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領導的生活

人們都喜歡別人關心自己的生活狀況,這是人之常情,領導也不例外。比如領導遇到高興的事——子女考上大學,提薪晉級,搬了新房等等,心裏一定想找人誇耀一番,而如果遇到憂愁煩悶的事,也想找個人傾訴。下級在上級高興之時若能夠表示欣賞讚同,在領導憂煩之時表示一番同情之意,正是所謂“同甘共苦”,這樣和上級的感情聯係必將會加深。一般人遇到喜怒哀樂的事,都不願悶在心裏,而希望與朋友同喜同樂,共解哀愁。下級如果對領導能做到隨時關心,那麽上級自然會在心中將你當成朋友。

要希望與上級“親近”,下級自己首先必須采取熱情真誠的態度。"熱情"有極大的感染力,你關心別人,別人才會關心你。對於上級工作上的困難、生活上的困難,下級若能真誠地去關心,想方設法排憂解難,上級自然會樂於與之交往,也同樣會關心下級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的領導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頗為得心應手,單位內的人都認為,他很有前途。可是,假定有一天,他顯露出悲傷的臉色,很可能是家中發生了問題。他雖不說出來,一直在努力地抑製,可總會自然而然地在臉上流露出苦惱的表情。對這位領導來說,這實在是件很尷尬的事,為了不讓部下知道,表麵極力裝得若無其事。午餐後,他會用呆滯的眼神望著窗外,此時,他帶著迷惑惘然的臉,顯然已失去了平日的朝氣。你對這種微妙的臉色和表情之變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應由此作一些猜測與分析,找出領導真正苦惱的原因,並對他說: “頭兒,家裏還都好嗎?”不妨以假裝隨意問候的話,來開啟他的心靈。

“唉!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麽?你太太生病了!我怎麽一點都不知道?現在怎麽樣?”“其實也不需要住院,醫生讓她在家中療養。”“別擔心,你太太一定會好的,我們是不是去看看她,單位或您那兒有什麽事盡管吩咐,我這些天都有空。”

“謝謝……”

相信這時你的這位領導一定對你的關愛與細心,深為感激,而且他還可以借此一吐心中的苦惱,以緩解心裏的壓力,或者真的請你幫一個小忙,經過此番交流,相信你們的感情會增進一大步,他一定會記住你對他的關愛並會對你格外關注。

在人性最脆弱的時候去安慰他,這才是當部下的人應有的體諒和善意。上級由於悲傷和苦惱,在心靈上也會呈現出較脆弱的一麵,我們不應再去刺激他,而應當設法讓他悲傷的心情逐漸淡化。領導的苦惱,在尚不為人知曉前,自己應主動設法了解,相信你的這份善意,即使是再嚴肅的領導也會受感動的。

周恩來和毛澤東可以說是一對摯友,但他們始終也是工作上最優秀的黃金搭檔。作為戰友和下級的周恩來一直十分尊重毛澤東,在生活上像朋友一樣關心毛澤東。毛澤東外出考察,周恩來常去他下榻的地方檢查一番,試試沙發的高低和台燈的明暗;在曆次大會前,周恩來總是先按毛澤東的習慣串一下台,看看電線會不會影響毛澤東腳步,話筒應多高最適合毛澤東等等。這是周恩來的一種習慣。其實毛澤東深知周恩來傑出的行政才華,所以他在七屆三中全會上做總結的時候,當時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員配備尚未明確提上議事日程,毛澤東就明確推薦,甚至以未來執政黨領導人的身份確定,周恩來一定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其職務是“內閣總理”。這一決定,他終身未變。即使是周恩來在一些政策見解上和他有明顯分歧,仍未影響這一決定。甚至在毛澤東晚年,“四人幫”設置陷阱,製造謠言,在毛澤東麵前稱周恩來“迫不及待”要取而代之,毛澤東對此也不屑一顧,而當眾批評江青自己才有這種“迫不及待”之心。所以毛澤東仍決定繼續由周恩來來任國務院總理。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關係早已超出了一般性質的上下級關係,幾十年的並肩作戰,相互關愛,尊重與理解早已使他們彼此充分了解並信任對方,這種信任來自於相互對人格、品格、才能和職務分工等諸多因素的認可,也正因為如此周恩來才得到毛澤東的一生重用和信賴。1976年周恩來逝世,美國《時代周刊》發表題為《永訣》的專論,文章最後說:不可避免地,未來的曆史學家回顧1949年以來的中國的變化時,會把那個時代稱為“毛澤東時代”,可是也不妨公平地稱之為“周恩來時代”。

當然,上下級間能有如此友誼的人並不多見,但你要記住,你的上級也是人,他也需要人性的關愛與照顧,隻要你真心誠意地把他當朋友,那麽他也會給你真誠的回報。但同時要注意,下級與上級的交往畢竟還是有顧忌的。不能喪失自尊像個跟班似的跑在上級後麵,大事小事都隨聲附和,連上級不願人知的隱私也去刺探,甚至為表示與上級的親近關係還四處張揚,或者是不看別人臉色,到別人家裏一坐就是半天,喋喋不休,占用上級已安排好的時間。這些與領導交往的分寸若不掌握好,成為“粘粘糊糊”的人,在上級麵前會很不受歡迎。

所以,領導在你的人脈關係網中的位置,應做到“近而不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