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因才用人的點子 用人隻用其所長

一個工程師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也許會卓有成效,但讓他當一名推銷員就不適合;反之,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產品促銷上可能會很有一套,但他對於如何開發新產品卻會一籌莫展。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家大型化學公司花費重金雇用了一位著名的化學教授為其搞某一重要產品的開發,然而幾年過去了,老板終於不得不痛心地承認,雇用這名教授是個天大的錯誤。原因是這位老教授在寧靜的大學校園裏搞理論研究可能很有成效,但置身於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應用研究中,則無法適應巨大的壓力,所以無法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聘請這樣的人對公司無疑是一種損失。如果老板在決定雇用一個人之前,能詳細地了解此人的專長,並確認這一專長確實是公司所需的話,這一用錯人的悲劇就可能被避免了。

用人的智慧和藝術,有時尤其需要表現在偏才的運用上。三國時期諸葛亮手下的人才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麵,一是早年跟隨劉備走南闖北的舊部,如張飛、關羽等人;二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楚人士,如龐統、蔣碗等。對於這兩路人才,他都一視同仁,隻要誰有真本事,符合賢才標準,都予以錄用。在用人上,諸葛孔明從不求全責備,隻要是某一方麵有專長的人才,哪怕有一些缺點,該用時也要加以重用。他的手下有兩個性情古怪的人,一個叫楊儀,一個叫魏延。楊儀足智多謀,會出點子;魏延勇猛無比,很會打仗,但他們也有太多的短處。就個性說,楊儀十分固執,魏延非常霸道。對於這樣有明顯缺點的人,諸葛亮還是大膽地使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在用人上,他並不論資排輩,不論出身,隻要有功績、有本事,都予以提拔。

同樣,劉邦也十分善用智才。他用智才能用其所長,有如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適得其所,鋒利無比。當年他能將驍勇善戰的項羽打得一敗塗地,全得力於他善用人之所長。

例如張良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是個出謀劃策,當參謀作軍師的優秀人才,劉邦就讓他充當出主意、想點子的差事;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是搞後勤、當管家的一把好手,劉邦就充分發揮他這方麵的優勢,讓他理財,掌管內政事務;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劉邦就使他帶兵馳騁疆場,衝鋒陷陣……

這樣,將這些各有所長,各有所用的人組合成一個集團,就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可以直搗敵人要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