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智者應該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看似無為,其實是無為中有為,是一種積極、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擁有一顆平常心的人,沒有人能打倒他們。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態:風也好,雨也罷,他們總是屹立不倒,靜靜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就像傲然挺立在黃山上的迎客鬆。

心態決定人生,保持一顆平常心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所謂平常心,是指在人們緊張、快節奏的社會活動中,使自己放鬆,保持適度興奮,避免過分緊張的一種能力。擁有平常心的人,在社會活動中能夠做到全神貫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工作和學習上麵,排開與此無關的一切雜念,心理學稱之為“以問題為中心”。反之,缺乏平常心,在工作和學習中患得患失、注意力分散、過度興奮、不斷有自我意識的幹擾等,心理學稱之為“以自我為中心”。

心理學家曾對某大學200名畢業生進行了曆時二十五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59名豁達、寬厚、意誌堅強的人,全部都事業有成、婚姻美滿,隻有2個人得了慢性病;而48名經常處於焦慮、憂鬱狀態的人,都是一事無成,並有18人得了重病,大部分人在50歲前後就離開了人世。由此可見,焦慮的心理,煩躁的心情就如同人生的腐蝕劑,讓人身心俱疲,甚至還可能以付出美好的家庭、事業、生命為代價。保持一顆健康、陽光的平常心,不僅是每個人工作、生活的保證,而且對人的一生也有重大的影響。

擁有一顆平常心的人,沉著冷靜、脾氣溫和,輕易不與人爭鬥。他們生活態度積極,有幽默感,人們與之相處,是一種樂趣。而擁有一顆平常心就是他們贏得幸福生活的製勝法寶。

有人向曾任美國總統的赫伯特·胡弗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一度成為美國人批評的中心人物,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你,對你的言行舉止嗤之以鼻。但是現在你是美國政界的元老,兩大政黨的人都對你十分尊敬,當你廣受大家爭議時,你有沒有感到生氣,進而擾亂你的目標?”赫伯特·胡弗說:“每個人一生都需運用自己的頭腦。當我決定從政時,我已仔細思考過這對我意味著什麽。我清楚地知道我將遇到最尖銳的批評,所以,當我碰到尖刻的批評時一點也不感到驚訝。我早已預料會有這種事,因此,我能夠平靜地麵對批評。”

平常心看似無為,其實是無為中有為,是一種積極、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

擁有一顆平常心的人,沒有人能打倒他們。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態:風也好,雨也罷,他們總是屹立不倒,靜靜迎接生活中的每一處挑戰,就像傲然挺立在黃山上的迎客鬆。

一個人如果隻會“心想”,卻不付出努力,不經曆曲折,他是不可能“事成”的。因此,一個人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就需要有經受成功、失敗、得寵、受辱、幸福、痛苦的準備,因為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曆程。保持一顆平常心是一種感覺和心態,是事事泰然處之的品質,是一種自信和成熟。它不隻意味著一個人在春風得意、萬眾騰歡之時的氣定神閑,更是他在曲終人散之時的坦然和淡定。

國際象棋高手謝軍不管比賽的路途多遠,她的行李中總會備有筆墨紙硯。臨睡前鋪開紙寫上幾筆,成為她每日必做的一件事。第一次參加世界冠軍賽時,她喜歡寫“寧靜致遠,淡泊明誌”。經過幾次世界大賽考驗後的她,落在筆下的隻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平常心”。

保持一顆平常心並非是一種深不可測的玄機,它隻是普通人的平凡心態而已。但是,許多人卻很難做到如此簡單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在生存競爭的巨大壓力下,在名與利的多重**下,滋長了自私、貪欲、癡迷、浮躁、報複、好勝、狂妄等種種不良心態,導致痛苦、煩惱和厄運紛至遝來。

人們應該學會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確保心態在任何情況下不失衡,頭腦在任何情況下不發熱,不斷用恒溫的天平來校正自己的人生航標。如出門無車,不必煩惱,你要知道“走路可以鍛煉身體”;粗茶淡飯,不必發愁,你應當知曉“用不著因胖而發愁”;沒有高檔衣服,不必叫苦,你應當知道“內在美勝過外在美”;居室裝修很簡樸,不覺寒酸,你需要知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平常心是一種超脫凡俗,超越功名利祿的大悲憫和大情懷,貌似不動聲色,實則聲色盡收眼底。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僅是人們應該提倡的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人們想要快樂一生而必須具備的精神狀態。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對待他人,對待榮辱升沉,對待種種意外,都是擁有平常心的表現。

人的一生最難的是保持一份好心情,以一顆平常心應對人生的潮起潮落,你就會生活得像魚兒一樣悠閑,像鳥兒一樣自在,像花兒一樣燦爛,就會擁有最美好的人間天堂。所以,試著去擁有一顆平常心,你的生活就會從此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