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經濟大勢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打工,在社會經濟大勢以及全球經濟大勢麵前,都不能獨善其身。經濟繁榮時,大小生意也一片繁榮,社會失業率低,工薪也相對高些。在這種形勢下,隻要經營上不出什麽大差錯,基本上是開門進財。

相反,經濟形勢不妙,各國的經濟都在倒退。這時,大多數行業都必定會麵對顧客不足的局麵。消費力弱的壓力使各類生意紛紛收縮,使各企業很多都倒閉收場。

做生意一定要懂得預測經濟大勢,就算隻是開一家小公司,或是開一家小店,做一些小生意,經濟大趨勢都舉足輕重,對生意有極為重大的影響。任何生意人都應該留意經濟大勢,否則一定會做出錯誤的生意決定。很多在經濟變化劇烈時創業的人,就是看不到這個經濟大勢,以致該進不進,應退不退,有錢賺不到,錯過機會,有危機也守不住,損失慘重。

例如,經濟墜落於穀底時,消費力疲弱,樓市淡靜,股市人人持觀望態度。這時候,商人就要留意經濟會在什麽時候有起色,會在可見的未來,還是在不可見的長遠以後。若是開了一家店鋪,上述的資料肯定會幫助你作出正確的決定,到底是值得守下去,還是索性結束,等到經濟好轉時再來一次?

你開了店,隻要打開門,無論有沒有生意上門,店鋪租金和人工都要支付,燈油火蠟也要支付,如果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景氣,守下去隻有一路蝕本,像個無底深潭;那麽,是否要暫時結束,或是減縮經營的規模,就要作出果斷的決定。否則一路拖下去,可能把每一筆資金都耗蝕掉。在上世紀末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以後的一年內,香港有很多企業便相繼關門,像很多酒樓食肆,在金融風暴打擊下,短短一段時期內就有很多家關門大吉。原來已經勉強經營的,現在也趁機調整了。很多小商店亦是一樣,尤其是一些做遊客生意的,或是專做外地來港的遊客生意的公司,都對金融風暴非常敏感。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些店鋪突然水靜河飛,以前一日幾十個客人,一夜之間,突然門可羅雀,連蒼蠅飛行的聲音都聽得見,生意立即下跌90%以上,立竿見影。

如果你開了一家店鋪,會不會繼續撐下去?唯一支持你撐下去的理由,隻有是你預見經濟會很快再起,現在隻不過是暫時現象。到時候,那些欠遠見的都結束了,你就可以突然搶得有利灘頭,賺取很高的利潤。

但如果你預計的經濟大勢有誤,你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任何商人都要對自己的預期付出代價,或是相反收到很好的回報。

無論如何,你都應該具備一些預測經濟大勢的能力,判斷得正確,對於生意的進退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不是懂得很多,也要虛心一點,看看各大媒體經濟專家們的分析。雖然他們的分析有時會錯,但無論如何,總算有些參考的材料,不至於盲目跟風或靠估計生存。

具有洞察未來的眼光是眾多有錢人的一個顯著共性。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人熟知的首富,他的成就一次大過一次,似乎永遠都會有更大的成就出現。如果一個人沒有洞悉未來的眼光,隻單憑虛無縹緲的所謂運氣,誰也不相信他能夠創造出如此龐大的事業。

如果你留意過李嘉誠先生做生意的手法,應該會看到,李嘉誠先生經營的生意,當時都並非有很多同行參與,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門生意就會成行成市,變得非常熱門,市場上也變得極興旺。李嘉誠先生能夠在早期進入市場,競爭一定很少,而他卻能快人一步,在市場內奠定根基,對該行業的運作、成本、管理、市場、供求情況、消費者的心態、潛在的競爭對手等等進行了解。到其他人進入這個市場之時,李嘉誠先生已經成為該行業的領導者。其他新加入者,還在學習、摸索、嚐試,但李嘉誠先生卻已經將業務在打了基礎之後,不斷提升,其他競爭對手將很難再和李先生的企業匹敵。

有一句宣傳語是這樣說的:“快人一步,理想達到。”在商場上,能夠洞悉先機,先人一步捕捉到市場,開發出新的市場、新的產品,提供市場上從來沒有人提供過的服務,或是在市場已經有這種服務,但行內的企業隻是一盤散沙未成氣候之時,以企業化的形式去經營,使市場人士耳目一新,都算是快人一步的做法。這樣的眼光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但卻更容易達到目標。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洞察先機,都要比別人早一步,都要比別人更迅速地掌握未來的動態、未來的資訊、未來的走向,這就是超級成功者所擁有的觀念,就是我們應該具有的思考模式,也是那些成功者的秘訣。

從對大多數成功人士的研究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成功首先來自於對未來的科學預見和高瞻遠矚。

被人譽為“世界首富”的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經過短短幾年的努力,早在1998年美國《財富》雜誌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中,以千億美元的資產榮任首富,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他的成功之道除了電腦時代所賦予的機遇外,更主要的還是他的高瞻遠矚和遠見卓識,善於洞察先機。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事先”就知道,鐵路時代必定要到來;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事先”就預測到,電氣化時代必然來臨……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董事長威爾遜曾這樣說過:“我整天沒有做幾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計劃未來。”美國建築業巨子比達·吉威特十分注意掌握信息,善於預測市場。1930年,在建築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他預測公共投資將旺盛;1940年,他預測到防衛工程特別是空軍基地的建設要擴大;1950年,他預見到高速公路及導彈基地的建設**將到來;1960年,他又預見到都市交通網的大發展。正是由於他的先見之明,事先準備充分,保證了其在承接建築項目時投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