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解第三

所說的“易陳”,是指使用小針的要領說起來簡單。 “難入”指它的精妙之處並不明顯,不易讓人了解。醫術粗淺的醫生,針刺時隻死板地拘泥於刺法。醫術精湛的醫生,能診斷出病人血氣的盛衰虛實,並依此采用相應的補瀉之法。邪氣和正氣都滯留在血脈中,彼此爭鬥,才引發了各種病變的。 “神”指正氣, “客”指邪氣。邪氣從正氣進出的地方入侵人體,並在人體周身循行,無一處不去。沒有明確病症的性質和病邪的所在之處,就盲目地進行治療是錯誤的,要針刺就一定要先知道邪正的虛實情況和發生病變的經脈。這些都沒有診明,又如何能了解病源在哪裏呢?所以,隻有先知道哪個經脈發生了病變,才能決定應該取用哪個經脈和穴位,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爭刺的精妙,關鍵是如何把握針刺手法中進針和出針速度的急緩。醫術粗淺的醫生,針刺治療時隻會根據病症在關節附近取用跟症狀相對應的穴位,卻絲毫不懂得診斷血氣的出入虛實以及邪氣與正氣的進退變化等情況。醫術高超的醫生,能夠診察和掌握經氣虛實的變化,並據此采取補瀉之法。氣機的活動情況都會反映在腧穴上,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依據診斷到的氣機的盛衰變化,采取正確的補瀉手法了。

穴位中氣血活動的變化情況是精而微妙的,當針下得氣時,要仔細診察氣的出入循行情況,這樣才能掌握運用手法的最佳時機。邪氣盛的時候,一定不要迎勢而上采取補法。邪氣已退而正氣正虛的時候,一定不可亂用瀉法,以防真氣衰竭。針下得氣時,一定要把握時機來運用針刺手法,不可有毫發的差失,因為得氣的感覺總是轉瞬即逝的。不懂得隨氣機的虛實變化而適時進行補瀉的醫生,常常會丟掉好時機,就如同箭扣在弓弦上,該射的時候卻沒有射出去一樣,這隻會損傷病人的血氣,終歸無法消除邪氣。

能掌握氣的出入循行情況,才能掌握氣機的虛實盛衰。知道了氣機變化的重要性,就能掌握針刺的最佳時機。醫術粗淺的醫生似乎渾然不知,不能體察氣機變化的精妙。醫術高韶的醫生總是異乎尋常,能準確運用針法和體察氣機變化的全部作用。經氣已退時,脈氣虛弱、微小,微小的叫逆。經氣慢慢到來時,脈氣平穩、柔和、平和的叫順。如果了解了氣機的逆順關係,就能準確無誤地選取恰當的穴位,並毫無疑問地決定治療的方法。依據經氣的運行方向,迎著它的來勢而進針,是瀉法;順著經氣運行的去勢進針,是補法。

當寸口脈象微弱時,應該用補法補益正氣。當寸口脈象滿盛時,應該用瀉法祛除邪氣。應該用瀉血法排除長期鬱結在血脈的病邪。假如病邪亢盛,適宜用瀉法,令邪氣隨針外出。緩慢進針而迅速出針,屬補法,可使正氣充實。快速進針而緩慢出針,是瀉法,能祛除邪氣。所說的虛和實是指針下得不得氣,得氣屬於正氣實,不得氣屬於正氣虛。一定要依據各條經脈的虛實和邪氣的去存情況,來決定針刺法的補瀉順序。采用補法補充正氣時,要使病人有正氣充實的感覺,好像有所得;采用瀉法排除邪氣時,要使病人有輕快的感覺,好像有所失。

不同的邪氣侵入人體後,會侵犯不同的部位,風寒外邪之氣入侵人體時,通常先在頭部發病,因此說邪氣在上部。人喝的水,吃的五穀雜糧,都是先進到胃裏,經胃的消化後,再經脾的吸收、運化,把精氣向上輸送給肺,通過肺氣的分布輸送到全身各處,而其中的糟粕會進入腸胃,由大小腸排出體外。倘若不能適應寒溫的變化,進食不節製,就會影響消化、吸收以及排泄功能,進而引發腸胃疾病,因此說濁氣在中部。清冷潮濕之氣侵害人體時,通常先從腳部開始,因此說清氣在下部。邪氣入侵人體的上部,並在頭部發病時,應知道外邪侵入的經脈,然後在頭部取穴,使邪氣隨針泄出。要想排掉那些停留在腸胃中的濁氣,治療時就要取中土足陽明胃經的台穴足三裏穴。那些邪氣在淺表的疾病,不適合深刺,假如誤用深刺,會使淺表的邪氣隨著針深入到人的體內,因此說為“反沉”。皮、肉、筋、脈各有自己固定的部位,每個部位都各有所歸屬的經絡,它們既是經絡出現病症的地方,也是主治此病的地方。如果因病在內髒而使五髒之氣虛弱的,卻用針在五髒的各條陰經上用瀉法排氣,會使五髒之氣虛竭並致死。不顧及虛實情況,就在六腑的三陽經上猛瀉其氣,會使病人身體虛弱,再難複原。假如取尺澤穴上三寸的動脈,也就是肘上三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五裏穴(五髒的陰氣出於此),連續瀉五次,就會瀉盡五髒的陰氣,導致死亡。如果誤瀉三陽經的正氣,就會損傷陽氣,令人發狂。這些有關針刺的注意事項,醫生一定要給以重視,千萬不可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