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完美生活中尋找快樂

網上流傳這樣一段話:“最完美的商品在廣告裏,最完美的人在悼詞裏,最完美的愛情在小說裏,最完美的婚姻在夢想裏。追求完美的人不要指望完美,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百分百的完美。”現實生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完美的,完美隻是一種追求,隻能無限接近。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一些人,做事猶豫不決,謹小慎微,對自己總是不滿意,常常因為過分重視事物的細節而忽視全局,麵臨意外而不知所措。這主要源於他們性格特質上的追求完美,他們被稱為“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嚴格,做事希望做到最好,同時又有些墨守成規。由於他們的行為表現過度認真、拘謹和執拗,缺少靈活性,也由於過度自我關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們很少有自由悠閑的心境,缺乏隨遇而安的瀟灑,心理上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也經常會因為不完美而後悔、自責。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休伊特和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戈登?弗萊特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完美主義。他們發現,完美主義者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都有這樣、那樣的健康問題。因為過於追求“完美”,這類人一方麵對自己要求很高,做事常常“吹毛求疵”,稍不滿意就自責,必須重新再做,直到做得滿意為止;另一方麵,他們很在乎別人的評價,怕他人看到自己的“短處”。這種做事過於“認真”、事事苛求完美的態度,很容易使他們背負過重的心理壓力,令他們長期處於一種緊張和焦慮狀態。長期如此就會產生一係列不良反應,如頭痛、胸悶、心跳加快、記憶下降、胃口差、失眠等。

兩位心理學家指出,過度追求完美是一種病態心理,不利於身心健康。他們建議,完美主義者要降低標準,學會偷懶。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的一種心理特點,但如果過分追求完美,事情反而會變得不完美,長此以往,心裏就有可能係上解不開的疙瘩。

古時候,有戶人家有兩個兒子。當兩兄弟成年以後,父親把他們叫到麵前說:“在群山深處有絕世美玉,你們都長大了,去尋求那絕世之寶吧,找不到就不要回來。”

兩兄弟次日就出發去了山中。哥哥是個注重實際的人,即使發現有殘缺的玉,或者是成色一般的玉,他也會裝進行囊。幾年後,到了和弟弟約定的回家時間,他的行囊滿滿的,盡管沒有父親所說的絕世之玉,但造型各異、成色不等的眾多玉石,在他看來也可以令父親滿意了。

弟弟來了,兩手空空一無所得。弟弟說:“你這些東西不過是一般的珍寶,不是父親要我們找的絕世珍品,拿回去父親也不會滿意的。我要繼續去更遠更險的山中探尋,我一定要找到絕世美玉。”

哥哥帶著他的那些玉石回到了家中。父親說:"你可以開一個玉石館,這些玉石都是稀世之品,稍微加工一下,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哥哥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短短幾年,他的玉石館就享譽八方,他也因此成為當地的富人。

在哥哥回來的時候,父親聽了他介紹弟弟探寶的經曆後說:"你弟弟不會回來了。”他如果幸運,能中途領悟“至美是不存在”的道理,是他的福氣,如果他不能早悟,便隻能付出一生的代價了。

網上流傳這樣一段話:“最完美的商品在廣告裏,最完美的人在悼詞裏,最完美的愛情在小說裏,最完美的婚姻在夢想裏。追求完美的人不要指望完美,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百分百的完美。”現實生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完美的,完美隻是一種追求,隻能無限接近。就如一個家庭一樣,不完美時夫妻團結努力創業,追求完美,一旦生活基本完美,就會出現揮霍享樂、不思進取的狀況,最後又回到當初的一窮二白,重新開始奮鬥。

現實生活中,人們應該承認不完美,這實際上是擺正了心態,讓自己真正回歸到一個正視現實、承認現實的健康心境。因為不完美,你才有動力,才能促使你思變;因為不完美,你才會有改變、創造和進步的衝動,才能體味到改變和創造給你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你要學會在追求完美中尋找快樂,在不夠完美中尋找差距,砥礪奮進,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