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常去坐坐

陳紅唱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在訴說親情的同時,也道盡了現代人的忙碌。

人們一直都在忙於自己的事,為生活而四處奔波,很難抽出一些時間陪父母聊天、談心。除了陪父母外,我們還應該抽出時間和身邊的人常聯係,接觸。那些冷若冰霜、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子的。隻有大家之間不斷的往來,才能促進彼此之間信息的傳遞,感情的交流和更深入地了解。

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也要靠互相聯係來維係的。互相聯係的方法有許多,禮尚往來、彼此交流等等,在這其中最普遍、最有人情味的一種是有空常去坐坐。

人們在禮儀性的道別時,總不忘記加一句“有空來玩”,不論這是否是一句出自肺腑的言語,聽後都讓人感到溫情四溢,自己似乎可以從中體會到我是被人們接受的,是受人歡迎的人。

在朋友之間,也需要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良好的人脈關係網。

古代社會做一個好皇帝,會經常微服出訪,體恤民情;熱戀時做一個好男朋友,會常常細致人微地關心女友;做一個好朋友,會不忘記常去朋友家坐坐。多注意人們之間的溝通,自然會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子。所以把握這點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要讓自己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不能夠一味地去追求個性,而忽視集體,多與人們接觸即是避免這種“獨往獨來”的好辦法之一。

事實上,我們所要做的並不多,隻是在有時間的時候,去朋友家走一走,也許隻是隨意地寒暄幾句,也許進行一次長談,總之,我們在加深對方對自己印象的同時,讓他與我們越來越熟悉,這樣深入下去,我們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融洽。這樣的交往中,還該注意到以下的問題:

選擇恰當的時間。要做一個有心人,不要在吃飯或休息時去打擾朋友,應該選擇恰當的時間,例如,在飯後休息時去。若朋友有午睡的習慣,千萬不要去打擾,最好的時間是在晚飯後,天氣比較涼爽,人的心情也比較平靜時去。

到了朋友家,若發現他正在招待客人,也不宜久留,與主人閑聊幾句,就應該禮貌地離開。

若朋友正在打掃房間,忙著做事,沒法招待你時,就應站在門口,寒暄幾句,盡快告辭,以免主人為難。

談話的內容可以是天南海北地聊天,也可以比較認真地就某個問題發表見解,但談話內容不要涉及朋友隱私,或提到朋友不願提到的問題。反過來,你可以提些迎合朋友心理的問題,這樣大家都有興趣來談這個問題,氣氛就會比較和諧。

若樓裏搬來了新朋友,就應該主動地去與之接觸,了解對方是否有什麽困難,並作自我介紹,給朋友留下一個好印象,以便今後的交往。

隻要自己多留心言談舉止,就可以為朋友搞好關係創造條件。

我們與朋友之間的交往是相互的,在你來我往中增進感情。《禮記·典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如果朋友經常來自己家裏做客,那麽我們也要進行回訪,以示尊敬,這也是讓我們有空去坐坐的條件之一。孔子說: “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們在交往中表現出對朋友的尊重,同樣,朋友也會尊重我們,這也是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

在與朋友的你來我往之中,還要注意一些技巧的運用。到朋友家的拜訪可以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小王一家和老林是朋友,老林和他的愛人都是大學教授,都有涵養,但也有知識分子的孤傲,總讓人覺得不易接近。可是他們和小王一家的關係卻一直都比較好。小王是個很漂亮的年輕姑娘,為人活潑開朗,初搬到這幢樓時,左鄰右舍的人都來看望她,對她的印象挺不錯。

小王的丈夫聰明能幹,她們的日子倒也過得和美。剛搬來時,小王就注意到了這家文化修養很高的鄰居,她待人熱情大方,有空時就去鄰家聊一聊,但總能找到一個“借口”,一次手上拿件新買的大衣,跟對門的林阿姨親熱地說: “林阿姨,您的審美水平高,幫我看看這件大衣好看嗎?我該和哪些衣服搭配在一起穿?”要麽她又拿上毛線和針,說: “林阿姨,教教我您那個毛衣上的花是怎麽織的?”從此,老林的家便常有小王的笑聲,這麽一個熱情又好學的姑娘怎能不叫人喜歡呢?

她每次去林阿姨家拜訪時都似乎有正當的理由,在言語間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這樣的方法我們不妨也借鑒一些,在去鄰家串門時,總不能無目的地去沒完沒了地侃大山,可以從某些話題引申開去,無形間,表現出對朋友的欽佩和喜愛,這也是非常有利於處好人際關係的。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在拜訪朋友的同時,讓朋友也參與幫助你決定去做的某件事,這樣可以表現出你對朋友的信任和對朋友意見的尊重。

小程一家和小張一家成為鄰居,張家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程家隻住著兩個年輕人,小程就常去張家聊天,張阿姨也把她當作自己家人看待,有時也不讓她們做飯,索性與張家聚在一起吃,這樣好的鄰裏關係形成關鍵就在於小程常找張阿姨談心。

有一次,公司想派小程去長駐外地管理分公司,時間是兩年,她和丈夫商量時,丈夫比較讚同,也支持她去,可她又感到時間太長,不忍心丟下丈夫一個。於是,她就去找張阿姨,問自己該怎麽做,張阿姨為小程信任自己而高興,也鼓勵她趁年輕做出點事業來。小程聽後,也認為頗有道理。最後,張阿姨還說會幫助她,把她的愛人照顧好,讓她放心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

如此融洽的鄰裏朋友關係是完全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的,小程的做法是可取的,適時地讓朋友幫助自己做一些決定,表現出了對朋友的極大信任,而朋友接受這份信任,心裏已經對你表示極大的認可。

交往之中必須注意相關的藝術,讓朋友對自己留下較好的印象。去鄰家聊天,談心的同時,也可以借此機會來學習鄰家的長處。

兩個畢業於同一所學校的女孩做了朋友,也許因為誌同道合,又是同事,彼此間相處和氣,而他們之間後來逐步加深的關係,就是依靠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做到的。

小馬教語文,年輕好學,連續幾年被評為模範教師。小常教英語,也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兩家的關係開始時還比較平淡。後來,有一次學校組織教師觀摩講課,小馬在講台上生動而吸引人的講課方式深深吸引了小常。她想,平時總認為自己比她強,原來小馬的確是一個好老師。回到家中,就急忙到了小馬家,向她請教怎樣在講台上與學生更好地溝通。小馬最初時怎麽也搞不明白,這個平日自命清高的外語係的才子怎麽會主動向自己請教,意外之餘,也有些高興,這時她才發現她們之間原來是互相欽佩、互相欣賞。

後來,兩家之間的聯係越來越多,彼此也互相信任,而這樣和睦關係的建立,正是兩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樣做可以一舉兩得,不斷學習朋友的優點。同時,也融洽了彼此間的關係。朋友之間的交往,不可忽視的一方麵是孩子的交往。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鄰裏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們都希望自己有好朋友,孩子有善良可愛的小夥伴。

我們也可以通過孩子之間的交往,來加深彼此之間的聯係。

孩子之間的交往常常比大人之間的關係要簡單得多,他們往往會受到小朋友的影響比較大。我們要做的是借孩子之間的交往,去展開話題,加深朋友間的人際關係。

例如,一位女士常去朋友家坐坐。由於她們平時不在一處工作,從孩子聊起,便是比較好的話題。進門之後,她們寒暄幾句,就說起朋友家的小女孩很漂亮,自家的孩子亮亮喜歡跟她在一起玩,兩人在一起做作業,講講班裏的新鮮事,最後還不忘記開玩笑地說一句: “我們家姑娘說,見到你家亮亮比見到我的心情好多了!”朋友們都開心地笑了起來,這個女士也笑了,從此兩家之間的關係也在這笑中更加融洽了。

其實,以孩子為話題,借孩子的交往從而促進大人之間的融洽關係,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方法,效果也很好,值得我們去做。

“有空常去坐坐”是現代聰明人常使用的、讓對方記住自己的方法,但是,在其中我們還應注意的是,交往時把握一種適度,去鄰家拜訪不能過於頻繁,隔一段時間去坐一坐,才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最終達到“親密但有時”,才會產生有一定距離的相互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