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黃帝說:啊,真是太深遠了!探求醫學之道就像在探視萬丈深淵,又好像仰視天空中的浮雲,深淵尚且可以測知其深度,而飄忽不定的浮雲卻不能知道它的邊際。聖人的醫術,是眾人的典範,其討論裁定醫學上的認識,也必有一定的法則。隻有遵從自然規律來探求醫學理論,才能為眾人造福。所以,醫生有五過和四德,你知道嗎?

雷公起身離開座位,拜了拜說:我年少愚笨,見識淺薄,從未聽說過五過和四德。雖然我能比類形症名目,但也隻是空洞地引用經義,內心並沒有真正明白其深遠博大的道理,無法回答您的提問。

黃帝說:醫生在給病人診斷治療前,一定要先問清病人的職位高低情況。如果病人從前位居顯貴而後來失勢,這種病人即使不遭受外邪侵犯,疾病也會由身體內部發出,這種疾病叫“脫營”。如果病人是因為原來富貴後來窮困而生的病,就叫“失精”。這些病都是由於五髒之中的邪氣留滯不去,使得病情有所兼並而日漸累積成的。

一般醫生在診病時,認為病變不在髒腑,病人的身體形態也都沒有顯著變化,就困惑而不能斷定疾病的屬性。但病人的身體卻一天天消瘦,精氣漸漸衰竭,等到病情越來越重,就會陽氣耗散,變得怕冷,時常驚恐不安。病人的病情之所以會日益加重,是因為其情緒抑鬱,在外耗損了衛氣,在內劫奪了榮血的關係。如果遇到這類疾病,即便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如果不注意詢問病人的情況,就不能找出病因,治愈疾病。這是診斷治療疾病上的第一種過失。

醫生診病時,一定要先詢問病人的飲食情況和居住環境,有無突然喜樂,或突然悲傷,或先喜樂後悲傷,這些都會損耗精氣,使精氣敗絕,形體衰敗。暴怒會損傷陰氣,暴喜會損傷陽氣,陰陽之氣受到損傷,就會使厥逆之氣上衝,氣血上湧,會導致經脈脹滿,形體贏瘦。醫術粗陋的醫生在診治這類疾病時,不知道該用補法還是瀉法,也不了解病情,致使病人的五髒精氣一天天虛損衰弱,而邪氣卻愈加盛實起來。這是診斷治療疾病上的第二種過失。

擅長診脈的醫生,一定能將一般的疾病和異於平常的疾病進行類比,細致深入地了解病人脈象的變化。醫生如果不懂這些道理,他作出的診斷就沒有什麽值得稱許的了。這是診斷治療疾病上的第三種過失。

醫生在診治疾病時,有三種情況一定要問清楚,即病人的貧賤、富貴、苦樂。首先要詢問病人地位的高低,其次要知道他是否經曆過降職失位的挫折,以及他是否有當官的欲望。因為如果病人原來尊貴顯赫,一旦失去權勢,即便沒有遭受到外邪的傷害,精神上也已先受到傷害,這就會導致身體損壞,甚至死亡。

如果病人原本富貴而後窮困,即使沒有遭受外來邪氣的傷害,也會出現皮膚毫毛焦枯不澤、筋脈拘急的症狀,進而發生痿蹙或拘攣。對這類疾病,如果醫生缺乏嚴謹認真的態度,不能轉變病人的精神意識,而僅是曲從病人之意,敷衍診治,這樣,病人的疾患根本不能消除,而這樣的治療也根本談不上有什麽療效。這是診斷治療疾病上的第四種過失。

醫生在診察疾病時,必須了解發病的全部過程,以及與疾病相關的事情,這樣才能掌握疾病的本末。在切按脈搏時,要結合男女不同的生理特點和病理差異,進行分析判斷。若出現了生離死別、情緒鬱結、憂傷驚恐或喜怒等情誌變化,都能使五髒空虛,氣血離散。如果作為醫生卻不知道這些,還談什麽治療方法!比如原本顯貴的人,因失去了財產和權勢而使身心遭受巨大的傷害,以致筋脈的榮養斷絕,卻仍勉強勞作,導致津液不能產生,所以形體損敗,氣血滯留於內,鬱結而從陽化熱,使肌肉腐爛而生癰膿,亦可產生寒熱病。醫術粗陋的醫生在治療這種疾病時,往往針刺病人的陰陽經脈,結果使病人的身體日漸消瘦、不能自如行動、四肢**拘急,這樣,病人的死期也就不遠了。所以,醫生如果不能明確診察病情,不能了解致病原因,隻看到疾病的預後不良,那隻能算是一個草率的庸醫。這是診斷治療疾病上的第五種過失。

上述的五種過失,都是由醫生學業不精,又不懂得人情世故所致。

所以說,聖人在診治疾病時,必須通曉天地間陰陽之氣的變化,四時寒暑的更遷,五髒六腑經脈陰陽表裏的關係,然後再施用針刺、艾灸、砭石、毒藥療法。還要懂得人情事理,了解診治疾病的常規。人因貴賤貧富而各有不同的品性,體質強弱、年齡長幼、個性勇怯等也各有不同,醫生要注意這些情況,審察疾病發生的部位,了解發病的根本原因,結合全年八個重要節氣的氣候變化和人體三部九候的脈象,隻有這樣,才能準確診斷並治療疾病。

治療疾病的關鍵,是使人體髒氣內守,並以此探求邪正變化的機理。如果人體五髒的變化不大,則病變可能在陰陽表裏之間。治療時按照一定的規範進行,不違背取穴的原則,能這樣治療,就能終身避免醫療過失。如果不知道取穴的方法,而妄加刺灸,會使五髒之氣鬱結化熱,使六腑發生癰腫。診病時不能審慎縝密,就叫失常,隻有謹守常規進行治療,才能與經旨相符。根據《上經》、 《下經》、 《揆度》、 《陰陽》、《奇恒》中的相關理論,再通過觀察病人的麵部色澤審察疾病初起與終了的全過程,治療時就能得心應手,無治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