘情願和自願負責的——其結果就是虛度光陰、揮霍浪費、自我放縱、行為不端。因為大多數人所受的苦而去責備別人,比責備自己更容易被這些人的自尊心所接受。非常清楚的是,那些生活一天到晚沒有計劃的人,缺乏條理的人,沒有事先考慮的人——他們花掉了自己的全部收入,沒有為將來留下任何積蓄——正在為今後的痛苦種下苦果。一切隻為了今天必然會損害將來。一個信奉“隻管今天吃好喝好,哪管明天是否去死”的人,會有什麽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