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隻是擺錯了地方

“垃圾是擺錯地方的物品”,說的是世間萬物都有它的可用之處,沒有哪一種是無用的;千千萬萬的人,都是可用的,沒有哪一人可以稱他為“廢人”。有些人,看起來無用,實際上是人們未識其可用之處,正如古人所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其實,有用無用要根據現實環境作具體分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短,在某種條件下,他可能顯得“無用”,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卻可能是不可或缺的能手。

這裏所指條件,一是,時機不同,用人的環境不同。這裏所指的“時機與環境”,一為時機,即時機未到,待而觀望,時機一到,立顯身手。二為時間,人之成長,總有一個時間過程,時間不至,才識不熟,難以為用,而一旦時至成熟,才可能勝任。三為時勢,太平盛世,可顯露許多治世良才,而難以發現兵戰良將;相反,紛亂戰世,可顯露許多作戰將領,可又較難發現治世良才。古代的毛遂自薦之前,不僅長期閑而無用,而且吃飯要吃好的,出門要坐車,其欲望真是難以滿足。而自薦以後,卻於急難之中立有大功,使人刮目相看,視為大才。我國湖北省紅安縣和麻城縣在近代出將軍百餘人,而在此之前,千萬人中難得有一個將軍,長期默默無聞,並不是無才,確為時勢所致。

二是事之不同,用之不同。物之不同,各有其用;人之不同,各有其能。如果不根據他的才能,任意使用,則大多數的人能力和要辦的事不合,而顯其無用。《韓非子·楊權》篇中說:物有所宜,材有所施,隻有各處其宜,才能各顯其能。而如果顛倒錯用,使雞捕鼠,令狸司夜,則必顯其無用。

三是識之不同,用之不同。未識其能,視為無用,而識之其能,則可能視為“大才”。而且,隻看清他的一麵,僅知其一麵之能;而識其全麵,則知其全麵之能。諸葛亮閑居隆中,躬耕隴田,如果不為劉備所識,恐怕也不會“三顧茅廬”。這正如古人所說:“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疑者,醫師之良也。”可見,一個良醫,不僅應看重“玉劄丹砂”,而且也應看重“牛溲馬勃”,後者看起來是兩種很不值錢的中草藥,似無大用;而一旦差缺,可值千金。物之如此,人也一樣,常常在其失去之時才顯示其存在的價值。所以,正如俗話所說,要“聽其無言之言”一樣,要“識其無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