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還要尊重對方

瑪麗·凱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專家,在她成名之前曾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推銷員。有一次,她參加了一整天的銷售練習,非常希望能和銷售部經理握握手。那位經理剛剛作了一篇十分鼓舞人們士氣的演講。瑪麗在隊伍裏整整排了3個小時,然後好不容易輪到她和那位經理見麵。但遺憾的是,那位經理根本沒有拿正眼看她一眼,隻是從她的肩膀上方向後望過去,看看隊伍還有多長,甚至根本沒有察覺他正在與瑪麗握手。瑪麗等了3個小時,就獲得了這樣的一個接待!她覺得人格上受到了侮辱,麵子受到了傷害。於是她立誌做一名經理,“如果有一天人們排隊來和我握手,我將給每一個來到我麵前的人最真誠的關注——不管我多麽疲勞!"

後來,瑪麗·凱的願望真的成為了現實。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妝品公司已成為一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大企業,也有很多她的慕名者來找她握手,她始終堅持著她以前曾發過的誓言。她說:“我有很多次站在長長的隊伍前,與各種人士作長達數小時的握手,一旦感覺疲勞了,我總是想起從前自己排隊和那位經理握手的情形,一想起他不正眼瞧我而給我帶來的傷害時,我會立即打起精神,直視對方的眼睛,盡可能地說些讓人感到親近的話……”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在給他的員工培訓時,曾有過這樣的一段論述:“不怕別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沒誌氣。做人必須自重,爾後才會為他人所尊重。應該讓人從你的行為中看到你堂堂正正的人格。”當然,自重並不僅在於不自卑,也在於不要在行為表現中玷汙甚至喪失人格。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複雜的生活方式,利益的引誘,金錢物質的刺激都可能使這種事情發生。也許有的不能自重的人會以為他為個人贏得了許多東西,但他卻丟掉了最根本的,那就是他的人格!說到行為的分寸,我們大家的體會就更多了。真理哪怕是隻超過一小步,便是謬誤!在與他人交往而需要表現自己的身份感時,有許多事情是極微妙和細膩的。缺乏節製的行為常是因小失大的開始。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者戴爾·卡耐基在談到人際交往時也曾提道,那些過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對人際關係謹小慎微、過於敏感的人、對他人批評過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務後過分自誇的人等,都會影響其與人交往。卡耐基曾指出:“指責和批評收不到絲毫效果,隻會使別人加強防衛,並且想辦法證明他是對的。無端的批評也很危險,會傷害到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到他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感覺,還會激起他的怨恨。”所以他建議不要隨便指責別人,而要:“嚐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揣摩他為什麽做出這樣的事情。這比一味地去批評更有益處和效果,並且可以培養人的同情、容忍和仁慈。”

富蘭克林說他做外交官成功的秘訣是:“尊重任何交往對象。我不會說任何人的缺點……我隻說我認識的每一個人的優點。”

林肯住在印第安納州鴿灣穀的時候,年紀輕輕就喜歡評論是非,還常常寫信和詩諷刺別人。他常把寫好的信扔在鄉間路上,目的是想使被諷刺的對象能拾到。

林肯在伊利諾依州春田鎮當見習律師時,仍改不了喜歡對人妄加評論的毛病。

1842年秋,他又在報上寫了一封匿名信,諷刺當時的一位自恃清高的政客詹姆士·席爾斯,而被全鎮引為笑料。席爾斯憤怒不已,終天查出寫信者是林肯,他即刻騎馬找到林肯,並下戰書要求決鬥。林肯並不善於決鬥,但迫於情勢,隻好接受挑戰。他選擇騎兵的腰刀作為武器,並事先向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學習劍術,準備到決鬥那一天與席爾斯決一死戰。幸虧在最後一分鍾被人阻止了這場決鬥,否則很難想像“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局麵會怎麽樣。

這是林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個教訓,從此他學會了與人相處的藝術;他告誡自己,永遠不要寫信罵人、任意嘲弄人或為某事指責人了。從此他也深刻地明白了一個自尊心受到傷害的人會有怎樣可怕的舉動。

南北戰爭的時候,林肯新任命的將軍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慘敗下來,使林肯很失望。全國有半數以上的人,都在批評和攻擊那些無用的將軍們,但林肯卻沒吭一聲。他冷靜地引用一句話: “不要隨便批評別人,沒有常勝的將軍。”

當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對南方人士有所非議的時候,林肯總是回答說: “不要批評他們;如果我處在同樣情況下,也會跟他們一樣的。”

任何時候都要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這也許就是林肯善於與人相處的秘訣,也是他的成大事之道。

顧及別人的自尊心,有許多種方法可以采用。在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執政期間,他的一位朋友接受邀請,到白宮去度個周末。這位朋友偶然走進總統的私人辦公室,聽見柯立芝對他的一位秘書說:“你今天早上穿的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小女孩。”

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總統一生中對一位秘書的最佳讚賞了。這句誇獎太不尋常,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使得那位女孩子滿臉通紅,不知所措。接著,柯立芝又說:“不過,我希望你打印的文稿也像你的衣服一樣漂亮,特別是對標點符號能稍加小心一些。”

柯立芝顧及別人自尊心的方法可能有點太過明顯,但其心理策略卻很高明。通常,在我們聽到別人對我們優點的讚揚之後,再聽一些比較令人不愉快的事,總會感到心中好受得多。

麥金尼在1896年競選總統時,就曾采用了這種方法。當時,共和黨一位重要人士寫了一篇競選演說,他以為寫得比任何人都高明。於是,這位先生把他那篇得意之作大聲念給麥金尼聽。那篇演說雖有一些很不錯的觀點,但用詞有些尖刻,很可能會惹起一陣批評狂潮。麥金尼不願使這人傷心,打擊他的一腔熱忱,然而他卻又必須對他指出。請注意,他把這件事處理得多巧妙。

“我的朋友,這是一篇很精彩而有力的演說稿,”麥金尼說,“沒有人能寫得比你更好。在許多場合中,這些話說得完全正確;但這與目前這特殊場合的氣氛,是否相符呢?從你的觀點來看,這篇演說十分有力而切題,但我們必須從共和黨的觀點來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現在你回家去,根據我的指示再寫一篇演說稿,並請你送給我一份副本。”

他真的照辦了。麥金尼不僅替他改了這一稿,並幫他重寫了第二篇演說稿,他後來終於成為共和黨競選活動中最有力的一名演說者。我們不妨設想,如果麥金尼沒有顧及這個人的自尊心而直接指責其過失,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那肯定不會有這樣一個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