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知心朋友”賣了你

某外企管理部門小吳與小曹是很好的朋友,他們原是中學同學,後來又進了同一所大學,可謂是“知心朋友”了,他們既是同學關係又是同事關係,所以兩人都很珍視這份緣分。後來,局裏要在小吳他們科室選擇一位中層管理,消息傳開後,科室裏的人都聞風而動,托關係,找門子,都希望自己入選。但後來傳出內部消息,領導主要在考察小吳與小曹。他們倆的能力都很突出,尤其是小吳,能力強,為人也不錯,所以大家一致認為非小吳莫屬了。

幾天後結果下來了,令大家吃驚的是,中選的不是小吳,而是小曹。大家想不通是怎麽回事,但小曹最明白。原來,在小曹得知選拔是在他與小吳之間進行時,他的私欲極大地膨脹起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小吳擠掉。但他也明白,如果搞公平競爭,自己不是小曹的對手,他隻能靠小動作取勝。於是,他四處活動,在上級麵前極盡獻媚之能事,除了大大宣揚自己的能力外,還處處給領導一個暗示——小吳有許多缺點,他不適合這份工作。小曹與小吳相處多年,找出一些小吳的失誤毫無困難,加之小曹又編造了一些似乎很有說服力的證據,在小曹的這種陰謀活動下,他終於把小吳擠了出去。

在成為同事之前認識或者已是朋友的,當成為同事之後,這種關係是最不好處的,因為相互都知根知底,很容易就會“揭發”對方一下。所以處於競爭當中的同事必須時刻小心提防,特別對知根知底的“朋友”更要防一手。正如小吳的遭遇一樣,他處於一種“防不勝防”的被動而尷尬的境地。其實,他沒有明白這一點:這時隻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而絕不能一味防守,否則自己成為受害的羔羊必定無疑。

也正是鑒於這種情況,有許多人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願意進入同一個公司,尤其是那種潛伏著利益衝突的同事。朋友好做,隻要大家合得來就行;而這種同事關係的確難處,因為其中充滿了勾心鬥角。做朋友時有來有往,協調得非常好,當帶著朋友的“前科”進入同事角色之後,由於種種原因,相互的心態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而這種變化隻能有一個結局:那就是損害了以前良好的朋友關係,而這種關係的損害,隻是因為對利益的爭奪而形成的,這多少有些叫人寒心。所以,有許多人寧肯做一輩子與利無爭的朋友,也不會去做利益豐厚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