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五顧茅廬”

東漢末年求才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人盡皆知。而台灣企業家王永慶效先人之行,五訪“茅廬”,方請得當今台塑企業集團的首席顧問丁瑞鐵先生。

丁瑞鐵早年就讀於日本著名的東京商科大學,台灣光複後,曾任省府和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兼副總經理,不久,轉入大同公司任協理,在台灣的金融界頗有地位。

1964年,台北公司成立前夕,資金短缺,經已故的中小企業董事長陳逢源介紹,王永慶認識了丁瑞鐵。當時丁瑞鐵任大同公司協理,因而婉言謝絕了王永慶邀他到台塑的誠意。但是王永慶沒有放棄,他深深知道人才難得,於是效劉備之法,先後五次盛情邀請丁瑞鐵加盟。在他真誠的感動下,丁瑞鐵終於答應了王永慶,決定赴台塑效力。丁瑞鐵赴任後,他開了民營企業直接向島外取得長期低息貸款的先河,就此解決了台化所需要的資金。目前,在丁瑞鐵的鼎力相助下,台塑創下了台灣化纖紡織業第一位,民營製造業第三位的成績。

王永慶不僅鼎力尋求丁瑞鐵這樣的社會名才,就連街頭市井的普通百姓他也不放過,他甚至羅致了包青天的第43代子孫。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王永慶在紐約遇到了一個研究生化的中國人,直覺告訴他此人能有所作為,於是王永慶熱情地邀這個學生去台灣工作,這個學生沒講任何條件滿口答應,王永慶見他麵孔黑黑,又姓包,於是想起宋朝剛直不阿的包拯包青天。王永慶說:“我在感動之餘,冒昧地問一下,您很像包青天的後代。”這個學生說:“我是第43代。”於是,這位秉性剛直的包家駒就成為台塑企業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

王永慶的例子說明招聘人才要不拘一格,不僅要招收社會名才,也要招收無名小卒,隻要對我有用,就要來者不拒。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招才的誠意。

人才是難得的,尤其是白手起家而社會關係不足的條件下更是如此。對人才的吸引力,主要表現為以誠待人。這個“誠”字體現在很多方麵,對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保持耐心,始終不溫不火,以禮相待,相信總有一天會攻克對方心中的壁壘。

我們在前文“有瑕疵的玉”裏談到的“醉羅漢”洛特納,就曾讓一心想聘用他的菲利斯頓費了一番周折。

一天早晨,菲利斯頓在工廠的門口等洛特納,但洛特納卻心灰意冷,不願和任何人交談。洛特納不理睬菲利斯頓,徑自進工廠幹活去了。

但是,菲利斯頓卻一直等在工廠的大門口。

菲利斯頓從早上8點一直等到下午6點。這時,洛特納才走出廠門,沒想到這回他一見菲利斯頓的麵,便爽快地答應了與他合作的要求。原來洛特納出來吃午飯時,看到菲利斯頓還等在門口,便轉身回去了。但後來,他知道菲利斯頓一天不吃不喝,在寒風中等了近10個小時之久,他終於動心了。

菲利斯頓正是用誠心與執著打動了洛特納後,利用洛特納手裏的專利技術,推出新的汽車輪胎產品,在市場上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