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忠言順耳更利人

某公司要舉辦一個展覽,承擔任務的周、馬兩位業務骨幹突擊一夜,擬出了展覽方案,不顧疲勞去找部門經理匯報。經理粗粗看了看,覺得不滿意,便信口數落道:“這方案不行,拿回去好好修改,要快!”

二人請教:“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呢?”

經理瞪了一眼:“哪些地方?自己不會動腦筋嗎?真笨!”

周、馬二位一聽,氣得將方案往桌上一丟:“我們是笨,你聰明就自己幹吧!”

事情鬧到公司老總那裏,他仔細地將方案看了一遍,然後把周、馬二位找來:"你們的方案基礎不錯,思路對頭,也很有創意。要說不足嘛,主要是重點還不夠突出,麵麵俱到的結果就是容易喧賓奪主。另外,你們挨了批評撂挑子也是不對的。好了,昨晚辛苦了,先休息一下,然後集中精力將這幾處改一下,你們看怎麽樣?"

一席話,聽得兩人心頭暖烘烘的,當即承認了錯誤,表示一定抓緊時間將方案改好

“奔奔族”特立獨行張揚自我,是崇尚自由和個性的。韓寒說——評論家和批評家看出來的東西,我們基本上可以不理會。都說“奔奔族”自視甚高,叛逆、張揚、自由,仿佛不願意接受批評全是奔奔族的錯,但是有沒有人想過,究竟是“奔奔族”不願意接受批評,還是批評的方式有問題?為什麽在許多場合中,逆耳忠言往往收到了相反的結果。

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說話要把握分寸,最好能夠既是“忠言”,又能“順耳”。“奔奔族”為人處事說話時要講究方法,讓人聽起來盡量順耳。既能使受批評者警醒,又能使受批評者感到溫暖。忠言,原指忠誠正直的勸告,現已泛指所有的批評之語了;而“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也曆來是勸人虛心接受

批評幫助的金玉良言。不過人們也在思考,忠言是否就一定要逆耳呢?逆耳的忠言是否就一定會利於行呢?忠言能否順耳一些呢?下麵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忠言順耳能夠更容易被人接受。

山上住著一位智者。這天一位年輕人來求他給一個忠告。

智者拿出兩塊很硬的木條、兩撮釘子(一撮直釘、一撮螺釘)、一把錘子、一把改錐。他先用錘子往木條上釘直釘,費了很大的勁也釘不進去。再用力,釘子雖然釘進去了,木條卻散了。智者又拿起螺釘、錘子、和改錐。先把螺釘往木條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就鑽進了木條。

智者拿著兩塊木條說:“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其實都是笨人的笨辦法。我活了這麽大歲數,隻有一條經驗,那就是從來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時,我會象螺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有人認為,批評嘛,當然沒有讚美的頌歌那樣優美動聽,言辭尖銳、聞之逆耳的忠言,才能振聾發聵,引起警覺,有利於反省思過。這話一點不錯,我也認為,對症下藥、真心實意的忠言,猶如醍醐灌頂,對於被批評者改正缺點確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也應當看到,被批評者並非都是豁達大度的君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虛懷若穀還隻是一個努力方向。在此情況下,“良藥”太苦容易引起不適反應,忠言逆耳也常會使人產生抵觸情緒。

我曾經有個同事,她個人的工作絕對無可挑剔,認真、負責,效率高,要求自己也很嚴格。為人真誠、耿直、善良。下屬對她的能力也是認可的,但很多人受不了她批評人的語氣,甚至安排工作的時候,也更多的使用命令語氣。作為一個管理者,她常常被下屬投訴和抱怨,大家感到在她下麵工作精神很緊張。她個人也很惱火,上下級關係很緊張,大家怕她、盡量躲避她;當然也會頂撞她、工作上不配合,不支持。

其實,與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擂板凳的忠言相比,那種和風細雨、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的忠言效果往往更好一些。

露露是一個有點脾氣的女孩,前些日子和領導鬧了點別扭,情急之下欲憤然離去,丟掉那份工作,一位平日裏不善言談的老者聽說此事,用了一頁小小的處方,寫了幾行字夾在書裏,悄悄地送給了她,封麵上赫然寫著“第101頁”,她翻開書看到了那幾行字,一遍遍地讀下來,心情竟然一點點地平靜了下來。

她在日記中寫道:

“事情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那張處方和那幾行字仍時常浮現在她的眼前,像老人那慈祥的目光一樣感動著她:"要知道,果實不容忍花瓣的凋零就無法成熟,寒冬不

容忍溫暖就無法換回季節的輪回,成功不容忍失敗就無法取得突破和轉折。”

所以,為什麽不可以把忠言變得順耳呢?俗話說的好:“好語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同樣的話說出來是可以很不一樣的,既然是忠言,就不能找到一個好聽點的說法嗎?

例如朋友正在思考一件事情,你覺得他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想阻止他,於是你有三種表述方式:

1.你怎麽那麽傻啊?看不出來這是人家下套把你往裏裝嗎?你怎麽能幹這種事呢?

2.這事你想好了嗎?是不是還有XX因素沒有考慮到?如果成了當然好,這事要是不成,咱們怎麽辦呢?

3.你怎麽決定都行,我都支持你,但是事情總是有成有敗,要是不成,可能會怎樣怎樣,咱們需要提前做點準備。

這三種表述目的差不多,能達到的效果可能也差不多,但我們不一定非得選擇第一種表述方式,既然知道人都不愛聽難聽的,以後就得想辦法把忠言變得順耳。無論是對朋友,對父母家人,還是對同事下屬。當然說NO總是不如說YES讓人家舒服,但還是可以不讓人家那麽不舒服。

所謂忠言順耳,就是批評者要有與人為善的動機和態度。忠言的目的在於幫助對方糾正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缺點,而不是為了給人難堪、與人過不去,也不是為了借機出風頭、表現自己。隻要從善良的願望出發,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行批評,那麽,這樣的忠言既順耳也容易接受。

1923年,約翰·卡爾文·柯立芝登上美國總統寶座。柯立芝有一位女秘書,長得不錯,但工作時經常出錯。這天一大早,秘書走進他的辦公室,柯立芝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幾句話讓秘書受寵若驚。柯立芝又說:“但是,你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處理得和你一樣漂亮。”從那天起,女秘書在工作中就很少出錯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就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麽想出來的?”柯立芝說:“這很簡單,你看見過理發師給人刮胡子嗎?他要先給人塗肥皂水,為什麽呢?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痛。”

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則就會收到反效果。來自紐約的心理學博士簡·格麗爾說:“提有意義的建議很重要。當與你最親近的人需要你的意見時,拒絕表態、或隻說一些虛頭八腦的內容,或者提出的建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後坑害的是你自己和你們之間的關係。”

?最近,小薇煩事連連:最好的朋友不聽勸告,選了一個“買一送一”的婚紗照

“優惠套餐”,拍完之後才直呼上當受騙;年輕氣盛的妹妹不聽勸誡,毅然和前男友複合,與其現任女友一起“競爭”,形成“三角”關係,最後狼狽退出;盡管苦苦相勸,關係最密切的那個同事還是選擇了突然離職,在一個新的領域自己創業,結果,虧損一年多,事業仍不見起色……

其實,小薇不是沒提出過合理化建議,隻是並未被對方接受。那麽,提出建議的方式是否得當?如何聰明、巧妙地表達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呢?

1.好的開場白,能使你的觀點更受歡迎

妥當的話,都是想好之後說出來的。所以,當對方向你說明一個新的決定時,不妨先聽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思考片刻,然後再說:“現在你想聽聽我的一點建議嗎?",也可以說:“想不想聽一個和你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主意?”如果對方表示出想聽的意願,通常她也會將你的話當作重要的參考;但如果對方反應冷淡,你不如選擇沉默。

2.別讓敘述的口氣變得嚴肅、沉重

像一個權威專家一般闡述自己的觀點,常常會讓對方感覺壓抑,容易產生辯駁的欲望,也可能使你們的溝通進入僵持階段。例如,直接說“你還不如辭職不幹了”或者“我要是你,我就辭職不幹了”,都會給對方增添心理壓力,不如換個方式這樣說:“你有沒有考慮過變換一下自己現在的環境?”也可以說成:"依你所說,你不妨先辭職,再看具體情況,做下一步打算。”

3.不指責他(她)最親近的人

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向你大吐苦水,說起親人、愛人的種種不是,並征求你的意見時,你也不要順著她的意思,一起說那個人的不是,挑那個人的毛病,即使你說的全是事實。越是對方親近的人,越不應當由你來做出評價。因為,也許不到兩天,他們便會和好如初,她(他)會把自己說過的話忘得一幹二淨,但他(她)極有可能會對你說過的那些“壞話”一直耿耿於懷。

4.學會讚美,減少話語中的“攻擊性”

有時候你明明說的是很中肯的話,但對方未必能聽到心裏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你的措辭過於“咄咄逼人”,也許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對方。先將想說的話在腦子裏過一遍,想象著此時是另一個人正在和你說這些話,看看你是否會對其中的某些話語感到別扭或心裏不舒服。

你?也可以嚐試著先真心誠意地認可和讚美對方的某些觀點,然後再詢問:“你確定這個想法就是最好的嗎?”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建議最終也沒被采納,不要因此變得憤怒或尖刻,要知道,你的目的是讓身邊的人妥善處理問題,而不是隻聽

你一個人的指揮。

隨著醫藥科學的發展,許多苦口良藥,都加包了糖衣,早已不再苦口,而我們的逆耳忠言也不妨加進一些“蜜糖”,達到順耳利行之效。在“奔奔族”的工作生活中,應提倡建立一種平等相待、和氣相迎、團結互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氛圍。它有利於調動工作積極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自身和部門的良好形象,是工作進步,生活舒心,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良好保證。逆耳與順耳,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處世藝術,這正是廣大“奔奔族”們所要體會學習的。

[雜談]

表達方式不同,意思也“變味”

1.你真正想表達的意思:“你的氣色越來越好了。”

帶“攻擊性”的話語:“呀!你的氣色可比我上次見你的時候好多了。

具體分析:這句話最大的問題在於,將原本讚美的話說成了一個對比的結果。不但無法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受到了讚美,而且可能會使對方誤解為:自己原來氣色不好,現在是比以前好了,但也未必能好到哪裏去。

更合理的說法:“你的氣色真好。”

具體分析:讚美的話不需要過多修飾,應該說得直截了當,簡潔明了。

2.你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在細節上做些改變,你會更漂亮。”

帶“攻擊性”的話語:“你換一種頭發顏色,就不會看著那麽老氣了。”

具體分析:對人從頭到腳的一一點評,本身就是一種不禮貌的表達方式;而且,如果隻是在說頭發顏色,可能還不會顯得過於尖刻;可是,最後順帶點評了一下對方“看起來老氣”,會讓聽者大感不悅,你的建議自然也會惹人反感。

更合理的說法:"你隻需要在細節上稍加修飾,會比現在更漂亮,先考慮換一種頭發顏色如何?”

具體分析:弱化頭發顏色的問題,先表達你對她個人形象的部分肯定,再說明簡單做些改變,便能好上加好,這樣更容易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

3.你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這份工作占用了你很多私人時間,可以考慮換份工作。”

帶“攻擊性”的話語:“真難以相信,這種像狗一樣累的工作,你能幹得這麽起勁。”

具體分析:這是一句最典型的、充滿“攻擊性”的說法。請謹記,即使對方是你

最好的朋友,聽到這樣的話也不會感到高興,而會覺得你為人尖酸刻薄。而且,這樣的話一旦脫口而出,立即道歉也無濟於事,反而會讓對方對此話的印象更加深刻,不悅感增強。

更合理的說法:“你看起來做得很辛苦,你是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嗎?”

具體分析:友好溝通的前提是體諒對方。所以,你不妨先從關心他(她)的角度開始,先聽聽他(她)是怎麽想的,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斷然替他人做出“辭職不幹”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