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就業恐慌不用愁,人生何處不PK

2007年12月20日,北京安定門外,北京中高級人才市場。

大廳裏人頭攢動、熱氣騰騰,和室外的北風呼嘯、寒氣逼人形成了鮮明對照。一場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正在進行。幾十名大學生舉著簡曆,團團圍在一家藥品銷售公司狹窄的攤位前。

陳剛費力地從人群中擠出來。為了找工作,他從保定來北京,已經呆了四天,每天穿梭於各種招聘會,已經參加了五六場。盡管隻穿著一件不厚的外套,他額頭上還是有些出汗。顧不上喘氣,他很快又擠進另一個攤位。遞上簡曆、介紹自己、回答問題……這時的陳剛已經很老練了——“第一次跟別人推銷自己時,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不過,現在已經是‘身經百戰’了。”

陳剛的專業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希望能在北京找到一份管理、營銷方麵的工作。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勢——自己是外地生源,學校一般,專業又不對口,找份工作肯定很不容易,為此他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幾天隻要遇到適合的單位,他就投簡曆,人家都說一兩周之內會通知麵試,但是機會有多大,他真的沒有把握。半舊的書包裏麵滿是他這幾天收集的用人單位的資料。

現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實在太多了,每場招聘會都人滿為患。他的口袋裏有一張揉得有些髒的紙,上麵密密麻麻地羅列了北京12月份許多招聘會的資料,有的還做了記號——找工作全靠它了。對了,北京地圖也必不可少。

有人問陳剛,找工作最大的困難是什麽?陳剛想,應該是人生地不熟。吃、住和行都成問題,而且什麽都要花錢。他住在中關村一家小旅館的地下室裏,25元錢一晚。地下室房間簡陋,擺了6張床,在這裏坐著,幾乎感覺不到暖氣的溫度,有兩天晚上可憐的他都被凍醒了。

陳剛算了筆賬:來回火車票48元;三天住宿75元;招聘會門票幾十元;一日三餐,隻吃簡單的煎餅、包子、方便麵,也要好幾十元。再加上市內交通費等,4天就花了200多元,差不多是大半個月的生活費了。這還是最節省的!

他的父母都在河北老家務農,家裏並不寬裕。他在家裏是獨子,父母年紀大了,希望自己最好就在縣城工作,離家近一些。可他還是想來北京闖一闖,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陳剛堅信,自己能夠找到適合的工作。他願意從最基層做起,也不要求多高的薪水待遇。一開始肯定會很辛苦,他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現在時間很緊,離畢業隻有半年。很多同學的擇業觀都在改變,並不要求一次到位,不少同學願意去基層,陳剛也行。

“我已經習慣了5塊錢的盒飯的氣味,已經習慣了擠著公共汽車奔波於展覽館等若幹場所。我習慣了看和我一樣大的學生奔波在人潮中。我已經習慣了!”

屋外北風凜冽,不斷湧進來的人潮把大廳幾乎擠得水泄不通,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的“80後”走進職場,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但現實總是比人的想象更為嚴峻,在職場途中大家無一例外地會遭遇迷霧、急流、驟雨,怨天尤人隻會造成停滯不前,心浮氣躁會讓人後悔莫及。

凡事都有個基礎,成功也需要鋪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個鋪墊就是自己的能力、本事。得失寸心知,客觀地對自己評價是你能有多大作為的標尺——“人貴有自知之明”,俗話說,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吃幾兩幹飯。“想做事,先做人”,而真正的做人之道,早已被先賢們總結的差不多了。

有一個小故事。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非常高興。為什麽孔子被弟子拒絕卻高興呢?他不是高興漆雕開不去做官,而是高興漆雕開有自知之明。漆雕開能認識自我,認為自己還不具備當的能力,於是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聽老師吩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答應下來,然後走馬上任隨便敷衍。這就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吃幾兩幹飯”,孔夫子因此而高興。

“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說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

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還把它奉為 “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征。許多哲人都這樣告誡人們,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的重要!

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得真正了解自己,戰勝自己,駕馭自己。自以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為了解自己是大多數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數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對自己的評價秤輕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隻有秤準了,才能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對自己了然於心,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幹飯,有幾許價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可現實中人們常常秤重自己,過於自信和自重,總覺得高人一等,辦事忽左忽右,不知輕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悲劇。當然也有秤輕自己的人,其表現為往往自輕和自賤,多委靡少進取,總以為自不如人,自慚形穢,而經常處於無限的悲苦之中。

從另一層麵上講,自知無知才求知,自知無畏才拚搏。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強。學然後知不足,知然後更求知。掌握的東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學識的短淺。知無止境學無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動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華。自知之明通過求知改變自己的無知無識,也是使自己達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進而自立自強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礎。

因此,既承認自己的能力,又看清自己不足的人最值得敬佩,這樣的人心態非常健康。正如上文中的陳剛,他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外地生源,學校一般,專業又不對口,但他仍然克服重重困難,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都非常在意員工的人格魅力,因為人格成本盡管“看不見”,卻是非常昂貴的。可見,“人貴有自知之明”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素質,更是時代需要的成功資本了。

“80後”職場人,難免有缺點,有優點。缺點就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80後”,他們很自我,沒有責任心,對工作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跳槽多,難管理,缺乏責任心與敬業精神。不少用人公司反應,欠缺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是“80後”最大的弱點。具體表現在做事情太按部就班,時間一到不管手頭上的事情有沒有做完都準時下班,上進心不強,而且較安於現狀。“80後”的孩子們總是還沒開始工作,就提出一大堆要求。比如薪酬多少、辦公環境如何、考核製度是否很嚴、每年能休多少假等等。之所以產生這些缺點的原因,在於“8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一般家庭條件較好,成長環境比較順利,沒有經曆過他們前輩所經曆的那些磨難,致使他們缺少生活壓力,抗壓力能力也相對較弱。

“80後”的優點在於創造力和塑造性都很強,富有**,思路開闊,勇於挑戰,容易激發潛力。而且率真坦誠,敢做敢為。優點產生的原因,是因為“80後”是在社會轉型和曆史巨變中成長起來的,一出生就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思路新概念,享受了最多的教育以及電視、互聯網帶來的最豐富的資訊,用人單位需要“80後”的熱情、衝勁以及對工作的投入,他們有很好的學習溝通能力,能快速地成長,並且能更好地融入團隊。

不論怎樣,不必對“80後”過於擔心。由於他們是觸及社會變革最快並且吸收新信息最多的一個群體,最終不管是你願意不願意,他們還是注定會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調整,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擔負起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的。就像美國的嬰兒潮一代一樣—他們也曾經像80後一樣飽受質疑,最終還是擔起了曆史的重任。

對於人生觀、價值觀尚在形成中的“80後”來說,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學習前輩們吃苦耐勞的優良品德,培養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所不可缺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愛心,加強合作意識的培養,將會大有益處。古語有雲:“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隻有德才兼備之人才是社會最優質人才,願“80後”均能成長為職埸上的優秀人力資源。

[雜談]

招還是不招——招聘會名言錄

1.“你招還是不招?”

一公司待遇頗豐,展位前人頭攢動,很多應聘者被直接拒絕。一位老兄在人群中殺開一條血路,擠到桌前,揮舞雙拳大吼一聲:“你招還是不招?”

2.“廟小容不下大菩薩。”

和同學一起去招聘會,兩個人投了同一家公司,不過看起來人家不感興趣。回來之後他發牢騷,說負責招聘的MM有眼不識泰山,看不到他的長處。

我冷笑:“人家見多識廣,怎麽會看不到你的長處?隻不過,人家覺得你的長處還不夠長……”

他一愣,隨後反唇相譏:“你不也是一樣的結果?”

我好整以暇地回答:“我怎麽和你一樣?你沒聽到人家最後怎麽對我說的嗎?”我清了清嗓子:“人家說:‘小廟容不下大菩薩!’”

3.“雙向選擇”

到招聘會,見展位就投簡曆。其中一個展位實在沒的投,直接投了個招副總的。招聘的MM看著我說:“你覺得我們現在就把這個公司交給你,我們放心嗎?”我說:“有啥不放心的,我們是雙向選擇嘛!”

4.“師夷長技以製夷”

到一外企應聘,人家問我選擇理由,神差鬼使的,我竟然說了句:“師夷長技以製夷!”遂被當場趕出。

5.“老板,要招小工嗎?”

雖然隻想當個小工,但要去北京最大的人才市場找工作,總得穿得像個樣兒吧!公共場合可不能出醜。於是俺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皮鞋擦得倍兒亮就上路了。到了人才市場,隻見人山人海,密不透風。俺並沒有往裏麵擠,心想:“憑俺這條件,找個小工豈不是小菜一碟!”於是俺等啊,等啊,等到太陽下山,也沒人來招聘俺。眼看就要沒戲了,這時有個人快步走過來,俺連忙整理了一下頭發,隻要他開口,無論什麽條件,俺都答應了。

他過來隻說了一句話:“老板,您要招小工嗎?”

6.“我們不要筆記本”

來到招聘會,將精心製作、激光打印出來的一摞厚厚的簡曆虔誠地遞上,對方一句話將我打入穀底:“對不起,我們要的是簡曆,不是筆記本!”

7.“怕留不住”

一女同學,優秀得讓我們自愧弗如,但她應聘的經曆最慘,屢遭拒絕。TOEEL600分,GRE250分,學生會幹部,發表論文若幹篇,年年獲獎學金……這麽優秀的學生,卻屢遭失敗,我們每個人都很納悶,她自己也不解:現在單位選人的標準究竟是什麽?

有一次,她終於忍不住,打電話到單位詢問被拒理由。對方倒很坦然:“你這麽優秀的學生,我們怕留不住!而且,你如果沒幾天出國了,我們就浪費了一個招聘名額。”

8.“你是著名大學的嗎?”

去年11月,我得知上海舉行新聞係統人才招聘會,於是馬不停蹄地趕過去。為怕穿著西裝在火車上擠皺了,我專門掛著衣撐提在手中。到了上海找一個洗手間把衣服換上,整理了一下頭發就直奔招聘會現場。包裏裝著20多份簡曆,一份一份遞過去。沒想到對方審視了一下簡曆,茫然地抬頭問我:“你是著名大學的嗎?”我真恨不得把近百年的輝煌校史講給她聽,可眾人矚目下,我還是灰溜溜地消失了。

9.“講個笑話吧!”

一著名企業家親自主持麵試,我忐忑地遞上簡曆,企業家沒問別的,隻是說:“講個笑話吧!”我吭哧了半天,終於想出一個關於鸚鵡的笑話:“一個人去寵物店裏買鸚鵡,店主對他說:‘我們有三隻鸚鵡,藍的會講四種語言,賣1000元,紅的能講六種語言,賣3000元,那隻黃的不會講話,賣5000元。‘怎麽會這樣?’這個人叫道,‘它可什麽都不會啊!’‘是這樣的,’店主解釋道,‘我們也不知道,但其他兩隻都叫它老板。’”講完後我臉色發青,心裏知道這次又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