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講奉獻,也要講索取

《聖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位先生死後欲進入天堂去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就排隊領取進入天堂的通行證。由於他不善於競爭,後麵的人來了直接插在他前麵,他卻保持沉默,絲毫沒有任何反抗或不滿,就這樣等了若幹年,他仍站在隊的末尾,始終未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

這個故事對我們深有啟發。在工作中,在利益麵前,既不要斤斤計較,也不要過分謙讓,應該大膽地向領導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

當我們考慮工作究竟是為什麽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們是為利益而工作,比如金錢、福利、職務、榮譽等等,否則就未免太虛偽了。在當今市場經濟體製下,我們說自己為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

之所以強調在與領導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爭分內之利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不會爭利而頻頻“吃虧”。不會爭利一般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敢爭利,甚至連自己應該得到的也不敢開口向領導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給領導造成壞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種是過分爭利,利不分大小,有則爭之,結果整天跟在領導屁股後喋喋不休地講價錢、要好處,把領導追得很煩。其實,這兩者都是不懂爭利的,爭利也有個技巧問題。

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我們的祖先總結出的“真經”。在同等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算比較勤懇認真,但在分房時,一個人雖然已結婚五年,可三口人仍擠在一間破舊的平房裏,但卻默不作聲,對領導隻提了一次要求;但另一位卻三天兩頭地找領導訴苦,有空就撥撥領導腦子裏麵分房的這根弦,結果被優先考慮,而他的那位老實巴交的同事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有些人認為向領導要求利益就肯定要與領導發生衝突,給領導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結果什麽都不敢提,往往苦了自己一輩子。幹好本職工作當然是分內的事,但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就應該越多。

隻要你能為公司幹出成績,即便向領導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可以理解。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的多麽“老實”,領導也不會欣賞你。事實上,從領導藝術上講,善於駕馭下屬的領導也常把手中的利益作為激發下屬的一種手段。可見,下屬要求利益與領導把握利益是一個積極有效的處理上下關係的互動手段。

有些人向領導提要求時不會把握分寸,因而引起領導的反感,在領導的心目中形成一個“這人愛講價錢”的印象,這是很不聰明的。要想既爭取了利益又把握好了度,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爭小利。不為蠅頭小利傷心動氣,略顯寬廣胸懷、大將風度,在領導心目中形成“甘於吃虧”、“會吃虧”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堅持忍讓為先。

按“值”論價,等價交換。最簡單的例子,如你拉到10萬元讚助費或為單位創利100萬元,你要按事先談好的“提成”比例索取報酬,不能擴大要求,也不要讓領導削減對你的獎勵。

要善於向領導說明困難,要求利益時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實際想到的多一些,給領導一些“餘地”,不給人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給多少”的想法。所以,充分說明、誇大困難和要求實在是一種必要的處事策略,關鍵問題是要把握住關鍵時機和重要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