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富之路多坎坷

長期以來,阻撓石油業的兩個難題一刻也不曾停止過。洛克菲勒擔心,如果石油這種采自地下的資源一旦枯竭,那麽他們所投資的大量石油管道和煉油設備將白白地閑置;另一方麵,如果油田被大量發現,油價將變得極為廉價,甚至低於生產成本。正是這種原因,使得石油業一直都是一個起伏不定、充滿了變數的行業。

19世紀80年代初,麵對石油業混亂的狀況,甚至有人建議洛克菲勒退出石油業,從事一種更為穩定的行業。不過,洛克菲勒憑著自己天才般的商業直覺,駁斥了那種過於悲觀的論調。他深信,上帝讓人類發現了這種深埋於地下上億年的資源,肯定有其目的,石油的命運是絕不會就此終結的。

標準石油公司在進入石油業的前期,一直將業務重心放在了煉油、運輸及銷售方麵,相比之下,其在石油生產方麵的投入卻少得可憐。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中小采油商雲集采油業,洛克菲勒能夠因他們在競爭中競相削價,輕而易舉地坐收漁翁之利。

不過,這種情況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標準石油公司出口業務的增加,他們在許多方麵建立起了巨型的加工廠,對原油的需求量也變得異常巨大。由於擔心俄羅斯豐富的石油產量最終會超過美國,洛克菲勒要求手下建立超出他們日常需要的原油儲備。

他對那些對這一策略心存疑慮的下屬說:“我們必須保證手頭永遠有大量的石油,即使儲備有些過量,也比冒著風險,讓俄羅斯人把我們排擠出局要好。”

1885年5月,一個天然氣勘探小組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萊瑪探尋天然氣時,意外地在那裏發現了一片儲量豐富的油田。許多采油者蜂擁而來,在那裏一下子冒出了幾百個石油井架。

不過,令許多人始料未及的是,萊瑪原油含油量較低,硫化物的含量高,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

就在許多采油商準備放棄這裏的油田時,洛克菲勒卻對它充滿了信心。他說:“出現這麽好的產品,卻棄之不用,讓它白白地浪費掉,這在我們看來是難以置信的。所以我們繼續做實驗,想盡一切辦法來利用它。”

為了解決原油的品質問題,洛克菲勒請了一位名叫弗拉希的德裔化學家,要求他去掉萊瑪原油中的異味,把它變成可以上市銷售的商品。

就在這位化學家積極地展開工作的同時,標準石油公司內部也針對萊瑪油田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董事會裏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其中一種相信弗拉希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所以主張將俄亥俄州的大片土地全部買下來;另一種意見認為,等到弗拉希做完實驗再決定是否購買土地。

洛克菲勒從少年時代起,就一直是一個行事謹慎的人,他的這種風格從未改變過。然而在對萊瑪油田的問題上,他卻顯示出其甘冒風險的另一麵,準備在萊瑪油田上投下一筆大賭注。不過,由於洛克菲勒一直堅持隻有在全體意見一致時才采取行動的管理方式,所以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任何人,而是聽任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在標準石油公司的董事會上進行下去。

不過,這場有關萊瑪油田的爭論最終還是由洛克菲勒出麵打破了僵局。在一次董事會上,洛克菲勒像以往那樣提出了萊瑪油田的投資問題,與往常相同的是,反對這一計劃的人斬釘截鐵地說:“不行!”但是,這一次洛克菲勒並不準備就此罷休,他冷冷地對那些反對他的人說:“我準備用自己的錢進行這項投資,並且願意承擔兩年的風險。如果兩年後這項計劃成功了,公司可以將錢還給我,如果失敗的話,由我個人來承擔損失。”

反對這項計劃的人也許是從洛克菲勒的決心裏看到了希望,他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立場,決心和洛克菲勒一起做。至此,這場爭論終於落下了帷幕。

標準石油公司斥巨資買下了萊瑪油田,並在那裏建造了油罐車,鋪設了輸油管道。

很快,公司就控製了那裏85%的石油。雖然當時這種難聞的石油還沒有什麽市場,但洛克菲勒還是下令大量儲存,到1888年,標準石油公司的庫存量達到了4000萬桶。麵對這場勢在必得的賭博,洛克菲勒表現出了更大的膽量,他一方麵要求化學家們加緊工作,早出成果;另一方麵四處派人為這種石油尋找新作用。

由於氣味難聞,萊瑪石油不能用作照明,所以標準石油公司派出了大量的推銷員和技術人員勸說鐵路公司、旅館、工廠及倉庫用石油做燃料來替換煤爐。雖然此舉效果並不顯著,但總算為萊瑪石油找到了一條出路。

1888年10月13日,洛克菲勒終於等到了一個讓他期待了兩年的好消息:弗拉希的試驗成功了!弗拉希的成功,不隻是一項科學試驗方麵的巨大成就,同時也維護了洛克菲勒的超乎尋常人的預言家的美譽。

在未來的幾十年裏,弗拉希的專利為洛克菲勒和標準石油公司帶來了令人目眩的巨額利潤,被稱為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從此,那些靠冒險、運氣而白手起家的商人們,不再排斥蝸居於實驗室中的科學怪人,他們終於意識到了科學所能發揮出的巨大的威力。按照今天的話說,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此後許多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網羅了一大批卓有建樹的科學家,這種商業與科學的結合,成為20世紀的一種極為普遍的做法,此舉大力推動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

弗拉希的發明,使洛克菲勒不再有任何顧慮,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石油生產之中,並開始在這一行業中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並購。

1891年,洛克菲勒控製了萊瑪的大部分油田,以及全美四分之一的石油生產,迅速而徹底地確立了其在石油業中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

就在自己龐大的商業王國所向無敵的時候,洛克菲勒敏銳地意識到了來自政治方麵的威脅。

1888年美國大選時,許多地方都爆發了旨在反對各種托拉斯的抗議活動,兩大政黨也相繼表態,嚴厲譴責經濟集中、不利於自由競爭的行為。就在這種極為不利的形勢下,洛克菲勒不得不接受政府的審查。

為了指導洛克菲勒如何麵對紐約參議院的聽證會,公司聘請了一位名叫喬特的著名律師。1888年2月的一個寒冷的上午,洛克菲勒在喬特的陪伴下來到紐約最高法院。

此時的洛克菲勒已不是早年默默無聞的商人,報紙的大肆炒作,使他迅速成為了一個傳奇人物。法庭裏坐滿了人,洛克菲勒此時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受審者,就連經驗豐富的喬特律師,也為他的主顧感到一絲擔心。

負責在法庭上向洛克菲勒提問的是一位喜歡裝腔作勢的律師,他不停地踱步,並以各種肢體語言表達他對這位掠奪者無聲的譴責。不過,無論這位律師如何言辭激烈,洛克菲勒始終保持平靜,像平時一樣對這一切視而不見。

一家報紙曾這樣描述洛克菲勒在法庭上的情形:“他看上去仿佛是溫柔和光明的化身。什麽也不能影響他安詳的神態……他作證時聲音悅耳、吐字清晰,從容不迫……他的口氣時而略帶責備,時而又婉言相勸,但卻從未發過脾氣或是露出惱怒的神情。”

在與政府的這場較量中,洛克菲勒顯得大智若愚,他擅長用模棱兩可的回答把別人搞糊塗。雖然在法庭上對著上帝發過誓,但洛克菲勒並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向法院提供更多關於標準石油公司的資訊,他由一個精明的天才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神色茫然、極度健忘、思維混亂的人。

更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洛克菲勒從他父親的身上繼承的表演的天賦。他在法庭上恰當地運用了這種才能,許多看過報道或是親自旁聽過審問的人都不自覺地同情洛克菲勒,認為這個看上去和藹可親的人是不可能和那些肮髒的金錢交易聯係在一起的。

洛克菲勒按照律師的建議,盡可能少地透露真相。

為了反駁標準石油公司是一家壟斷企業的說法,他提交了一份羅列有111家煉油廠的名單,以說明競爭關鍵的存在,同時,他還充滿感情地向聽眾們講述了自己與俄羅斯石油大亨展開激烈競爭的感人故事,以說明自己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維護美國企業的聲譽。

洛克菲勒從不與律師發生爭執,他具有非凡的自製力,同時,他的直覺與天賦使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起訴人所提的問題中蘊含的微妙含義,對法律的圈套具有超人的第六感覺。

一位曾經就關於托拉斯問題在法庭上盤問過洛克菲勒的律師曾這樣回憶道:“他總是能明白我的想法,猜出接下來要問的六七個問題會是什麽。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都是為以後的問題打基礎。但是,我總是從他眼中看到一種特殊的光彩,表明他已經發現了我的動機。我還從未看到哪個證人擁有洛克菲勒先生這樣明察秋毫的能力。”

雖然洛克菲勒沒有給律師任何機會,但調查機構還是對標準石油公司這一托拉斯組織予以大力渲染。

他們在報告中宣稱,標準石油公司的成功已經成為了一種體製的典範,而且這種體製已經像瘟疫一樣正在全國範圍內傳播。不過,調查機構最終還是暫時宣布免除對標準石油公司掠奪性商業行業進行起訴,但同時也駁斥了洛克菲勒關於石油這一行業存在自由競爭的說法。

100多年後,當我們能公正地看待石油托拉斯問題時,應當能夠給洛克菲勒一種較為公正的評價。

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中,石油業從一種混亂無序的自由競爭體製下進入集中的托拉斯時代,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正是由於洛克菲勒將各種資源集中起來,才使得這一經濟組織得以無論在生產力不足或是過剩的情形下都保持贏利,可以說,正是洛克菲勒和他的托拉斯組織,拯救了石油業。不過,雖然標準石油公司多次逃過了托拉斯問題的審判,但最終還是不得不麵對命運的宣判。

進入19世紀90年代後,洛克菲勒看到自己龐大的商業王國已經開始平穩運行,出於對健康的關注,他漸漸地開始轉移注意力,不再過問公司的事務。

但事與原違,雖然他已經開始主動引退,但還是無法得到清靜,一場長達20年的訴訟,使洛克菲勒退休後的生活顯得異常引人注目。

1889年的一天傍晚,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一位年輕的首席檢察官沃森信步走進一家書店,發現了一本名為《托拉斯:近年來的企業合並》的書,他把這本書買了下來,拿回家仔細研讀。

這位檢察官在書中發現了標準石油公司的種種行徑,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將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1890年5月,這位檢察官向俄亥俄州最高法院提起公訴,要求製裁俄亥俄州標準石油公司的不正當行為,並提出直接解散標準石油公司的要求。

麵對這個多少有些突然的官司,標準石油公司的管理層像往常一樣,對這種指控進行了公然駁斥,認為這不過是競爭對手的騷擾而已。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這次所需要麵對的人物與前幾次托拉斯訴訟中的律師很不相同,這位沃森檢察官具有非凡的才能,而且他似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標準石油公司借助自己在共和黨內的支持者,給沃森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標準石油公司是由一些全國最優秀、最強有力的人物領導和管理的。他們幾乎個個都是共和黨人,在對本黨的捐獻中一向十分慷慨。據我個人所知,洛克菲勒先生一直默默地為其貢獻。”

盡管共和黨領袖軟硬兼施,要求沃森檢察官撤銷起訴,無奈沃森絲毫不為所動。據資料顯示,標準石油公司還輾轉找人向沃森行賄,要求他撤銷起訴,同樣未能奏效。

沃森以非凡的毅力頂住了來自各界的壓力。1892年2月,他終於在這場訴訟中取得勝利,俄亥俄州最高法院裁定,俄亥俄州標準石油公司必須宣布放棄托拉斯協定。

這可以說是洛克菲勒真正麵臨的第一個難題,不過,由於事先已經充分估計到了這一結果,他還是相當平靜地接受了法院的裁決。

其實,早在幾年前,標準石油公司高層便已開始研究各種對策,以應付一旦反托拉斯訴訟敗訴而被迫解散的情況。所以,麵對這次裁定,他們早有準備。

洛克菲勒將這次裁定當成了一次機會,他對公司進行重組,使其更加適應未來的發展戰略。

經過一番認真思考,標準石油公司決定執行俄亥俄州最高法院的裁決。1892年3月10日,即在法院做出裁定的一個星期後,標準石油公司宣布即將解散自己的托拉斯組織,並於第二天向全體持有公司托管證書的人發出信函,要求他們出席3月21日召開的會議,屆時將他們手中的證書換成相同比例的20個分公司的股份。

在這次大會上,所有持股者一致通過了解散托拉斯的表決。同時,由於新澤西州的法律規定,允許位於該州的公司控製其他公司的股份,洛克菲勒於是利用這一法律規定,讓位於新澤西州的標準石油公司占有了某種特殊的地位,以它的名義買進了標準石油公司其他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權,從而使其合法地控製了標準石油公司的大部分產權。

有人說,這次重組表麵上看來是洛克菲勒履行自己作為一個公民的法律義務,實際上不過是他玩的一場安撫法庭的把戲而已。

原有的標準石油公司總部的執行委員會雖然宣布解散,但這些高層管理者搖身一變,成了20家分公司的總裁。除了頭銜的變化以外,其他一切均照原樣保留,這些人依舊一起工作,一起開會,甚至連午餐桌上的座位次序也絲毫未變。作為其中的核心人物,洛克菲勒依然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這次重組使標準石油公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激起了那些充滿了鬥誌的司法界精英們的憤怒。

1906年12月8日,距上次審判14年之後,美國聯邦政府再一次依照反托拉斯法,在密蘇裏州對標準石油公司提起訴訟,要求解散該公司。

在這個長長的名單中,有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和它屬下的65個分公司及其高層管理者,洛克菲勒當然名列首位。

政府指控這些人壟斷石油業,並密謀運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包括收取鐵路回扣、濫用輸油管道壟斷權、製定掠奪性價格、刺控工業秘密及設立欺騙性的掛名競爭公司,並建議對這個壟斷組織予以全麵製裁,將其分解成為彼此獨立的公司。

起初,洛克菲勒和他的幕僚們對此並沒有特別地放在心上,以為這次訴訟與以往一樣,隻不過是一場法律上的遊戲罷了。不過,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他們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到了1907年,竟相繼有7個聯邦起訴和6個州的官司找上了標準石油公司。其中俄亥俄州法院為洛克菲勒羅列了939條罪狀,以控告其不可原諒的掠奪與欺詐行為。

雖然自19世紀90年代初,洛克菲勒已經逐步開始隱退,但他意識到,作為一個叱吒商界幾十年的風雲人物,他的退休生活不會有他渴望的片刻安寧。雖然這時的洛克菲勒隻不過是標準石油公司名義上的總裁,但還是不得不為整個公司的命運負責。

1907年7月6日上午,約翰。洛克菲勒和威廉。洛克菲勒一起來到聯邦法院大樓,那裏早已集聚了幾百個看熱鬧的人。當有人認出頭戴草帽、手裏拿著細長手杖的人就是洛克菲勒時,人群中出現了一陣**。

有一個流浪兒在人群中高呼:“那個人上過報紙。”洛克菲勒對人群報以微笑,並保持他一貫的沉著冷靜的作風。

進入法庭後,洛克菲勒開始了長達15分鍾的證詞陳述,他的發言顯得非常真誠,充滿感情,同時又含混不清,對指控撇得一幹二淨。

有位記者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洛克菲勒先生是整個屋子裏表情最為冷靜的人。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十分緩慢、莊重,他說話的節奏不徐不疾,在回答法庭提出的問題時語速更慢。”

對於法官的提問,洛克菲勒常常裝糊塗,回答說自己不記得或是想不起來。他回答所有的問題時都是遲疑不定,拖拖拉拉,前言不搭後語,這使得法官對他的證言產生懷疑,不敢采信。

負責這次審訊的蘭迪斯法官被搞得相當被動,雖然他明白洛克菲勒隻不過是在表演他的拿手好戲,但仍是沒有辦法。不得已,這位法官當庭宣布對洛克菲勒免於刑事訴訟。

不過,事情並沒有終結。一個月後,這位法官決定采取報複行動,在宣布對標準石油公司的判決書中,他用激烈的言辭指責其為無異於一個臭名昭著的竊賊,並指責標準石油公司的律師蓄意無禮。

最後,這位被激怒的法官宣布對印第安納標準石油公司處以2924萬美元的罰款,這一數額相當於如今的4570萬美元,比當年聯邦政府每年印製的貨幣總量的一半還要多。

據說,這筆數額驚人的罰款讓許多人大吃一驚。不管罰款的數額有多麽驚人,洛克菲勒還是以他特有的冷靜接受了。據報道,接到判決書的時候,這位石油大亨正在進行一場高爾夫雙打比賽,看完判決書後,他將它放進衣袋,提議比賽繼續進行。而且,那天洛克菲勒的狀態極佳,隻用53杆就打完了九個洞,是他得分最高的一次。

事實上,久戰沙場的洛克菲勒雖然具有在任何突發狀況中保持克製與冷靜的功夫,但他還是對這份判決書感到極端憤怒。他當天晚上發表了一份嚴厲譴責這一判決的聲明:

“本公司遭到了極為不公正的對待,這種不公正是由於他們根本不懂得大企業是怎樣建立起來的。這麽多年來,他們誰也不知道,似乎也不關心它是如何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洛克菲勒對做出這種裁決的法官的不滿,他認為自己花大半生心血締造起來的石油王國,被這些不懂商業規則的人肆意踐踏了。一向保持克製的洛克菲勒甚至尖刻地說:“不等到罰款付清,蘭迪斯法律就會完蛋。”

標準石油公司對這個判決進行了上訴,經過一波三折的訴訟程序,聯邦上訴法院駁回了罰款,並認為蘭迪斯的行為是濫用司法權限。

不過,洛克菲勒對上訴取得的勝利並沒有感到高興,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周圍似乎到處都是手執法律武器,想將標準石油公司這個龐然大物打倒在地的人。

顯然,要想完整地描述聯邦政府與標準石油公司長達10年的官司進程是相當困難的,所以我們不妨直接來看看事情的結果以及留下的印記。

191 1年5月15日,聯邦法官懷特宣布了一份長達兩萬字的判決書,內容是解散標準石油公司並要求其在6個月內與子公司脫離,同時禁止公司原領導人重新建立壟斷地位。至此,這場美國商業史上最為持久的法律秀終於落下了帷幕。

這對洛克菲勒而言,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給自己昔日並肩工作的夥伴們發出了一封訃告式的充滿哀傷語調的信,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親愛的朋友們,我們必須服從最高法院的裁決,我們曾經輝煌而快樂的大家庭不得不就此解散了。”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雖然洛克菲勒在這場訴訟中輸了,但對他的個人財富而言,卻是一次飛漲,他所持有的原公司大約四分之一的股份,換算成了34家獨立子公司的四分之一的股份。

而且,隨著1911年12月1日這些公司開始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上市,洛克菲勒的財富一躍而進入全美前10名。在短短的一個多月裏,這些獲得獨立地位的石油公司的股票狂漲了好幾倍,有人估計,洛克菲勒的財富從3億美元上升為9億美元,成為標準石油公司在本案件中最大的贏家。

有人說,對於些些精明的人,連上帝也會幫助他。自標準石油公司解體後的10年裏,各子公司的資產平均增加了4倍。洛克菲勒在退休後賺的錢,大大超過了他原先經商時的進賬。

洛克菲勒是一個幸運的人,這種幸運激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不過,這些人手中的魔棒再也玩不出什麽花樣了,隻有眼睜睜地看著洛克菲勒的財富不斷增長,一舉超越卡內基而成為全球首富。

據說在當時的華爾街上,許多人的祈禱詞已經成了:“噢,仁慈的上帝,再賜予我們一次解散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