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向河馬學習

河馬,動作慢條斯理,外表溫柔敦厚,是一個十足的“老實人”。不過,這隻是它的表麵現象而已。在偶蹄類動物中,河馬即使算不上最凶悍的,起碼也不能列入善良之輩。特別是在保衛自己的時候,不鬥則已,鬥則必欲置敵於死地。按說,河馬雖然不能說是弱者,在強手林立的動物界中,卻也未必就能稱雄。但因為河馬有一套克敵製勝的本領,所以陸上的獸中之王獅子和水中的凶殘殺手鱷魚都不得不懼其三分。原來河馬體態雖笨,頭腦卻聰明得很,它克敵的奧秘在於:善於把陸上的來犯者引至河邊,然後拖進水中淹死;又善於把水中的來犯者拖到岸上,然後用腳踩死。如此這般,使其得以充分發揮已之所長,而又有效地抑製對手專長的發揮。這就是河馬得以稱霸兩柄的高明之處。

敵與我,是一個對抗性最激烈的矛盾體。因此,兩者之間的利與害總是相對的。我之利,則是敵之害;敵之利,則是我之害。

在複雜的軍事鬥爭中,智高一籌的謀略家,由於能夠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其間的利害,利用和造成有利於我的條件,製定有利於我的作戰方法,去造成和擴大敵之不利條件,常可收到“兵不動而利可全”的效果,陷敵於必敗之地。

建安十三年,孫權和劉備與曹操在今湖北江陵至漢口間的長江兩岸地區進行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五萬之兵,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就是趨利避害的著名戰役。

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劣勢兵力大敗袁紹十萬大軍後,統一北方,形成獨占中原之勢,促使其稱霸天下之心進一步膨脹。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下,奪荊州,占江陵,準備順流而下吞滅東吳。麵對曹軍的洶洶來勢,東吳許多大臣都力主投降。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卻指出,曹軍雖眾,但遠跋而來,已是強弩之末,孫劉聯合起來,必能破曹。周瑜則作了更細微的分析,曹軍自稱八十萬,實際北方士兵隻有十五萬,所收降的劉表軍隊,也不過七萬餘人。曹軍的強處是善於騎馬在陸地交戰,卻不懂水戰。現在正值寒冬,馬無草料,曹軍陸騎的優勢就無法發揮,而長江水戰正好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所以曹軍雖多,卻並不可怕。結果正如周瑜所言的一樣,曹操怕不諳水性的軍隊在船上站立不穩,就命令把戰船用鐵鏈、鐵釘鎖在一起。周瑜部將黃蓋看到曹軍船隻首尾相連,難以機動,便建議用火攻。一天夜晚,東南風大作,黃蓋率數十艘載著柴草油脂的小船,直駛北岸曹營,當船接近曹軍時,將小船上的柴草點著,著火之船順著風勢向曹軍的船隻撲去,頃刻間幾十隻相連的戰船化作一片灰燼。大火延及岸上軍營,曹軍死傷慘重。於是,孫、劉聯軍乘勢率兵追殺,致使曹軍大敗。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會麵對形形色色的競爭對手。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又有效地抑製對方特長的發揮,使自己左右逢源,遊刃自如呢?我們不妨虛心地向河馬學習,靈活運用“趨利避害”的高超處世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