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觀心理駕馭生活

悲觀失望者一時的呻吟與哀號,雖然能得到短暫的同情憐憫,但最終的結果是別人的鄙夷和厭煩;而樂觀上進的人,經過長久的忍耐與奮鬥,努力與開拓,最終贏得的將不僅僅是鮮花與掌聲,還有那些飽含敬意的目光。

生活中,人們的心理大抵分為兩種:樂觀心理或者悲觀心理。打個比方:兩個70歲的老人在一起談起過生日,樂觀的老人過了生日後會說:我在這個世上又多活了一年,賺了一年;而悲觀的老人則會說:過一年少一年了。

樂觀是人們在生活中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他把70個心髒病人按性格分為兩組,一組是樂觀的病人,一組是悲觀的病人。在悲觀病人這一組,17個被測試為最悲觀的病人中,有16個沒有經受住第二次心髒病發作而去世了;而在樂觀病人這一組,19個被測試為最樂觀的人中,隻有

一個人被第二次心髒病的發作奪去了生命。

心理學家經研究發現,具有樂觀性格的人在保險公司銷售人員中,往往是銷售冠軍。而樂觀的小學生將來很少得抑鬱症,走向社會後,在工作成績和社會地位方麵均超過悲觀的人。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道: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不僅對生活的看法截然不同,對自己與他人也會采取不同的態度。對悲觀的人而言,生活中都是狡猾、頹廢而邪惡的人,這些人總是想利用周遭的事物為自己牟利。悲觀者在生活中很難信賴別人,也很少會對別人伸出援手。

生活中,如果你對悲觀的人談起一項計劃,他們馬上就會提出一連串有關這個計劃的麻煩與障礙。而且他還會告訴你,即使圓滿達成目的,最後隻會嚐到苦澀、幻滅與屈辱,你也可能因此就會放棄這個計劃。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期待被喚醒、引誘的“傾向”,悲觀的人能夠巧妙地擄獲這種“傾向”,借此實現其目的。

人們內心的心理“傾向”包括,第一,對未來的不安與恐懼。第二,人們與生俱來的怠惰,希望躲在自己的殼裏不要動。事實上,悲觀者的本質就是懶惰,他們不願適應新的事物,也不願改變習慣。無論起床、用餐,他們都喜歡依照固定的模式進行。

相比之下,樂觀者就很單純、樸實。他們在生活中容易信賴別人,也願意涉入險境。其實他們也能察覺別人的惡意或缺點,隻是他們不願將之視為障礙而猶豫不前。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優點,並努力喚醒別人的優點。

悲觀者躲在自己的殼裏麵,甚至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認為別人都具有危險性。而樂觀者在生活中關心別人,讓別人暢所欲言,給別人時間,觀察對方的所作所為。這樣,樂觀者就能夠了解每個人的長處、優點,因而得以團結、領導眾人,共同朝某個目標邁進。卓越的組織者、優秀的企業家以及傑出的政治家,都具備這種特質。

此外,樂觀者也比較容易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悲觀者會因為看到生活中的困難而心生畏懼、退縮不前。而樂觀者則會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不利的條件轉變成有利的條件。

悲觀失望者一時的呻吟與哀號,雖然能得到短暫的同情憐憫,但最終的結果是別人的鄙夷和厭煩;而樂觀上進的人,經過長久的忍耐與奮鬥,努力與開拓,最終贏得的將不僅僅是鮮花與掌聲,還有那些飽含敬意的目光。

不同的觀念造就不同的生活心態。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悲觀的心理和情緒,重要的是你如何擊敗它、征服它。你要學會把自己的悲觀轉化成樂觀,用樂觀心理駕馭生活,守住樂觀的心境,這樣,你就能看遍天上勝景,盡覽人間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