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識淵博 品味高雅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之於心靈,猶如鍛煉之於身體。

——斯梯爾

詩人拜倫塑造了一位風流倜儻的唐·璜,致使異性對他意亂情迷,不知道的人以為他也和他塑造的唐·璜一樣英俊瀟灑,其實他隻是一個瘸子,因幼時患過小兒麻痹症,而落下終生殘疾。

盡管知道他是一個瘸子,但當時的許多認識他的美婦淑女偏為他神魂顛倒。拜倫曾不無自負地說:“自特洛伊戰爭之後,任何一個人也沒有像我這樣被搶奪過。”他成了女性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他有什麽勾魂攝魄的魅力,使眾多的美女絲毫不介意他的殘疾,對他傾心癡迷呢?詩人的氣質風度,脫俗不凡的個性異稟,這都會折射出他的無窮魅力,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橫溢的才華。

當時的歐洲大陸與英倫三島不乏英俊瀟灑的美男子,但在眾多癡迷拜倫的女人眼裏,他們同瘸子拜倫相比卻黯然失色。試想拜倫若是毫不起眼的平庸之輩,他無論如何也不具備吸引異性的神奇魔力。

學識、才華得益於後天的求索,是一種知性魅力,即使是天才也莫不如此。富有學識的人,從來就很受人們的讚賞和傾慕。超群的學識能使一個人聲譽卓著,而女人崇拜的就是這樣的男人,因為“男人的聲譽在女人的眼裏,猶如一朵光彩照人、遮醜掩疵的紅霞”。

學識一如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在不同的人身上,學識閃耀的光芒也不一樣。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學識淵博的人,他的知性魅力如光束交叉匯聚,令人矚目;即使是偏於某一方麵的學識,其知識的豐富也可以吸引別人。

學識、才華屬於知性魅力,而最為恒久和耀目的是智慧。據記載,古希望哲學家蘇格拉底是個塌鼻梁、容貌醜陋的人,而且衣衫不整,形象落寞,更沒有“智者”、“哲人”的風度,當時卻有許多人被他所吸引,真誠、熱烈地追隨著他,即使是他的身體化作塵埃,隨風散去,可他的智慧魅力卻長久存在,並且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人。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知識能夠讓生命進入更深刻的內層,使心靈放出奕奕神采,從而使人的氣質與風度顯現出來。寥寥七個字,足以揭示知識與人文氣質、風度之間的關係。

若要“氣自華”,首先要“腹有詩書”。小時候喜歡讀冰心老人的文章,《小橘燈》、《笑臉》……給人一種身旁站著位慈祥的老人,諄諄教導的感覺。後來才知道,是泰戈爾“教”她的,寫作的方法已經在她腹中。長大了些,“結識”了鬱達夫,文如其名,曠達。再後來,魯迅、朱自清、巴金……每讀一本書,仿佛認識一個人:每讀懂一個人,仿佛體驗到一種奇特的生活。一旦進入那樣的境地,你就能悟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諦。

晉朝有一位大玄學家,名字叫郭象,屬閑雲野鶴之輩,潛心於研究老子莊子學說,喜與人談論玄妙的唯物主義哲理,影響很大。後來有人向朝廷舉薦,當朝丞相多次派人來誠心相邀,他推辭不過,進朝做了黃門侍郎。

入朝以後,皇上親自召見,經當庭測試後,對他讚賞有加。由於他知識豐富,辯才無雙,講起話來切中時弊,入情入理,玄而不空,許多文臣武將都喜歡和他結交,聽他講奇聞軼事、高談玄論。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經常在別人麵前稱讚他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這即是口若懸河這個成語的來源。

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在供職“翰林學士知製誥”的時候,專為皇上起草詔書,在他任職期間,共起草了約800道聖旨。他所擬的聖旨,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引經據史,富有例證譬喻。他去世以後,一洪姓人士接替他的職位,這個人對自己的文才頗自期許,就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仆,他比蘇東坡如何,老仆回答說:“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這說明他的所學均已爛熟於胸。

郭象也好,蘇東坡也好,之所以受到眾人的歡迎和賞識,是因為他們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底蘊,淵博的知識修養基礎及過人的才華才使得他們具有翩翩的君子風度,良好的氣質修養。人們喜歡同智者交往,是因為可以從交往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得到一相應的知識實惠,同這樣的人交往,是一種美的享受。

用作啟迪智慧的書,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與工作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書;二是與工作無關,為增加興趣、提高修養、提升人格而讀的書。當然,這兩類書都可成為啟迪智慧的書,在這裏我們將討論的重點放在後者。因為後者最容易被當代人所忽視。

劉先生是某一企業的對外聯絡部主任,曾經在國外工作多年。他是一個被稱為“工作狂”的人。他的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是那種除了工作之外,不知其餘為何物的人。當他在美國、法國等地與企業界人士交往、應酬時,他不得不為自己知識修養的貧乏而汗顏。那些企業家們,除了本行的見解外,無論政治、宗教、哲學、曆史、文學、音樂、戲劇、美術、體育等方麵,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尤其是他們的文學修養,更令劉先生大感驚訝。他們經常把《聖經》、《希臘神話》、《唐·吉珂德》裏的典故掛在嘴邊,一些世界知名作家如莫裏哀、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馬克·吐溫等,說起來也如數家珍。特別是那些年輕的新一代企業家,對東方文化同樣有極大的好奇心,他們懂柔道,會武術,甚至修行禪學。當他們向劉先生談到這方麵的話題時,劉先生真是尷尬得無地自容,因為他在這些方麵無話可說。

劉先生回國後,下定決心要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來讀書。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知識豐富且有涵養的企業家。通常認為要了解各國的曆史、文化及民族特性,最佳的方法,就是讀古典作品。於是,他決定把重點放在閱讀古典文學作品上。

劉先生的工作非常忙碌,他隻能在午休時間,在公司的圖書室,邊吃飯邊讀書。雖然這樣的作法對於劉先生來說,或許不甚從容,但中午1小時的閱讀,已經變成任何事情都無法取代的快樂時光了。

短短的兩年時間裏,他閱讀了六七十本書,其中包括了《約翰·克利斯朵夫》、《唐·吉珂德》、《戰爭與和平》、《紅樓夢》等。

之後,劉先生的朋友都明顯地感覺到,劉先生的談吐與風度,與先前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充分了解到,為提高修養而讀書是何等重要。用這種方法讀書要注意自己並非因工作壓力而讀,所以可自由選擇喜愛的書籍。但也不可抱著消磨時間的態度去讀,這樣將不會有任何收獲。

讀書為了豐富自己的涵養,為了自我啟迪而讀。以這種積極的心態去閱讀時,內心深處就會產生積極的共鳴,書中所傳播的知識、思想就成為有價值的智慧,成為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