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而知秋

世上常發生這樣的事,我們也常在一些影視報刊中看到這樣的案例:有的人正在幹著很輝煌的事業,仿佛一切順風順水,如日中天,不料卻一場變故突如其來,事業大廈頃刻轟然坍塌,一切化為烏有。個人也從萬眾矚目淪為不名一文,甚至成為乞丐或階下囚。這在當今的社會中幾乎是司空見慣。

一葉落而知秋,一切事情的或好或壞的結果,都有其預兆隻不過容易被大家忽略了。比如說地震,我們知道在它發生前就會出現地光、地聲等,一些動物也會表現異常,如雞在半夜時分突然嗚叫,狗無緣由地突然狂吠不止……雖說人生無常,但許多結局,我們還是可以從平日的所作所為,或其所交往的人員,或所處的環境中看出一些蛛絲馬跡,解讀出能預示吉凶禍福的一些密碼來。

1.行為分析

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人的行為大多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行為多是他的心理活動的結果。而人的心理藏於內心深處,如果本人不願意流露,外人很難把握。但心理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跡象外現出來,“寓於內必形諸於外”,而人的外在行為就是心理跡象的表現形式。因此,從現象發現本質,從行為觀察心理,早已成為人們識人知事的一條重要途徑。

宋朝人陳瓘在一次朝會上,偶然發現了蔡京用眼睛直盯著太陽,很久很久眼睛都不眨一下。於是,他逢人便說:“以蔡京這種神態,以後肯定能夠升為顯貴。但他目空一切,居然敢和太陽為敵,恐怕得意之後,要獨斷專橫,肆意妄為,心中沒有君王。”後來,他做了諫官,就不斷地攻擊蔡京。可因為蔡京的麵目還沒有暴露,人們都說陳瓘有些過分。但後來的事實證明,蔡京真的表現出像陳瓘所說的那樣奸詐時,大家才想起陳的話。

三國的時候,東吳武陵郡將樊佃誘使附近的外族作亂,州都督請求發兵萬人征伐他們。孫權召問潘浚,潘浚說:“容易對付,5000人足夠了!”孫權問:“你為什麽這樣輕視他?”潘浚答道:“樊佃善於誇誇其談,實際上並無真才實學。過去他曾經為州裏人整治酒飯,等到下午,酒飯還沒上桌,他競十幾次站起身來觀望,這個小事足可以證明他不過是個飯桶。”孫權大笑起來,隨即派遣潘浚率兵出征。潘浚果然隻用5000人便斬了樊佃。

2.察言觀色

人的喜怒哀樂難免形諸於色,盡管有人城府很深,掩藏不露,但總不能沒有蛛絲馬跡,察言觀色就成為了解人和事物的一個通用方法。齊桓公早朝時和管仲商量要攻打衛國,退朝回宮後,一名從衛國獻來的妃子看見了他,就走過來拜了拜,問齊桓公,衛國有什麽過失。

齊桓公很驚奇,問她為什麽問這件事。那妃子說:“我看見大王進來,腿抬得高高的,步子邁得大大的,臉上有一種驕橫的神氣,這顯然是要攻打某個國家的跡象。並且大王看到我時,臉色全變了,這分明是要攻打衛國。”

第二天,齊桓公早朝時朝管仲一揖,召他進來。管仲說:“大王不想攻打衛國了嗎?”齊桓公驚訝地問:“你怎麽知道的?”管仲笑著說:“大王上朝時作了一揖,並且很謙恭,說話的聲調很緩和,見到我也麵有愧色。我由此判斷您改變了主意。”

難道你自己就沒有通過察言觀色而獲知他人內心的經曆嗎?不妨找出來總結一下。

3.言論判斷

從一定意義上說,語言隻是一種現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則是本質,現象反映本質,本質總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語言作為人們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現,有的是直接明顯的,有的是間接隱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對於那些直接表達內心動向的語言來說,每個人都能理解,而那些含蓄隱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心理動向的語言,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高人與凡人的差別,也就在這裏。這才是創造性思維的用武之地。若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過來想想,倒過去看看,最後通過他人的言談話語,發現他人內心的深層動機,那就說明你比別人強得多。

明朝洪武元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個叫萬二的人,他在安亭一帶堪稱首富。一次,有人從京城辦事歸來,萬二問他在京城的見聞。這人說:“皇上最近作了一首詩,詩是這樣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蓋被。’”萬二一聽,歎口氣說:“唉,跡象已經有了!”他馬上將家產托付給仆人掌管,自己買了一艘船,載著妻兒和家中細軟,向江湖泛遊而去。

兩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戶都被朝廷以各種名目沒收了財產,門庭破落,隻有萬二幸免。

4.究之情理

所謂究之情理,就是考察事物和行為是否合乎規律。人世間事物的存在和運行都是有規律的,當你發現一個事件或行為是不合乎規律的、是反常的,其中肯定另有原因,如果找到了這個原因,便發現了事物的本來麵目。

春秋時期,齊國攻打宋國,宋王派臧孫子求救於楚國。楚王很高興,答應得也很爽快。然而,臧孫子卻滿懷憂慮地回去了。他的車夫問:“你求救成功了,怎麽還麵帶憂色?”臧孫子說:“宋是小國,齊是大國,為救一個小國而得罪一個大國,這是人們所不願意的。然而,楚國卻很高興地答應了,這不合情理。他們不過想以此堅定我們的信心,讓我們拚死抵抗齊國而已,以此削弱齊國,這樣就對楚國有好處了。”

果然,臧孫子回國後,齊國接連攻占了宋國的5座城池,而楚國允諾的援軍連個影子都沒有見到。

5.由近察遠

事物的運行和發展,其實都有其一定的秩序和規律性,無緣無故、雜亂無章的事物應該說是不存在的。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收集並分析整理事物的現象,就能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結局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即高瞻遠矚、預知未來。

戰國時期齊國握有實權的田常,通過武裝政變,擁立了順從自己意願的君主,他自己做了相國。在事變之前,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天,齊國的重臣隰斯彌到田常家拜訪,田常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東、西、北三麵什麽障礙物也沒有,視野十分開闊,隻有南麵,因為隰斯彌家前的大樹擋著而望不遠,田常對此什麽也沒說。

隰斯彌回到家後,馬上叫家奴們把大樹砍掉。但還沒砍幾下,隰斯彌又突然改變了主意,急令停止砍樹。家奴們都驚訝地問他原因。他答道:“古人說:‘知道深淵處藏著烏龜是十分危險的。’你們還記得這句話嗎?我感覺到現在田常好像在謀劃什麽大事,如果我們砍了大樹,他就會認為我是個很細心的人,可能察覺到他心中的計劃,這是很危險的。不伐樹,不會被怪罪,但若是知道了別人心底的秘密,其罪過可就大了!所以我才讓你們住手的。”

這是由近察遠的典型例證,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偉人和凡人、眼光長遠與短視的人,差別隻在咫尺之間。即便是在那些很微小的地方,有的人發現了重要的甚至是石破天驚的事件,有的人卻視而不見。因此,我們活在世上,絕不可忽略小事,往往就在對眼前的一件小事上,就在對一個人舉手投足的認識上,一失足成千古恨!對此,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