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請教的方式進諫

想要別人接受你的想法,首先就要試著接受別人。向上司請教是一種進諫的方式。

向上司請教,有利於找出你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既包括在方案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們在晝上的相互接受。

許多研究者都發現,“認同”是人們之間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說服他人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試圖改變某人的愛好或想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於他,你就越具有說服力。因此,一個優秀的推銷員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顧客相稱。正如心理學家哈斯所說的那樣:“一個造酒廠的經理可以告訴你一種啤酒為什麽比另一種要好,但你的朋友,無論是知識淵博的,還是學識疏淺的,卻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而影響力是說服的前提。

有經驗的說服者,他們常常事先要了解一些對方的情況,並善於利用這點已知情況,作為“根據地”、“立足點”。然後,在與對方接觸中,首先求同,隨著共同的東西的增多,雙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親近,從而消除疑慮和戒心,使對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

下屬在提出建議之前,先請教一下自己的上司,就是要尋找談話的共同點,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如果你提的是補充性建議,那就要首先從明確肯定上司的大框架開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見,作一些枝節性或局部性的改動和補充,以使上司的方案或觀點更為完善,更有說服力,更能有效地執行。

請教會增強上司對下屬的信任感。當你用誠懇的態度來進行彼此的溝通時,上司會逐漸排除你在有意挑“刺”兒、你對上司不尊重等這些猜測,逐漸了解你的動機,開始恢複對你的信任。

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信任是人際溝通的“過濾器”。隻有對方信任你,才會理解你良好的動機,否則,如果對方不信任你,即使你提出建議的動機是良好的,也會經過:“不信任”的“過濾”作用而變成其他的東西。

卡耐基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霍爾,凱恩寫過很多小說比如《基督教徒》、《羅島法官》、《漫島人》,這些都是20世紀早期的暢銷書。有成千上萬、數不清的人讀過他的小說。他是一個鐵匠的兒子,他一輩子上學時間沒有超過八年,但是,當他去世時,他是當時最富裕的文學家。

他的經曆是這樣的:霍爾·凱恩喜愛14行詩和民謠,因此他貪婪地讀完了丹特·加布裏埃爾·羅塞蒂的全部詩作,他甚至寫了一篇講稿讚揚羅塞蒂的藝術成就,並寄了一本給羅塞蒂本人。羅塞蒂很高興,大概他想:“對我的能力持這樣崇高觀點的年輕人一定是才華橫溢的。”因此,羅塞蒂邀請這位鐵匠的兒子到倫敦作他的秘書。這是霍爾·凱恩生活的轉折點。因為他的新職務使他見到許多在世的文學家、藝術家,並從他們的建議中獲得教益,從他們的鼓勵中獲得鞭策。他開始了文學生涯,並揚名天下。

他的家,曼島的格裏馬堡,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的必訪勝地。他的遺產有幾百萬美元。然而,如果他不曾寫那篇表達他對一個名人崇拜的文章,誰知道他會不會一生窮困潦倒。

默默向上司請教,是一種大智若愚;曲徑通幽是一種以曲為主,以退為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